恩尼格玛密码机

更新时间:2023-04-16 11:02:33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6日发(作者:高效减水剂)

恩尼格玛密码宣告了手工编码技术的结束,奠定了计算机加密技液化的两种方式 术的基础。在二战中,

德国凭借这种号称“永远无法破译的超级密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自己兴奋的战果。

可是当德国人还陶醉于自己的“无敌发明”时,恩尼格玛密码却已经悄悄地成为了英国

人手中的利器……

天上掉下馅饼

1928年的一天,华沙海关检查站烧鹅 突然接到德国驻波兰大使馆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即

交付德国外交部邮寄给它的一包邮件。看到德国人如此焦急,波兰人感到十分怀疑和好

奇。他们一方面敷衍说邮件尚未收到,另一方面则将这包邮件转交给了波兰情报部门。

波兰情报人员惊喜地发现邮件里装的竟是德国人吹嘘的“永远无法破译”的恩尼格玛

密码机(“恩尼格玛”一词源自希腊语Enigma,意指“不可思议的东西”)。得到这个从

天而降的“宝贝”,波兰情报人员欣喜若狂。他们在弄清其内部的连线关系和基本构造

后,把邮件按原样封好,然后不动声色地交给德国大使馆。随后,他们很快从波兹南大

学调来3名数学家,开始了对恩尼格玛密码的破译研究。

经过艰苦的工作,终于到1934年,愤然 波兰人研究出了破译恩尼格玛密码的方法。波

兰人的信心因此而空前高涨。可是,德国人在1937年又对恩尼格玛密码机作了大幅度

改进。如此一来,仅凭波兰的设备和财力,研究很难再继续维持下去。无奈,1939年7

月25日,波兰情报部门邀请英国和法国的情报部门共商合作破译恩尼格玛。它们商定

了具体的分工:波兰继续从事数学理论方面的工作,法国通过间谍活动获取相关情报,

英国负责研制破译机器。不过,仅仅两个多月后,波兰就在法西斯德国的铁蹄下亡国了。

华沙破译小组的部分成员被迫辗转法国继续进行研究。可惜的是,1940年6月,法国也

战败投降,研究人员们纷纷四散逃亡。这样,破译恩尼格玛密码的重任全部落到了英国

人身上。

神奇的图灵“炸弹”

1939年7月,英国情报部门在伦敦以北约80公里的一个叫布莱奇利的地方征用了

一所庄园。一个月后,鲜为人知的英国政府密码学校迁移到此。不久,一批英国数学家

也悄悄来到这所庄园,破译恩尼格玛密码的工作进入了冲刺阶段。

在这所后来举世闻名的庄园里,汇集了英国当时的很多天才科学家。其中,最为著

名的要数计算机领域的巨匠艾伦图灵,当时他才27岁。1940年1月,图灵专门到法

国拜访了那些流亡中的波兰密码破译人员,并从中了解到了一种被称为“炸弹”的机

器,这引发了他极大的兴趣。回来后,图灵把波兰人的“炸弹”与他早先的数学研究结

合起来,制造出了图灵“炸弹”———一台庞大的计算机。这项发明的价值不言而喻。

据当时在庄园工作的英国情报官员温特伯山姆上校30年后回忆:“早在1940年,我极

为庄重地被领进一座神圣的殿堂,那里放着一个棕色的柱形机器,上面装有一个棕色的

大圆盘。它仿佛是一位东方女神。我顿时明白,它一定就是恩尼格玛密码的敌人。”确

实如此,图灵“炸弹”的诞生敲响了恩尼格玛密码的丧钟。

1940年3月14日,第一台图灵“炸弹”在布莱奇利庄园投入使用。不久,它便成功破

译了第一份恩尼格玛密码情报。温特伯山姆在亲自把这份情报呈送给空军情报主任麦得

赫斯特时,兴奋地说:“从此以后,德国人的绝密情报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一本可以

阅读的书了。”可是,最初的“炸弹”运行非常慢,有时要一个星期才能找到一个密钥,

这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而言,可以说毫无用处。为此,著名数学家戈登韦尔什曼带

领一些工程师对“炸弹”进行了大规模改进。改进后的“炸弹”运行效率大大提高。一

般一台“炸弹”可以在一个小时里找到一个密钥。到1941年底,庄园已经拥有了12台

图灵“炸弹”,到1943年3月,增加到了60台。破译恩尼格玛密码的工作已经变得十

分容易了。

不惜代价地保密

恩尼格玛密码终于破译了。英国军方高兴万分。可是,如何防止无孔不入的德国情

报人员获悉这一绝密信息,成了摆在英国人面前的难题。

为了保守机密,英国情报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严密措施。有时,英军甚至干脆放弃一

些极有价值的情报,为此,英国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0年11月12日,布莱奇利

庄园截获并破译了德国空军总司令发给其驻西欧各航空站的一批密码电报,得知德国空

军将出动500多架轰炸机对英国的考文垂市进行大规模空袭。此时,英国尚有十分充足

的预警时间,完全可以通知考文垂市作好防空准备,避免大的损失。但是,英军高层考

虑到德军可能会因此而推断出密码泄密的问题。丘吉尔首相果断下令不将此事通报考文

垂市。结果,在德国空军按计划进行的空袭中,有6万多名市民丧命。英国用如此大的

代94属啥 价蒙蔽了德国人,使他们坚信恩尼格玛密码万无一失,于是便继续放心大胆地使用。

事后证明,英国人的血没有白流。恩尼格玛密码逐渐成为英国人手中一把最具杀伤力的

利刃。在后来的阿拉曼战役、攻占西西里岛、诺曼底登陆等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行动中,

英国和盟军都通过破译恩尼格玛密码及时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使得胜负天平逐渐偏向了

盟军一方。

为彻底埋葬这个秘密,战后,英国拆毁了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炸弹”,销毁了设

计图纸和各种文件资料。布莱奇利庄园中几千名工作人员在宣誓坚决保守秘密后被遣

散。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发展,恩尼格玛密码已经落后了,保

密工作也显得毫无意义,真相才逐渐大白于天下。

“恩尼格玛”是“谜”的意思,在战时可是最令人发怵的密码。它曾在大西洋中指挥德国纳

粹的U型潜艇攻击盟军军舰,也曾使英国布莱切利公园的密码破译工作一度受挫。

布莱切利公园是英国的政府代码及加密学校所在地,它的中心有一座哥特都铎式的

城堡。1939年秋天,花园里冒出了许多新建的小木屋,那是密码分析人员工作的地方。

各种信息就在这些担负不同任务的小木屋间进进出出。

当时,小木屋里有各种各样不同寻常的怪才。他们中有数学家、各类科学家、语言

学家、象棋冠军、填字游戏高手等等。一个难题经常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直到它最终

得到解决;也有可能一个人解决一点,再由另一个人解决另一部分……用6号木屋的负

责人戈尔登魏齐曼的话来说,这是“一群想方设法嗅出一条线索的猎犬”。

在这群“猎犬”的努力下,德国潜艇使用的“恩尼格玛”密码被盟军破译。盟军在海上

作战行动中取得了极大的主动权,先后共击沉41艘德国U潜艇,击伤37艘。可是为了

更安全地与U型潜艇实现通联,1942年11月德国海军给有三个转子、随意组合密码的

“恩尼格玛”密码机装上了第四个转子。同时,在编码过程中,一个利用电流换成对字母

的连接板也让密码机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当时德军得意地宣称该密码极为安全,“几乎

不可能被破译”。

布莱切利公园的解密工作碰壁了,而每艘U型潜艇能击沉10万吨位的船只,一时

间士气低迷。直到德国潜艇U-559被缴获,布莱切利公园的工作才重新走上正轨。因为

英国皇家海军在潜艇上发现了新式密码机的密码本。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破译不出密

码的困境后,布莱切利重新活跃起来。只是纳粹司令们对改良版的“恩尼格玛”依旧充满

信心。当信息被布莱切利的数学家们解开时,他们显然不愿承认密码机本身被征服了,

而情愿相信是间谍告知了盟军U型潜艇在大西洋中的位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政府仍然对德国海军使用的“恩尼格玛”密码严加保

密,并拆毁了所有战时研制出来的密码破译机及相关图纸资料。当时参与密码破译的布

莱切利5s图片 公园工作人员也在遣散前发誓绝不透露任何消息。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发展,“恩尼格玛”密码大大落伍,英国政府才将部分密码公布了

出来。现在,大多数当年的密码都被业余密码破译爱好者吗丁啉的作用与功效 破解了,只剩下少数信息仍没

有答案。

二战德国电报密码机把日本海军送进死亡陷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凭借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一举扭转了太平洋战场上的不利局面。美军声称,这

主要得益于其情报工作。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日本的法西斯盟友德国在其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请看—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情报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在美国本土和夏威夷群岛对日本电报的

破译工作,同时美国还进一步加强了与英国情报机构的合作。这些措施很快收到了效果。日本海军在中途

岛战役之前的战略部署,美国几乎了如指掌。

起初,日本海军对美国情报工作的加强深为顾虑。他们担心自己密码的安全。但此时日本的法西斯盟友

德国却给日本打了保票。德国称日本如果使用德国制造的密码机,就可以万无一失。德国愿意援助日本一

船德国最新的密码机。对于从天而降的好事,日本当然欣然接受。很快,日本海军就大量地使用了德国的

这种密码机。随后日军越发狂妄起来。他们觉得可以不再为自己密码的安全性担心了。

日本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太迷信德国密码机了。矛与盾从来就是此消彼长的,德国制造的密码机并非像

其所说的那样万无一失。其实,英国情报机构早就将德国这种密码机发送的密码破译成功。连德国要援助

日本一船密码机,英国也是通过破译密码而获悉的。对此,同盟国欣喜若狂。它们对运送密码机的德国船

只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让它安全地抵达日本,因为它们清楚,日本一旦使用了这种密码机,日方就将没有

秘密可言。

果然,不久美国就破译了日本的一封电报,得知日军将把一个代号为“AF”的地区作为主要攻击目标。

美国方面分析,“AF”可能是指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或者中途岛。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猜测,

可能是中途岛。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他命令中途岛警卫部队司令,用明码发出一封电报,说中途岛极缺

淡水,然后等待着日本方面的反应。过了几天,美国情报机构破译了一份日本电报,说“AF”缺乏淡水。这

证明“AF”指的就是中途岛。

就这样,德国自作聪明的援助使得美国海军终于捕捉到重大战机。当日本海军企图再次采取重大军事行

动、进攻美国中途岛时,早就张网以待的美国海军给了它沉重打击。中途岛战役成为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

的转折点。(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11:0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28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中餐摆台图片
下一篇:对联规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