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卧龙
《曾国藩》之《血祭》、《野焚》、《黑雨》,是唐浩明著的晚清官场名士三部曲系列,曾被《亚洲周刊》列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之一。书到手很久,拖拖拉拉地读完,闭卷而思,似乎能够看到一些历史黄卷背后的曾文正的面孔,为其人品折服,为其大势叹息。
壹。
书从曾国藩回籍守制开始,到办团练,立湘勇,征太平,伐捻军,直至在两江督署归西,用文学传记的形式,缓缓书写了曾国藩后半生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他所阐述的思想和理念,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曾文正的历史形象。
贰。
读《曾国藩》之初心是想了解下这样一个被人追捧的历史人物到底是何许人也,通篇读完,却发现其人其事有许多与现在时势相通之处,原来历史和现在总是惊人的重复。曾文正确实是国家的中兴之才,做人处事,多公少私,不仅在晚清时期的官场,即使现代,也实为难得。然将相之材,生不逢时。历史的巨轮即将碾压过那腐朽的清王廷,非一人或者一能臣所能挽回的。然而,在为之历史背景叹息的同时,也不禁叹服于他为人处事、洞察明觉的高超之处。作为一个老派的官员,他不因循守旧,在与太平军、捻军以及国外势力的斗争中,看到了国家强需自身硬的道理,积极推动兴办军械、船舶和西洋学校,可谓继林则徐之后放眼看世界的又一不盲目自大、警醒自强的国人。他大力主张和推动选派幼童出国留学,但在选派人员的年龄上,他不同意容闳主张的8-9岁。曾中堂要求必须是14-18岁的少年。何以如此考虑?原来,中堂大人认为,如果出国孩童没有建立起对祖国和亲人的深厚感情,即使出国学有所成,也不可能真心实意为民族和国家效力。此考虑,不机械,不功利,有见地!所谓用人识心为上,而后识才。这种见识,远远超越、高高鄙视了现在的某些盲从西方的"公知"们。此番种种,中堂大人的阅人辨世之术,确让人敬佩不已。
叁。
许多历史伟人都对曾国藩有着高度的评价,如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大人也已".***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但是,也有近世国人议论曾文正为元凶、伪君子、***贼等。五千年来,中华族人有此盖棺定论,其反差如此巨大,大概找不出第二个,这可能也是曾文正的魅力所在吧。
读了唐浩明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和《黑雨》,总体感觉他是个了不起的功大于过的人物。
我最佩服曾国藩为官清廉,崇尚节俭的行为。官至极品的他始终严以律己,曾国藩十分清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虽然后来官越做越大,但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自己常说:“余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他在京城时,见到的世家子弟都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因此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来北京居祝他让他们住在老家,门外也不能挂“相府”、“侯府”的'匾。他北上征捻前夕,为家中妇女定下功课表,严格要求。因为他教育子女有方,所以他的后人都秉承他的治家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就都不小!
暑假我阅读了唐浩明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即:《血祭》《野焚》和《黑雨》,曾国藩这人有时我曾是唾弃,有时让人依靠,有时让人嗤之以鼻,有时又让人十分佩服,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不可预知的。不过,总体感觉是,他是一个成就大于过错的人。
曾国藩的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是内圣外王。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战场上的猛将,其锲而不舍的性清决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此外,他的文辞隽永湿润,谆谆告诫,真诚待人,同样令人钦佩。
曾国藩待人随和,经常会耐心倾听学生提问,这个不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范文400字默认。而且他为官清廉,一生都没有贪得钱财,深受文人学者好评。
曾是一个永远无法理解的人,谁也看不懂他,他是一个学者,也是个好官。也许只有那一句最中肯的评价:“曾国藩是地主阶级力最强大的人。”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1:1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277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