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阅读理解

更新时间:2023-03-05 01:18:00 阅读: 评论:0

论马阅读理解

论马一般指良马对。 《良马对》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用问对形式谈良马和劣马,形式生动活泼,亲切自然。接下来就由带来论马阅读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论马阅读理解 篇1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 10题。(20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 ):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 ):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常奇之( ) ⑵比行百余里( )

⑶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骥不称其力。B、①其真无马邪? ②称其德也。

C、①执策而临之。 ②介胄而驰。 D、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故常奇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⑵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⑴ 在甲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⑵ 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5.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6.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012年福建省漳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⑴对 感到好奇 ⑵等到 ⑶怎么 ⑷有时 2.C

3.⑴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做不到)。⑵(给它)披上战甲奔驰起来,它开始好像跑得不很快。

4.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⑵共同特点:食量大。

甲文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乙文句子: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5.要善于考察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6.示例1:我认为伯乐更重要。社会上的人才很多,但一开始却总是不为人所知。如果没有 伯乐 去考察发现他们,他们又如何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周文王从渭水河边发现任用了姜子牙,从而帮助自己兴周灭纣。

示例2: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 酒香不怕巷子深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 ,如果没有人才,空有伯乐也没用。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 千里马 ,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比如 毛遂自荐 ,一开始并没有人发现他的才能,但真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也有真有那些本事,才让他一举成名。

论马阅读理解 篇2

阅读

(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介:披上战甲。②褫:解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日啖刍豆数斗(  )

③不以千里称也(  )④比行百余里(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真无马邪?

②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3.甲文表明观点的句子是?;乙文表明观点的句子是?;甲文提示马“才美不外见”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乙文中直接描写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4.请根据下面两个句子,比较甲乙文所写人物对马的不同态度。

①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②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答:

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际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的。这两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1:1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277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阅读理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