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

更新时间:2023-03-05 01:29:00 阅读: 评论:0

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

唐朝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朝代,也是一个历代诗人心向往之的朝代,更是一个诗人非正常死亡最多的朝代。以下是分享的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欢迎大家阅读!

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1

一代诗仙的死亡之谜

“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宫锦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皓月当空,江水如银,泛舟而行,酒醉的诗人为美景所醉,伸手去碰触水中的月影,却飘飘然落入水中,与明月、清辉融为一体。

千百年来,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诠释李白之死。然而,艺术化的想象固然美好,却不能代替历史的真相。纵然被尊为“诗仙”,李白仍是常人,“水中捞月”的传说一直让后人难以信服,李白之死也成为后人追问的千古之谜。

唐代是一个盛产诗人的朝代,也是一个诗人离奇死亡事件最多的朝代。王昌龄被人谋害,王勃受惊坠海,卢照邻投水自尽,骆宾王则是生死不明。李白之死也未能逃开这个“怪圈”,历来说法不一,争论激烈。

关于李白的死亡真相,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饮酒过度而死,二是身患重病而死,三是捞月溺水而死。

第一种说法记载于《旧唐书》,“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唐代诗人皮日休在《七爱诗》中也写道:“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现代作家郭沫若更是以此为据,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考证出“腐胁疾”是“脓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这是关于李白之死最有说服力的正史记载,后来的学者大多采纳这一说法(这一点比较科学)。

第二种说法也有历史考证。李白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撰写的《草堂集序》中说“公又疾亟”;唐代诗人范传正说他“盘桓利居,竟卒于此”;与李白有过交往的刘全白也说“偶游至此,遂以疾终”。至于李白患的是什么病,这种说法就没有详细解释了,只是说李白61岁时请缨杀敌,因病半途而归,第二年病死。由此可见,第二种说法与第一种说法较为类似,很可能也是指李白饮酒过度而患重病致死。

第三种说法则见于文学笔记和歌咏传说,听起来更像天方夜谭,但符合李白一生的性格和作风。也许正因如此,这种说法的传播最广,影响最大。五代人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说:“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李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根据“水中捞月”的`传说,后世文人画家创作了不少相关题材的作品,“捉月亭”、“醉月亭”等建筑也相继出现。更加离奇的是,有人把“捞月”和“骑鲸”联系起来,说李白是“直驾长鲸归紫清”,活脱脱把李白描述成一个“谪仙人”(外星人吗?)。

“谪仙人”的坎坷仕途

一代诗仙的三种死法,无论哪一种,都与醉酒有关。而李白的嗜酒成性,又与他一生坎坷的仕途紧密相连。

遍览群书、周游山川的李白,并非从一开始就笃定做一个狂放不羁的诗人。他在青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渴望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当时,唐朝推崇道教思想,招揽了一批隐居深山的“隐士”。这些“隐士”之中,有很多是假扮清心寡欲,等待朝廷召用的,李白也走了这条“终南捷径”。天宝元年(742),由于玉真公主的举荐,李玉真公主的举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获得政治出路的李白激动不已,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然而他并未料到,等待他的却是凶险的政局和一生的失意。

天宝年间的玄宗朝已不是高度繁荣的开元盛世,唐玄宗沉迷于歌舞升平,长期不理朝政。李白入京后,成为了唐玄宗的御用文人,除了写写歌功颂德的诗文,就是填填风花雪月的艳词,其中就有为杨贵妃所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诗相当出名啊!)。

李白日渐认识到自己离最初的政治理想越来越远,开始纵酒买醉,也逐渐显露出狂放的诗人性格。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李白自恃才高,让杨贵妃为他磨墨,高力士为他脱靴。关于其中因由,有不同版本的传说。或说唐玄宗爱李白诗才,李白便恃才放旷,要求杨贵妃为他磨墨、高力士为他脱靴,他才肯写诗(根据李白当时的真实地位,这种可能性很小吧)。也有传说,唐玄宗与李白对饮,两人都喝醉了,李白便借着酒兴要高力士为他脱去靴子宽松一下,唐玄宗随口就下令了。还有说法是,一个小国呈送文书给唐玄宗,然而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字除了李白再无一人通晓。这时李白便提出了上述要求,唐玄宗无奈只好答应。无论哪种情形,高力士为李白脱靴一事是确实有的,高力士也因此怀恨在心。

相传高力士为报复李白,便想方设法在杨贵妃面前进谗言(你想啊,你一介文人,竟敢如此狂妄,怎能不教训你一下呢?)。李白曾为杨贵妃写过一首诗:“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是用“可怜飞燕倚新妆”来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说杨贵妃堪比汉代美女赵飞燕。高力士却故意歪曲李白的意思,对杨贵妃说:“赵飞燕出身卑微,得到汉成帝的宠爱后又得意忘形,恃宠而骄,最后还被废自杀。她虽然贵为皇后,但名声太差,李白用赵飞燕来比您,实在是卑贱至极啊。”杨贵妃听后非常愤怒,从此更加阻挠李白的为官之路。

李白的行为作风不仅得罪了当权红人,也逐渐遭到同僚的诋毁。他仅在宫中待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

诗与酒的完美结合

离开长安后,李白越发沉迷于诗酒,整日挥洒诗情,大醉而归。政治上遭遇挫败之后,李白的诗风反而更加成熟(这就叫有得必有嘛!),个性的张扬也臻于极致。在酒酣之际,李白创作出了一批流传千古的诗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脍炙人口的《将进酒》是李白饮酒诗的代表作。诗中虽暗含了李白借酒消愁的痛苦,但仍不失豪迈、豁达的情怀,反而让人越发感觉到李白奋发积极的人生态度。借助于酒,李白不仅获得了作诗的灵感,还获得了超脱于人生际遇的洒脱。

后人统计,李白直接写酒的诗便占据了他所作诗歌总数的1/4,在酒醉时写的诗更多,无怪乎留下了“斗酒诗百篇”的美谈。《月下独酌》《、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客中行》等都是诗与酒的完美结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然而,游历山川多年的经历并没有完全泯灭李白的政治理想。他仍然关心国事,对入朝为官抱有一线希望。安史之乱后,永王李璘邀请李白加入其幕府。李白怀着消灭叛乱,为国家太平、百姓安定献力的天真幻想接受了邀请。不料永王不久触怒了唐肃宗被杀,李白也因此入狱,后来被流放夜郎。这次重大挫折对李白之死造成了直接影响,他被赦时已经59岁,晚年在江南一带流落,终于郁郁而终。

所以,关于李白的死因,我们应该总结为他一生落魄、醉酒而死,这才是李白的死亡真相。不过,如果你要是在情感上难以接受的话,也可以相信在那个明月清辉的江上,“谪仙人”的灵魂乘风归去……

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2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这是762年李白在病榻上交给族叔李阳冰的诗句,当时的李白病重,赋《临终歌》之后,这位大唐诗仙永远的与世长辞。

唐诗宋词元曲,唐代是一个盛产诗人的朝代,也是一个诗人离奇死亡最多的朝代。“七绝圣手”王昌龄被人谋害,而“初唐四杰”的王勃受惊坠海,卢照邻投水自尽,骆宾王下落不明。而李白之死,历年来也众说纷纭,争论激烈。

关于李白的死亡说法,主要有三个版本:一是饮酒过度而死,二是身患重病而死,三是捞月溺水而死。

第一种说法在《旧唐书》中记载,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唐代诗句“竟糟腐胁疾,醉魄归八极。”中表明出李白因饮酒过度,胸壁破孔而死。这在医学中有根据,这也是李白之死因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一个说法。

第二种说法在其他正史或者专家学者之说中,也有考证。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半途而返,第二年病死在他的族叔,也就是在当涂做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家中。

而第三种说法,也是极富浪漫色彩的一种说法,也符合李白浪漫飘逸的性格。也正是因为如此。第三种说法的传播和对人们的影响最大。《容斋随笔》中说:“李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 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这也是后来李白称号“摘仙人”由来的依据。

其实不管李白的死法究竟是哪一种,他的死因都与醉酒有管,他的一生都与酒紧密相连。据统计,李白写诗在醉酒时写下的诗占总数的三分之四。千百年来,人们依旧发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豪言壮志,人们总不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情怀。

晚唐落魄,不得志而死,也许这才是一代“诗仙”真正的死因。也许这位纵情诗酒的天才,明月清辉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1:2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278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之谜   李白   诗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