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守居园池杂题·望云楼》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3-03-05 01:43:00 阅读: 评论:0

文同《守居园池杂题·望云楼》翻译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文同《守居园池杂题·望云楼》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守居园池杂题·望云楼

文同

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

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

创作背景

《望云楼》一诗是作者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秋冬之间至熙宁九年春初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府时所作,此诗是原总题为《序居原地杂题》诗三十首中的第十二首。

注释

①望云楼:大约在今陕西省洋县。

②文同:生于1018年,卒于1079年,字与可,宋梓潼(今四川t省梓潼)人。宋仁宗皇桔元年中进士。做过中央官和地方官。他善画画,山水诗常得画法。有《丹渊集》。

③巴山:在今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湖北两省交界处。

④秦岭:又名秦山,发脉于甘肃,横贯陕西省南部。

译文

我登上望云楼,东望巍峨的巴山,北眺雄伟的秦岭;古诗^百&科山峦起伏,连绵不绝,朵朵云彩,缭绕山间。卷起帘子,烟雾腾涌而入,顷刻间,楼内楼外一色,若浮于苍茫云海之中。

赏析

《守居园池杂题》共有三十首,此为第十二首,是作者于1075年(熙宁八年)秋冬之间至1076年(熙宁九年)春初时在洋州(治所在今陕西洋县)任知州时作。望云楼是作者居宅内的一座楼,诗写登楼所见的壮丽景色。

开头两句并不仅仅是写望云楼的位置,主要还是写楼头所见之景:向东望去,可见巍峨的'巴山;向北望去,可见雄伟的秦岭。“巴山”即大巴山,为陕西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的界山。“秦岭”在今陕西省南部。在望云楼可以同时望见两山,可见其楼之高,及其位置之佳。两山均极高峻,望见其山,也可以望见山间飘荡的云彩。诗人只写了山,实际也写了云。登楼远望,巴山、秦岭,峰峦起伏,连绵不绝,朵朵云彩,缭绕山间,景象非常壮丽。

上面两句是由楼中望秦岭、巴山,三四两句又把目光收回到楼中来;上两句写云以及写楼高是暗写,三四两句则转为明写。诗意是说,因为望云楼飞檐凌空,所以楼上卷帘之时,萦绕在高楼四周的云彩即飞入楼中,呈现出“满楼云一色”的奇观,写出了晴空万里、云海浩茫、危楼隐现于云彩之中的奇丽景象。这两句紧承上文,仍是写在楼中卷帘所见之景,如果是从下面远望楼中,就看不到“满楼”的景象了。这祥一座高峻的望云楼,晴日登临,大有“荡胸生层云”(杜甫《望岳》)之慨,使人视野开阔,神清目爽,所以作者要写诗赞美它。

文同是北宋大画家。此诗全用画笔,意境瑰奇,情致飘渺,俨若一首题画诗。用语极淡雅朴素,画面却极奇伟动人。此诗每句用一“楼”字,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然而丝毫不显得重复,是宋诗中的佳作。苏轼有一首和诗说:“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和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望云楼》)一为画家之笔,一为感慨身世之诗,都写得颇有意味。

作者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1:4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279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