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课题
备课
类型
数学
年级
七年
级七
班级层次
(10)
七
(16)
时间年月日
5.2.1平行线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
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会用三角尺、方格纸等画
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
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
平行线的有关性质(基本事
实).
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能
用符号表示.能借助三角板,方
格纸等画平行线.
2.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基
本事实).
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
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教学2.会用三角尺、方格纸等画平行线,积累操作
目标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
质(基本事实).
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能用符号表示.能借助
教学
三角板,方格纸等画平行线.
重点
2.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基本事实).
教学
难点
课时
安排
收集
的学
生提
问
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1课时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演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自动扶梯的左右
扶手、双杠、铁轨等),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共
同之处,从而引出课题.
教学
过程
二、动手试一试,你就会有收获
活动2
问题:
如图,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端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
师生活动:由学生观察思
考,引出课题.
师生活动:
学生分组活动,动手操
作,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
到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
交流,并帮助学生,指导他们
完成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
给出平行的表示方法.
生:在木条转动的过程
中,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
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
b互相平行.
师:因此,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
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招商引资工作 b相交逐步变为
在右侧与b相羟基脲 交香部首 .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
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生:图师生活动:
学生分组活动,动手操作,在组内交流、讨
论.教师到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并
帮助学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在此基础上,教
师给出平行的表示眉间竖纹 方法.
活动3
问题:
(1)展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
平行线或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
关系?动手画一画.
师生活动:
试画一画,同桌可以讨论.
生:两种,相交和平行.
由此师生共同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
线的位置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图形是描述现实世
界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在自我探索
的过程中,发现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直线是相交
直线.()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
平行.()
(4)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把这个平
面分成四部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
交、垂直、平行三种
B.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直线必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直线必垂直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黑鱼功效 交的两直线一定不垂直
师生活动:
学生回答,并简要说明理由.教师重点强调
平行线定义中的前提条件“同一平面内”及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活动4
问题:
我们很容易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而对于平行
线的画法,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用直尺和三角板
画,下面请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已知直线AB和AB外一点P,过P画直线
CD,使CD∥AB.(如图)
线.如何表示上图中a
•
与b的
平行呢?
生:a=b.
生:不行,平行的符号如
果用“=”来表示,就与等于号
无法区别开来.
师:的确如此,那怎么办
呢?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下“活动
1”中的实物图.
生:在木条转动的过程
中,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
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
b互相平行.
师:因此,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
线.如何表示上图中a
•
与b的
平行呢?
生:a=b.
生:不行,平行的符号如
果用“=”来表示,就与等于号
无法区别开来.
师:的确如此,那怎么办
呢?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下“活动
1”中的实物图.
中不仅有横向的平行线,
还有纵向、斜向的平行线,想
一想,同学们一定有办法.
生:可以用斜画法,用
“∥”来表示两条直线平行.
师:同学们的确很棒!通
常,我们用“∥”来表示两条直
线的平行,如图(多媒体演
示).
图(1)中a与b平行可记
作:a∥b.
图(2)中AB与CD平行可
记作:AB∥CD.
握定义.为学生提供参与
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得出平
行的定义的基础上,给出平行
的表示方法,体会到平行的表示方法的合理性,有助于学生
的理解和记忆.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1.画线段AB=45mm,画任意射线AX,在
AX上取C′、D′、B′三点,使AC′=C′D′=D′B′,连
结BB′,用三角板画CC′∥BB′,DD′∥BB′,分别交
AB于C、D.量出AC、CD、DB的长(精确到
1mm).
2.读下列语句,并画图形.
师生活动:
(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
学生能够很快完成,然后
点P,且与直线AB平行;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
(2)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
他学生观察他的画图过程是否
AB、CD外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与直线AB平
正确,然后师生一同更正.教
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
师应重点强调:
(3)如图,过点D画DE∥AC,交BC的延
(1)在推动三角尺时,直
长线于E.
尺不要动;
(2)画平行线必须用直尺
和三角板,不能徒手画.
师生活动:
学生在练习本上按要求画
图,并由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
第2题的(2)(3)题,•学生
活动5
画完后,教师给出第1题的图
问题:
,请同
如图,P、Q分别是直线EF外两点,过P画形(提前做好的投影片)
学们回答测量结果,然后共同
AB∥EF,过Q画CD∥EF.
回答第2题的(2)(3)题.
师:我们学习了“过直线外
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请
同学们回忆,•过直线外一点能
不能画直线的垂线,能画几
师生活动:
学生可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让学生积极发
条?
生:能画一条,并且只能
表意见,然后给出正确结论.
师:我们观察图,如果AB∥EF,CD∥ED,
画一条.
师:平行线呢?
那么,直线AB、CD能不能相交?
生:(学生动手操作,思考
后总结)经过直线外一点,有
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
行.
师:我们把这个结论叫平
生:(观察,回答)不相交,即AB∥CD.
行公理(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呢?同桌可以讨论.
〖设计说明〗这组练习重
(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点巩固平行线的画法及理解描
我们观察图,如果直线AB与CD相梦到大水 交,交点
述图形和位置关系的语句,•
为M,那么会产生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讨论.
能够根据语句画出正确图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讨论,得出结
要求学生用准确的几何语言反
论)
师:同学们想得很好.因为AB∥EF,CD∥
EF,于是过点M就诚信的例子 有两条直线AB、CD都与EF
平行,根据平行公理,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
说,AB与CD不能相交,只能平行.由此,我们
可得平行公理的推论.
板书: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组胺中毒 么这
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也就是说:如果b∥a,c∥a,那么b∥c(如
图).
映图形,正确理解几何语言是
画好图形的前提.
师: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是平行
的,那么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或线段也是平行的,
对吗?为什么?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不对,给出反例图
形,例如:如图所示,射线OA与O′A′就不相
交,也不平行.
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说两条射线或线
段平行时,实际上是什么平行才可以呢?
生:它们所在直线的平行.
5.2.1平行线
(一)
5.2.1平行线
(一)
板书
设计
(二)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三)小结
习
(二)尝试反馈,巩固练
(三)小结
学生
收获
在上海风俗 教学平行线一课时,无论是从教学设计还是实际课堂教学,我个人觉得,
我是成功的,但也有不足.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作为一名从教近十年的教师,
真正从过去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跳出来,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
是做点拨,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是
有点放不开。但是通过前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反思,使我更加理解当前的教育
形式,教师首先更新教育观念,要有创新精神,对学生在学习上要放手,培养他
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变被动为主动、变不会学为会学,逐步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在教学平行线的内容时,首先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
反思
操作,让学生从中发现两条直线的位置发生怎83年属什么的生肖 样的变化?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
通过动手实践,得出结论,这一设计的目的引出平行线的定义.然后重点理解“在
同一平面内”。学生通过找教室内的黑板、墙壁、地面、桌椅等理解得较好,其次
是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是平行线?最后让学生想:怎样来画平行线
呢?它有什么性质?教师做到半扶半放,通过讨论的形式,得出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较好.
总之,在教学中,我还有不足之处,今后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不断
进取、充实自我,提高业务水平.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22:0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11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