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结构

更新时间:2023-04-15 13:11:40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5日发(作者:手机简历)

第二课小说情节结构

●复习目标

1.了解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结构要素。

2.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故事情节。

难点:故事情节特点及作用。

●设计思想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

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

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

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

题。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

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

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教学资源

《小说情节结构》教学PPT

●教学设计

考点解读

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传统小说

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具体有三种: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屈原的诗词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

式。如“边练边悟”中《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就属于这种模式。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

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

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

1

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

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

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

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

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

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

小说情节的结构除去情节本身,还有以下要素:

(1)线索。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

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

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明线。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

事容易集中突出。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暗线则

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

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情节安排的技巧。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

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3.小说情节的段落(句子)作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

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

推动情节发展等。

(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分析开头段的作用,仍像散文那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

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的故事情节。

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①悬念式。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

结尾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

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②写景式。作用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2)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

这一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

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

2

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

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

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③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

的关系。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哨棒打虎的

印象,接着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边,武松两手揪住老虎头皮,

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

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3)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

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

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这样的结尾能

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③补叙式。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

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④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往

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⑤令人感伤式。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

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

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⑥大团圆式。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

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

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能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

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天塘山的咒语

徐均生

①在我们老家有一座山,叫做天塘山。山上树木葱郁,云雾弥漫。飞禽走兽,遍及山岭。

在天塘山下有一块石碑,石碑上雕刻着一句咒语——上山挖塘者断子绝孙!这条咒语何时雕

刻,谁也说不清。我小的时候,就有人上山挖塘,其实是去掏宝。

②相传天塘山上有七个塘,据说是身高三丈三旅行故事 尺的仙人留下的足印。如果哪个人挖到了

这七个塘,那么,他会在最后一个塘里得到一副金锣金锤,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

那些上山挖塘的人,果真得病死了,果真断子绝孙了。有人不信这个邪,又上山去挖塘,结

果,还是死于非命;或其子女也在一次车祸中丧命。这样,村里的人就相信了,除了上山采

茶挖笋什么的,谁也不敢想挖塘的事了。前些年,从山外来了一位有钱的老板,听了这个传说后,也非常好奇,决定找人偷偷去挖塘。结果,老板被山上滚下来的大石头压死了。老板

3

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按理说这也算是断子绝孙!

③这样一来,村民更害怕了,远远地避开了天塘山,就是上山采茶挖笋也不敢了。天塘

山的塘成了村民的一个痛,天塘山的咒语成了一个谜。

④多年以后,我为了完成博士论文,突然想到了天塘山的咒语。如果把它揭示出来,那

我的论文肯定会引起轰动的。于是,我对导师说了我的想法。导师非常感兴趣,决定亲自带

我去考察。就这样,导师和我来到天塘山进行考察,特别是对那石碑上的咒语,走访了所有

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查阅了所有相关资料,还拜访了有关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

家、民俗专家、动物学家,就在要结束考察的最后一天,导师和我登上了天塘山绝顶。天塘

山果然是山势巍峨,绵延数十里,奇峰巨壑,伟丽壮观!导师在山顶只说了一句话:“我倒

情愿相信有这条咒语啊!”我却是感慨万端说:“可考察结果却不是这样的啊!”

⑤回校不久,博士论文《揭开天塘山咒语之谜》写成了,交给导师后,导师很多天也没

有答复。这让我非常奇怪,实在等不住了,就去问导师。导师的桌上放着我的论文,封面已

经很陈旧,显然导师翻看过好多遍了。导师问我一个问题:“你喜欢你的家乡吗?”我非常

肯定地回答:“当然喜欢!”导师严肃地要求我:“这论文通过答辩后,别拿去发表了。”

这让我非常意外,“这,怎么可能呢?”博士论文如果发表出来,就我而言,意味着能找到

一份更好的工作,还能在学术上打下很好的基石。

⑥表面上答应了导师的要求,等论文答辩通过后,我悄悄地投稿给一份地理杂志,论文

很快发表出来了。导师看到后非常恼火,他拍着桌子训斥我:“你,你,你这个不守信用的

家伙,你这辈子也别想采摘到科学的桂冠!”我低着头什么话都没有说。我知道这个时候说

什么都没有用。

⑦过了几天,报纸电视都来采访了,天塘山咒语之谜,就这样真正地向公众揭开了——

那些因上山挖塘而死去的人,完全是意外,跟所谓的天塘山咒语无关!有关断子绝孙的说法,

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完全是迷信!

⑧然而,老家的兄弟来电话说:“什么迷信不迷信的,我们就是相信!”我苦口婆心地

说了老半天,兄弟不但不信,反而骂我是傻子!回家过年的途中,我和老婆被老家的兄弟们

远远地堵在了山外,他们不让我们进山。父亲还带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我没

有你这个儿子,你永远也别回来微信转发聊天记录 !我非常纳闷:“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我很委屈,只好带

着老婆回她父母家过年。

⑨年后回学校,看到一条让我非常震惊的消息:天塘山的咒语失灵了!天塘山毁了!那

些挖宝的人,把天塘山上的树木全给砍光了……(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小说第②段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交代天塘山的由来着眼,揭示开头“有人上山挖塘,其实是去掏宝”的原

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从天塘山咒语应验之谜着眼,为

4

下文写“我”和导师实地考察天塘山、咒语之谜的真相被揭开后父亲和兄弟对“我”的

责骂和截堵、天塘山被毁等情节提供依据。

解析准确、全面地把握本段内容,着眼于全文情节。

2.小说第⑦段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⑦段写天塘山咒语之真相向社会公开,是上文“我”不顾导师劝阻发表论文的

结果;同时,这一结果,为下文老家人强烈反对、天塘山被毁情节做铺垫。

解析第⑦段是全文情节因果链中的一环,它既是上文情节之果,又是下文情节之因。

题型总结

一、故事情节梳理、概括题

1.审题

常见提问方式有:

①梳理小说的脉络;②概括小说的情节;③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④

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的某一方面);⑤小说的线索

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答题

对小说情节的概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

情节;②答题时对事件的概括,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

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③由于事件的复

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④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

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情节作用分析题

1.审题

(1)常见提问方式有:

①文中写了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③某处

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要关注以下几点:

①审出所给文字的特点,它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心理)描写,或者环境描写等,弄清文

字特点对答题起着方向性作用。②审出所给文字在文中的位置,以此判定它与上下文的

关联。③审问法,a.是单一问(只问情节作用)还是综合问(该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b.是问的某一段落的作用还是段落中的某处文字的作用,甚至某处描写的作用。如2011

5

年新课标全国卷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该题是综合问(必须答出情节、人物、主题、读者等方面作用),

问的是小说开头的细节描写作用,而不是小说开头的作用。

2.答题

(1)答题模式

分析情节作用也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的,具体来说:

①结构(情节自身)作用

a.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b.照应前文;c.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d.设置悬念,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e.线索,贯穿全文。

②内容作用

a.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b.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c.表现主旨或深化了

主题。

答题时可采用这样的形式:情节(内容)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

了……。

(2)注意使用术语

①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

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情节说明要具体,不能笼统地说。

②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③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

●课堂反馈

(201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

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

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

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乌尔苏拉说,“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

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

6

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

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

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

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

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

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

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

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禁吃了一惊。开门一看,只见门前聚集着一

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

里,“我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

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

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了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房走了出来。“彼贝!”他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7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

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

谁就卖给谁。”

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

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倒在地,号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

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

他差不多大小的笼子,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

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

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多

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

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

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

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

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

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

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开头写巴尔塔萨与妻子乌尔苏拉的对话,与上下文哪些人、事叙写有何关联?

8

(改编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测评

(2012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报复

(法)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

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

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

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

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

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

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

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

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

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

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文亚明,我的宝贝,”白

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

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

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9

“我的儿子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

“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东山岛战役 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

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

表演,真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

一支手枪,自杀了。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

的职责而已。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

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

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午夜12点的时

候,杀了他替我报仇!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游,不得安身!’”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

虫,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的体面威风哪里去了?现在你已

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正确的价值观 ,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

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行,我成全你!”陌生人宽宏大量地答应,“写吧,你还可以活15秒钟!”彭恩拿

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抠动了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

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

套大了一号。彭恩。”

1.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4年属狗的是什么命 ___________

10

答案:

一、课堂反馈

1.(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

(示例二)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

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

2.①从乌尔苏拉的话中得知巴尔塔萨做鸟笼时间之长、用心之极,补充说明了鸟笼漂亮的

原因,为下文写大家前来观赏、老大夫希拉尔多非常想买以及财主蒙铁尔的儿子得不到鸟笼

而号啕大哭等情节发展提供依据。

②夫妻二人谈卖价问题为后来到蒙铁尔家卖鸟笼的情节做了铺垫,与巴尔塔萨不忍孩子失望

决定赠送鸟笼的情节形成转折,使情节波澜起伏,更为下文巴尔塔萨台球房醉酒提供心理依

据。

3.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

4.(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

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

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

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时的种

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

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

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任选两个角度)

二、课后测评

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点明彭恩的身份,③表现彭恩的性格特征,④为下文

做铺垫。

2.特点:①情节发生逆转,②具有喜剧色彩。艺术效果:①呼应前文;②出人意料,令人

回味;③丰富了人物形象;④深化了主旨。

●PPT(见附件)

11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13:1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19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