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1
投影法
工程式样,工程技术等问题,一般都采用工程图样来表示.工程图样根据使用要求
和使用场合的不同,获得的方法也不同.在绘制工程图样时,通常采用投影法.所谓投
影法,就是用投影的方法获得图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当物体受到光线照射
时,在物体背光一面的地上或墙上就会投下该物体的影子,这就是投影.这样的影子只
能反映该物体的轮廓形状,不能反映物体内外各部分的具体形状,在工程上没有实用价
值.经过人们长期研究,对日常生活中的投影加以提
炼,对物体内外各部分的所有空间几何元素(点、线、
面)用各种不同的线型加以具体化,从而形成工程上实
用的、完整的投影法.
投影法一般分为两类: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一中心投影法
图2.1
中心投影法
如图2.1所示,投影线都自投影中心S出发,将空
间△ABC投射到投影面P上,所得△abc就是ABC
的投影.这种投影线都从投影中心出发的投影法,称
为中心投影法.所得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中心投影法主要用于绘制建筑物或产品的富有逼真感的立体图,也称透视图.
二平行投影法
若将投影中心S移到无穷远处,则所有的投影线就互相平行,这种投影线互相平行
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见图2.2,所得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a)正投影法
(b)斜投影法
图2.2
平行投影法
1
平行投影法中,若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称为正投影法,所得投影称为正投影.投
影线也可以倾斜于投影面,称为斜投影法,所得投影称为斜投影。
正投影法主要用于绘制机械图样.斜投影法主要用于绘制有立体感的图形.
三正投影法的主要特性
点在任何情况下的投影都是点.为了充分反映正投影法的投影特性,我们对直线和
平面的投影进行阐述.直线和平面与投影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三种:平行、垂直、倾
斜.若直线和平面就在投影面上,则可归入平行即可.在这三种情况下.直线和平面的
投影见表2.1.
位置关系
类别
直观图
表2.1
正投影法下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
与投影面∠
直观图
投影图
与投影面∥
投影图
与投影面⊥
直观图
投影图
直
线
平
面
实形性
积聚性
类似性
投影特性
从表2.1中可见,当直线和平面与投影面平行时,则投影反映实形(长),这种投影
直观,便于度量.当直线和平面与投影面垂直时,则投影反映积聚,这种投影简单,便
于作图.当直线和平面与投影面倾斜时,则投影反映类似形状,这种投影便于检查错
误.实形性、积聚性、类似性满足了工程上经济、实用的原则,正因为这种优越性,所
以,国家标准规定所有机械图样一律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上一节已阐述了绘制机械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机件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
为视图.
用正投影法绘制机械图样时,如果只画一个投影是不能完整和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
状和大小的,见图2.3.要想完整表达物体上下、左右、前后各部分的形状和大小,必
须将物体朝几个方向进行投影,也就是多方向观察物体.常用的方法是向3个方向投影,
2
得3个投影图,简称三视图.
一三视图的形成
图2.3
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
所谓三视图,就是有3个视图.有3个视图,就有3个投影面.根据国家标准规定,
3个投影面互相垂直,形成三投影面体系,见图2.4(a).
图2.4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三投影面体系中,正对观察者的投影面称为正平面,用V表示.水平放的投影面
称为水平面,用H表示.侧立的投影面称为侧平面,用W表示.在V面上的视图,是
机件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主视图.在H面上的视图,是机件由上向下投影所
得的图形,称为俯视图.在W面上的视图,是机件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左
视春笋做法 图.这3个视图必须按国家标准规定展开,见图2.4(b),以V面为基准(V面不动),
3
H面绕V与H面的交线X轴向下转90,W面绕V与W面的交线Z轴向右转90,
使V、H、W面处在同一平面上,便于画图.展开后的三视图按规定不画投影面边框,
也不画投影轴,无需标明视图名称,见图2.4(c).
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规定X轴方向表示物体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表示物体的宽度
方向,Z轴方向表示物体的高度方向.长度方向反映物体的左右关系,宽度方向反映物
体的前后关系,高度方向反映物体的上下关系,见图2.4(d).由图可得出三视图的投影
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这个投影规律不仅适用于机件整体之间的投影,也适用于组成机件的空间几何元素
点、线、面之间的投影.
2.3
点的投影
机件根据使用场合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它们的形状有简单有复杂.但不管机件的形
状多复杂,都是由空间几何元素点、线、面组成的,为了顺利画出各种机件(尤其是复
杂机件)的视图,首先研究组成机件的几何元素的投影是必须的.
一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见图2.5,规定空间点用大写字母,投影点用小写字母.空间A点在H面上的投影
为a,在V面上的投影为a’,在W面上的投影为a”.根据投影法,Aa⊥H面,
(a)
立体图
(b)投影面展开后
图2.5
(c)投影图
-13
点的三面投影
Aa’⊥V面,则Aa与Aa’组成的平面Q⊥X轴.由于a’a
x
∥Aa,aa
x
∥Aa’,所以a’ax
⊥X轴,aa
x
⊥X轴.投影面展开后,a’与a的连线a’a⊥X轴.同理可以得出a’a”⊥Z
轴;aa
YH
⊥Y
H
,a”a
YW
⊥Y
W
,即aa
x
=a”a
Z
.这个结论就是点的两个投影的连线垂直于
4
相应的投影轴.这也正是上节三视图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理论依据.
在画图2.5(c)的投影图时,为了作图方便,常画45辅助线.
例2.1已知空间点A(12,8,16),求A的三面投影.
(a)
(c)
(b)
图2.6
根据点的坐标作投影图.
解:作图步骤见图2.6.
第一步:由原点O向左沿X轴方向量取oa
x
=12.
第二步:过a
x
作X轴的垂线,并由a
x
开始,向下量取8mm得a,向上量取16mm
得a’.
第三步:由a和a’按箭头方向画线求得a”.
例2.2已知空间点B(8,12,0),C(0,0,
12),求它们的三面投影图.
解:由于B点的Z=0,所以B点在H面内.C
点的X=Y=0,所以C点在Z轴上.它们的投
影图见图2.7.
从上述两个例题可看出:
点的3个坐标值都不等于零时,该点属于一
般空间点.它的3个投影都在投影面内.
点的一个坐标值等于零时,该点属于某个投
图2.7
在投影面上和投影轴
上点的投影
影面.它的3个投影总有两个位于不同的投影轴
上,另一个投影与自身重合.
点的两个坐标值等于零时,该点属于某根
投影轴.它的3个投影总有两个投影在某根轴上与自身重合,另一个投影与坐标原点重
合.
二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2.8所示,由两个点的投影沿左右、前后、上下3个方向所反映的坐标差,即
这两点对投影面W,V,H的距离差,由此就确定了这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5
(a)立体图
(b)投影图
图2.8
两点的相对位置
图2.9所示,A、B两点无左右和上下距离差,B点在A点的正后方,这两点的正面
投影相互重合,A点和B点称为对V面投影的重影点.同理,若一点在另一点的正下方
或正上方,则这两点是对H面投影的重影点.若一点在另一点的正左方或正右方,则这
两点是对W面投影的重影点.
(a)立体图
(b)投影图
图2.9
重影点.
重影点需判别可见性.根据正投影的特性,可见性的区分应是前遮后、上遮下、左
遮右.所以图2.9中的重影点应是A点遮挡B点,B点的V面投影应为不可见.规定不
可见的点加括号,所以,b’应加括号为(b’).
一直线的投影
2.4直线的投影
由图2.10可知,根据正投影特性,Aa∥Bb,且同时垂
直H面,则Aa和Bb确定的平面与H面相交,得交线ab
图2.10
直线的投影
6
为直线.所以,直线的投影一般仍为直线.只有当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时,如图2.10中
CD⊥H面,则直线的投影就积聚成点.
二直线上点的投影
根据投影特性,由图2.11可知,直线上点的投影,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即C在
AB上,则c在ab上,c’在a’b’上,c”在a”b”上.同时,点分线段之比,投影后保持不
变.图中C点将AB分为3:2两段,即AC:CB=3:2.在求作C点的投影时,只需将
AB的任意一个投影分为3:2,即可求得C点的投影,见图2.11(b).
(a)立体图
(b)作图过程
图2.11直线上点的投影
三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直线与投影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分为与投影面平行,与投
影面垂直,与投影面倾斜三种.前两种称为投影面的特殊位置直线,后一种称为投影面
的一般位置直线.
与投影面平行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平行线,它只与一个投影面平行,而与另外两个投
影面倾斜.
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垂直线,它只与一个投影面垂直,而与另外两个投
影面同时平行.
与投影面倾斜的直线,即投影面的一般位置直线,它与3个投影面都倾斜.
(一)投影面平行线与H面平行的直线称为水平线,与V面平行的直线称为正
平线,与W面平行的直线称为侧平线.它们的投影图及投影特性见表2.2.规定直线(或
平面)对H、V、W面的夹角分别用
,
,
表示.
(二)投影面垂直线与H面垂直的直线称为铅垂线,与V面垂直的直线称为正
垂线,与W面垂直的直线称为侧垂线.它们的投影图及投影特性见表2.3.
7
名称
水平线
表2.2
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
正平线
侧平线
立
体
图
投
影
图
投
影
特
性
1.水平投影反映实长,与X
轴夹角为,与y轴夹角为.
2.正面投影平行X轴.
3.侧面投影平行y轴.
1.正面投影反映实长,与X轴夹
角为,与Z轴夹角为,
2.水平投影平行X轴宇航员简笔画彩色 .
3.侧面投影平行Z轴.
1.侧面投影反映实长,与Y轴夹
角为,与Z轴夹角为.
2.正面投影平行Z轴.
3.水平投影平行Y轴.
名称
铅垂线
表2.3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姓
正垂线
侧垂线
立
体
图
投
影
图
投
影
特
性
1.水平投影积聚为一点.
2.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都平行于
Z轴,并反映实长.
1.正面投影积聚为一点.
2.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都平行
于Y轴,并反映实长.
1.侧面投影积聚为一点.
2.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都平行
于X轴,并反映实长.
(三)一般位置直线一般位置直线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因此在三个投影面上的
8
投影都不反映实长,投影与投影轴之间的夹角也不反映直线与投影面之间的夹角,见图
2.12.
图2.12
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
四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及对投影面的倾角
由表2.2,表2.3可知,投影面的特殊位置直线,从它们的投影图中即可得到该线段
的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但一般位置线段的投影却不能.要想求得一般位置线段的实
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常采用直角三角形法,见图2.13.
图2.13直角三角形法求线段实长和倾角
由图2.13(a)可知,作AC∥ab,侧ABC为直角三角形。BC=│Z
A
—Z
B
│,AC=
ab,AB为实长,角A即为AB线段对H面的夹角
.根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即可在投影图上画出直角三角形,图2.13中(b),(c)是两种不同的作法.直角三角形也
可画在图外.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直角三角形中,求得的倾角只是
角,并不反映
9
和
角.若要求
和
角,两条直角边应作相应变化,如图2.13(a)中求
角的直角三角
形ABD.若要求
角,则还应另作直角三角形.这说明一个直角三角形只能求一个夹角,
、
、
3个夹角必须画3个直角三角形.倾角与直角边之间的关系一定符合图2.14
所示.
解:
图2.14
求、、的三个直角三角形
例2.3已知线段AB对V面的倾角
=30,试完成AB的二面投影,见图2.15.
分析:题目已知AB线段的水平投影ab,见图2.15(a),实际已告知A、B两点的前
后差.又知道AB线段对V面的夹角
=30.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一条直角边及该
直角边的对角,这个直角三角形可以作出.该直角三角形中的另一直角边即为AB线段
的正面投影长度,即可完成作图.
(a)
(b)
图2.15完成AB线段的二面投影
作图:见图2.15(b).
1.作直角三角形aa
1
b
1
.
2.截取a’b’=a
1
b
1
,完成全图.
五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有平行、相交、交叉三种.其中交叉两直线是既不平行,也
不相交,亦称异面直线.
(一)平行两直线如果空间两直线互相平行,则根据投影特性,这两直线的同面
10
投影也一定互相平行.反之,如两直线的同面投影互相平行,则这两直线在空间一定互
相平行.
前面在阐述直线投影时,已叙述过直线在投影时形成投射面,投射面与投影面相交
的交线即为直线的投影.如图2.16所示,AB和CD两直线在投影时所形成的两个投射
面必定互相平行,它们与投影面相交的交线(即投影)也必定互相平行.由此可知,当
AB∥CD时,则ab∥cd,a’b’∥c’d’,a”b”∥c”d”.根据这一投影特性,我们即可画出
平行两直线的投影,也可判断空间两直线是否平行.
图2.16
平行两直线的投影
例2.4如图2.17所示,已知ab∥cd,a’b’∥c’d’,试判断AB和CD是否平行.
解:
(a)
(b)
图2.17判别两侧平线是否平行
分析:判别两直线是否平行,只需判两直线的同面投影是否平行,图中两直线只给
出两同面投影互相平行,第三面投影是否一定平行,这要看所给直线是什么线.如所给
两直线是一般位置直线,则第三面投影一定平行,空间两直线平行.如所给两直线是投
影面垂直线,则无需判断,空间两直线一定平行.如所给两直线是投影面平行线,则第
三面投影不一定平行,需作出第三面投影后才能判别.
作图:根据投影关系,作出AB、CD的第三面投影.
判别:图2.17(a),a”b”∥c”d”,所以AB∥CD.
11
图2.17(b),a”b”不平行c”d”,所以AB不平行CD.
(二)相交两直线如果空间两直线相交,则它们的各组同面投影一定相交,且交
点的投影必符合点的投影规律.反之,如果两直线的各组同面投影相交,且交点的投影
符合点的投影规律,则该两直线在空间一定相交,见图2.18.
(b)
(a)
(c)
(d)(e)
图2.18
相交两直线的投影.
为了清楚起见,图2.18未画出侧面投影.必须注意,当两直线中有一直线为侧平线
时,见图2.18(c),投影图上的“交点”有可能不是真正的交点,而是重影点,必须进行
判别后才能确定两直线是否相交.判别的方法是作侧面投影,见图2.18(d),或用点分线
段成定比的方法,见图2.18(e).这里判别的结果是两直线不相交.
(三)交叉两直线在空间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直线称为交叉两直线.交叉两
直线的投影不符合相交两直线的投影规律,它在3个投影面上的投影虽然都可以相交,
但其交点绝不符合点的投影规律.交叉两直线的投影也不符合平行两直线的投影规律,
它在3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绝不会同时相互平行,但属虎和属马 可以在一个或两个投影面上相互平行,
见图2.19.
12
六直角投影定理
图2.19
交叉两直线的投影
当空间两直线垂直相交,且其中一直线平行于某一投影面时,则在该投影面上两直
线的投影仍保持直角,见图2.20.
(a)
(b)
图2.20直角投影定理
如图2.20(a)所示,AB⊥AC,AB∥H面.由于Aa⊥H面,所以AB⊥Aa,因此,AB
垂直于相交两直线组成的平面ACca.又由于ab∥AB,所以ab⊥ACca平面,ab⊥ac,
∠bac=90.利用这个性质,即可作投影图,见图2.20(b).利用这个性质亦可判定:
若相交两直线在同一投影面上的投影成直角,且有一条直线平行于该投影面,则空间两
直线的夹角必是90.
上述是两直线垂直相交的情况.如果两直线垂直,但不相交,结果会怎么样呢?由
图2.21可知,结果是一样的.读者可自行证明.
13
(a)
(b)
图2.21
两直线交叉垂直
例2.5过点A作一等边三角形ABC,已知BC在水平线MN上,完成试ABC的
两面投影,见图2.22.
解:
分析:要出作ABC的投影,只有确定BC边的长度和在MN上的位置方可作出.根
据题意,可先作出BC边上的高,以确定BC在MN上的位置.再根据高的实长作出等
边三角形ABC的实形,以确定BC边的实长,即可在MN上确定BC的投影.
(a)
(c)
(b)
(d)
图2.22作等边三角形ABC
14
作图:
第一步:利用直角投影定理出作ABC的高AD的投影,见图2.22(b).
第二步:利用直角三角形法求出AD的实长,并出作ABC的实形,见图2.22(c).
第三步:在MN上截取BC实长,并完成全图,见图2.22(d).
一平面的表示法
2.5平面的投影
由初等几何可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因此,表示平面的最基本
方法是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其它的各种表示方法都是由此派生的.平面的表示方法
可归纳成下列五种.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见图2.23(a).
2.一直线校园励志歌曲 和该直线外的一点,见图2.23(b).
3.相交两直线,见图2.23(c).
4.平行两直线,见图2.23(d).
5.任意平面图形,见图2.23(e).
图2.23几何元素表示的平面
图2.23示出的平面是用几何元素来表示的平面.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迹线来表示平
面.所谓迹线,是平面与投影面相交的交线.如平面P与V面相交的交线称为正面迹线,
用Pv表示;与H面相交的交线称为水平迹线,用P
H
表示;与W面相交的交线称为侧
面迹线,用P
W
表示,见图2.24.
图2.24平面的迹线表示法
15
由图2.24可知,Pv和P
H
是P面与V面和H面的交线,亦是P面上的两条相交直
线,因此,用迹线来表示平面在本质上与用几何元素来表示平面是一致的,只是为了简
洁起见,Pv与P
H
的另一个投影(都在OX轴上)不再另行标明,显得有些抽象.但若
掌握并用活了,作图就会显得很简捷.
二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平面与投影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直线与投影面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是相同的,同样分为三类:
投影面平行面——只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同时垂直的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只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猪肚炖什么好吃 .
(一)投影面平行面与H面平行的平面称为水平面,与V面平行的平面称为正平
面,与W面平行的平面称为侧平面.它们的投影图及投影特性见表2.4.
名
水平面
表2.4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
侧平面
称
正平面
立
体
图
投
影
图
1.水平投影反映实形
2.正面投影积聚成平行于X
轴的直线
3.侧面投影积聚成平行于Y
轴的直线
1.正面投影反映实形
2.水平投影积聚成平行于X
轴的直线
3.侧面投影积聚成平行于Z
轴的直线
1.侧面投影反映实形
2.正面投影积聚成平行于Z轴的
直线
3.水平投影积聚成平行于Y轴的
直线.
投
影
特
性
(二)投影面垂直面与H面垂直的平面称为铅垂面,与V面垂直的平面称为正垂
面,与W面垂直的平面称为侧垂面.它们的投影水的成语大全 图及投影特性见表2.5.
16
名
称
表2.5
铅垂面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
正垂面
侧垂面
立
体
图
投
影
图
1.水平投影积聚成直线,与X轴夹
角为,与Y轴夹角为.
2.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具有类似
性.
1.正面投影积聚成直线,与X轴夹
角为,与Z轴夹角为.
2.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具有类似
性.
投
影
特
性
1.侧面投影积聚成直线,与Y轴夹
角为,与Z轴夹角为.
2.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具有类似性
(三)一般位置平面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因此,在三个投影面上
的投影都不反映实形,而是缩小了的类似形,见图2.25.
三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图2.25
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
点和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是:
点在平面上,则该点必在平面上的直线上.
直线在平面上,则该直线必通过平面上的两个点(两点法);或通过平面上的一个点,
17
且平行于平面上的一条已知直线(一点一方向).
根据上述几何条件,就可在平面上作点或直线,亦可判定点或直线是否在平面上.
例2.6如图2.26(a)所示,已知直线DE在ABC平面上,求作直线DE的水平投
影de.
解:
(a)
(b)
图2.26
作平面上的直线
(c)
分析:根据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可直接作图,本题为简单起见,采用两点法.
作图:
1.延长d’e’与a’b’分别交于1’和2’.根据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可求得水平投影1
和2,见图2.26(b).
2.连1、2.同样根据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可求得DE的水平投影de,见图2.26(c).
例2.7如图2.27(a)所示,已知ABC及点K的两面投影,试判别点K是否在△
ABC平面上.
解:
(a)
(b)
(c)
图2.27
判断点K是否在ABC平面上
分析:根据点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可用两种方法进行判别.
方法一(两点法),见图2.27(b).
1.连ak,并延长交bc于l.
18
2.根据投影关系,求得a’l’.
3.判别:因k’在a’l’上,所以点K在ABC平面上.
方法二(一点一方向),见图2.27(c).
1.过k作ac的平行线交ab于l.
2.根据投影关系求得l’,并连l’k’.
3.判别:检查结果为l’k’∥a’c’,所以,点A在ABC平面上.
四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
平面上的直线具有直线的投影特性.由于一般位置平面具有普遍性,故这里只阐述
一般位置平面上的直线.一般位置平面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交线为一般位置直线或投
影面平行线.一般位置平面与投影面平行面相交,交线为投影面平行线.一般位置平面
与投影面垂直面相交,交线仍为一般位置直线.故一般位置平面上只能作出一般位置直
线和投影面平行线.作不出投影面垂直线.投影面平行线是直角投影定理中的基本直线,
必须熟练掌握它的作图方法.
例2.8已知ABC平面,试在平面上过A
点作水平线,过C点作正平线,见图2.28.
解:
分析:由于水平线的正面投影平行于X轴,
故可先过A点的正面投影作X轴的平行线,再根
据投影关系确定其水平投影即可.同理,正平线
的水平投影平行于X轴,可先过C点的水平投影
作X轴的平行线,再根据投影关系确定其正面投
影.
图2.28
平面上作水平线和正平线
作图:
1.过a’作a’e’∥ox,并求出ae.则AE即为
△ABC平面上的水平线.
2.过c作cd∥ox,并求出c’d’.则CD即为△ABC平面上的正平线.
五平面上的最大斜度线
(一)最大斜度线的概念.平面上对投影面的夹角为最大的直线称为最大斜度线.如
图2.29(a)所示,过平面P上任一点A作Aa⊥H面,AB⊥P
H
,任作AC,则组成三个直
角三角形:ABC、ABa、ACa.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是斜边,所以AC>AB.同时,
AC和AB又分别是直角三角形ACa和ABa的动物故事 两条斜边,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享有公共的
直角边Aa,Aa所对的夹角,斜边越长,夹角越小,所以
>
.AB对H面的夹角最
大,故称AB为对H面的最大斜度线.
由于图2.29(a)中的投影面H可换成V面或W面,故最大斜度线必须具体指明是对
哪个投影面的最大斜度线,如:
19
投影面为H面,则AB是P面上对H面的最大斜度线.
投影面为V面,则AB是P面上对V面的最大斜度线.
投影面为W面,则AB是P面上对W面的最大斜度线.
(a)
图2.29
最大斜度线及其投影
(b)
(二)最大斜度线的投影特性.由图2.2围棋的玩法 9(a)可知,AB⊥P
H
,P
H
是P面与水平面H
的交线,也是P面上的水平线.所以,P面上对H面的最大斜度线必垂直于P面上的
水平线.同理,P面上对V面的最大斜度线必垂直于P面上的正平线;P面上对W面的
最大斜度线必垂直于P面上的侧平线.这些垂直关系可直接利用直角投影定理在投影图
上方便地作出投影来.图2.29(b)即是平面上对H面的最大斜度线AE的投影图.
(三)求最大斜度线的目的是求平面对投影面的倾角.由图2.29(a)可知,平面上的
最大斜度线是与投影面夹角最大的直线.显然,该夹角就是平面对投影面的夹角.因此,
最大斜度线的几何意义是测定平面对投影面的倾角.求作最大斜度线的主要目的是求解
平面对投影面的倾角.
例2.9已知直线AB为平面对V面的最大斜度线,试求该平面对H面的倾角
,
见图2.30(a).
解:
(a)
(b)
图2.30
求平面对投影面的倾角
(c)
20
分析:因为AB是平面上对V面的最大斜度线,所以AB垂直平面上的正平线.任
作一条正平线与AB垂直相交,即可确定该平面的投影.
有了该平面的投影,即可作对H面的最大斜度线,并通过直角三角形法求角.
作图:
1.过B点作BC平行V面,并垂直于AB,见图2.30(b).
2.在平面上作水平线CD;过B点作BE⊥CD;利用直角三角形法求出BE的角,
即为所求,见图2.30(c).
21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19:0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0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