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性差异

更新时间:2023-04-16 00:48:35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6日发(作者:莲花课件)

浅谈考试成绩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摘要】本文尝试运用数理统计学中的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和

常用的excel软件简单介绍了考试成绩中班级之间、校际之间的平

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即U检验的计算方法与

主要步骤;以及教改结题报告的成绩分析涉及各种检验方法——T

检验、Z检验的区别及计算方法、主要步骤。简单而言,本文是用

统计学中的检验方法科学地分析什么情况下两个平均分、优秀率、

及格率“差别不大”,“差别明显”,“差很多”,希望能更加科

学客观地分析两个均值间的差异,对有需要的老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成绩差异;U检验;T检验;excel软件

一、引言

在每次考试成绩统计中,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依然是一个班

级教学的主要考核指标,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可能会有些学

生缺考孔子主张什么思想 。特别是近年我市实行了中职技校春季招生政策,某些学校

分流人数也许过半。签字样本 如何才能科学地公平地进行统计分析,也是许

多从事成绩分析与管理的老师面临的难题。

另外,在教改结题报告或阶段性小结中,总要会对教改效果进行

分析,也就难免对对比班与实验班的考试成绩中平均分、及格率、

优秀率等数据作显著性检验,来比较教改的效果是否明显或不明显。

看了不少结题报告,其中涉及到的检验方法如U检验,Z检验,T检

验等等,不一而足,让人摸不着头脑。即便是数学教师,由于在大

学就读时的教学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或许对数理统计方面知识掌

握不强,也很难明白这些检验方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更别说非

专业其它科目的教师。在作成绩对比分析时,通常无从下手,或是

委托统计能力强的老师帮忙,或是随意给些似是而非的数据,抑或

罗列考试成绩,直接对比,不作任何检验,也就缺乏科学严谨性。

二、班、级考试成绩差异显著性分析

有些学校以班和年级考试人数与注册人数比值作为相对系数对实

考的分数进行了调整,其大致算法是:年级在册人数为N,缺考R

人,某班在册人数为n,缺考r人,则相对系数为[(n-r)

/n]/[(N-R)/N],用此系数乘以该班实际考试成绩,即为相对成绩,

然后再以各班的相对成绩进行对比。这或许是一种方法,但这种调

整,会对实考的成绩进行了放大或缩小,个人认为没有多少益处。

事实上,一个班级本身或许也有人缺考,只不过没别班那么多,但

平均分调整后可能偏离很多。

例1:一所学校九年级4个班,每个班注册人数均为50,在一次

考试中,某班平均分60,缺考20人,全级缺考100人,按上述方

法折算该班平均分。解:=60*[(50-20)/50]/[(200-100)

/200]=72,这是不科学的,也没有什么意义。

1、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U检验)

要检查班级之间成绩是否相差太大,目的并不是要排出名次,可

以采用U检验(有些文章也称Z检验,在ecxel软件中,相应的变

量也是Z。为避免与下文混淆,只有总体方差未知,本文方用Z检

验,且二者计算不同,故此不用此名称)。U检验的条件是:已知

(或可以求出)样本均值、样本容量与总体均值、总体的标准差,

可能采用U检验进行两均值异显著性检验。

统计学认为,不论x变量(考试分数)是连续型还是离散型,也

无论x服从何种分布,一般只要样本容量(考试人数)n>20,就可

认为平均值的分布是正态的,,则,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这就是进

行U检验的理论依据。U检验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虚无假设,即先认为两者没有差异,用表示

第二步,计算u统计量

U检验的统计量为,其中,

(a)=(为该班每一个学生的分数)是要检验班的平均分,

excel软件的公式为:=AVERAGE(该班的成绩区域);

(b)=(为年级每一个学生的分数)是年级平均分,excel软件

的公式为:=AVERAGE(年级的成绩区域);

(c)为标准误,年级标准差,计算公式是=excel软件的公式为:

=STDEV(年级的成绩区域);劳动节主题

(d)n为该班人数,excel泰国要签证吗 软件的公式为:=COUNT(该班的成绩

区域)。以上的数据均由学生考试成绩表统计得到。

从u统计量式子中我们看到,在两个平均分的差值进行标准化过

程中,u值要受到年级标准差该班人数n影响。一般而言,就一

次考试中n相对稳定,经开方后值更小,影响不大;而u值与成

反比,换句话说,年级中各人成绩离散程度越大,两个平均分差值

的差异就越不显著。

第三步,设定显著水平,查表或计算接受域

检验前必须设定显著水平,这是一个小概率数值,经常会选择

=0.05,此时置信度1-五大银行 =0.95,也即检验的结果有95%可靠性,有

5%的不可靠,这个误差可能是由于偶然性造成的。在许多研究领域,

0.05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错误的边界水平。如果有必要,也可选择

=0.01,0.02等,使检验结果准确。由于标准正态分布图像是关于

纵轴两边对称的,0.95对应的置信区间占据中间部分,而两侧共占

0.05,一侧则占0.025,所以在计算或查表时,应以1-/2作为参

数进行。如显著性水平=0.05,则查表或计算的是1-0.05/2=0.975

对应的置信区间,excel软件的计算公式为:=NORMSINV(0.975),

回车后得1.959963985,一般取近似数1.96。由于图像对称性,确

定的置信区间为(-1.96,1.96),以这个区间为接受域。若令

=0.01,则接受域(-2.578,2.578)。

第四步,观察统计量u值是否落在接受区域,由此对样本均值与

总体均值作出显著性差异判断。如果u统计量在置信区间(-1.96,

1.96)内,接受H0,差异不显著,否则拒绝H0,差异显著;如果u

统计量不在置信区间(-2.578,2.578)内,则差异非常显著。

例2.甲班某次参加考试36人,平均分66,年级平均分60,标

准差为20分,检验甲班平均分与年级平均分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解:

把相关数据代入,所以无显著性差异。有些人认为相差5分就差很

多,看来也是不科学的。

2、标准分的计算

由于标准分是综合个体与总体分数排位等因素计算而来,因此标

准分本身是经过差异分析得到的数值。值得一提的是,在计算高考

或中考标准分中,excel的NORMSINV函数作用非常大,不用查标准

正态分布表,而且数值十分精确。换算公式T=100Z+500,其中

Z=NORMSINV(Pi),Pi为某名次以下的人数占考生总数的百分比,

相当于1-/2。例如10000人考试,则第1名的标准分为

T=100Z+500=100*NORMSINV(9999/10000)+500872。

3、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的检验

在成绩分析时,及格率、优秀率也可以像平均分一那样进行显著

性差异检验,长沙医保卡 那么这两项该如何进行呢?难点在于标准差怎么求。

其实,从公式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三个数据的分母均为

考试人数,三者均为平均值。平均分是每个人的分数之和/考试人数,

由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分数,直接相加可得。那么及格率呢?表面

看是及格率=及格人数/考试人数,在计算时,其实将每个人分数稍

作处理:将达到及格的分数改为1,没达到的改为0,excel软件中

可用公式=if(Ai>=60,1,0)及填充柄下拉简单得到,Ai为每个

原始分数所在单元格,然后对转换后的数据求平均值(即及格率)

与标准差了。然后把班、级的及格率代入u统计量式子中计算u值。

优秀率也用相方法处理即可。

例2.乙班某次考试成绩如下:

87647546

724368646464504862

92726870

求此次考试的及格率及对应的标准差。

解:按及格分数为1,不及格分数为0转换后为:

0101

101

1110111111

可以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值即及格率为=26/40=65%,标准差为

S==0.483。

年级的优秀率与及对应的标准差也如法炮制,再进一步如平均分

一样代入u统计量式子中计算就可以进行分析检验。需要指出的是,

有些资料计算方法并非如此,这可能是转换后的结果只有0、1两个,

不少人会认为这组数据服从两点分布或二项分布,所以按两点分布

求方差S2=p(1-p),在这里p可以是及格率或优秀率,像上例

S==0.4770,出入比较大,很明显这并不是两点分布。我认为每个人

及格记1分,不及格记0分,班级的“平均数”就是及格率或优秀

率,这样理解更自然,按上例方法求标准差及进行检验可能更科学。

4、U检验运用条件

在已知样本均值、样本容量及总体的均值及总体的标准差,在每

次考试中,这几个数据还是比较容易得到的,u统计量服从标准正

态分布,即可以进行U检验。U检验涉及的计算较为简单,把以上

四个参数代入公式即得u统计量(如果u值为负则取绝对值),然

后与临界值比较,一般以1.96或2.578为临界值,不再另外查表或

计算,就可以分析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所以

U检验在诸多领域运用广泛。

三、教改结题报告中的成绩分析(T检验,Z检验)

一般而言,教改成绩就是实验班与对比班两个班的成绩比较,能

否仅凭这两个班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的差值,立即得出教学

效果是否明显呢?统计学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

一个班的平均分具有统计意义,存在抽样误差,此数据是在一定范

围内波动的,故而我们需要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由于一个班多则

也就50多人,少则也有20多人;所以每个班都可以看成一个样本,两个班就可看成从两个总体中抽取出来的双样本,一个总体是实施

了教改的,一个是没有实施教改的。当然,这两个总体在这种情形

下更多是虚拟的,它们具体的一些数据(平均分,方差等)我们是

无从知晓的,也就没有办法直接研究,只能通过研究样本(即实验

班及对比班成绩),由样本的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并进行差异显

著性检验,才能作出判断。

1、Z检验与T检验的区别

不少文章对Z检验还是T检验这两种方法作出了说明,两个总体

均值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中,在不知总体方差及均值情况下且统计linux重命名 量

服从t分布,可以使用Z检验或T检验。如果样本容量n大于30,

用Z检验,如果样本容量n小于30,则用t检验,在这里样本容量

n即为该班人数。很明显,正如前文所说,一个班的人数一般都在

30人之上,可以用Z检验。但假如一个班30人以下,另一班30人

以上那怎么办?其实在计算机广泛应用计算的今天,不管样本容量

n是多少,哪种检验都是可以使用的,且各种检验的基本原理是相

同的。下面,不妨先了解这两种检验方法的统计量。

首先,不论哪种检验都要用到以下数据:

(a)两个班的平均分:;

(b)两个班的考试人数:;

(c)两个班的成绩的方差,应梦见出门旅游 用excel软件的公式为=var(该

班的成绩区域),数量上,方差=标准差的平方。

t检验或z检验的主要步骤:

第一步,建立虚无假设,即先认为两者没有差异,用表示

第二步:计算Z检验或T检验统计量

z=①,t=②(大分母部分称为标准误)。式子中,是两个班的平

均分,,是两个班分数的方差,是两个班考试人数。从函数单调性

而言,不论z或t,与u值类似,当两班的方差增大时,其值减小,

即两班均分所代表的两总体的均值的差值差异性也到受成绩离散程

度影响。

另外,从式子结构看,t统计量要复杂很多,这在计算工具落后

的过去,这个计算当然是很繁琐的。想当初,手中可能连计算器都

没有,开个方都可能需要手算。据说数学家陈景润证明“1+2”时所

用的草稿纸真的达到汗牛充栋地步,可堆满房子,如果换了今天,

估计他的稿纸也许高不盈尺。所以我们可以认为,Z检验其实只是T

检验的粗略计算而已,二者其实都可使用,只是t值过程稍复杂,

但应更精确。第三步查表或计算临界值

在不知总体方差情形下,两个平均值差服从t分布,查表或计算

t临界值要有两个参数,显著水平,及自由度df。如果考查一个

班,d,如果进行两个班对比,自由度d。计算临界值,excel软件

中公式为:=TINV(,df),若令=0.05,自由度从30至120,临

界值都约为2,详见下表:

自由度df3

临界值

t02.0422.0212.0092.0001.9941.9901.9871.9841.9821.980

而两个班的人数基本上也在这个幅度内,像U检验一样,根据原

始数据算出的t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为了简化运算,可以取近似

数2。

同样,在差异显著情形下,非要区别出相差很多,以令=0.01,

自由度30至120主要的临界值如下:

自由度df3

临界值

t02.7502.7042.6782.6602.6482.6392.6322.6262.6212.617

第四步比较t值或z值与,作出统计推断

与u检验类似,比较计算出来的t值或z值与临界值,如果

|t|<=2或|z|<=2,则认为要检验的两个样本均值差异不明显,否则

差异显著。

在报告中,不妨将各次考试成绩计算出来的t值用表格与图表形

式展示出来,这样使数据条理更加清晰,也会使得内容更丰富,生

动。

例3.某次考试原始成绩(满分100)如下:

实验班30人:

9878825

846852

对比班40人:

709556

526748525654504848

66627258

经计算得,实验班平均分,方差=132.3,对比班平均分,方差

=135.2;分荔湾尸场故事 别代入Z统计量及T统计量式子中得

z===3.255,

t=

==3.25,二者差别不大,均大于临界值=2,所以可以认为教改验

效果明显。

2、及格率、优秀率的检验

很多教改老师在成绩分析时,主要是对实验班及对比班的平均分

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而及格率或优秀率的检验则很少人涉及,这

或许不够全面。与U检验一样,对分数稍作转换,然后对处理后的

两组数据像平均分显著性检验方法一样进行计算。

例3.如上述例子,作及格率差异显著性分析,及格的分数改为1,

不及格的改为0,则两个班的分数表为:

实验班30人:

101

0111

对比班40人:

111

000

1111111110

算得实验班及格率:=80%,方差0.251;对比班及格率:=57.5%,

方差0.166,代入式子

=2.01>2,同样及格率的检验差异显著性是明显的。同样方法也

可以对优秀率进行检验。由于可以在excel表直接列表中用填充柄,

计算极方便,此处不再赘言。

3、前后两阶段成绩自身对比分析

如果说,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成绩对比是横比的话,那么自身两

次成绩的对比则是纵比。教改实验从开始接手到结束是一个过程,

加上一个班学生的成绩也搞笑说说朋友圈 是一个动态变化,反映在教改期间的每一

次在考试成绩,所以很有必要进行前后两阶段成绩自身对比分析。

其检验方法是:对每一名学生两次成绩求差,,然后以所有的差

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统计量为,其中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例4.如例1中实验班成绩为:

98788250

82768870

67687472

而前一次考试成绩为:

87525583848171768154

84726574

626368447

对应位置的两个数据为同一名学生两次成绩,对这两次成绩平均

分的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解:两组对应位置的数据求差得:

3211-63721-4

200223263-4

-2106-14221-3

计算得,=1.2=2.93df=30-1=29,计算=2.045,差异性显著,所

以可以作出结论:教改效果明显。

同样,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一样,通过对动态的差值计算

的t值也可以通过表格与图表表示出来,说明教改中实验班与对比

班成绩差异是否显著,教学效果是否明显。

综上所述,在教改成绩分析中,不但要检验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平

均分差异显著性,还可以对两班及格率、优秀率差值进行检验,甚

至对同一个班前后几次成绩进行检验,这样方能更科学地分析教改

成效。

四、差异显著性分析的意义

不管是U检验还是T检验或其它检验,其计算方法都是两个均值

的差除以标准误,然后与临界值比较,U检验的临界值,T检验的临

界值在=0.05,自由度30至100时,然后作出差异显著性判断。

超过甚至远远超过这个临界点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但

是现实中,大多教师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原因有很多,因篇幅关

系此处不作分析,我想既然是教学改革是实验,当然就会存在失败,

这是客观现象。我们应该更在乎过程,所以在成绩分析时,也就没

有必要更改原始分数,非要达到“效果显著”。

以上笔者试图用统计知识,简单介绍了考试成绩中班级之间乃至

校际之间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与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以及教

改结题报告的成绩分析涉及各种检验方法,以期能对有需要的老师

有所帮助,只是限于本人水平匮乏,文中必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

各位给予指正为谢。

参考文献:

[1]佚名《Excel常用函数大全》

[2]邢航《独立样本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及应用》《中国集体

经济》2008年第6期

[3]郑巧玲何以平《医学论文中t检验误用分析》《中国科技期

刊研究》2004年01期

[4]《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统计检验力和效果大小的估计原理

与方法》

[浅谈考试成绩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00:48: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24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卢姗姗
下一篇:三个儿子
标签:显著性差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