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游律动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4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整理的唱游律动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的优点:
活动把游戏化、情景化融入教学过程中,幼儿在学学、玩玩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兴趣比较高。和椅子玩“躲猫猫”的游戏幼儿在平时生活中也比较熟悉,活动具有一定的生活化。
最后评课的时候大家也比较客观地建议:音乐比较舒缓,对于小班孩子可以选择活动点、节奏感明显的旋律。其次,重点环节就是教师帮助幼儿熟悉旋律这一过程教师可以采取更多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还有很多小的地方也需要改进。
活动收获:
经过我们这次律动活动的开展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1、在律动学习中,音乐的熟悉是基础,要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和风格;动作创编要与角色形象相符,难易程度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接受能力范围。每个人在学习时都会有难点,需要运用各种教育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难点。
2、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环境既包括空间环境(活动场地、活动场地中的空间设置等),也包括人际环境(小组形式、集体形式);活动材料既包括教学内容(活动音乐),又包括教学工具(*谱、道具等)。
3、对于是否规范孩子动作方面,教师要尊重孩子自主学习,根据儿童表现的情况,组织幼儿互相观摩,并从中提炼出动作要领及动作表现要领。所谓教育的最佳策略就是做到教无痕。
想要把音乐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除了自身要有比较好的音乐素养外,对于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材料的把握,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都需要好好斟酌。
新课改给我们舞蹈课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生机,同时也给我们舞蹈老师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在一种新思想新理念的驱使下,我尝试着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了《幼儿律动》这课。
我自觉得这算不上一堂非常完美的课,但这节课的结尾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思考: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去表现自己,去创编舞蹈动作。
上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感受律动动作”的环节,同学们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争着抢着说自己所知道的对律动定义的描述。同学们已置身于欢快的音乐节奏中,加上在同学们学习律动组合的时候,我一边放着《转动手腕》和《摆头伸脚》的歌曲,这使学生对律动组合动作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一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感受,自己看,自己做,老师只是在前面引导着,可这一开头给后面的“律动组合创编”起了一个很好的引导和领会作用。后面的内容可说是水到渠成。
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感受和启发,当然也有遗憾和不足之处,那就是:在学生的表现创编那个环节,我给学生限定了两首非常简单的律动组合,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碍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让每一位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高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园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包饺子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使孩子对此活动更易于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因为音乐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韵律活动教学方法单一: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幼儿情感教育和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如何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美好生活内容的感受力,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愿望并帮助提高他们的技能,我在这次活动中做了以下尝试:
1.生活经验的重温
(1)在一日生活中营造过年氛围。我利用晨间接待、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时间为幼儿播放喜庆乐曲,如:《好日子》、《大拜年》等,让过年喜庆的音乐时时萦绕在孩子身边。
(2)活动前引导幼儿认真看幼儿用书《包饺子》内容,为此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不用*谱
传统的韵律活动中,老师通常用标记把相应节奏的动作*谱画好,让幼儿跟着老师反复地练习。本次活动中我使用孩子自由创编,共选定动作,运用游戏活动突破难点。动作来自孩子本身创编,更具有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不知不觉中掌握韵律动作。
3.调动幼儿各种感官感受节奏
启发幼儿用双手在身体各部位擀面皮,如:在肚子上、腿上、胸上等来帮助幼儿感受韵律动作及乐曲节奏特点,并愿意参加韵律活动。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人的感情在许多时候往往是即兴的,无论用什么方法,在这次活动中最主要的是为了幼儿快乐的学会、学好此律动,并且能愉快的做身体造型及动作,从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体验。此次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个个跃跃欲试。虽然,有些幼儿的动作做得并不到位,舞姿也并不优美,但我觉得让幼儿大胆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开朗的性格更为重要。
《包饺子》是中班艺术领域的一节泥工活动。泥工是幼儿手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形象性、可操作性、富有变化性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橡皮泥在幼儿手中被团、捏、搓、压等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形状,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和智力发展。
包饺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幼儿吃过饺子,也见过包饺子,对饺子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将传统文化与泥工活动相结合,通过团圆、压扁、捏等技巧学习用橡皮泥包饺子,幼儿一定会乐在其中,轻松愉悦地感受泥塑的乐趣。
本次活动师幼配和良好,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大胆交流、自主操作,特别是最后的律动环节,幼儿在《包饺子》的音乐中,不仅巩固了包饺子的方法,更将活跃地课堂气氛推向了**,让幼儿轻松愉悦地结束了活动。
我最感欣慰的是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团、压、捏的方法,基本学会了包饺子,少数孩子还能用自己的方式创新饺子的外形:有元宝形状的,还有春卷形状的……看起来也似模似样,幼儿从中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
本节活动也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由于课前幼儿无意看到了我准备的饺子,于是在谈话引入时,他们毫无悬念地猜出了饺子,导致了“宝箱探秘”环节神秘感尽失。为了突破难点,让幼儿能尝试做出形态各异的饺子,我准备了各种饺子的*片,可能呈现的*片太多并让幼儿说出饺子的外形,用的时间过长,导致了后面幼儿操作的时间略紧张。如果我只是让幼儿快速欣赏几张代表的饺子*片,这样教学就不会显得头重脚轻了。
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以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创编动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二是多渠道的调动幼儿多个感知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动作创编,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就用暗授学法,通过包饺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主动创编。
根据我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但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的相应可行的学法,一是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二是融合韵律、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能让不善于表演的孩子也能表现对乐曲的理解,让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表现,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好的韵律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好的音乐韵律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
本节活动《我的身体会唱歌》主要是让幼儿充分了解声音无处不在,在自己身上寻找奇怪的声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孩子们在活动中会发现制造声音是多么的简单,但却特别的有趣。
活动开始,我就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从最熟悉的身体出发,探索会发出声音的部位,并体验声音的异同。虽然这个环节我没有任何操作材料,但是幼儿却喜欢在自己的身体上探索,他们都很兴奋地寻找着发音部位,找到一个便马上举手告诉老师或同伴。如:拍拍手、拍拍肩、左右***替踏地,用嘴发“P”的声音等。孩子们在活动中兴奋不已,硕硕在回答问题时说腿能发出声音,原来是用手拍拍大腿。小贝贝说头发也能发出声音,结果很多小朋友都不信,原来他是用手摩擦头发。还有我们班的楠楠做出小时候妈妈教的用手捂住嘴拍了几下“啊吧吧”的声音,引得孩子们大笑一场,随后也跟着做了起来。
接下来我出示了几张节奏卡,让幼儿把刚才在自己身体上找到的声音和动作有节奏的进行练习,幼儿都非常的喜欢,参与在其中,虽然有的小朋友还没有跟着节奏的节拍,拍的太快了或太慢了,但是我看到孩子们的高兴劲儿,都能热情、积极的投入在活动中我也觉得很高兴。最后环节,我准备了一首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在让幼儿把“身体的声音”变成一首歌时,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在请了几个小朋友表演之后,发现他们都是用同一个动作来完成一段音乐。所以在表演完成之后我进行了示范,使用了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演奏音乐。既重新感受了“身体音乐”的美妙与神奇,又对接下来幼儿的表演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不同的声音又重新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尝试到在自己身上寻找奇怪的声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幼儿会发现制造声音简单、有趣。活动结束后,我还是播放着这段音乐,让幼儿尽情地去表演和感受。幼儿高涨的情绪告诉我活动进行得很顺利,也让我认识并体会到:探索过程中应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教师则应该充当引导者,这样幼儿才能更自信、主动,表现得更自然,收到更好的效果。
因智障学生的本身的特点和其特殊性,培智课程中把“音乐”课称为“唱游与律动”课。国家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板)》中明确提出“唱游与律动”课程注重培养培智学生在生活中的音乐体验和音乐实践,该课程包括“感受与欣赏”、“演唱”、“音乐游戏”和“律动”四个方面的内容,不同学年段需要在这四方面达成不同的阶段性目标。
本学期我首次担任“唱游与律动”课的老师,对于一个五音不全,唱歌总是走调,即使是节奏感很强,也找不到节奏和节拍,儿歌也不认识几首,甚至在大学视唱练耳课上把“do、re、mi、fa、sol、la、si”等音谱都听成一个音谱“do”的人来说,上“唱游与律动”课真的是一件“灾难性”的事件,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进行课程安排,知道我将要上“唱游与律动”课时,我非常的焦虑和紧张,“唱游与律动”课要教什么?怎么教?完全没有音乐细胞的我会不会误人子弟?要是上不下去怎么办?这些疑问瞬间冲刺了我的大脑,然而经过一整晚的思考,也没有找到答案,使得我更加忐忑不安,但是这件事对于实行包班制的培智部老师来说,对于培智部紧缺专业音乐老师的现状来说,即使我这次不去做,今后还是会面临相同的问题,就如当初让我一个没有任何绘画功底、从来没有做过手工,动手能力极差的人上美工课是一样的,总有一天会与之狭路相逢。想明白了这点,虽然还是很没有底气,但是我还是接受了这一项对我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还安慰自己说,说不定多上上“唱游与律动”课,还能改变我唱歌总走调、天生五音不全的问题,培养我的艺术细胞呢!
既然新学期需要上“唱游与律动”课,那肯定是需要提前备课的,我是这样做的:
1.寻求同事的帮助,了解“唱游与律动”课。
在我对“唱游与律动”课基本不了解的情况下,我首先寻求了我搭档何琳丹老师的帮助,向她了解她是怎么教“唱游与律动”课的,在没有部编《唱游与律动》教材的情况下,她是怎么制定计划和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向其他曾教过“唱游与律动”课的老师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通过请教,我了解到了老师们在低年级“唱游与律动”课中,主要通过听、唱、玩等形式,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并根据音乐进行简单游戏(动作)的能力,同时,搭档还给我推荐了参考教材《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试用)》(唱游与律动)。到此,我初步了解了“唱游与律动”课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心中的迷茫和忐忑减少了许多。
2.翻阅《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板)》,了解低年段培智学生“唱游与律动”课要达到的课程目标。
接下来,我翻阅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板)》(唱游与律动)部分的课程标准,了解到低年段培智学生在“唱游与律动”课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在“感受与欣赏”方面,低年段培智学生需要达到对外界声响有兴趣,对音乐有兴趣,能感受声音,聆听音乐等;在“演唱方面”,会有节奏的念童谣,模仿唱歌等;在“音乐游戏”方面,愿意参与音乐游戏,在游戏中配合音乐对节奏、速度、力度作出反应等;在“律动”方面,能跟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模仿和表演。结合我们学生的特点,及搭档老师的建议,我把本学期学生“唱游与律动”课的教学长期目标暂定为:①能够聆听音乐;②能有节奏跟读歌词(有语言)/能聆听并观看同学们读(无语言);③能模仿唱歌(有语言);④能跟随音乐进行简单的音乐游戏/作出简单的肢体动作;⑤能配合音乐做简单的表演动作。
3.参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在参照《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板)》、《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试用)》(唱游与律动)三年级下册以及《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语文)三年级下册需要学习的课文等,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期目标,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围绕多变的天气、快乐成长、欢乐世界、多彩的节日几个主题展开。
4.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实践。
按照教学计划,3月,我围绕主题“多变的天气”,选取了两首歌曲《台风来了》和《小雨沙沙沙》来展开唱游与律动课的教学,又因为生活语文课的需要,增加了《小小的船》这首童谣的学习。在学习着这三首歌曲时,我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教学的:聆听并感知音乐,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跟读歌词→有节奏的念歌词→一句一句跟唱歌曲→完整跟唱歌曲(一层学生)→跟随音乐有节奏的模仿动作→配合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根据学生分层不同,需要完成的步骤也不同)。
在制定计划和实践的过程中,我感触颇深,既有收获也有不足:
1.收获
学生的角度而言,学生能从刚开始只知道看和听,到会跟着老师唱读,再到会跟随音乐模仿并表演动作;学生从单纯的喜欢看*到积极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难度不断加深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同时,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渐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一方面,通过实践,我的信心不断增加,我想就算教的不专业,但是我至少有了一个新的尝试,一个好的开始,而且学生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参与和互动,我想至少也实现了一半的目标,这也是给我尝试新事物的良好反馈;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我也慢慢找到了一些教“唱游与律动”的感觉和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说不会弹电子琴,表演需要伴奏的问题,比如说很多歌词没有相应的动作需要我去想象创造时,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不足
有收获也有不足,在教学中,我歌唱的还是很不好,经常走调,同时,在动作模仿和跟随音乐表演时,我的动作还是不够夸张和有感染力,同时,我不会弹电子琴,在跟随音乐唱时,没有网络音乐的伴奏,我就只能用歌曲替代。虽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现在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我想在今后我能做更多的尝试,迎接更多的挑战。
3.建议
作为一名不是音乐、美术专业出身,甚至没有艺术细胞的老师来说,因为工作需要自学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学习和时间的过程感觉非常的吃力,又容易产生挫败感。如果在缺少专业老师,又需要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去上一些专业课是,能够成立一个由专业老师组成的小团队,引导我们该怎么教,我想我们会更容易上手一些。
1、“从你会包水饺吗”引出幼儿(橡皮泥)包水饺。这一环节中减少了孩子在集体行动中的等待现象,并再次给予了每个孩子动手、说话、想象的机会,这也令我领略到了孩子间的能力差异与个性差异:动手能力强的,饺子丰富而又有创意;想象能力强的,饺子不怎么象样,但一经表述却令人折服。
2、“从羊妈妈包水饺”引出儿歌《包水饺》。这一环节中,有过前面的铺垫,儿歌教学就变得很轻松。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手指动作使孩子们感受了儿歌的趣味性,同时又通过个别与小组间的互助回答、*书阅读加深了孩子们对儿歌的理解与记忆。
3、“从老师包水饺”引出儿歌的创编。考虑到这首儿歌较为简单,因此尝试安排了儿歌创编这一环节。实施之后感觉这样的尝试还是可行的!一开始借助示范做饺子,给予了能力弱的孩子一种引导;通过投影仪的展示,也充分调动了幼儿想象的空间,为创编儿歌降低了难度,同时也增添了儿歌教学的趣味性。创编的儿歌有:羊妈妈,包水饺,中间突起两边翘,有的像朵花、有的像把扇;黄老师,包水饺,中间突起两边翘,有的像座桥、有的像扇门。
本次教学之后,自我反思了一下,这样的调整还是可行的,当然还有一些课堂方面的常规和细节有待改进:
1、个别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有待我们步调一致地常‘抓’不懈。
2、幼儿语言表述的完整性需要我们每节课都持之以恒地去关注。
这是新学期以来我第一次在各位教师和领导面前展示自己的课,心里有些许的期待,还有一丝丝的紧张。
活动前我做了比较多的准备,设计了*谱、录制了音乐,在磨课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很忙碌,但是师傅和大班年级组的各位老师还是抽出时间,很用心的指导我,连吃饭的时候师傅都还在教导我哪个环节应该如何处理会更好。
活动一开始,我比较成功的把幼儿的注意力都吸引到*片上来,引导孩子们对铁匠有个初步的认识。欣赏音乐时,我通过一些问题让孩子们有目的去欣赏,引导幼儿知道ABA的音乐结构,并且根据音乐联想铁匠是如何打铁的。在分段欣赏与创编中,教师充分的利用*谱,引导孩子们根据*谱中的手、火、锤子的大小和数量来分辨动作的轻重和节奏的快慢,在*谱和教师的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孩子们基本上能够按音乐的乐段律动,协调地合作表演。在音乐结束后,我还请小铁匠们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悦。最后在请孩子们完整表演时,我引导孩子们去邀请一位老师一起来表演,孩子们都很开心与老师一起表演。
活动中,我的情绪相当高昂,也带动了孩子们的情绪,与孩子们相互感染,使活动有很好气氛。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了许多不足:我抛出的一些问题,到最后并没有解决,如我在欣赏音乐前提问孩子们:“听听看,这首乐曲可以分几段”,但是最后我只是强调孩子们这段乐曲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中间不一样的这种ABA的音乐结构。还有,活动中我的声音比较高,其实有的地方可以用肢体语言来代替。另外,我在提问时礼仪表现还不够,有时一不注意就会用手去指孩子。虽然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是对于作为工作才半年多的我来说,能够敢于尝试有难度的课,也是对自我的一种尝试和挑战,在磨课的过程中更是我学习、前进的过程,更是谢谢师傅对我的鼓励。
*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动画片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学生,他们看的非常投入,观察的也很仔细,在回答时也验证了这一点,学生的描述比老师预设的要生动得多。通过两张范画,把学生在*中观察到的表情和动态都用在了另一个动物“小熊”身上,给了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每个动物唱起歌来都是有表情和动态上的变化的!如何才能顺利的画出自己想画的动物呢?——抓住它们的特点!
通过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画的这么像?自然的进入下一环节:动物的外形特点。在学生观察动物外形特点的同时,让学生模仿动物唱歌的声音,使学生对小动物的感受更加立体生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动物唱歌时的神情。将动物唱歌的表情、动态与外形特点整合到一起,形成第三张范画,把三项内容都足够夸张和有趣的表现出来,给学生视觉冲击力,打开学生的创意热情。在课堂练习环节我设计了有趣的情境:森林音乐会。让学生迫切得想要把自己画出的歌唱家放到舞台上,再通过观众送鲜花的形式让学生评选出最喜欢的作品,师生共同找出它受欢迎的原因,同时简要的提醒没有收到鲜花的歌唱家怎样做就能够得到鲜花,完成评价的同时鼓励学生。在本堂课的最后,通过有感染力的动物宝宝和妈妈、濒临灭绝的动物等照片,唤起学生的同情心、保护动物的心情,达到思想情感的升华。
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动物唱歌时的表情和动态,能够抓住它们的外形特点,自由的.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虽然有个别学生画的略小,但是不缺乏细节,大部分作品都充满了感染力。
*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动画片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学生,他们看的非常投入,观察的也很仔细,在回答时也验证了这一点,学生的描述比老师预设的要生动得多。通过两张范画,把学生在*中观察到的表情和动态都用在了另一个动物“小熊”身上,给了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每个动物唱起歌来都是有表情和动态上的变化的!
如何才能顺利的画出自己想画的动物呢?——抓住它们的特点!通过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画的这么像?自然的进入下一环节:动物的外形特点。在学生观察动物外形特点的同时,让学生模仿动物唱歌的声音,使学生对小动物的感受更加立体生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动物唱歌时的神情。将动物唱歌的表情、动态与外形特点整合到一起,形成第三张范画,把三项内容都足够夸张和有趣的表现出来,给学生视觉冲击力,打开学生的创意热情。在课堂练习环节我设计了有趣的情境:森林音乐会。让学生迫切得想要把自己画出的歌唱家放到舞台上,再通过观众送鲜花的形式让学生评选出最喜欢的作品,师生共同找出它受欢迎的原因,同时简要的提醒没有收到鲜花的歌唱家怎样做就能够得到鲜花,完成评价的同时鼓励学生。在本堂课的最后,通过有感染力的动物宝宝和妈妈、濒临灭绝的动物等照片,唤起学生的同情心、保护动物的心情,达到思想情感的升华。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动物唱歌时的表情和动态,能够抓住它们的外形特点,自由的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虽然有个别学生画的略小,但是不缺乏细节,大部分作品都充满了感染力。
整个教学环节比较清晰,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的,随机式的提问,重、难点的解决都比较恰当。能够从学科角度出发,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和理解,从与学生一起分析歌曲,感受歌曲的故事情节。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以视唱的形式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听录音机范唱,复听,熟悉歌词,了解衬词,画出衬词,就知道歌曲内容了。接着慢慢跟琴声唱出歌词。但讲过去之后我又觉得这个过程显得太仓促,学生缺少一个过渡的环节。我应该让学生多听几遍范唱,并让学生养成安静地听赏的好习惯。要强调听,就是用耳朵听,嘴里不要唱,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学唱时,可让学生先用最小的声音唱,一遍之后用稍大一点的声音,最后再放开声音唱,有这样的过渡,学生才更容易唱好歌曲。
当然,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从本节课来看,我感觉我存在于失误,首先让学生读歌词时应先了解一下“节奏型”,再加入歌词就容易一些了。“歌词创编”是第一次创编我没想到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在创编之前应先给学生示范一次就好了。
我觉得上音乐课并不只是为了教学生唱会一首歌,而是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的兴趣,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也就是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责任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积累一些音乐经验,学会准确地描述音乐、表现音乐和鉴赏音乐。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会唱歌的木叶》是二年级下期的讲读课文,通过描写大山充满生机,鸟语欢歌,山中小阿姐热情好客,用木叶歌和小鸟对话,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山里小阿姐纯真可爱的形象,赞美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特别是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认生字,记生字,分析字的结构,口头组词造句。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干什么,孩子们读后知道是我和小阿姐闯山,小鸟们知道有客人闯山有何表现?从鸟儿们的歌声和跳跃中看出了动物与人的和谐。阿姐和小鸟们的问好、祝福、交谈分析得出人和动物的和谐。阿姐吹出的美妙的木叶歌把动、植物都深深吸引体现出阿姐的纯真可爱。从“我”看见树上挂着串串绿色的歌这句话里看出,作者已深受和谐的感悟,感悟到大山的每一片绿叶都是充满生命激情的绿色之歌,此时已分不清是木叶给了阿姐吹木叶歌的天赋,还是阿姐带给木叶动听的歌声。孩子们学习了课文,都觉得惊叹,动物居然能和我们交流,好神奇呀!孩子们沉浸在语言描绘中,请孩子们马上把自己的理解画下来,很多孩子画出满树的音符,树下我和阿姐还有动物们一起欢乐地做游戏,
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但对生字的识记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识字方面还要加强力度,多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和动植物间的和谐程度在不断下降,孩子们在学习了课文以后,能关爱动植物,可动物们在饱受了人类的伤害之后,还能放下心来和人类和谐共处吗?让我们停止所有的伤害行为,为动物,也为我们人类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和谐社会吧!
《拍手唱歌笑呵呵》是一首欢快风趣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不同的是在学唱歌曲的同时,还要求学生为歌曲创编拍手动作,可以说这节课对于培养智力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体会:
1,导入环节
我采用谈话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与同桌学生对面坐,注视对方的眼睛,有的孩子能够在别人眼睛里看到了自己,有的还没有迅速发展,但当孩子们发现别人眼睛里有自己的头像的时候,非常的惊讶。也很开心,在这样快乐的心情下,开始学习歌曲,
2,读歌词环节
为了能更好的学唱歌曲,我先带领他们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学生都读的很认真,然后请个别学生主动尝试读一读,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把握节奏和学习歌曲,
3,创编动作环节
歌曲中有“拍手唱歌笑呵呵”这句歌词,我利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动脑并实践练习,总结拍手方式,可以自己拍手,可以和同桌拍手,自己拍手心,与对方交叉拍手,与同桌同学双手对拍等等,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随着优美的乐曲我和同学们一起为歌曲创编拍手律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情绪还是有些不够饱满,我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只注重去完成教学目标,而忽略了他们是否真的能积极并完整的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真正做到快乐教学,使孩子能够快乐学习,快乐合作。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1:4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279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