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的原理

更新时间:2023-04-16 09:44:35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6日发(作者:小学课程表模板)

第2章半导体三极管(SemiconductorDiode)

2.1双极型三极管

教学要求:

1.掌握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2.理解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3.了解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一、晶体三极管(SemiconductorTransistor)

利用特殊工艺将两个PN结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双极型三极管。

1.结构和符号:结构特点:e区掺杂浓度最高,b区薄,掺杂浓度最底;c区面积最大。

分类:

构成材料:硅管、锗管结构:PNP、NPN使用频率:低频管、高频管

功率:小功率管、中功率管、大功率管

2.电流放大原理

(1)放大条件

内部条件:e区掺杂浓度最高,b区薄,掺杂浓度最底;c区面积最大。

外部条件:发射结(e结)加正向偏置电压,集电结(c结)加反向偏置电压。

电位条件:NPN型:Vc>Vb>Ve;PNP型:Vc<Vb<Ve

电压数值:U

BE

:硅0.5-0.8V,锗0.1-0.3V

重要

U

CB

:几伏——十几伏

U

CE

U

CE

=U

CB

+U

BE

——+几

(2)三极管内部(NPN型为例)

1)发射区不断向基区注入多子(电子),形成发射极电流I

E

2)向发射区扩散的基区多子(空穴)因数量小被忽略。这样,到达基区的电子多数向BC结方向扩

散形成I

CN

。少数与空穴复合,形成I

BN

。基区空穴来源主要来自基极电源提供(I

B

)和集电区少子漂移

(I

CBO

)。即I

BN

I

B

+I

CBO

I

B

=I

BN

–I

CBO

3)集电区收集扩散过来的载流子形成集电极电流I

C

I

C

=I

CN

+I

CBO

(4)三极管各极电流之间的分配关系I

B

=I

BN

-I

CBO,

I

C

=I

C

N

+I

CBO

当管子制成后,发射区载流子浓度、基区宽度、集电结面积等确定,故电流的比例关系确定,即:

二、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1.输入特性曲线:

由输入回路可写出三极管的输入特性的函数式为i

B

=f(u

BE

),u

CE

=常数。实测的某NPN型硅三极管的输

入特性曲线如下图(b)所示,由图可见曲线形状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相类似,不过,它与u

CE

有关,u

CE

=1V

的输入特性曲线比u

CE

=0V的曲线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即u

CE

增大曲线向右移,但当u

CE

>1V后,曲线

右移距离很小,可以近似认为与u

CE

=1V时的曲线重合,所以下图(b)中只画出两条曲线,在羊汤学习 实际使用中,

u

CE

总是大于1V的。由图可见,只有uBE大于05V(该电压称为死区电压)后,iB才随uBE的增大迅速

增大,正常工作时管压降u

BE

约为0.6~0.8V,通常取0.7V,称之为导通电压u

BE

(on)。对锗管,死区电压

重要

约为0.1V,正常工作时管压降u

BE

的值约为0.2~0.3V,导通电压u

BE

(on)≈0.2V。

2.输出特性曲线

输出回路的输出特性方程为:i

C

=f(u

CE

),i

B

=常数;晶体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分为截止、饱和和放大

三个区,每区各有其特点:

(1)截止区:I

B

≤0,I

C

=I

CEO

≈0,此时两个PN结均反向偏置。

(2)放大区:I

C

=I

B

+I

CEO

此时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特性曲线比较平坦且等间距。

I

c

受I

B

控制,I

B

一定时,I

c

不随U

CE

而变化。

(3)饱和区:u

CE

u

=u

CE

-u

BE

<0

BE

,CB

,此时两个PN结均正向偏置,I

C

bI

B

,I

C

不受I

B控制,

失去放大作用

曲线上升部分u

CE

很小,u

CE

=u

BE

时,达到临界饱和,深度饱和时,硅管U

CE(SAT)

=0.3V,

锗管U

CE(SAT)

=0.1V。

重要

3.温度对特性曲线的影响

(1)温度升高,输入特性曲线向左移。温度每升高1C,U

BE

(2~2.5)mV。温度每升高10C,I

CBO

约增大1倍。

(2)温度升高,输出特性曲线向上移。温度每升高1C,b-(0.5~1)%。输出特性曲线间距增大。

三、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电流放大系数

(1)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为直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I

C

/I

B

(=i

C

/i

B

)。

(2)共基极电流放大系数:=/(1+),a<1一般在0.98以上。

2.极间反向饱和电流:CB极间反向饱和电流I

CBO

,CE极间反向饱和电流I影响的英语单词

CEO

。I

CBO

I

CEO

均随温度

的升高而增大。

3.极限参数:I

CM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超过时b值明显降低;

P

CM

集电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

U

(BR)CEO

基极开路时C、E极间反向击穿电压;

U

(BR)CBO

:发射极开路时C、B极间反向击穿电压。

U

(BR)EBO

集电极极开路时E、B极间反向击穿电压;

U

(BR)CBO

>U

(BR)CEO

>

U

(BR)EBO

2.3三极管电路的砂锅豆腐 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三极管电路的直流电路画法及分析方法十大玄幻小说排行榜 ;

2.掌握三极管电路的交流电路画法及分析方法;

3.熟悉三极管小信号等效电路的分析方法。

一、概述

三极管为非线型器件,对含有这些器件的电路进行分析时,可采用适当的近似方法,按线性电路来处

理。利用叠加定理可对电路中的交、直流成分分别进行分析。

直流分析(静态分析):只研究在直流电源作用下,电路中各直流量的大小称为直流分析(或称为静态

分析),由此而确定的各极直流电压和电流称为直流工作点(或称静态工作点)参量。

交流分析(动态分析):当外电路接入交流信号后,为了确定叠加在静态工作点上的各交流量而进行的

分析,称为交流分析(或称为动态分析)。

方法:

图解法:在输入、输出特性图上画交、直流负载线,求静态工作点“Q”,分析动态波形及失真等。

微变等效电路法根据发射结导通压降估算“Q”。再用等效电路法分析计算小信号交流通路的电路动态

参数。

电量参数的表示:B

B

,B表示主要符号,大写表示该电量是与时间无关的量(直流、平均值、有效值),小

写表示该电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量(瞬时值)。

B

为下标符号,大写表示直流量或总电量(总最大值,总瞬时值);

小写表示交流分量。

二、直流分析

1.图解分析法:在三极管的特性曲线上用作图的方法求得电路中各直流电流、电压量大小的方法,称

为图解分析法。

晶体三极管电路如下图(a)所示,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分别示于下图(b)、(c)中。

2.工程近似分析法

三、交流分析

1.动态图解分析:三极管电路动态工作时的电流、电压、可利用三极管特性曲线,通过作图来求得。现通过例题来说明动态图解分析过程。

设C对交流〖J例.三极管电路如下图(a)所示,交流电压

u

i

通过电容C加到三极管的基极,

P2〗信号的容抗为零;三极管采用硅管,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如下图b)所示。已知

u

i=10sint(mV),试用图解法求该电路各交流电压和电流值。

解:(1)输入回路图解先令

u

i

=0,由图(a)可得

I

BQ

=(V

BB

-U

BE(on)

)/R

B

=(6V-0.7V)

/176//=0.03m/=30//由此可在图(b)的输入特性曲线上确定基极回路的静态工作点Q。若

输入交流信号

u

i

,它在基极回路与直流电压U

BEQ

相叠加,使得三极管B、E极之间的电压u

BE

在原

有直流电压U

BEQ

的基础上,按

u

i

的变化规律而变化,即

u

BE

=U

BEQ

+

u

i

=U

BEQ

+U

im

sint,其波形如图

(b)中①所示。根据

u

BE的变化

(2)输出回路的图解根据V

CC

及R

C

值可在上图(b)所示输出特性曲线中作出直流负载线NM,它与i

B

=

TBI

BQ

=30A的输出特性曲线相交于Q点,Q点便是集电极回路的直流工作点。由图可知,其对应的I

CQ

=3mA、

U

CEQ

=3V。随着基极电流的变化,负载线MN与输出特性曲线簇的交点也随之变化。按基极电流i

B

在不同时

间的数值,找出相应的输出特性曲线及其与负载线MN的交点,便可画出集电极电流i

C

和C、E极间电压u

CE

的波形,如上图(b)中③、④所示,由图可知,输出电流i

C

和输出电压u

CE

都在原来静态直流的基础上叠加了

一交流量。由于输出特性曲线间距近似相等,故i

c

与i

b

成正比,因此,有i

C

=I

CQ

+i

c

=I

CQ

+I

cm

sint

u

CE

=U

CEQ

+u

ce

=U

CEQ

+U

cem

sin(t-180),式中,u

ce

=-i

c

R

C

,U

cem

=I

cm

R

C

由上图(b)可读出i

C

的瞬时项目申报书模板 值在2~4mA之间变动,i

c

的幅度I

cm

=1mA;而u

CE

的瞬时值在2~4V之间变

动,u

ce

的幅度U

cem

=1V。可见,U

cem

>U

im

,电路实现了交流电压放大作用。此外,可看出u

ce

波形与u

i

波形

的相位相差180(即反相关系)。

2.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法(微变等效)

输入信号过小时,用图解法进行交流分析误差较大,通常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来分析。

(1)晶体三极管电路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方法

晶体三极管H(Hybrid)参数小信号电路模型等效依据:交流信号很小时,三极管的动态参数呈线性变

化,此时,三极管各极交流电压、电流的关系近似为线性关系。

r

be

(h

ie

)——三极管输出端交流短路时的输入电阻。其值与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Q有关。

r

bb

——三极管基区体电阻。对于低频小功率管r

bb

约为200/。

输入端口:从输入端看进去,相当于电阻r

be

输出端口:从输出端看进去,相当于一个受i

b

控制的电流源。i

c

=i

b

,相当于H参数模型中的H

fe

晶体三极管电路的交流分析

分析步骤:A.分析直流电路,求出“Q”点上各直流电压和电流,计算r

be

B.画出电路的交流通路,并在交流通路上把三极管画成H参数模型。

C.利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Q”点上各极的交流量。

(2)场效应管电路小信号等效电路朱可夫 分析法

2.4三极管的测试与应用

教学要求

1.悉晶体三极管的外形及引脚识别方法;

2.用万用表检测半导体三极管性能的方法;3.握三极管应用电路的测试方法。

一、三极管使用的基本知识

(一)外型及引脚排列

(二)晶体三极管的检测方法

1.用万用表检测晶体三极管的方法

基极判别:将万用表置于R1K挡,用红黑表笔搭接三极管的任意两管脚,如测得阻值大于几百千欧,将红黑表

极为集电极;如果万用表指针偏转较小,则与红表笔相连的极为集电极。

2.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应注意的事项:R1k挡进行测量;红表笔是(表内)负极,黑表笔是(表内)正极。

测量时手不要接触引脚。

3.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接用电阻挡的

挡,分别测量判断两个结的好坏;插入三极管挡(h

FE

),测量b值或

判断管型及管脚。

注意事项:(1)红表笔是(表内电源)正极;黑表笔是(表内电源)负极。

(2)NPN和PNP管分别按EBC排列插入不同的孔。(3)需要准确测量b

(三)晶体三极管的选用

1.根据电路工作频率选择高、低频管。

2.根据电路实际工作要求选择管耗P

CM

、最大集电极电流I

CM

、反向击穿电压U

(BR)CEO

及电源电压V

CC

要保证:P

CM

>P

Cm

I

CM

>

Cm

U

(BR)CEO

>VCC

3.三极管b值的选择,在40~100之间为好,9013、9014等低噪声、高b的管子不受此限制。

4.选用管子的穿透电流I

CEO

越小越好,硅管比锗管的小。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09:44: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28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th怎么发音
下一篇:红心番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