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16 08:06:02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6日发(作者:bifma)

哥特式小说:概念与泛化

黄禄善

内容提要:世纪之交西方的哥特式小说批评显得十分活跃,但也出现了概念泛化的倾向,主

要表现为,把哥特式小说从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术语变成了一个跨时空的泛恐怖文化范

式。而从哥特式小说的文本类型来看,这类小说的结构要素并非只有“恐怖”,并且这种“恐

怖”也和后来的灵异小说、恐怖小说、恐怖性经典小说等小说形式的“恐怖”有着本质差异。

此外,该文本类型的社会功能和目的也表明,这类小说的社会历史接受面明显存在一个“断层”。因此,哥特式小说不可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开放系统,而只能是历史上的封闭性小

说。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概念泛化

作者简介:黄禄善,上海大学通俗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英语语言文学教授。出版有《美国通

俗小说史》等3部专著,发表有《哥特式小说与社会历史》等20余篇论文及多部译作。

Title:GothicNovel:Denotation

and

I正能量歌曲 tsEnlargement

Abstract:While

thepast

ten

years

seea

big

resurgenceof

Gothic

criticism,thereappears

turns

tend—

ency

to

enlarge

the

denotationof

the“Gothic

not

novel”,a

tendencywhich

itfrom

restricted

ofthe

historicalwordinto

generalized

culturalmodeofhorror.Butfromthetextual

structure

“Gothicnovel”,the“horror”is

the

only

factorthatdecidesthe

genre,andthis“horror”is,

as

essentially,different

fromthat“horror”oflaterrelatednovelssuch

andhorribl茶叶简笔画 eclassic

Ghost

stories,horrorfiction

novels.Moreover,the“Gothic

cannot

novel’’differsfromthelatterinitssocialper-

ception.Therefore,itKey

beregarded

asa

timelessmodebut

closed

literarygenre.

words:Gothic

noveldenotation

enlargement

at

Author:Huang

Lushanis

Englishprofessor

Literature,Shanghai

andChairmanoftheResearchCenterforPopular

isauthorofthreemonographs,more

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He

and

about10

than20academicpapers

translations

ofliterary

works.Email:fanghui@online.sh.cn

世纪之交西方文学领域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哥特式小说批评的兴盛。各专业出版社

面世的书目上,此类著作连篇累牍,比比皆是;各专业杂志和大学学报刊载的此类论文也层

见迭出,目不暇接。据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弗朗克(FredrickFrank)的统计资料,自1900

年至2003年,西方各国共出版和发表哥特式小说论著5706部(篇),其中近10年的就有

万方数据

44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

1651部(篇),差不多是总数的三分之一(Frankxi—xviii)。而且,论述视角持续拓宽,内容

不断扩展。除原先的精神分析、读者反应批评以及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

义解读之外,又增添了所谓“女性哥特”、“男性哥特”、“殖民哥特”、“帝国哥特”和“维多利

亚哥特”的话题。所涉及的批评对象也从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1717—1797)、

安拉德克利夫(AnnRadcliffe,1764—1826)、马修刘易斯(Mathew

Lewis,1775—1818)

等经典作家,扩展到约翰波利多里(John

Polidori,1795—1821)、雷吉娜罗奇(Regina

Roche,1764—1845)、夏洛特戴克(CharlotteDacre,1782—1842)等次要作家。尤其是,论

述出现了全球化、网络化的趋势。今天的哥特式小说批评,不独在英、美、法、德等西方主要

国家,而且在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挪威、丹麦、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均有相当的规

模。这些国家的哥特式小说学者和爱好者可以借助国际哥特式文学协会(IGA)的网站以及其他网站彼此交流有关信息。

不过,人们注意到当今西方的哥特式小说批评兴盛的同时,也注意到“哥特式小说”这

一概念阐述的驳杂和淆乱。有的学者把它解读为一种心理宣示,是所谓社会动荡时期人的艾灸原理

恐惧意识,特别是女性恐惧意识的自然流露①;也有的学者把它剖析为一种性欲望的掩饰,

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乱伦、同性恋、性受虐狂等扭曲情结②;还有的学者把它定义为一种政治

颠覆,展示了广大中产阶级受众对独裁统治者、极端教会势力以及其他专制阶层人士的愤懑

和抨击@;甚至还有的学者,认为它同其他商业小说一样,主要表现为一种娱乐方式,“大多

数作者的主要动机是享文学创作之乐”,而读者也通过作品中的似是而非的悖论获得“恐怖

的乐趣”(Norton

xi)。然而,无论是“心理派”学者的阐述,还是“性学派”学者的诠释,也无

论是“社会派”学者的规定,还是“娱乐派”学者的解读,均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在文本类

型上,把哥特式小说视为一个跨时空、跨国界的开放系统。在他们看来,哥特式小说并非历

史上一种固定的小说类型,而是自18世纪以来的一种泛恐怖小说形式。这种小说形式一直延续至今,不仅包括历史上已经获得公认的哥特式小说,还包括19世纪和20世纪的灵异小

说、恐怖小说,甚至部分恐啼性经典小说。故哥特式小说作家也不仅有霍勒斯沃波尔、安

拉德克利夫、马修刘易斯等人,还有拉法努(LeFanu,1814—1873)、布拉姆斯托克

(Bram

Stoker,1847—1912)、阿瑟梅琴(ArthurMachen,1863—1974)、安妮赖斯(Anne

Rice,1941一)、斯蒂芬金(StephenKing,1947一),甚至简奥斯汀、沃尔特司各特、爱

伦坡、查尔斯狄更斯、勃朗特姐妹、托马斯哈代、罗伯特史蒂文森、奥斯卡王尔德、

约瑟夫康拉德、亨利詹姆斯、威廉福克纳、托尼莫里森、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等。

美国学者朱莉安沃尔弗雷斯(Julian

Wolfreys)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式小说:19世

纪的文学和文化宣示》(Victorian

Gothic:Literary

andCultural

Manifestations

inthe19thCentu.

形)中声称:“哥特式小说死了,又新生了”,因为“哥特式小说作为一种大批量小说产品,总会是,而且已经是过头的、扭曲的,溢出自身界限的”(Robbins

andWolfreys

xi)。正因为此,

她把自己与路丝罗宾斯(RuthRobbins)合编的这本论文集取名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

式小说”,书中汇集了16篇论文,内容涉及包括拉法努、狄更斯在内的多个19世纪灵异小

说和经典小说家。出于同样的看法,英国学者罗杰卢克赫斯特(RogerL洛阳纸贵的典故 uckhurst)编注了

名为《维多利亚后期的哥特式小说》(Late

Victorian

Gothic

Tales)的作品集,书中收入了多部19世纪末的经典小说家和侦探小说家的作品,如奥斯卡王尔德的“阿瑟萨维尔勋爵的

罪恶”(“Lord

ArthurSavile’s

Crime”),亨利詹姆斯的“埃德蒙奥姆爵士”(“Sir

Edmund

万方数据

黄禄善:哥特式小说:概念与泛化45

Orme”),约瑟夫吉卜林的“兽斑”(“The

Markofthe

Beast”),柯南道尔的“桑诺克斯案

件”(“皿e

Case

ofLady

Sannox”),等等。同期出版的其他论文集、文学指南,以及其它有关

“女性哥特”、“殖民哥特”、“帝国哥特”的专著,如杰罗尔德霍格尔(JerroldHogle)的《剑

桥哥特式小说指南》(The

CambridgeCompanion

to

Gothic

Fiction),弗雷德博廷(Fred

Bot—

ting)和戴尔汤斯芬德(DaleTownshfend)的《哥特式小说: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批评概念》

(Gothic:Critical

Concepts

in

Literary

andCultural

Studies),戴维庞特(DavidPunter)的《后殖

民主义想象》(Postcolonial

Imaginings),安德鲁史密斯(Andrew

Smith)和威廉休斯(Wil—

liam

Hughes)的《帝国和哥特式小说》(Empire

and

the

Gothic)等等,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包含有所谓“19世纪和20世纪的哥特式小说”。

在这方面,走得最远的似乎是美国学者马克埃德蒙森(MarkEdmoundson)。他在《大

街上的梦魇:天使、施虐受虐狂和哥特式小说的文化》(Nightmareon

MainStreet:Angels,

Sadomasochism,and

theCulture

oftheGothic)中,直截了当地把哥特式小说定义为一种范式,

或一种风格,或一种创作技巧,甚至一套写作规范。“人们也许可以这样说,哥特式小说是闹鬼的艺术,占有的艺术,哥特式艺术家藉此吸引读者,使他们欲罢不忍,不能忘怀”(Ed—

moundson

xi)。对此,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弗朗克在《哥特式文学指南(III)》(Guide

tothe

Gothic

III: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Criticism)中也作了评析。尽管他认为马克埃德蒙

森的观点显得偏激,但仍然认为哥特式小说的概念泛化已是大势所趋。在将马克埃德蒙

森的“激进”观点同法国学者莫里斯利维(Maurice

Levy)呼吁回归哥特式小说原始概念的

“传统”观点同作了对比之后,他说:“也许新世纪哥特式小说研究的最佳方向是在利维的传

统观点和埃德蒙森的激进观点之间寻找一个交融点。尽管‘哥特式’这个术语与历史不可分割,而且它本身也是一个历史的词汇,但同时它也是一个组合式的、自我再生式的术语,可

用来表示一系列态势和接受。为了对批评家和一般读者保持活力起见,‘哥特式小说’这个

术语最好理解为既是有时空的文学传统,又是无时空的接受方式”(FrankXV)。以上这段话

可以视为当代西方大多数学者主张哥特式小说概念“泛化”的最佳诠释。

哥特式小说究竟是历史上一种固定的小说类型,还是自18世纪起一直延续至今,并囊

括现当代灵异小说、恐怖小说,甚至恐怖性经典小说在内的一种泛恐怖小说形式?要回答这

个问题,关键在于判明历史上哥特式小说的类型本质以及这种类型本质是否在后来的那些

小说当中获得延续。现代类型理论告诉我们,文本类型产生于一系列反复出现的、与作品的

内容形式有关的结构要素(Miller67—78)。表面上看,历史上的哥特式小说与后来的灵异

小说、恐怖小说以及恐怖性经典小说,都含有某种“恐怖”成分,而且这种“恐怖”成分也与它

们各自结构要素的“质”的规定性不可分割,因而完全可以归属同一小说类型。但其实,这种观点包含着很大的片面性。

首先,历史上的哥特式小说的结构要素并不仅仅是“恐怖”。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

兰托城堡》(z‰CastleofOtranto)宣告了西方第一部哥特式小说的诞生,同时也意味着这类

小说创作模式的问世。哥特式小说的创作模式,正如霍勒斯沃波尔在此书再版序言中所

说,是“两类传奇的融合,亦即古代传奇和现代传奇的融合”(Walpole8),具体表现为故事场

景、人物范式、主题意识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尤其是作为故事场景的“哥特式古堡”,具有万方数据

46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

多重象征意义,既代表18世纪英国社会的哥特式建筑的复兴潮流,又体现了当时作为“理

性主义”对立面的政治观念、思想潮流和文化价值,因而是该类小说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因

素。当年霍勒斯沃波尔之所以在《奥特兰托城堡》的副标题中加上“哥特式”这个词,其因

在此。也正因为这样,在此之后问世的哥特式小说作品,如约翰艾金(John

Fragment),克拉拉里夫(Clara

Reeve,1729—1807)的《英国老男爵》(Theon),索菲亚李(Sophia

Aikin,1747—

Bearand,A

1822)和安娜艾金(AnnaAikin,1743—1825)的《伯特兰爵士,一个片断》(Sir

Old

EnglishBar-

Lee,1750—1824)的《幽屋》(舭Recess),威廉-贝克福德(William

Sicilian

Beckford,1760—1844)的《瓦赛克》(Vathek)等等均不同程度地含有这一标志性因素。后来的安拉德克利夫,在《西西里传奇》(A

Romance)、《尤道弗的神秘》(The

Mysteriesof

Udolpho)、《意大利人》(TheItalian)等哥特式小说名篇中,更是重视“哥特式古堡”场景设

置,以此为基础虚构了令人心颤的“纯真少女身陷哥特式古堡”的故事,从而将哥特式小说

的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极力强调“本体恐怖”的马修刘易斯,尽管在设置《僧侣》

(TheMonk)的故事场景时,已将“古堡”换为“古寺”,但“古寺”同样为中世纪建筑,也同样体现了作为“理性主义”对立面的多重价值,因而同样是“哥特式”的。

相比之下,19世纪和20世纪的灵异小说、恐怖小说以及恐怖性经典小说,其故事场景

已基本从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哥特式古堡”改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如司各特的《豪华卧室》(The

Tapestried

Chamber)里挂着旧花毯和褪色丝绸窗帘的“卧室”,拉法努的

《西拉斯大伯》(UncleSilas)里那个长而窄、尽头有两扇高而小窗户的“暗房”,斯蒂芬金的

《宠物坟场》(TheStand)里依山靠水、绿树环绕的“坟场”等等。其中一些虽然有着“古堡”

或“古宅”的名称,但也名不副实,失去了多重象征意义,如布拉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拉》(Dracula)里立在悬崖边、风景秀丽的“城堡”,詹姆斯的《螺丝在旋紧》(The

Turn

of

the

Sere'hi))里铺有砾石小道、遍地草绿花红的“庄园”,等等。场景更迭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增强故

事的真实感,然而也正是这种“现实主义异化”,扬弃了哥特式小说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从而打破了哥特式小说的类型结构。

其次,历史上的哥特式小说的“恐怖”也不完全等同于灵异小说、恐怖小说以及恐怖性

经典小说中的“恐怖”。如前所说,哥特式小说的结构模式表现为故事场景、人物范式、主题

意识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其中最大亮点,除了“哥特式古堡”外,还有“超现实恐怖”。所

谓“超现实恐怖”,乃是指作品中的人物受到某种形式的鬼魂、幽灵、怪兽或“不可知物”的侵

扰而表现出来的害怕死亡或疯狂的高度焦虑状况。由于作品的极度夸张和渲染,读者对作

品人物的这种“恐惧”感受既是“迫在眉睫”,又是“身置其中”。然而实际上,这种“恐惧”是

由虚拟的“非常世界”带来的蒲公英团队 ,不但不会有实际危害,反倒能让读者产生若即若离的特殊快

感。“一个恐怖的场景,描写得越是荒唐、离奇、不可思议,我们就越能获得乐趣;而描写过

于接近普通生活,哪怕是带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冒险经历,我们也由于缺乏出格的痛楚而不能

留下记忆或思考”(Aikin119)。

安拉德克利夫曾经在“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0n

the

Supernaturalin

Poetry)中详细

分析了哥特式小说中“超现实恐怖”。她通过两个虚拟的人物的对话,指出哥特式小说实际

上可以区分为“心理恐怖”和“本体恐怖”两个类型。前者以“恐惧”(terror)为目的,作品中

很少或几乎不出现超现实主义的幽灵,而只是通过充满悬念的“未知物”存在,暗示可能发

生的凶险,从而“扩充灵魂,使各种功能警醒到生活的高程度”;而后者以“恐怖”(horror)为万方数据

黄禄善:哥特式小说:概念与泛化47

目的,通过赤裸裸的超现实主义的暴力、凶杀等描述,刺激人的感官,使灵魂“凝聚、冻结,甚

至湮灭”(Radcliff145—52)。安拉德克利夫本人的《尤道弗的神秘》等作品,即是“心理恐

怖”类哥特式小说的代表。她善于使用“恐惧”暗示,展示潜在的暴力威慑,其效果比用文字

公开描述有过之而不及。这种“恐惧”暗示手法实际上来自埃德蒙伯克(Edmund1729—1797)的“敬畏”(sublime)理论。在“论敬畏和美丽”(A

Origin

ofOur

Ideas

of

theSublimeand

Burke,

PhilosophicalEnquiry

intothe

Beautiful)中,他提出了“敬畏”也是“美丽”的,“痛苦”、

“恐惧”也能带来“愉悦”的论断。而“本体恐怖”类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家当属马修刘易

斯。在《僧侣》一书中,他不但用醒目的文字表达了与安拉德克利夫相同的反天主教观

点,还赤裸裸地展示了通奸、乱伦和谋杀,甚至连撒旦本192年 人也充当了同性交媾的者。但

无论是“心理恐怖”派,还是“本体恐怖”派,都在各自的作品中不约而同地挖掘了人的潜意

识、心理创伤、精神错乱、疯狂根源、禁忌、梦魇和性,揭示了社会邪恶、监狱黑幕以及贫困的兽性化效应,因而同样属于“哥特式小说”。

而19世纪和20世纪的灵异小说、恐怖小说以及恐怖性经典小说,只是部分地继承了历

史上哥特式小说的“超现实恐怖”特征,两者在恐怖方式、视觉效果、社会情境、主题意识等

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就灵异小说来说,不但作品形式多为短、中篇,而且超现实主义的鬼魂

往往成为主要描写对象。尤其是,主题通常表现为亡人的灵魂骚扰活人。这种骚扰虽能引

起恐怖,但用意却未必邪恶,且往往事出有因,或为了对活人的罪孽施行报复,或为了揭露活

人的一个不可告人的阴谋,或为了宣泄对生前某种事物的留恋,或成就一项终身奢望的事

业。而恐怖小说除了继承有灵异小说的若干特点之外,主要是展示“邪恶”。作品的超现实

主义的亡灵,不再与“骚扰”相连,而是成为“邪恶”的根源。如布拉姆斯托克所塑造的吸

血鬼“德拉库拉”,出身异国名门,外表英俊潇洒,但作恶时显现两颗獠牙,刺人受害者体内

吸食鲜血,与此同时,受害者本身也成为吸血鬼。这样的“恐怖”已经与安拉德克利夫所

说的“心理恐怖”、“本体恐怖”没有多大联系。同样,19世纪和20世纪恐怖性经典小说的

“恐怖”也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安拉德克利夫所说的“心理恐怖”和“本体恐怖”。其主要区别是,前者基本上不含超自然因素,而后者往往含有一定的超自然因素。

那么,能否说,哥特式小说的文本类型可以采取“狭”、“宽”两种划分,前者指历史上已经获得公认的哥特式小说,而后者泛指一切含有“恐怖”因素的小说作品?答案也是否定

的。

现代类型理论不仅概括了文本类型的结构要素,还揭示了其社会历史属性。美国学者

米勒(c.R.Miller)指出,任何文本类型不是静止的、孤立的,它们产生于社会,又作用于社

会,是社会行动的产物。决定文本类型的,不仅有内容形式,更重要的,还有文本、“人”及其

社会活动的相互作用(Miller67—78)。因此,要判明哥特式小说的类型本质,不能仅仅考察

作品的内容形式,还要考察其社会功能和目的,尤其是社会接受的情境。而从历史上哥特式

小说接受的社会情境来看,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哥特式小说在图书市场经历了18世

纪90年代的辉煌之后即开始衰退,至1834年后逐渐销声匿迹,因而在社会接受面上存在一

个明显的“断层”。也即是说,哥特式小说作为一个文本类型,在1834年后已经逐渐失去了

其社会功能和目的,不可能与后来的灵异小说、恐怖小说,以及恐怖性经典小说合流。万方数据

48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

美国学者戴维里克特(DavidRichter)说:“哥特式小说作为文学史上一个场景,从霍

勒斯沃波尔的金鹰奖直播 《奥特兰托城堡》的起源、流行,到19世纪20年代初的衰亡,确实是封闭性

的历史过程,因为就其类型而言,它的所有意图和目的都死亡了”(Richter125)。戴维里

克特这里说的“衰亡”、“死亡”,主要基于20世纪早期伊迪丝伯克黑德(Edith

Birkhead)、

罗伯特梅奥(RobeaMayo)、德文德拉瓦玛(DevendraVarma)等人的哥特式小说研究专

著中的相关论断和史实。伯克黑德指出,1797年安拉德克利夫出版《意大利人》之后,哥

特式小说的声誉就渐渐断送在那些只顾赚钱、不顾艺术的人手中(Birkhead185)。罗伯特

梅奥同意伯克黑德的看法,并举出两个事例作为佐证,一是安拉德克利夫因图书市场上哥

特式小说总体声誉下降而愤然“封笔”,二是出现了哥特式小说反讽性作品,如伊顿斯坦纳德巴雷特(Eaton

Stannard

Barreu,1766—1820)的《女杰》(TheHeroine),简奥斯汀的

《诺桑格修道院》(Noahanger

abbey)(Mayo

58—59)。德文德拉瓦玛则认为,哥特式小说

确实在1820年前几年失去了强劲的魅力,所谓流行到19世纪中期甚至更长,其实是相对少

数读者而言(Varma186)。

如果说,上面引述的伊迪丝伯克黑德、罗伯特梅奥、德文德拉瓦玛等人的言论还

带有个人的臆测和推论,那么下面引述的60、70年代路易斯詹姆斯(LouisJames)、维克

多塞奇(VictorSage)、科拉尔安豪厄尔斯(Corm

Ann

Howells)等人的言论则是凿凿有

据了。路易斯詹姆斯说,当时哥特式小说失去魅力是因为那些“雇佣作者”、“低等阶层作

者”“没有足够的环境描写能力来制造不可知的悬念”(James80)。维克多塞奇则进一步

补充说,1820年后“哥特式小说破碎了,畅销书发生两极分化”,一面是“雷诺兹的‘廉价恐

怖故事”’,另一面是“司各特的占绝对优势的文学传统”(Sage

84)。而由于上述状况,豪厄

尔斯说,阅读哥特式小说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一个“笑柄”(Howens80)。然而,他们的

论述还留有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阅读哥特式小说成为“笑柄”?哥特式小说退出历史舞台究竟是什么时候?

2005年,英国学者弗朗兹波特(FranzPouer)出版了专著《哥特式出版书籍的历史1800—1835)(The

H函tory

ofGoth&Publ蠡hing1800—1835),该书以确凿的史料考证了哥特

式小说的衰落及其具体时间。最后,他得出结论:“1800年至1835年这段时期意味着哥特

式小说的衰落。正如上面所说的,沃尔特司各特于1814年出版的《威弗利》是向哥特式

小说读者群首次挑战的标志,而威廉哈里森安斯沃斯于1834年出版的《鲁克伍德》被

我选作它的终点,是因为该书代表19世纪30年代感官小说的崛起”(Potter7)。

综上所述,哥特式小说不可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开放系统,而仅是文学史上一个已经逝

去的文学过程。该过程始于1764年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终于1834年安斯沃斯的感

官小说《鲁克伍德》,前后历时70年。尽管在此之后,包括灵异小说和现当代恐怖小说以及

部分经典小说在内的许多英国小说都承继有哥特式小说的某些要素,但它们只是在创作上

受了它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哥特式小说已不复存在。当前大多数西方学者将哥特

式小说“泛化”的弊病是抹杀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形式小说之间“质”的差异,造成了研

究对象的不确定性,从而根据错误的前提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揭示哥特式小说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同其他形式小说之间的本质联系。

万方数据

黄禄善:哥特式小说:概念与泛化49

注解【Notes】

①参看Donna

86.

Heiland,Gothic&Gender:An

Introduction(Malden,MA:BlackwellPublishing,2004)180—

②参看Eve

KosofskySedgwick,“Toward

the

Gothic:Terrorism

andHomosexual

Panic,”BetweenMen:English

Literatureand

MaleHomosocial

Desire(New

York:Columbia

UP,1985)83—96.

③参看Markman

Ellis,TheHistory

ofGothic

Fiction(Edinburgh:EdinburghUP,2000)81—120.

引用作品【WorksCited】

Aikin,J.and

A.L.Miscellaneoll,¥Pieces

inProse.London:J.Johnson,1773.

Birkhead,Edith.TheTale

of

Terror:AStudy

on

oftheGothic

Romance.NewYork:Russell&Russell,1963.

Edmundson,Mark,ed.Nightmare

Frank,Frederick

S.Guide

tothe

Main

Street:Ange如,Sadomasochism,and

theCulture

ofthe

Gothic.Cam

bridge,MA:HarvardUP,1997.

Gothic

Ill: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of

Criticism,1993—2003.Lanham:

ScarecrowPress,2005.

Howells,Corm

Ann.Love,Mystery,andMisery:Feeling

Long

WasGothic

inGothic

Fiction.London:AthlonePress,1978.

UP,1963.

James,Louis.Fiction

forthe

Mayo,Robea.“How

WorkingMan:1830—1850.London:Oxford

Fictionin

Vogue?”Modern

Language

NotesLVIII(1943):58—59.

NewRhetoric.Ed.Aviva

Miller.C.R.“Rhetorical

Community:The

CulturalBasisof

Genre.”Genre

andthe

Freedman

andPeter

Medway.London:Taylor

Readings:FirstWave

andFrancis,1994.66—67.

UP,2000.

No.on,Rictor,ed.Gothic

1764—1840.London:Leicester

Potter,J.Franz.TheHistory

of

Gothic

Publishing,1800—1835.NewYork:Palgrave

MacmillanLtd.,2005.

Radcliff,Ann.“On

the

Supernatural

in

Poetry.”New

MonthlyMagazine

Richter,DavidH.The

UP,1996.

16(1826):145—52.

Novel.Columbus:OhioState

Progressof

Romance:Literary

Historiography

and

theGothic

Robbins,Ruth,and

Julian

Wolfreys,eds.Victorian

Gothic:Literaryand

tury.NewYork:Palgrave

PublishersLtd.,2000.

Cultural

Manifestations

in

the

19thCen-

Sage,Victor.“Gothic

Varma,Devendra.The

Russell,1966.

Novel.”l'heHandbook

tO

Gothic

History

Literature.London:Macmillan,1998.

Gothic

Flames:Being

of

the

GothicNovel

in

England.New

York:Russell&

Walpole,Horace.The

Castle

of

Otranto:A

Gothic

Story.London:OxfordUP,1998.

责任编辑:朱卫红

万方数据

哥特式小说:概念与泛化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黄禄善,HuangLushan

上海大学通俗文学研究中心外国文学研究

FOREIGNLITERATURESTUDIES

2007,29(2)4次

ouis

FictionfortheWorkingMan:1830-18501963

sCoralAnn

Love,Mystery,andMiry海贼王霸气 :FeelinginGothicFiction1978

rederickS

GuidetotheGothicⅢ:AnAnnotatedBibliographyofCriticism,1993-20032005

bert

HowLongWasGothicFictioninVogue?1943

eilandGothic

Gender:AnIntroduction2004

Rictor

GothicReadings:FirstWave1764-18402000

CR

RhetoricalCommunity:TheCulturalBasisofGenre1994

sonMark

NightmareonMainStreet:Angels,Sadomasochism,and

adEdith

TheTaleofTerror:AStudyoftheGothicRomance1963

;ALMiscellaneous

PiecesinPro1773

nEllis

TheHistoryofGothicFiction2000

ofskySedgwick

TowardtheGothic:TerrorismandHomoxualPanic1985

eHorace

TheCastleofOtranto:AGothicStory1998

evendra

TheGothicFlames:BeingaHistoryoftheGothicNovelinEngland1966

ctor

GothicNovel1998

sRuth;JulianWolfreys

VictorianGothic:LiteraryandCulturalManifestationsinthe19th

Century2000

rDavidH

TheProgressofRomance:LiteraryHistoriographyandtheGothicNovel1996

ffAnn

OntheSupernaturalinPoetry1826

JFranz

TheHistoryofGothicPublishing,1800-18352005

1.

高万隆.GAOWan-long

论英国哥特式小说[期刊论文]-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3)

2.

黄禄善.HUANGLu-shan

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历史与现状[期刊论文]-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4)

3.

黄禄善.HuangLushan

哥特身份和哥特式复兴——英国哥特式小说的"哥特式"探源[期刊论文]-外国文学研究2008,30(1)

4.

商叙明

英国哥特式小说恐怖的表现形态与创作源泉[期刊论文]-山花2010(6)

5.

李佳玉.LiJiayu

从《呼啸山庄》和《简爱》看哥特式小说风格[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

1.王锦丽

爱伦坡与狄金森诗歌哥特风格比鉴[期刊论文]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

2.孙灵侠

论《哈利波特》的哥特手法[期刊论文]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5)

3.宋琦.地震的形成原因 谢静

哥特文学视野中的爱伦坡小说[期刊论文]

-

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9)

4.宋琦.谢静

哥特文学视野中的爱伦坡小说[期刊论文]

-

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08:06: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27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哥特小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