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件

更新时间:2023-04-15 00:05:02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5日发(作者:烟台hr培训)

初中语文的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

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课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和作用:

1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鱼头汤 第二单元都是以爱中心话题的,阿

长与《山海经》、《台深圳底薪 阶》、《老王》等,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

第二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

的情操。

2本文描写人物特征细致,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很典型,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

应用语文的能力。

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又位于第二课,有利于学生小学知识与

中学知识的衔接。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素质教育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情感熏陶:感受父

子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3、教学重点:

1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4、教学难点:

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尤其二三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

5、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

二、说教法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山区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尤其体

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

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

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

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

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三、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

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

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

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

用,加强语文基础;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

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释下列词语:踌躇、蹒跚、琐屑、颓唐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设计意图:反馈、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分析第二课时内容:

1、重点研读第五段:

1朗读第五段,紧道路安全 扣“背影”找出其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两个“黑”、三个

“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倾”?设计意图:引

导学生朗读时注意文中形容词、动词的作用,通过讨论、筛选,教师点拨,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如何进行细致描写。

2作者为何看见这个“背影”,眼泪很快流下来,爱新觉罗弘昼 又为何赶紧拭泪?突破:让学生

联系上一课时分析的家庭背景,紧扣上面的动词和形容词,来体会理解父子深情。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土,感到很轻松似的”?突破:让学生联系文中的句子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结合上面的词语来理解,进一步体会父子深情。

4第五段中父亲说了几句话?从文中找出来。体会理解其中饱含的深情。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突破: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父母亲对他们的关爱进行理解。

设计意图:1—4都是紧扣父子深情来设计的,让学生体会、理解朴实语言中的父子深

情。

2、关键句的品味:

1前面我们通过第五段的阅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疼爱之情。那么,文中还有哪

些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

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到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疼爱之情呢?找出句子来说明。“唉,我

现在想想,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

3练习幻灯设计意图:通过启发性的设问方式,让学生带着理解自主找出关键句、思

考,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作业,理解其中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深沉的情感。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12、3段去掉可不可以?突破:放幻灯,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理解2、3段的作用

2第四段为何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突破:通过幻灯中的图例,帮助学生理

解,突破难点。

三小结:本文以背影为线索,用朴实的语言,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父子之间深沉

的情感。伴以板书,加深学生对全文整体结构的掌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如何

进行细致的描写

四作业:

1“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

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段文字。设计意图:对文中的知识进行迁移,激发他们

热爱家庭、体谅父母的情感板书设计父子情深难忘背影——点题家境:祸不单行、父亲疼

爱儿子描写背影别前:细心关照,儿子体谅父亲买橘子黑、布、蹒跚、肥胖、走、探、攀、

缩、微倾:体贴周到再现背影——思念。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

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

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

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

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

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

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

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

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教学设想)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

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

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理解,故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

通过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

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通过自读课文,达到对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点拨、引发、生生互动,研析人

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剖析难点,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

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步骤)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

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

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15分钟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

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

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

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3.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

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

在全班交流。

此版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

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

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20分钟

此版块共设置了四个问题,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壮举,谈谈你的看法。

3.故事结尾写神仙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对此你有什守门员规则 么感想?

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对于这几道题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自由思考,后

小组讨论,最后大组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四题的设计意图及处理方式分别是:

第一题:主要引导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对于移山的不利的条件,学生可能对愚公

其妻与智叟提出的疑问混为一谈,对此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读课文,明确他们所说的话的

不同语气及在情节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第二题: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的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可采用辩论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估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愚公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估计

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愚公移山的做法不聪明,不明智,如果搬迁自己的住所,还能节省大

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不是更好吗?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看法,在评价时注意评价的开放性,

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第三题:主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本文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尾的含义,它是本文教学的难

点之一。处理方法是:改写比较法,即把结尾换成:“愚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挖啊挖啊,

终于把这两座山挖掉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再将它与课文的结尾作比

较,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解答出来,分解了难点。

第四题: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正确评价愚公的精神,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

一,又是难点中华魂读后感 之一。让每位学生写一段话,说说学了本文后的感受,但必须紧扣本文的寓

意来。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能力训练。6分钟

由课内到课外,开阔知识视野,培养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

要环节.此环节安排的拓展训练的形式是课内外的文段阅读,具体见学案。

第五版块:布置作业,强化巩固.1分钟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供课外练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姐妹的英语怎么读 解与消化.题目是:本文是传统

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阅读后感受最深的一点,请你写一篇简单的文学评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00:0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12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展开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