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散文《风》

更新时间:2023-04-14 19:00:49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4日发(作者:存货管理)

doi:10.16732/.2018.01.017

第25卷第1期

灾燥造援25晕燥援1

鄂州大学学报

允燥怎则灶葬造燥枣耘扎澡燥怎哉灶蚤增藻则泽蚤贼赠

圆园18年1月

Jan.圆园18

杨绛文学作品风格解读

李彩霞

1

,韩露2

山西

大同037004;

辽宁

鞍山114003)(1.大同大学文学学院,2.中共鞍山市委党校,

增加叙事的信度。

摘要:杨绛先生是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学者、翻译家、作家。她的作品采用冷静的旁观隐身叙事技巧,

语言朴实淡雅,有着一种隐者的心境。杨绛的创作风格和她

同时她的作品通过幽默的语言刻画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所处的家庭背景、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外国文学作品的影响有着很大关系。分析杨

绛的文学作品风格有利

于读者更加深刻地解读杨绛作品的深层内涵。

风格分析

关键词:杨绛先生;文学作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04(2018)01-0055-03

作为一个跨越了当代和现代文学史的边缘化

一直以来她顶着多重的身

作家,杨绛是一个异数。

份自由徜徉在文学领域,却始终游离在文学主脉

其创作特点与其他

之外,不属于任何流派和团体。

在文学精神上融贯中西,

主流作家有着明显差异:

在文学史的脉络上远承古典而新启民国现代文

于我们的文化而言意义同

风。先生于我们的文学、

等重要,是一位标本式的作家。

一、杨绛先生文学作品风格

(一)隐身艺术风格

季进曾评论说“杨绛的文学作品风格和钱钟

书早年的文学作品完全不同

。钱先生的作品中带

是展示才华的;

有年轻人的锋芒毕露,嬉笑怒骂,

杨先生的则完全是绚高考励志语 烂至极归于平淡的,

看似很

[1]

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简单、平实,实则很精致,

诚然,隐身艺术风格是杨绛文学作品中的一

大特色,通读杨绛文学作品不难发现,其叙述的角

“隐身”的特性,

度、语言、情感等很多方面都带着

隐身艺术几乎贯穿了杨绛的所有创作

,也是其文

学作品最显著的风格。

在杨绛的作品中通常采用的都是冷静旁观的

叙事态度,处处流露出“如是我闻”的气度。首先从

叙述视角上来说,杨绛善于用第三方的眼睛看待

和研究问题。如在《洗澡》中,杨绛借助宇楠的视角

介绍文学研究所中的专家们

,然后又通过不同人

的视角阐述姚密这一人物各方面的特征

,所有叙

述中一直不曾出现自己对姚密的看法

。整篇文章

则是通过李君玉的走访路线以及他的视角来介绍

而在《大笑话》

各门各户,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里面,“平旦学社”的所有表演是通过陈倩的眼睛

在看。其次,杨绛作品在表现手法上的隐身主要体

现在“矛盾的钝化”。在杨绛的作品中除了戏剧演

出必要的冲突以外,几乎没有特别激动或者是剑

拔弩张的时刻,所有的大悲大喜都是缓缓道来,

平静的叙述中传递出抑制不住的欢乐或者是悲

中,作者写回国后发现母

哀。如在《回忆我的父亲》

亲去世,对场面的描写并没有常见的嚎啕大哭、肝

各用

肠寸断,而是“我们姐妹只能隔着木板抚摸

”亲人在文

小手绢把棺上的每一点灰尘拂拭干净。

革中的去世她也只是用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

她一觉睡去,没有再醒

话进行描述,如“有一晚,

来。”这是在说她最怜爱的小妹杨必

。对于女婿王

“上次送

得一在文革中跳楼惨死,

她也只是写道,

默存走,有我和阿圆还有得一,这一次送我走,只

[2]

剩下了阿圆一人,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杀去世。”

(二)幽默戏剧化的语言风格

提到杨绛的作品风格,

不得不提的就是其丰

富多彩的语言特色。

杨绛在《将饮茶

隐身衣》

说:“世态人情,比清风明月更饶有滋味,可作书

[3]

读,可当戏看

杨绛尤其善于用一种旁观的心态

一种豁达的口吻来传达自己的意愿,如同欣赏戏

剧一般叙述着情节的发展

,使整篇文章幽默风趣

自然。幽默风趣是杨绛文学作品语言风貌的显著

特点之一,这得益于对传统语言艺术的精彩传承

收稿日期:2017原06原28

作者简介:李彩霞(1983-),女,山西大同人,助教,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理论、美学。

文学硕士,文化

建设与发展

韩露(1984-),女,吉林长春人,讲师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56

鄂州大学学报

第25卷

以及其创作型的语言文化艺术

。杨绛将现代的口

语、方言、古语与西文熔于一炉,形成独有的语言

风格。特别是受西方喜剧文学艺术的影响,

杨绛善

于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善于苦中作乐,善于用

戏剧化的语言去刻画勾勒人物。如在

《干校六记》

这个讲述文革时期的视角独特的文集中

,深受其

害的杨绛也只是通过一个个冷幽默

,将那段悲惨

的时光缓缓打开。用一种平和的口吻讲述那段时

光的辛酸与荒唐。比如“

红旗开处,

俞平老和俞师

母领队当先,年逾七旬的老人了,

还像学龄儿童那

样排着队伍,远赴干校上学”;又比如杨绛本人与

钱钟书先生一个“认真完成班长交给的守护菜园

的任务

”[4]

,一个积极做好“通信员”

取报纸发报纸

的工作,并认为这就是生活应该有的特色是正确

的生活状态。联系当时混乱的时代背景,

文本中所

蕴含的悲伤与戏谑扑面而来。

(三)杨绛文学作品的冲淡风格

杨绛文学作品延续了五四时期的幽默文风,

无论是对文革的描写与反思

,抑或是对人情冷暖

的调侃都是用一种超然的笔触

,从容的姿态侃侃

而谈。隽永而亲切自然的文字,

处处朴素中带着幽

默与机智;波澜不惊的故事,

时时流露出淡然的处

事态度。冲淡的艺术风格就此成形。

杨绛先生作品的冲淡风格主要表现在语言冲

淡、情节冲淡、人物冲淡、初恋乐园 心境冲淡等四个方面。语

言冲淡是指杨绛作品素朴自然、

淡雅细腻、平和幽

默的语言风格选择。杨绛不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或

是过分激动的言语去叙述事情

,她更倾向于用淡

然的、优雅的、平静质朴的语言去感悟和传递生活

中的快乐和苦难。如在杨绛散文集

《我们仨》中,作

者用细腻的笔法,描述了三个人的生活,

没有轰轰

烈烈的誓言,只有真挚而细腻的情感表达,文中写

到在他们将有女儿的时候

“,

锺书谆谆嘱咐我,‘我

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

像你的。’”最大的客机 当

他们的女儿出生之际,“锺书仔仔细细看了又看,

然后得意地说,‘这是我的女儿

,我喜欢的。’”[4]

些朴素的话语让读者在阅读时禁不住内心就会感

到温暖,传递的感情细腻真实,

更好地呈现出人物

的性格与形象。情节冲淡主要是指杨绛先生选择

的创作情节总是诙谐舒缓的,

推展开来从容洗练,

整体事件往往体现出和谐美满,

哀而不伤等特点。

二、杨绛先生文学作品风格的成因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杨绛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杨荫杭

是晚清的名士,积极投身反清革命

,并留学到美

国、日本,归国后曾任江浙高等审判厅长、京师高

等检察长等职务。他一身正气不畏强势对杨绛作

品人格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

其母亲性格温和娴静、宽厚大方,

身上传统女

性特质非常明显,与父亲相敬如宾,遇到事情也总

是有商有量。杨绛母亲很少露面,

甘做家庭妇女和

丈夫的坚强后盾,并从小教育杨绛要有爱心要宽

容。父母的教育与浓厚的家学风气,

让杨绛自小就

显现出良好的教养,非凡的理性和克制,

也练就了

她对人情世故敏锐的观察力和意志力。

(二)传统文化的熏陶

杨绛文学艺术成就的取得很大一部分得益于

其丰富的传统文化熏陶。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一

个传统音律学研究者,他曾将各个时代不同的音

律词一个个进行推敲,并交给杨绛去分辨平仄。

荫杭酷爱读诗,每晚上必读诗不可,

杨绛在其身旁

也养成了喜爱词章之学的习惯。

其母亲也爱读书,

能分辨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

。杨绛对于读书也有

着非常的嗜好,正如她所言一周如果不读书,这七

天等于白活了。杨绛喜欢文学,

看过大量的诗词小

说,对传统文学如《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以及《西厢

记》《会真记》等戏剧都有着很深的研究。

杨绛的丈

夫钱钟书更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

,他丰富的文化

知识与文学修养,使杨绛具有了宽广胸怀,

积累了

丰富的精神财产,使她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

中所有的磨难与不公,为其形成恬淡优雅的艺术

风格奠定基础。

(三)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

杨绛自小活泼开朗,生活安逸,

后因父亲工作

调动四处漂泊,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着较深的

理解。与才华横溢学贯中西的钱钟书结合后更是

注重智性的培养。

她与钱钟书携手

63年,两人伉

俪情深,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所有苦难。

钱钟书称其

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为了让钱钟书专心著

书,她隐居幕后,减少代课次数,处理好所有家务。

在文革中他们被判为“牛鬼蛇神”

,他们依旧相互

鼓励,相互支持,如其在《干校六记》中所表达的一

样,他们一直用一种幽默的、

乐观的态度对待所有

的磨难。

[5]

(四)外来文化的影响

杨绛文学作品风格有着外来文化影响的烙

印,这与其留学经历和翻译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杨绛在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外文系研究生期间

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

,其指导老师也多数是

外国专业教师。不仅如此,

为了更好地进行翻译工

作,杨绛对外国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再加上与钱

钟书一起留学海外,在外国文化的熏陶之下,

杨绛

的文学作品风格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学的喜剧创作

特色。杨绛的小说创作中,许多人物形象都会在她

翻译的《小癞子》《吉尔

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小

说中的人物身上找到相通之处,

社会矛盾、心理冲

第1期

等:

李彩霞

杨绛文学作品风格解读

57

突和叙事结构等方面显然有她对这些作品的借

鉴。杨绛小说中的对话较多,简洁幽默,内涵深刻,

西方喜罗汉饼 剧式的对话体小说明显对她的语言风格产

生了一定影响。这些西方文学作品中比较重要的

有两部:一部北京天气15天预报 是西班牙古典名著

《薛蕾丝蒂娜》,另

一部是珍妮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她对《成语集 薛蕾

丝蒂娜》的评价是“它的最大特点是

‘对话’与‘运

用旁白和独白’,有着其他体裁小说无可替代的优

越性

。”[6]

奥斯丁“不细写背景,

不用抽象的形容词

描摹外貌内心,也不挖出人心摆在手术台上细细

解剖。她只用对话和情节来描绘人物。生动的对

话、有趣的情节是奥斯丁表达人物性格的一笔笔

工致的描绘

。”[7]

杨绛作品风格的重要方面恰恰是

她对这两部作品的推崇方面

,显然异域文化和文

学对她文学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杨绛先生的女儿钱媛曾经说过:“父亲(钱钟

书)的文章是咖啡,母亲(

杨绛)

的文章是茶。”微笑前行 “不

着一字,尽得风流”是卢翎对杨绛散文的评价。杨

绛先生的文章平淡、从世界最大鲶鱼 容又意味无穷

,读她在中午的英文 的文章

就仿佛在听一位智者讲述旧事,

平淡、平凡却始终

有着一种向上的精神追求和绝不放弃的信念

。她

将现代生活与中国意境融会贯通

,形成了一种兼

收雅言俗语的新文体,创造出一种文质和谐

、雅俗

共赏的审美境界。她作品的风格独具特色,

看似平

上接第30页)

外国家赔偿决定需要将听证制度引入其中

,保证

充分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和看法

,并且积极协

商,从而更好地维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保国家赔偿的合法化、

民主化。

(五)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针对执行难问题

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针对现实生活中的“

行难”问题进行了重点修改,力求使法院的判决得

到切实有效地执行,避免法院的判决只是一纸空

文的情况,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利益。旧的行政诉

讼法由于缺少执行法院判决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使得法院的判决往往停留在纸面上,这不仅不利

于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的保护

,而且无形中损

害了法院的权威。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针对执行

难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

例如“对应当归还

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

关的账户内划拨”。旧法中关于罚款数额的低标准

与滞后性,更使法院的执行缺少动力。

新修订的行

政诉讼法针对此种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

举措。例如将罚款数额精确到每日多少钱;

行政主

体不履行应付数额的可以通知银行强制划拨;

淡无奇,却有着巨大的表现力。

她的作品将中国传

统文化的深远意境和当代文学的自由精神紧密结

合,形成独有的表现方式和文学风格,

成为中国文

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抹亮色,为世界文学创作提

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范本。

“小说家在作品里展观了

最高的智慧;他用最恰当的语言,

向世人表达他对

人类最彻底的了解。把人性各式各样不同的方面,

最巧妙地加以描绘,笔下闪耀着机智与幽默

”。

[7]杨

绛自己这样用奥斯丁的话语评价过自己的作品

她的作品中确实透露出智慧和幽默

,各种语言的

恰当运用,很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呈现给读者以一

个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范宇娟.隐身衣:一种南方的智慧———杨绛小说的智性特

征[J].济南大学学报,2000(1):53-55.

[2]吴学昭.听杨绛谈往事[M].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

店,2008.

[3]杨绛.将饮茶[M].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15.

[4]杨绛.干校六记[M].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15.

[5]杨绛.我们仨[M].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5.

[6]孔庆茂.杨绛评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8.

[7]杨绛.杨绛作品集(3)[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责任编校:

李青云)

于造成社会影响恶劣的,

可以拘留行政机关的主

体,必要时还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一系列措施

对于行政主体的不作为违法行为同样有着举足轻

重的救济意义,因为行政主体的不作为案件的判

决同样存在执行困难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刘宏博.行政不作为诉讼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10-11.

[2]吕旭日.关于行政不作为概念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2(6):258-259.

[3]张海棠,

娄正涛

.行政相对人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程序衔

接问题研究[J].政治与法律,2013(3):159-161.

[4]霍小光,陈菲,

杨维汉,等

.行政诉讼法面临首次大修[J].法

制与经济,2014(1):31-33.

[5]李赞.我国行政不作为的司法救济缺陷与完善[J].河南司

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1):99-102.

[6]薛刚凌.行政诉讼法修订基本问题之思考[J].中国法学,2014(3):229-246.

(责任编校:

杨忠科)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19:00: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309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