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1)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武汉市育才小学万婕一、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属于《数与代数》版块中数的运
算。包括: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关于这一内容的具体目标:
(1)会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
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
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方
法,并能正确计算。
4、教学难点: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学生已经理解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第四
单元中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通分的方法,同时,三年级
借助直观图初步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些都是本单
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期评语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也将为六上的分数乘、
除法计算和分数、小数、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四、编排形式、内容结构。(见PPT)
三节内容的逻辑联系跃然于表间:先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
解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
再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转换的思想方法,
即将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
运算能力;最后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
数,提高分数运算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五、教材简析与教学畅想。
本单元建议6课时左右。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例1——例3)
课时安排建议:例1、例2一课时,例3一课时。
1、从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学生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出发,理解
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感受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
在新教材中,不再单独教学“分数加、减法的含义”,而是结合2
个例题的具体数量关系,
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相同。使
用“含义”一词,而不是“意义”,即只要求领会就行,不需要刻板
地记忆。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主题图的情境性,由
学生根据现实问题形成“3∕8+1∕8、3∕4-1∕4”的数学模型,体会分
数加法的含义是将两
人吃的张数合起来,分数减法的含义是从3∕4瓶里减去1∕4瓶。
2、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
直接相加、减”的算理。当分数的单位统一后,分数的加减运算也就
归结为整数的加减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例1、例2的教学中,一
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借助直观图的演示,建立表象,
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活动概括
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教学畅想:
(1)复习:
①笔算:20.52+3.8(指名学生演板,说说计算方法)
设疑:能不能将“2”和“8”对齐,“5”和“3”对齐?(计算
单位相同才可以相加减)
②口答分数的分数单位,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③1=
(2)创设情境: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曾被评为“园林式学校”。
为了便于大家的活动,学校于2005年将水泥路面全部刷黑,其中沥青
路面占校园面积的3∕8,绿化面积占1∕8,根据这些信息,你想解决哪
些数学问题?(可能出现:①这两处面积共占校园面积的几分之几?
②沥青面积比绿化面积多占校园面积的几维生素b1的作用及功能及副作用 分之几?)
(3)要求这两处面积共占校园面积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为什
么?(理解分数加法的含义)学生边回答边画出演示图。
(4)你能算出结果吗?怎么想的?为什么和的分母没变?分子是
怎样得到的?(突出分数单位相同)“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母相同,
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只用分子进行加减,以算理引入算法。
(5)规范书写过程,归纳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
(6)依此完成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教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上的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是按
照一定规律存在的。而
我们数学中所谈到的计算法则就是规律,尽管在新教材中未出现
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但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后,概括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计算时,应
注意哪些问题”或“观察例1和例2,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的
方式出现,但教师最后小
结时,语言要精简(也就是要点),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3、在例3的教学中体现计算策略的多样化、个性化,在交流种树的看图写话 的基
础上,为学生选择
提供支持。在连减算式的计算,既强调连减,也重视运用整数计算的经验,通过类推,形成减去两个数的和的算式,为后面分数加减
混合运算的简算作铺垫。
值得注意的是,例3第(2)问中为什么不用化简的结果4∕5,而
要用12∕15进行计算?进一步强调“分母相同,分数单位就相同,分
子可以直接相加、减,便于计算。”
4、要强调对可以化简的计算结果要化简。
5、温馨提示。
(1)在例1、例2的教学后,可补充计算练习1-2∕3、2∕3-2∕3,
为例3的教学
作铺垫。
(2)练习二十一第1—4题可配合第1课时,第5—8题可配合
第2课时。
(3)P109第7题,综合性较强,需先算祖国风光的古诗 出结果或约分后再比较
大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例1)
课时安排建议:例1一课时,练习一课时。
1、主题图好好用。一方面从具体数据中渗透环保教育有说服力,
另一方面,教材开始渗透扇形统计图,在看图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分
数的意义,也为“分数单位不同”提供了直观表象。
2、在形成数学模型后,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运维面试题 产生认识冲突:
分母不同,不能用同分母加法的计算方法。
分母不同,说明分数单位不同,该怎么办?
3、土豆英语怎么说 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有什么办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
在联想的基础上
猜想,借助直观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概括:先通分,再按同分
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计算。
4、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通电脑屏幕保护 分的过程、分子相加、
减的过程可以省
略,以免给学生造成书写上的负担。
5、在通分时,要引导学生“择优而用”,例如
3∕10+1∕4=12∕40+10∕40=22∕40=11
∕20和3∕10+1∕4=6∕20+5∕20=11∕20,哪种计算更方便?强调通分
时以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计算更方便。
6、温馨提示。
(1)练习二十二第1—4题可配合第一课时,第5—13题可配合
第2课时。
(2)P112做一做第2题,在检查计算是否正确时,可引导学生
感受加与减的互逆关
系。例如2∕3-4∕9=2∕9,根据2∕9+4∕9=2∕3容易得出,避免了通分。
(3)P113第4题,如有学生用到连加算式1∕4+3∕8+3∕10,则要
引导学生找4、8
和10的最小公倍数,4和8存在倍数关系,只用求8和10的最
小公倍数即可。
(4)规范P114第5题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5)P114第6题,以计算为载体,探索规律。分子是1,分母
互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
(6)P114第9、10题难度较大,关键让学生明白题目的含义。
(7)数学文化润泽课堂。
《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
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教材
编排了两个阅读材料,一个是第112页的“你知道吗?”,通过阅读
这段材料,使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分数四则计算的发展史,了解我们的
祖先在这一方面的睿智与成果,体会用不古希腊神话传说 同的符号来表示分数对分数
计算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进一步体会用简明的符号来表示数的重要
性。
另一个阅读材料是第116页的“生活中的数学”。通过阅读这份
材料,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使学生看到分数在五线谱中的灵
活应用,体会数学与音乐、与人类精神生活的密切联系。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例1——例2)
课时安排建议:例1一课时,例2一课时。
1、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推理等思维活动,强调计算顺
序。
2、要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体现计算策略;在交流的基础上,
掌握通分的技巧,采用逐步通分或一次通分。例如1∕2+3∕10-1∕5可一
次通分,4∕5-3∕10+2∕3逐步通分,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如果采用一
次通分,则只需要找10和3的最小公倍数。建议在复习时,可加强这
类求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练习。
3、细节决定成败。在例1中有这样几个小细节,应引起我们的注
意:①第(1)问中为什么要用1∕2+3∕10?复习了统计的识图;②第
(2)问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裸露地面的降水量应分为几个部
分?有助于巩固分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分数解决问题作铺垫。
4、对计算结果要强调能化简的要化简。
5、《画繁为简》的启示。
6、温馨提示。
(1)练习二十三第1—4题可配合第一课时,第5—8题可配合
第2课时。
(2)重视口算练习和通分的口答训练。
(3)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
直线上。
(4)P121第8题,是一个培优的好机会。不单单发现这道题的
规律,更重要的是拓展“1∕5-1∕6=(),1∕2+1∕6+1∕12+1∕20+1∕30=
()”。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06:26: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26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