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门市供暖温度标准

更新时间:2023-03-04 14:51:00 阅读: 评论:0

2016商业门市供暖温度标准

各地供暖工作正在进行时,下面为大家整理了2016商业门市供暖温度标准,供大家了解参考!

根据国家供暖标准相关条例《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国家供暖温度标准为18℃±2℃,即以18℃为基准,上下浮动2℃,也就是在16℃和20℃之间,均达到取暖标准。

国家供暖标准温度

根据国家供暖标准相关条例《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国家供暖温度标准为18℃±2℃,即以18℃为基准,上下浮动2℃,也就是在16℃和20℃之间,均达到取暖标准。

18℃±2℃已沿用几十年,全国90%以上城市按此执行。上世纪80年代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文件中,均规定室内温度为18℃±2℃。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规定的温度都是按照18℃±2℃的标准执行的,只有北京等少数个别城市达到了20℃±2℃。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轮回,气温随之变化,人体也有着相应的感知。我们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在打造家居时遵照自然规律办事,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也才能让自己和家人拥有一个舒适宜人的家。人体对环境温度的感知相当敏感,对不同的温度会有不同的感知:

1.当环境温度在18-25℃,相对湿度在40%-70%时,人体感觉最舒适;

2.温度在24-30℃,湿度小于60%时,人体感觉热而不闷;

3.温度高于30℃,湿度大于70%时,人体感觉闷热;

4.温度高于36℃,湿度大于80%时,人体感觉闷热难忍,发汗机制受阻,极易中暑;

5.亚洲人舒适温度:18-25℃;

6.夏天最佳室温:22-25℃,冬天:18-20℃;

7.婴儿沐浴最佳室温:25-18℃,水温:36-38℃。

另据国内外有关卫生部门的研究结果,当人体衣着适宜、保暖量充分且处于安静状态时,室内温度20℃比较舒适,18℃无冷感,15℃是产生明显冷感的温度界限。因此,本着提高生活质量,满足室温可调的要求,我国相关规范将民用建筑主要房间的室内温度范围定在18-24℃,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建筑供暖设计温度选择为18-20℃。

另外,考虑到夏热冬冷地区实际情况和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其室内计算温度低于寒冷和严寒地区,宜采用16-22℃。这是因为;第一,夏热冬冷地区考虑供暖的房间相比不供暖的'房间温度提高幅度比较大,室内热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第二,与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相比,本地区相对湿度较高;第三,当地居民习惯穿着棉衣。

附:供暖户应注意的那些事儿

注意事项

1、供暖初期,要注意观察家中供暖设施是否漏水,特别对于一些管道接口处,要密切观察是否有漏水、滴水、渗水现象,如果有问题一定要及时进行维修。

2、勿在暖气片上堆积杂物。有些家庭喜欢在暖气片上堆积杂物,有的为了美观还加装了暖气罩,或者装修占压覆盖暖气管道。这些做法不仅影响了室内对流换热的效果,降低了供热质量,还不利于发现事故隐患,不便于维修。

3、及时放气,供暖开始后,造成暖气不热的最常见因素是“气塞”,即室内管道和散热器中存有空气。如果居室内散热片不热,可将不热散热器上的放气阀打开,将空气排净即可,但不要让水流出,以免影响管网内的热循环。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暖气片发生局部“气堵”

暖气片出现前几片热,后几片不热的现象,可能是暖气片局部“气堵”造成的。

处理方法:可将暖气片一侧上端的放气针拧松几丝,听到有气体放出的声音即停止操作,待有水流出后再拧紧放气针。一般需反复操作几次,暖气就会热起来。如排过气后暖气片还不热,应请专业人员查明原因,不可使用放气装置盲目排水。

问题2:室内采暖设施漏水

处理方法:如水流不大,可用毛巾或抹布将管道轻轻缠住,留出一段把水引到盆或桶里,然后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如漏水严重,需要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

问题3:暖气片的放气针被拧断或碰断,造成漏水

处理方法:可立刻找一根筷子或细木条,削尖一头,插入断口处,先止住漏水,再请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问题4:局部暖气冰凉

处理方法:有些人家,客厅的暖气片热得厉害,卧室的暖气片却是冰凉的。这种情况可能是家中的供暖管道内有异物堵塞,管道内水流不畅,从而导致暖气片不热。这种情况要及时请专业人员对家里的管道进行疏通。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4:5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8237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门市   温度   标准   商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