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41篇)

更新时间:2023-02-13 20:07:46 阅读: 评论:0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一篇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成立以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脱贫攻坚牵头单位为成员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领导小组”,协调各方,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性供给,完善政策性保障。‍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向乡村振兴聚集,形成全县上下、社会各方,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深入调研‍,实现无缝对接

九大工程的牵头单位要深入开展调研,分析“十三五”期‍间的部门投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口上联,确定政策调‍整的方向、内容、操作要点等。部门“子方案”要在干部群众‍中反复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对口把关,争取不“打补丁”或‍少“打补丁”。

(三)‍创新思维,探索振兴之路

——在产业发展上

积极构建以一产为主导,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

‍以二产加工为主导,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

以三产加工为主导,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

——在生态宜居上

提升基础设施,美化村景,亮化夜景,塑造现代化乡村之“形”;

深入挖掘乡村特色历史文化,结合农业节庆乡村庙会、乡村艺演,促进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保护,塑造现代化乡村之“神”;

以“最原味”的生活,“最闲适”的体验,“最绿色”的人居,“最人性”的治理,塑造现代化乡村之“魂”。

——在治理模式上

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村务监督”治理模式;

‍探索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助‍推乡村治理。

——在融资渠道上

依托银行贷款,探索建立“银行+政府+担保机构”、“银行+政府+保险”、“银行+政府”、“银行+企业”、“两权抵押”的乡村振兴投资模式;

依托小额信贷,探索建立“只贷不存,活化民间金融资本”的投资模式;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二篇

(一)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美化乡村整体环境

2、人居环境整治:整治、绿化农家庭院240户;改造旱厕120个;全村设置分类收集垃圾箱80处;购买垃圾清运车辆1台,新建公厕2座。

3、停车场及配套公厕:3组3000平方米硬化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村委会旁游客观光停车场(500平方米)。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条件

1、地心谷景区入口至吴大山民宿旅游公路建设:新建地心谷景区至吴大山民宿旅游公路。其中大横坡村至石门村吴大山村级公路连接线5公里。石门村委会至吴大山升级改造工程,公里(米宽及黑色化)。

2、旅游公路提档升级:公里旅游公路拓宽米至8米宽及黑色化、亮化。村内旅游循环路的拓宽升级及旅游标识标牌的设置。

3、村级文化广场:村委会旁1400平方米硬化及配套设施。

(三)加强特色产业发展,打造旅游接待新村

1、打造特色村寨:打造一个精品民宿基地,实施特色村寨民居改造100户,开展民宿培训。

2、壮大特色产业:对原有连片种植的580亩茵红李、青皮脆李李子产业园进行提档升级,进行避雨栽培,打造一个水果基地,全面提升李子品质及抗风险能力。

3.修缮石门古道:修缮公里石门古道,充分发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景点。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三篇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负责帮困扶贫村子的基本情况,然后再说明我们的工作计划: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政府驻地南公里,共有居民389户,人口1139人(实际现有驻村户325户,1047人),60岁以上老年人196人,70岁以上老年人79人;村中有贫困户17户26人。主要以单身老年、残疾、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者为主,现已加入低保。全村共有党员37名,支部成员3人。全村耕地面积1500亩,人均亩,以粮棉、蔬菜种植为主,有蔬菜大棚240栋。20xx年人均收入6600元左右。村内街道硬化率98%,自来水入户率100%。武家大沟自东向西穿过本村。20xx年,按照镇政府统一规划,引进蓝海集团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村内流转土地800余亩,已部分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属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民自办麒麟食用菌合作社(宋氏菌业有限公司)一处。肉食鸡养殖户7户,每年出栏肉食鸡20万余只。养猪户5户,年出栏生猪600余头。85%的村民以种植业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地打工居多,一百余人从事建筑业作季节工,物流运输五十余户。种植大棚蔬菜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老年人,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创新意识较差。xx村社区服务中心占地1625平米,主体三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设中。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处,平房5间,306平米。目前村内已修建5米宽柏油路2900米,村庄绿化7800余平方米,路灯70余盏。村民饮用水来自油田供水公司,已经入户,有线电视已经入户。xx村于今年被确定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单位。村党支部威信较高,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较好。党支部书记张新利,支部委员张兰刚、张兰祥。村民委员会选举已完成。

二、帮扶计划

本着以强化基础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以选准帮扶项目,办实事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调动全体村民积极性,全面推动xx村经济、精神文明双发展。根据xx村的发展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一)村民致富工程

1.富脑工程:

(1)打造一个团结务实、战斗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两委”班子;在理论学习方面,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培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定期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活动,倡导班子成员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客观地审视不足,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坚持责任到人;在用人方面,坚持发挥每一名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特长,根据其特点调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对条件成熟村民发展为_预备党员,增添后备力量。

(2)拟邀请市区农业局及畜牧局专家,适时举办大棚蔬菜、食用菌种植、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组织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考察学习重点在开拓致富思路,学习大棚种植、畜禽养殖等技术。

2.富农工程:

(1)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按照镇统一规划,引进蓝海集团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依托蔬菜大棚优势适时发展蔬菜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以增进村集体收入,为xx村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2)大户带动:拟帮助协调相关优惠政策,扶持部分启动资金引进生态猪、鹧鸪养殖,金银花种植,广泛宣传、引导原有种植、养殖大户积极参加,并扩大规模,适时成立种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带动全村居民致富。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善田间沟渠的配套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健全引、蓄、节、排体系,加大改造中低产田的力度,不断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四篇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防反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人口、突发困难人口进行预警监测和分类处置,全面完成各级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常态化开展扶贫对象“回头看”“回头帮”,确保全镇所有脱贫户按照2022年标准下实现稳定脱贫、边缘户不致贫,有效防止出现新的绝对贫困,实现“零返贫”目标,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夺取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到年底,力争高质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全镇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五篇

们:

刚才,xxx就《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若干措施》《关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做了说明;xx总结安排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我都赞同,请大家一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

“三农”工作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是应变保稳的基础支撑、是追赶超越的潜力所在。__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向全党发出了在新征程上农业农村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信号。之前,省委也召开了会议,xxx、xxx也分别对农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__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

二、聚焦目标任务,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开创“三农”工作的崭新局面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要聚焦“衔接好”,聚力“固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一项重点工作。要落实“9932”工作要求。特别是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和核查机制,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机制不得空转,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要常态化落实驻村帮扶责任,加强新选派驻村干部、新提拔乡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政策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帮扶质量。要加强中央和省、市专项扶持资金倾斜支持,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二要聚焦“产业强”,聚力“增质效”。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围绕粮食安全,扛起政治责任,开展绿色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手抓面积落实,一手抓高产创建,力争今年粮食面积达到xx万亩,总产稳定在xx万吨以上,坚决确保“端稳端好自己的饭碗”。要大力培育“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组织”,以“产业强社、能人兴社、改革优社、政策扶社”四大举措,发展年收入xx万元和xx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要围绕品牌创建,实施“绿色产业”强链升级工程,茶、酒产业要建立和完善茶酒生产技术标准,加快茶酒产业科技示范园企业入驻,实现集群抱团发展;畜牧产业要按照“10个一”思路,着力扩能、提质、增效,尤其是奶牛产业要持续拓展“xx模式”,加快xx个乡村振兴养殖场建设;蔬菜产业要围绕“8个抓实”,实施精品蔬菜增收计划,建设大型蔬菜集散中心,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提高棚栽蔬菜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推出更多像“xx菜”、xx果子等特色优势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唱响“xx蔬菜”品牌。

四是聚焦“生态美”,聚力“优环境”。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开展“治十乱”行动,推行农村环卫一体化,探索污水治理市场化运作;加大绿化美化力度,评选十大“最美村庄”和“最美家庭”,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着力改善农村面貌。要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改造率达到百分之百以,要建立粪污收集利用体系,实现厕所粪污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要加强散煤治理、生物质禁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等工作,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双替代”,保证人民群众生活不受污染。

三、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党的领导是关键,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压紧压实责任。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三农”工作政治责任,建立统一高效、分级负责、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领导体制,实行“周调度”制度,推动任务清单化、工作具体化、时间节点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是要持续强化保障。要扎实开展人才招引、资源招引活动,鼓励各类能人、技术人才回流乡村,参与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全面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要坚持狠抓落实。要突出“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坚决纠治“庸懒散”作风顽疾。乡村振兴“总队长”要当好一线指挥员,各级干部要当好一线战斗员,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冲在一线、干在一线,不断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作风。们,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为核心的_周围,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奋力谱写xx“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六篇

某县纪委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xx县纪委认真贯彻_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关于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扣全县过渡期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措施落实,切实强化政治监督,做细做实日常监督,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着力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扎实履行主体责任、监管责任,以高质量监督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同配合县纪委监委把开展专项监督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专人抓、工作部门专责抓的工作体制。党风政风监督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做好统筹谋划、情况汇总、调研指导、分析研判;信访部门负责信访举报受理、定期梳理、转送移送;监督检查部门、派驻机构负责对联系、驻在部门单位的日常监督;宣传、案管、审理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加强与组织、宣传、政法、农办等党委部门和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审计等政府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二、明确监督重点,突出“四个紧盯”一是紧盯责任落实。按照省委“市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重点纠治党委政府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措施、监督考核等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推动分工任务流于形式,工作停滞或进展迟缓。二是紧盯政策落实。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落实,重点纠治保持政策稳定、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不到位,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不精准、发现认定不及时、帮扶救助不到位的问

题;聚焦重点帮扶乡村全面振兴,重点纠治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乡村建设行动等方面措施不落实等问题。

三是紧盯资金资产项目监管。聚焦政策倾斜、投资密集、项目集中的领域,重点纠治监管制度缺失、责任缺位导致资产底数不清、产权不明、效益不高,审批不严、监管不力导致资金虚报冒领、套取骗取、克扣私分,收益管理不规范导致资产流失、侵占挪用等问题;紧盯招标投标、资金拨付、监理验收等环节,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利用国有投资平台公司搞利益输送,及领导干部违规插手项目建设,利用政策信息优势搞内外勾结、侵吞公共资产等问题。

四是紧盯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方面问题。聚焦就业、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事项和乡村民生站所、经济实体,既纠治弄虚作假、吃拿卡要、优亲厚友、截留挪用等老问题,又严查利用农业合作社、村级经济实体盘剥侵害群众权益等新问题;聚焦严肃换届纪律、加强换届风气监督,严肃查处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等违反“十严禁”问题;聚焦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点纠治党员干部履职劲头消减、动力不足、被动等靠,文件多、会议多、督查多、统计多、工作微信群多,以及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问题。

三、卡实工作措施,提高监督实效一是督促落实政治责任。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纳入政治监督台账,逐项梳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纪委监委机关部室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建立县纪委监委领导对口联系督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和职能部门工作机制,通过实地调研督导、约谈督促、抽查检查等方式,督促推动主体责任落实。二是开展专项巡察。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巡视巡察重点,聚焦项目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单位,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任务集中、群众反映问题集中的市县乡村加大监督力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今年以来,县委巡察办先后对xx个镇街、xx个村庄、

xx个乡村振兴项目以及xx涉农职能部门单位开展了专项巡察,共巡察发现移交问题xx个,县纪委监委根据移交问题线索共立案xx起。

三是做深做细日常监督。依托县乡村振兴局建立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联动联办机制,建立与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信息共享、线索移交、问题会商、分析研判、协作督察检查等机制;依托党风政风监督系统,设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查处问题统计口径,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题分析;县纪委监委每月牵头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强化对乡镇党委政府和乡村振兴职能部门履职情况的日常监督,对群众反映强烈或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进行严肃查办。

四是开展常态化察访。紧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村、重点职能部门,以及工程招标投标、资金拨付使用、资产管理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探索运用大数据监督手段,综合运用交叉察访、随机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开展常态化察访,保持震慑常在。今年以来,先后开展各类察访xx次,发现问题线索xx起。

五是精准规范追责问责。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规范问责、精准问责,对受到诬告错告的及时澄清正名。着眼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对基层干部因政策把握不精准、主观故意不强而轻微违纪违法的,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注重批评教育、整改提高,防止处理不当、问责泛化挫伤基层干部积极性。今年以来,先后对xx名镇包村干部、xx名村两委干部、xx职能部门单位干部进行了时澄清正名。

四、抓好建章立制,推动长效常治一是推动监督向基层下沉。强化县乡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力量,积极探索开展室组联动、县乡联动开展联合监督或交叉检查。深化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理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衔接机制。二是做实“后半篇文章”。加强换届后基层干部思想教育和廉政培训,对查处的全县乡村振兴领域xx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并制作警示教

育片《蚁之祸》在全县巡回播放,强化以案示警。做好xx起乡村振兴领域案件分析,及时发现制度缺失、责任缺失、监管缺失等问题,下发纪检监察建议xx份。

三是抓好以案促建。推动县域建立产权清晰、公私分明、责任明确的资产资金管理体制,完善基层财权、物权、事权监督制度,形成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治理体制,督促各相关责任单位完善健全规章制度xx项。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七篇

一是以“党建引领”为指导,助推产业蓬勃发展。制定《XXX镇党建集群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探索实践“党建+主导产业”发展路径,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吸纳产业致富带头人为预备党员,吸纳合作社负责人为村“两委”干部,切实把产业致富带头人打造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兵。二是以“一村一品”为依托,扶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按照“一个村居一个特色、一个支部一个亮点”的思路,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打造各村主导产业:XX村依托“淮澜翠芽”品牌,以规模较大的合作社或成立村集体公司为平台,整合全镇茶园、茶厂,提升淮南茶整体质量,提高市场份额,发展茶旅产业。XX村依托XX集团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为技术支撑,以现有规模较大的合作社或成立村集体公司为平台,打造小龙虾产业。XX村、XXX村将利用自身环境优势和土壤特质,建设沿淮生态廊道,连接正在筹建的XX村、XX村沿淮生态廊道,打造沿淮绿色走廊,建设国家储备林,大力发展花木种植产业。XX村通过种植艾草的传统优势和地形气候特点,招商引资筹建中草药种植基地,打造中草药种植产业链。XX村以XXX县全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技术支撑,利用XX“糜马庄”萝卜品种优势,结合特色产业项目“XX季滩百果采摘园”和“XX堤外四季经济林”,依托XXX籍北京新发地市场、XX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商户,通过采购订单、签订供货协议等销售方式,发展果蔬种植业。XX村发展粉条(红薯粉)加工产业。三是以项目谋划为抓手,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产业项目类谋划8个,做大做强淮南茶产业,整合全镇茶园、茶厂,打造品牌,注册商标,提升淮南茶整体质量,使之在绿茶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由XXX县XXX集团对全镇小龙虾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市场销售,形成以小龙虾养殖为主的产业支柱;针对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对农业基础好、土地连片平整的XX、XX村等村,通过持续完善田间工程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大幅度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粮田,进一步提高耕地产出能力,促进粮食产量增长;结合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发展适应当地沙土环境的优质蔬菜,搭配堤外林间杂果、中药材等种植产业,通过承接上海等大城市采购订单,为全镇农产品拓宽销路;围绕XXX科技公司打造镇东区工业园;对现已停业停产的酒厂进行改造复产,借助政策,通过引资、引援、引技等方式途径,助力酒厂重新投产复销;对现已建成规模的XX村、XX村堤外沿淮生态廊道;依托政策,建设国家储备林。上级下达到我镇的扶贫项目含有道路、小型水利工程共有道路公里、生产桥5座、渠道清淤4处、大塘清淤硬化2处,共涉及9个村(街)产业项目6个,每村60万元,涉及6个村。按照上级工作要求,正式文件下达后,立即启动,确保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如期高质量完成。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八篇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机构队伍、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推进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发展方向,坚持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和塞罕坝精神,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科学有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一条具有我县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全面推进美丽幸福新县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脱贫群众增收、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捋清问题底数,查找问题短板,逐项细化、实化、具体化年度目标任务及推进举措,实行清单化推进,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不返贫、无新贫。

全县无收入负增长户,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有劳动能力户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明显提升;无劳动力户实现户用光伏、产业分红、兜底保障等政策帮扶全覆盖。“*+*”保障全面达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有序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

到*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县域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经济实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在全县全面推开。

到*年,全县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重点工作

(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做好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健全常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后续工作。持续推进*个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建设,重点配建和提升人才家园集中安置区。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兜底等政策扶持,确保搬迁脱贫户中至少有一项产业覆盖,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脱贫户至少实现*人稳定就业,搬迁人口*户*人产业就业全覆盖。做好

分散安置*户*人后续跟踪服务。持续巩固*个已通过易地搬迁方式解决的空心村治理。全面加强安置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县城人才家园集中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建立关爱机制,促进社会融入。依法依规推进*套安置住房产权登记办理工作,*月底前发放完成,*月底前完成所有搬迁安置区用地审批手续。加快宅基地复垦和节余指标流转,确保*月底前通过复垦验收。(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人才家园管委会)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九篇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县不出现规模性返贫,顺利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制订20xx年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做好已脱贫人口、已出列村的帮扶工作,平稳推进脱贫攻坚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工作重点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

二、工作机制

(一)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防止松劲懈怠、政策急刹车、帮扶一撤了之、贫困反弹。对国家、省、州层面制定出台的产业就业、危房改造、低保兜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普惠性政策,以及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在暂未明确作出调整前,原有帮扶政策一律不退、投入力度不能减,全面精准精细落实到位。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核查机制,成立防贫监测专班,按照国家和省监测标准,以全县所有农村人口为对象,通过农户自主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重点对全县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经核实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层分类按程序纳入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范围,并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及易返贫致贫原因采取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性帮扶和特殊困难专项救助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全面摸清脱贫攻坚期内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底数,按照经营性、公益性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并确权,明晰“五权即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督权,资产权属和收益权尽量下沉乡镇(街道),建立“四张清单”即资产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清单、县乡村三级档案清单,有效构建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经营性资产最大限度确权到获得收益的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探索多元化管护模式,规范后续管护运营,完善运营方案,明确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对攻坚期内建立的光伏扶贫电站、扶贫车间、资产收益扶贫等项目经营性资产,分类细化完善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项目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运营。公益性资产要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对道路、水利等公益性资产,要细化管护标准,明确具体管护责任人,分类落实必要的管护经费,确保资产持续发挥作用。扶贫项目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股权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压实行业部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责任,强化乡村两级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和持续发挥效益。

三、重点工作

(一)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发展。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强化创新引领,完善“四跟四走”“四带四推”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逐步实现由注重带贫益贫到户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联农带农互动,继续落实对带贫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继续支持脱贫户自主发展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到乡村建设加工车间和原料基地。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提升壮大百合、柑橘、烤烟、中药材、油茶、茶叶养殖等7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强消费帮扶,规范原有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县域范围内帮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批发市场、大型商超、龙山北站和龙山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各类运营主体合作对接。

(二)促进脱贫人稳定就业。继续完善劳务协作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加强对脱贫人口劳动力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劳动力进行动态监测,对返乡回流人员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强化劳务协作,进一步完善与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等输入地的劳务协作机制。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延续原有扶贫车间政策支持,继续开展脱贫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十篇

(一)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

指导和协助袁湖村两委开展新冠疫情常态化防范工作,疫情期间加强脱贫人口基本生活状况监测分析,及时掌握脱贫人口吃饭、穿衣、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必要时援助救援物资储备,化解新冠疫情对脱贫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稳定干部包户结对关系

继续开展“干部包户”活动,帮扶责任人定期走访脱贫户,了解脱贫户近期状况,帮助解决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不发生返贫。帮扶人到户走访每年不少于6次,原则上每两个月联系走访一次。对调动或退休的干部职工,及时为其脱贫户调整新的帮扶责任人,确保帮扶力量不断档。广泛动员单位干部职工联系帮扶脱贫户,积极开展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

(三)逐户制定年度帮扶措施

帮扶责任人与包村干部、村“两委”逐户摸清脱贫致贫风险、实际困难及发展意愿,根据脱贫户实际情况,细化帮扶方案措施,完善一户一档等管理资料。

(四)深入贫困村开展调查研究

继续深入贫困村调研,了解袁湖村基本情况、发展优势、产业布局和存在的问题,和村干部、群众共商振兴之策,共谋致富之路,并根据落后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完善乡村振兴开发规划。

(五)宣传和推动各项帮扶政策实施

通过三会一课、村民议事会和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帮助贫困群众知晓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确保各项帮扶政策措施有力推动、有序实施、有效落地。加强群众吃饭、穿衣、住房、饮水、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保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如期完成乡村振兴工作任务。

(六)指导和加强农村基层党建

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加强袁湖村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党组织生活,整理归档党建资料。充分调动发挥村支部、村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堡垒与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组织和群众基础。指导和帮助袁湖村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七)积极协调项目支持

充分发挥单位优势,积极联络相关部门,争取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生活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袁湖村公共基础服务水平和村容村貌。

(八)开展消费扶贫

积极发动单位职工和社会力量对袁湖村开展消费扶贫,帮扶责任人在走访脱贫户过程中,对农户家中多余农副产品,以及袁湖村的扶贫产品(酥瓜、香瓜、土鸡、鸡蛋等)进行市场价收购,拓展袁湖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倡导单位工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在在组织春节、中秋等节日送温暖走访慰问时,优先考虑购买袁湖村特色农产品。

(九)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

利用袁湖村蔬菜大棚和瓜蒌基地等资源,支持“一村一品”品牌形象创建,引导农牧业相关人才返乡创业,发挥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作用。鼓励袁湖村农户学习和发展种植草莓、瓜蒌、香瓜等经济作物。帮助袁湖村推进袁湖村3000平方米牛舍项目落地,改善产业结构,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十一篇

(一)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

2.持续巩固拓展“3+1”保障成果。聚集“3+1”保障情况及薄弱环节,全面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一是巩固拓展教育保障成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巩固控辍保学成果,确保脱贫家庭子女不失学辍学,其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应入尽入。加大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力度。提高搬迁点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学校建设,2022年新(改、扩)建普通高中阶段学校10所、幼儿园20所、义务教育学校30所。全面落实教育帮扶学生精准资助政策,开展困难学生识别工作,确定学生拟资助名单,按时拨付学生资助资金,确保学生资助资金在当学期内全部拨付发放完毕,落实应助尽助。持续推进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让受益学生和儿童吃得安全、营养和健康。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围绕“四新”“四化”发展和乡村振兴需要,促进各职业院校特色、错位发展。二是巩固拓展基本医疗保障成果。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力度,实现脱贫人口应保尽保。严格落实各级按比例匹配的资助资金,对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低保人口等特殊人群参保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定额资助,对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视同特困救助对象管理)参保个人缴费全额资助,确保参保资助应资尽资。对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等特殊人群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保综合保障。健全防止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监测机制,加强对动态新增脱贫人口、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边缘人口等特殊人群监测。持续开展医疗保障政策宣传,提高医保政策知晓率。三是巩固拓展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强化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农村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住房安全实行动态监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适时对农村危房改造、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农村人畜混居整治工作开展“回头看”。落实住房安全保障,将鉴定为C级、D级的农村危房按程序纳入农村住房保障范围,将符合危改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危房改造,全程参与危房改造的日常监督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按时按标准落实补助资金。四是巩固拓展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压紧压实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切实落实农村供水保障“八项机制”,重点针对工程建后不通水、水源水量不足或枯竭、水源水质污染、管护不到位等问题,对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实行动态监测,发挥好96669供水保障平台作用,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问题及时响应处置,保持动态清零,着力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3.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一是持续推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开展搬迁劳动力就业专项帮扶等行动,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搬迁劳动力自主创业。采取定岗式培训、订单式培训、以岗委培、以岗促培等方式,提升劳动力就业技能;加大就近就业、劳务输出、就业跟踪监测、开发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等措施,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持续推进“十个一”工程提质工作。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建“十个一”工程(完善一套工作机制、设立一个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配套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一个“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一个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一个老年人活动场所、设立一个派出所或同等规模警务室、设置一个公共安全服务中心、引进一个规模以上扶贫车间、实现一个社区领办一个以上合作社)为抓手,以现有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基础进行查缺补漏,完善和提升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三是持续推进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安置区成立集体经济组织,促进集体经济组织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高效化运营。利用安置区现有资源资产,创办党建引领下的社区集体经济,做好与搬迁群众的利益联结,实施一批有潜力、有特色、可持续、有收益的后续扶持项目。实行安置区门面、商铺、地下车库等商业性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置。将安置区社区集体经济打造成为先行探索区、样板区、示范区。对搬迁群众迁出地的耕地(永久性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实施流转、转租或委托他人代为管理,发展特色产业。四是持续推进搬迁群众融入工作。积极拓展文化、体育、科普服务功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移民夜校等平台;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引导搬迁群众移风易俗;做好搬迁群众户籍迁移。保障搬迁群众与安置地居民在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享有同等权益。按照“群众自愿选择”原则,持续做好各类社会救助政策的转移接续,对基本生活困难人员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对符合低保政策条件的搬迁困难群众,按安置地标准纳入相应最低生活保障;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和急难问题的搬迁困难家庭,及时实施临时救助;全面落实搬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

4.抓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一是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及时依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照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二是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以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以及其他低收入人口为重点,充分利用民政、乡村振兴、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部门现有数据平台,依托贵州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及时预警发现可能需要救助的低收入人口,动态开展全排全查,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帮扶机制。三是加大农村低收入人口救助力度。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推动社会救助向梯度化、多层次延伸,不断加大低收入人口救助力度。对符合基本生活救助条件的,由民政部门按规定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等救助范围;符合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条件的,由相关部门按规定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对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低收入人口,根据实际需要给予专项救助或实施其他必要救助措施。健全完善主动发现、快速响应、个案会商等“救急难”工作机制,综合评估急难救助需求,实施综合救助措施,及时化解人民群众遭遇的各类重大急难问题,坚决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发生。

(二)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

6.持续做好稳岗就业。一是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体系。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对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易地搬迁人口等重点群体外出务工情况或就业状态分类实施动态监测,加强大数据比对和部门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易返贫致贫劳动力预警和响应机制。对有就业意愿的脱贫户家庭成员及时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针对性服务,保障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全面提升劳务输出规模和质量。推动落实广州—毕节东西部协作《促进稳岗就业协议》,发挥好省外劳务对接机制和省内就业帮扶基地等作用,持续加大脱贫人口劳务输出力度。以县为单位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提高到70%以上。三是积极拓展就地就业渠道。深入实施“雨露计划”,持续办好就业帮扶车间,统筹用好公益岗位,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继续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向当地群众发放劳务报酬。四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扎实开展“技能毕节”和“头雁领飞”行动,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2022年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0万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7000人。五是鼓励能人返乡入乡创业。发挥典型示范引领效应,鼓励外出就业创业成功人士、高校毕业生、退役等人员返乡创业,支持乡村能人就地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就业。认真落实有关就业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劳动力等群体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等政策扶持。六是强化欠薪治理。严格按照“项目全入库、人员全覆盖、工资支付全监管”要求,着力抓好乡村振兴在建项目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确保不因欠薪引发群体性和极端事件。

(三)切实抓好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三类帮扶”

7.切实抓好东西部协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及时调整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确保东西部协作工作有专班专人负责。制定出台新阶段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消费协作等支持政策。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和成员单位要赴广州结对市、区、学校、医院等进行调研对接。二是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劳务协作,组织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转移到广东省和其他地区就业。统筹协调好广州市帮扶资源在资金支持、人才支援、引进企业落地等方面重点向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做好消费协作,统筹加大对消费帮扶支持力度,继续做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申报等工作。三是加强区域协作。加大企业引进力度,通过“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研发+贵州制造”“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市场+贵州产品”等模式,积极引进更多企业落地毕节。加快毕节·广州产业园建设进度,引联优强龙头企业入驻,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产业园区发展。扎实做好7个脱贫县农业园区打造共建工作。四是促进乡村振兴。开展人才互挂,构建人才互通桥梁,继续选派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广州交流学习。加强对援黔干部后勤保障和慰问表彰等相关工作。强化东西部协作资金管理,3月31日前,完成切块到县资金项目审批;5月31日前,完成所有项目的前期工作,并全面启动项目建设;11月30日前全部完工报账,并按要求收集完善资料。东西部协作县(自治县、市、区)结对资金应在资金到账后30个工作日内启动项目建设。五是注重工作创新。充分学习广州市乡村振兴先进经验做法,并复制借鉴推广。争取东部地区社会力量参与东西部协作工作有新突破。努力建设贵州东西部协作典型毕节示范区。

8.切实抓好定点帮扶。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对接联络,配合中央_部、_中央、全国工商联、民革中央、农工_、招商局集团等单位选派干部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每月汇总定点帮扶工作情况,做好相关档案资料收集管理。持续做好32个省直单位定点帮扶的协调服务。及时调整市级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和市直单位定点帮扶点,强化对市直单位定点帮扶乡镇的工作成效考核。

9.切实抓好社会力量帮扶。持续推进民营企业“万企兴万村”,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对已实施的烟草扶贫新村项目开展审计并落实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烟草美丽乡村项目落地落实。实施好毕节市“同心活水工程”等社会捐赠项目,不断凝聚社会帮扶的强大合力。2022年6月底前完成世行贷款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实施及提款报账。强化世行贷款项目的后续管理。开展世行贷款项目成效总结。

(四)着力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示范试点“四项举措”

10.着力推进乡村建设。一是编制村庄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在村庄现有格局肌理风貌基础上,突出实用性,保留个性特色,通过微改造、精提升,逐步改善村庄环境,强化内在功能,提高生活品质。二是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化拓展以“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塘沟、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五净四美”(屋净、路净、厕净、沟净、水净;庭院美、村庄美、环境美、田园美)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垃圾处理能力区域不平衡问题,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农村垃圾收运覆盖率达100%,30户以上自然村寨收运设施覆盖率达65%以上,省、市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覆盖率达100%。三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统筹抓好农村水电路气讯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以群众需要为导向,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序推进厕所革命,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经济实用、群众易于接受”原则,2022年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4万户以上、建制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16%以上、实施80个村农村环境整治。新建电信普遍服务4G基站129个、5G基站3500个。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十二篇

在高质量完成XXXX年度脱贫目标任务的同时,我镇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帮扶,主动消除致贫返贫风险隐患,一是强化走访慰问。坚持“四个不摘”,要求各村责任组持续走访慰问重点人群,在送去关心和祝福的同时,主动帮助户上解决生产和生活存在的难题。二是动态监测管理。按照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要求,要求各村责任组时刻掌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建立监测台账,实施帮扶对象常态化监测管理。三是提级管理,压实帮扶成效。镇党委下发《关于细化“提级管理、挂牌督战”工作任务的通知》,对于重点人群,从帮扶计划制定到帮扶措施落地,严格落实提级管理要求,科级干部定点定责督战,镇直各单位合力推动助战,公职人员凝心聚力参战,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村集体经济帮扶、低保兜底政策等帮扶途径,确保脱贫不稳定户不返贫,边缘户不致贫目标。截止目前,我镇XXX年脱贫XX户、“两类人群”XX户等重点人群已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基本做到了“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消尽消”。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十三篇

按省、市、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年度工作安排,X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当前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转移,认真安排部署,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有序推动衔接期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决落实“四个不摘”

我镇多次召开班子会专题研究省、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每周一召开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例会,班子成员入村宣讲政策,努力做到工作重心转移、工作势头不减,坚决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政策。XX月XX日,我镇组织班子成员、各单位负责人、全体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业务培训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二、落实防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在高质量完成XXXX年度脱贫目标任务的同时,我镇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帮扶,主动消除致贫返贫风险隐患,一是强化走访慰问。坚持“四个不摘”,要求各村责任组持续走访慰问重点人群,在送去关心和祝福的同时,主动帮助户上解决生产和生活存在的难题。二是动态监测管理。按照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要求,要求各村责任组时刻掌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建立监测台账,实施帮扶对象常态化监测管理。三是提级管理,压实帮扶成效。镇党委下发《关于细化“提级管理、挂牌督战”工作任务的通知》,对于重点人群,从帮扶计划制定到帮扶措施落地,严格落实提级管理要求,科级干部定点定责督战,镇直各单位合力推动助战,公职人员凝心聚力参战,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村集体经济帮扶、低保兜底政策等帮扶途径,确保脱贫不稳定户不返贫,边缘户不致贫目标。截止目前,我镇XXX年脱贫XX户、“两类人群”XX户等重点人群已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基本做到了“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消尽消”。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我镇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高度重视,全面排查。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明晰职责和任务,优化帮扶方式,通过“大排查、大走访”重点关注“两类人群”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情况。在“大排查、大走访”期间,调查组共完成对XXX、XXX等X个村的走访,走访农户XX户,共发现问题XXX个,整改完成XXX个,所有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形成证明材料XXX份。同时,组织回访小组,已经完成对XXX、XXX等X个村开展“回头看”工作。

各村责任组联合镇中学、中心校、卫生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党政便民服务中心等三保障部门对教育、医疗、住房,安饮定期排查,建立“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动态排查台账,实行动态监测。每月上报“两不愁三保障”情况排查汇总表,对排查问题立即整改,切实做到问题“动态清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四、问题整改全面清零

近期上级下发《脱贫攻坚成效国家考核河南省问题清单与整改台账》、《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清单与整改台账》、《全市2022年3月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暗访调研反馈问题清单与整改台账》,我镇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会对照问题逐项梳理,制定镇级整改方案并下发各村,要求各村及时开会,照单全收、举一反三、排查问题,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间,限时上报整改结果。

五、脱贫人口劳动力稳定就业

针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群众就业受影响的情况下,我镇多举措进行稳岗就业。一是积极宣传,提供就业渠道。要求各村及时宣传县、市招工用工信息,在村民群里广泛宣传本县服装招工政策,为贫困户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二是合理设岗,增加就业渠道。对于符合公益性岗位、灵活性就业岗位条件的贫困劳动力,我镇民政所组织与其续签劳务协议,保障其就业。对于部分条件困难的弱劳动力人群,我镇要求各村根据实际条件,积极开发村级公益岗位,利用集体经济收益安排部分弱劳动力实现本村就业。三是贫困人口外出就业标注。截止目前,全镇贫困人口外出就业核实标注XXX人,镇村两级将持续对在家贫困劳动力进行关注,并及时发布。

六、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以“党建引领”为指导,助推产业蓬勃发展。制定《XXX镇党建集群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探索实践“党建+主导产业”发展路径,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吸纳产业致富带头人为预备党员,吸纳合作社负责人为村“两委”干部,切实把产业致富带头人打造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兵。二是以“一村一品”为依托,扶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按照“一个村居一个特色、一个支部一个亮点”的思路,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打造各村主导产业:XX村依托“淮澜翠芽”品牌,以规模较大的合作社或成立村集体公司为平台,整合全镇茶园、茶厂,提升淮南茶整体质量,提高市场份额,发展茶旅产业。XX村依托XX集团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为技术支撑,以现有规模较大的合作社或成立村集体公司为平台,打造小龙虾产业。XX村、XXX村将利用自身环境优势和土壤特质,建设沿淮生态廊道,连接正在筹建的XX村、XX村沿淮生态廊道,打造沿淮绿色走廊,建设国家储备林,大力发展花木种植产业。XX村通过种植艾草的传统优势和地形气候特点,招商引资筹建中草药种植基地,打造中草药种植产业链。XX村以XXX县全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技术支撑,利用XX“糜马庄”萝卜品种优势,结合特色产业项目“XX季滩百果采摘园”和“XX堤外四季经济林”,依托XXX籍北京新发地市场、XX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商户,通过采购订单、签订供货协议等销售方式,发展果蔬种植业。XX村发展粉条(红薯粉)加工产业。三是以项目谋划为抓手,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产业项目类谋划8个,做大做强淮南茶产业,整合全镇茶园、茶厂,打造品牌,注册商标,提升淮南茶整体质量,使之在绿茶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由XXX县XXX集团对全镇小龙虾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市场销售,形成以小龙虾养殖为主的产业支柱;针对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对农业基础好、土地连片平整的XX、XX村等村,通过持续完善田间工程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大幅度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粮田,进一步提高耕地产出能力,促进粮食产量增长;结合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发展适应当地沙土环境的优质蔬菜,搭配堤外林间杂果、中药材等种植产业,通过承接上海等大城市采购订单,为全镇农产品拓宽销路;围绕XXX科技公司打造镇东区工业园;对现已停业停产的酒厂进行改造复产,借助政策,通过引资、引援、引技等方式途径,助力酒厂重新投产复销;对现已建成规模的XX村、XX村堤外沿淮生态廊道;依托政策,建设国家储备林。上级下达到我镇的扶贫项目含有道路、小型水利工程共有道路公里、生产桥5座、渠道清淤4处、大塘清淤硬化2处,共涉及9个村(街)产业项目6个,每村60万元,涉及6个村。按照上级工作要求,正式文件下达后,立即启动,确保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如期高质量完成。

七、涉贫信访全面化解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十四篇

(一)建立统筹机制。实施“路长负责、村组实施”的联动工作机制,加快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高效有力的治理工作格局。由街道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领导全街乡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各路长要牵头调度所联系农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协调解决治理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各牵头单位要自觉承担整治工作牵头责任,抓好治理任务的逐项落实,定期向街道工委、街道办事处报告任务推进情况。各村(社区)要组织实施好治理工作具体事项,确保治理工作全面落实、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相互协作,全力配合,形成推动治理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强化投入保障。按照“奖补高效示范”的原则,加大对全街乡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要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工作,发现和推广更多全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好经验。

(三)广泛宣传发动。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全街乡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宣传报道,街道干部、支村“两委”和基层党员要深入群众做好宣传动员,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引导参与作用,挖掘和推介一批典型事例与典型人物,营造治理工作的浓厚氛围。

(四)严格督查考核。强化日常督查和测评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对工作推进有力、圆满高质量完成治理任务的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拖沓不力、进度迟缓、不能如期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严格责任追究。将百日攻坚行动落实情况纳入街道对村(社区)的绩效考核内容,从严从实予以考评。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十五篇

以__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要论述为行动指南,紧抓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契机,以加大衔接资金投入为基础,以推进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为抓手,以严格督促检查和资金监管为保障,以提高财政衔接资金绩效为目标,着力推进财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如期完成财政部门乡村振兴工作任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市财政局将重点围绕衔接资金投入、统筹、监管、绩效4项工作任务,结合上级财政部门的职责分解和积极履行行业职责要求,通过各部门协作配合,进一步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衔接资金投入

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摘四不摘”要求,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当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中50%以上要用于精准扶贫,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财政专项扶贫投入不低于上年度”总要求,目前预算股、农业股已基本完成编制2021年衔接资金投入预算,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另外,根据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资金使用方案,财政部门及时将资金拨付到市扶贫专户,督促市乡村振兴局拨付到位,切实保障衔接资金投入政策落到实处。

牵头单位:预算股。责任单位:国库收付中心、农业股。

(二)衔接资金统筹整合

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由局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有关责任股室积极配合,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建立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统筹资金项目,各有关股室要根据股室职责及时列出资金统筹清单,凡涉及统筹范围内资金、上级安排及本级安排、当年安排及结转资金,做到应统尽统。原则上计划统筹金额应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至12%左右;实际统筹率不低于80%,资金拨付率不低于80%。农业股迅速形成赤壁市财政衔接资金专项统筹方案经局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同意后并报省财政厅备案。同时,适时对统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按省定时限,必要时在当年8月份、11月份进行统筹调整,真正做实做细统筹。

牵头单位:局乡村振兴办。责任单位:农业股、预算股、经建股、社保股、教科文股、商贸股、企业股、金融股、行政政法股、经管局、农财局。

(三)衔接资金监管

1、出台产业发展奖补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完善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管理办法。

按照中央、省、咸宁市关于产业发展奖补有关政策,由农业股牵头,出台赤壁市产业发展奖补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奖补项目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奖补项目资金的效益,真正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按照省、咸宁市关于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管理相关政策,联合市乡村振兴局,完善赤壁市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监管。

牵头单位:局乡村振兴办。责任单位:农业股、监督局。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十六篇

一、指导思想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现构建美丽幸福村,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总体目标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立筑牢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三、发展内容和具体措施(一)围绕产业兴旺,全面发展到户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以柴胡、猪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以干杂果、食用菌、养殖业为骨干项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培育长中短结合、可持续增收的到户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种植柴胡1000亩,天麻60000窝,养殖生猪1200头,累计发展核桃600亩、板栗320亩,猪苓18000窝,养殖中蜂1500箱,实现农户收入稳中有升;二是建成的新型经营主体徐香猕猴桃示范园300亩,今年已挂果,预计产量近6000斤,积极协调帮参扶单位,

待猕猴桃成熟后帮助销售,发挥帮扶干部消费扶贫的作用,实现猕猴桃种植农户稳步增收。三是扩大高山坪中药材种植项目规模,稳步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发挥支部书记带头发展产业的模范作用,落实支部书记种植柴胡10亩。

(二)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农户厕所改造提升为整治内容,扎实推进“八清一改”,广泛动员群众清理“三堆”、治理“三乱”、实施“三改”和美化“三口”。全力实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黑山沟示范点,并有效带动周围村庄提升干净整洁度;加快安置点污水处理站施工进度,使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常态化开展垃圾治理和清洁行动,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不断强化村民环保意识,倡导良好生活习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量。持续开展各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和庭院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激励和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我村无害化厕所改造。

(三)改善和提升村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村域内道路项目建设,力争本年度实施大路口至大块地7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二是加强村域内设施管护,落实公益岗位、村民小组长管护责任,加强对村域内砂石道路、水泥路、路灯、水利设施、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建立、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四)加大帮扶力度,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力量,建立全村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了以联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十七篇

一、工作目标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防反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人口、突发困难人口进行预警监测和分类处置,全面完成各级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常态化开展扶贫对象“回头看”“回头帮”,确保全镇所有脱贫户按照2022年标准下实现稳定脱贫、边缘户不致贫,有效防止出现新的绝对贫困,实现“零返贫”目标,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夺取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到年底,力争高质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全镇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二、工作措施

(一)持续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1.强化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一是大力开展防止反贫至贫宣传。通过上门入户宣传、印制告知单、农村“大喇叭”等形式让群众明白为什么要开展防返贫致贫监测,明白返贫致贫的标准,知晓自主申报的方法并鼓励农户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主动申报。二是及时数据比对疑似问题。定期对接乡村振兴局及各行业部门,主动收集、分析研究,建立问题台账,对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五类人员户”定期召开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帮扶工作会议,进行集中研判和快速处置,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及时按程序纳入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是组织常态化摸排核查。包村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组要进行常态化排查,对申请农户、部门预警信息和低收入户的家庭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的对象。

2.开展有针对性帮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按照“区负总责、镇(乡、街道)抓落实、行业部门主动履职”的责任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到“一对一”帮扶,实行“点对点”的措施,根据“五类人员户”家庭人员劳动能力及就业就读等实际情况,实行开发式和保障式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以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为主,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坚持以兜底保障帮扶为主。落实因户因人帮扶措施,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实行动态清零。充分发挥包村领导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组作用,以驻村工作队员和镇干部为主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以户为单位制定帮扶措施和计划,通过有效的帮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3.强化跟踪回访机制,确保风险消除稳定。镇党委、政府将每月组织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开展跟踪回访工作,对已消除风险的监测户,定期回访,逐户排查,精准核查家庭成员收入支出、生产生活条件等变化情况,准确判断风险消除成效是否稳定,将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落实帮扶措施,实现稳定可持续无返贫致贫风险。

(二)坚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对现有帮扶政策优化调整,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

1.做好教育帮扶政策有效衔接。巩固拓展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成果。持续落实“六位一体”控辍保学机制,建立辍学学生工作档案,加强台账管理和动态监测,持续落实低收入家庭学生教育资助政策。继续实施“一签式”资助办法,确保各类教育资助政策落实到位,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2.做好健康帮扶政策有效衔接。持续落实脱贫人口和已建档的边缘易致贫人口住院及门诊慢性病报销达90%的适度要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大病专项救治和免费救治等健康帮扶政策,确保脱贫人口和已建档的边缘易致贫人口健康帮扶政策应享尽享。过渡期内积极动员引导脱贫人口参保,分类设定医疗救助标准和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研判分析不可持续的过渡保障措施,做到及时上报。建立大病、重病患者及长期慢性病患者台账,做到“应签尽签”、做好履约服务,按时完成健康随访次数。

3.做好安居帮扶政策有效衔接。做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防止因自然灾害、家庭收入降低等原因造成房屋出现安全隐患,且无力支撑房屋的维修改造费用,导致农户住危房出现住房保障不到位问题。实施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管理,每月定期或在灾后立即组织住房安全排查工作,并及时将当年新增的农村危房纳入改造范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成果及成效。持续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解决农民住房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4.做好保障帮扶政策有效衔接。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聚焦脱贫村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积极实施临时救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一是对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对象,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二是对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并严格按要求落实价格临时补贴,兜牢农村社会救助对象基本生活。三是及时将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收入家庭成员、支出型贫困家庭成员信息与相关部门共享,积极协助开展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四是提升残疾人福利保障水平。细化农村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实现残疾人异地申请补贴不受户籍地限制。五是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政府代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

5.做好就业帮扶政策有效衔接。一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针对不同的需求,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水库安全管理、山林防护、扶贫项目后续管护等社会服务类岗位用于安置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就业。二是持续落实帮扶车间补贴政策。根据其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的人数,给予吸纳就业补贴;对有培训需求的帮扶车间,开展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以工代训工作,提高脱贫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并给予帮扶车间每人每月600元补贴。三是积极引导外出就业。鼓励脱贫劳动力外出就业。持续对乘用交通工具跨省外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给予每年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四是给予自主创业扶持。对有创业项目且能落实反担保措施的自主创业脱贫劳动力,优先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个体经营的最高20万元,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创业的最高80万元,做到应贷尽贷;对稳定创业6个月(含)以上的脱贫劳动力给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做到应补尽补。五是开展就业培训宣传。按照赣人社发〔2019〕3号、饶广信开发〔2021〕25号等文件精神,对60周岁(含)以内有培训需求、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脱贫劳动力,可以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六是持续实施“雨露计划”政策。对脱贫户和已建档的边缘户子女就读大专以下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每人每学年给予3000元补贴,按学期发放,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连补三至五年。

6.做好生态帮扶政策有效衔接。继续落实生态护林员就业岗位和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补偿政策;对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户,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7.做好资产收益帮扶政策有效衔接。抓好历年来通过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收益的分配使用。主要有农林产业资产物化收益、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入、使用财政资金开发或与企业合作经营形成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根据低收入家庭不同情况,利用各类收益资金对无劳动能力人员、突发严重困难人口给予临时救助;对其他因各种原因暂时没有就业的低收入人口开展村内小型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按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公益事业,通过临时就业劳动增收;对因家庭和身体原因长期无法外出务工的低收入人口,开发安排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扶持增收。

8.做好金融服务政策有效衔接。加大保险帮扶力度。依托区政策支持,为低收入人口购买防贫保险,保险对象为全区因病、因学、因灾、因生产资料或生产经营损失、弱劳力或无劳力等因素影响,可能返贫致贫的农村低收入户,每户根据实际困难给予2至20万元的理赔金额。

9.做好电力帮扶政策有效衔接。按政策规定“五保户”、“低保户”以户为单位,每月优惠10度用电电费。

10.做好安全饮水保障工程有效衔接。全面巩固维护已建成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优化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行模式,建立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监管平台,切实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11.加强对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组的管理和培训。加强对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组及选派包村干部日常管理,明确谋划村级发展规划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驻村干部的关心关爱,及时解决驻村干部的生活、工作基本需求。

(三)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以“大农业”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围绕“三产”融合,持续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1.强化致富带头人培育。狠抓致富带人培育工作,力争全镇平均每个行政村新增1-2个本地的致富能人,每个致富带头人实现帮扶3户以上低收入户共同发展致富。继续实施致富带头人定期培训工作,不断加大对致富带头人发展产业奖补力度,根据其贡献大小,在原奖补上限20万元的基础上,镇乡村振兴工作站做好对接服务,帮助企业激发帮扶低收人口增收的积极性。

2.加大产业到户直补力度。按上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饶县开发〔2019〕34号文件精神,继续开展产业直补,鼓励低收入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增收。充分发挥村级合作社作用,采取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和一领办三参与的方式,动员农户加入合作抱团发展,解决农户单打独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我区“五个一万”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用好衔接资金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特色种养、资产物化、土地流转、资产经营、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到2022年底,实现村村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

4.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行动。依据我区《关于推动广信区乡村振兴扶持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饶广信府办发〔2021〕46号文件精神,立足现有条件,落实产业、乡村、旅游三个规划,推动乡村农业产业大发展、旅游消费大升级、群众收入大增长,壮大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建成一批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的特色品牌,让乡村面貌更加秀美、乡村产业更具特色、乡村发展更具活力。一是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突出田墩特色,依托美丽集镇、美丽农村建设,建成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机制完善、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精品园区。二是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引导经营主体通过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清洁化加工车间,注入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特性鲜明的企业品牌。支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扩大“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三品一标”等优质健康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三是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把增值收益留在乡村。扶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供应时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等乡土产业,建设一批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

(四)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帮助低收入人口稳定就业。

1.开展就业监测。积极开展低收入人口就业监测工作,重点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建立和完善低收入人口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掌握就业轨迹,根据就业状态及时推送相应帮扶举措。

2.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动态发布省外就业岗位,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落实创业项目扶持、资金扶持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加强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保持对小微企业、扶贫车间等载体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加强对公益岗安置人员的使用和管理;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进一步提升致富带头人发展能力。

3.强化招聘手段。积极组织现场招聘、乡镇流动招聘、点对点对接服务。每年举办现场招聘会不少于5场,同时积极对接区人力资源市场,变定期招聘为常年性招聘,进一步提高招聘工作效率。

(五)围绕乡村振兴目标,提升脱贫村基础设施建设。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十八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之年。为进一步解决全县“三农”工作短板弱项,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_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落实好中央“5年过渡期”政策规定,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监测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和老少病残孤等困难群体收入支出状况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镇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利用安徽省乡村振兴信息数据平台进行识别标注和动态管理。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对2016年以来使用各类扶贫资金投入的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和确权登记,按照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分级管理,完善扶贫资产台账。

(二)接续推进“五大提升行动”。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农村生态保护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升等“五大提升行动”。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举措,聚焦做大特色种、养业,做优电商业,健全“四带一自”产业发展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八进”行动、消费扶贫“十二个一”活动、优质农副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推动消费帮扶提档升级。深化“123”工作法,开展与劳务输入地再对接、就业信息再摸排、持续跟踪再帮扶,确保贫困劳动力稳在当地、稳在企业,进一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质量。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以及边远薄弱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在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集中支持。

(三)常态化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统筹协调各乡镇、各相关行业部门针对建档立卡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开展查漏补缺、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对有劳动能力的,落实帮扶政策,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重点排查,及时发现群众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施“单人户”低保政策,对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的,按照“精准识别、应救尽救_原则给予专项社会救助。健全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提品质、塑品牌、增效益,2021年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4万亩,产量亿斤的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加强全县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抓好7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2021年全面完成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8万亩,推进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11万亩。狠抓生猪稳产保供,全面落实生猪生产各项扶持政策,持续推进牧原、鹏欣、大北农等生猪产业化项目,确保全年生猪出栏量达到80万头左右。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确保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

(二)坚决守牢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六个严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行动。严格新增耕地的验收标准,确保新增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双达标,确保新增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达到验收要求。2021年完成新增耕地3500亩目标任务。加快推进耕地质量提质改造工作,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2021年拟实施500亩“旱改水”提质改造项目。

(三)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支撑。推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推进蚌埠花生产业研究院、蚌埠玉米产业研究院等建设。提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融入农业科技园区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聚焦农业前瞻性技术创新,组织申报一批省级农产品与现代食品加工、农业生态环保、智慧农业、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科技项目。组织申报乡村振兴科技专项,加强与科研院所开展全过程、综合性科技服务合作。启动实施科技_创新创业五年行动计划。

(四)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计划。以固镇县食品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我县食品加工企业孵化园,力争实现202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以上。加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5家,创建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食品产业园20强园。2021年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5家。加强融资服务和指导,支持符合条件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在省股交中心,力争2021年3家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全年认证绿色食品企业3家,对花生、蔬菜、肉鸡、肉羊等主导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行重点培育,开发品牌产品,形成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益,2021年培育名优农产品5个。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提升新马桥胡洼村、连城镇禹庙村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名县、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村、休闲旅游示范点“四级联建”,2021年完成特色旅游名镇(村)创建2个,力争新增3星以上农家乐2家。全面启动省级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创建工作。

(五)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大力实施““158”行动”工程,完善集聚区承载项目建设和运营能力,形成集聚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相结合、产业优势与集聚区特色相协调、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融合的发展体系。实行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监督检查档案,完善检验检疫程序,积极推进蔬菜、瓜果、畜禽深加工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生产供应基地3个。

(六)推进乡村绿色发展。聚焦聚力“两利用、两减量、两回收”,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巩固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成果,2021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5%、95%以上。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严格落实化肥使用“定额制”、农药购买“实名制”。全面实施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建立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及安全处置体系。积极开展“清河清湖”专项行动、示范河湖建设,完善水面保洁常态化,积极推进“沟塘长制”。全面推行蚌埠“智慧河长”信息系统使用及三级河湖长常态化巡河,努力实现我县河湖管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利用好“河(湖)长+警长+检察+N”模式,构建河湖管理保护新格局。继续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推进怀洪新河林长制改革示范点先行区和林长制改革5个示范点建设,探索建立涉林资源保护“五长五联”协作机制。深入推进“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1515”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省级森林村庄、绿化特色村、长寿树示范村、五小园示范村”特色村庄创建活动。完成人工成片造林5000亩。

(七)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土地流转、项目建设等方式方法,推动农业经营由传统的单一家庭经营向多元主体经营转变,力争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0家、家庭农场80家以上,新增县级以上示范社20家、示范家庭农场30家以上。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秸秆离田和土地深翻项目。建立健全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努力造就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新型农职业农民。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大力组建“1+4”村级供销社,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实施供销社培育壮大工程,试点推进“三位一体+”综合服务。”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一)强化乡村建设规划引领。县委、县政府要建立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规划。2021年要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十九篇

自2022年6月22日,驻新店镇大桥沟帮扶责任人到村报到,帮扶单位为沁县政府办促进2022年驻村工作队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新店镇大桥沟村实际,对照驻村工作要求,制定2022年驻村工作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抓住新时期乡村振兴的机遇,充分把握和利用好国家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结合村情,发挥优势,自力更生,利用资源,挖掘潜力,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上,落实乡村振兴措施,改变面貌,2022年-2025年期间内,使村貌改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二、基本情况

大桥沟村位于新店镇北部,208国道穿村而过,有耕地1500余亩。全村共182户,463人,其中:党员2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共40户110人,三类户中边缘易致贫户0户0人,监测户2户2人,严重困难户0户0人。村集体经济产业有:机动地机动地20余亩,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万元。

三、工作目标

按照县委政府的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尊重困难群体的脱贫需求和意愿,做到农户参与“真乡村振兴”的方式,将乡村振兴措施统一落实到户,根据村的困难现状及对未来脱贫目标的分析,经过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共同探讨规划,确定村级乡村振兴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农户自身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资源和环境得到充分合理利,2025年以后,全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农户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五类人员”生活稳定,居住条件改善,农户逐步实现小康,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合理开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四、工作措施

1.加强对习_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业有效衔接的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政策理论的学习,掌握党对乡村振兴工作实时的要求,提高业务能力,切实把党的政策传入到村民的心中,让农户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2.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使党建助力脱贫工作能深入开展。按照组织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组织工作,调动广大基层农村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扩大农村乡村振兴的工作的力量,让党员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深入的宣传到群众中,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一是利用“三会一课”的组织活动中,深入开展走访调查,了解群众的心声,听取群众的建议,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振兴之路。二是完善基层组织机构,调整充实机构的配置,发挥组织机构的最大效用。

3.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局文件要求,继续抓好脱贫质量问题排查整改,全面排查整改“五类人员”(已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档外低保户、档外五保户、档外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用水政策落实情况,完成全面整改和健全相应机制,并建立整改台账。加大贫困监测帮扶力度,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实施常态化、动态化监测和帮扶。

4.抓好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全力以赴建好村级道路,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对现有村级道路两侧安装护栏,到县体育局争取1套群众健身体育器材。

5.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如何推动村里产业发展、帮助村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建设美丽乡村、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等情况开展走访,挨家挨户详细了解村民家庭情况、实际困难和诉求,建好“民情台账”。

6.狠抓村乡风文明建设,开展文明村创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家风评议,深入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以此培育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弘扬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良好家庭新风尚。

7.高度关注村里信访维稳情况,切实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和情绪疏导工作,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有效防止负面舆情和信访事件发生。

8.切实抓好防汛救灾有关工作,重点对易滑坡路段、山塘水库和居住土坯房、河边房屋、地质灾害点房屋住户等进行监控,全力以赴保障村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9.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有关防控措施,与村支两委干部一道组织督促村民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彻底排查从中高风险地方返乡人员。

10.清理乱占耕地,抓好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县委政府“六乱整治”工作精神,开展村最美庭院评选活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行动,对安置房的下水管道进行重新改造。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二十篇

以乡村垃圾整治为突破口,实施大气和水污染专项治理,镇村联动,全力改善镇村人居环境。建立镇级农村厕所改造管护站,新改厕600多个,配备了4辆抽粪车及相关维护设备。利用XXX镇大面积茶产业优势,“就地、就近、就农”进行粪肥回田、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厕所粪污治理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完成近千亩生态廊道植树任务。建立河长湖长制,对辖区内的2条河流及4处湖泊明确镇村两级河长和湖长,定期开展巡河清河行动,保证水质达标。强力开展环保执法。扎实开展禁燃禁放、扬尘、畜禽养殖场、砂场、医疗机构等执法检查,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另一方面是将保洁公司与村保洁员、灵活就业岗有机有效的结合起来,保洁公司定期对保洁员进行培训,做好日常工作的指导,镇农发中心、村两委对灵活就业岗、保洁成效进行督导,确保工作衔接有效,打好“蓝天保卫战”,人居环境实现大改善,XXX形象得到了大提升。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二十一篇

(一)持续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1.强化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一是大力开展防止反贫至贫宣传。通过上门入户宣传、印制告知单、农村“大喇叭”等形式让群众明白为什么要开展防返贫致贫监测,明白返贫致贫的标准,知晓自主申报的方法并鼓励农户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主动申报。二是及时数据比对疑似问题。定期对接乡村振兴局及各行业部门,主动收集、分析研究,建立问题台账,对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五类人员户”定期召开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帮扶工作会议,进行集中研判和快速处置,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及时按程序纳入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是组织常态化摸排核查。包村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组要进行常态化排查,对申请农户、部门预警信息和低收入户的家庭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的对象。

2.开展有针对性帮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按照“区负总责、镇(乡、街道)抓落实、行业部门主动履职”的责任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到“一对一”帮扶,实行“点对点”的措施,根据“五类人员户”家庭人员劳动能力及就业就读等实际情况,实行开发式和保障式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以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为主,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坚持以兜底保障帮扶为主。落实因户因人帮扶措施,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实行动态清零。充分发挥包村领导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组作用,以驻村工作队员和镇干部为主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以户为单位制定帮扶措施和计划,通过有效的帮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3.强化跟踪回访机制,确保风险消除稳定。镇党委、政府将每月组织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开展跟踪回访工作,对已消除风险的监测户,定期回访,逐户排查,精准核查家庭成员收入支出、生产生活条件等变化情况,准确判断风险消除成效是否稳定,将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落实帮扶措施,实现稳定可持续无返贫致贫风险。

(二)坚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对现有帮扶政策优化调整,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

1.做好教育帮扶政策有效衔接。巩固拓展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成果。持续落实“六位一体”控辍保学机制,建立辍学学生工作档案,加强台账管理和动态监测,持续落实低收入家庭学生教育资助政策。继续实施“一签式”资助办法,确保各类教育资助政策落实到位,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2.做好健康帮扶政策有效衔接。持续落实脱贫人口和已建档的边缘易致贫人口住院及门诊慢性病报销达90%的适度要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大病专项救治和免费救治等健康帮扶政策,确保脱贫人口和已建档的边缘易致贫人口健康帮扶政策应享尽享。过渡期内积极动员引导脱贫人口参保,分类设定医疗救助标准和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研判分析不可持续的过渡保障措施,做到及时上报。建立大病、重病患者及长期慢性病患者台账,做到“应签尽签”、做好履约服务,按时完成健康随访次数。

3.做好安居帮扶政策有效衔接。做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防止因自然灾害、家庭收入降低等原因造成房屋出现安全隐患,且无力支撑房屋的维修改造费用,导致农户住危房出现住房保障不到位问题。实施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管理,每月定期或在灾后立即组织住房安全排查工作,并及时将当年新增的农村危房纳入改造范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成果及成效。持续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解决农民住房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4.做好保障帮扶政策有效衔接。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聚焦脱贫村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积极实施临时救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一是对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对象,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二是对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并严格按要求落实价格临时补贴,兜牢农村社会救助对象基本生活。三是及时将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收入家庭成员、支出型贫困家庭成员信息与相关部门共享,积极协助开展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四是提升残疾人福利保障水平。细化农村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实现残疾人异地申请补贴不受户籍地限制。五是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政府代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

5.做好就业帮扶政策有效衔接。一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针对不同的需求,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水库安全管理、山林防护、扶贫项目后续管护等社会服务类岗位用于安置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就业。二是持续落实帮扶车间补贴政策。根据其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的人数,给予吸纳就业补贴;对有培训需求的帮扶车间,开展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以工代训工作,提高脱贫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并给予帮扶车间每人每月600元补贴。三是积极引导外出就业。鼓励脱贫劳动力外出就业。持续对乘用交通工具跨省外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给予每年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四是给予自主创业扶持。对有创业项目且能落实反担保措施的自主创业脱贫劳动力,优先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个体经营的最高20万元,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创业的最高80万元,做到应贷尽贷;对稳定创业6个月(含)以上的脱贫劳动力给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做到应补尽补。五是开展就业培训宣传。按照赣人社发〔2019〕3号、饶广信开发〔2021〕25号等文件精神,对60周岁(含)以内有培训需求、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脱贫劳动力,可以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六是持续实施“雨露计划”政策。对脱贫户和已建档的边缘户子女就读大专以下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每人每学年给予3000元补贴,按学期发放,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连补三至五年。

6.做好生态帮扶政策有效衔接。继续落实生态护林员就业岗位和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补偿政策;对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户,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7.做好资产收益帮扶政策有效衔接。抓好历年来通过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收益的分配使用。主要有农林产业资产物化收益、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入、使用财政资金开发或与企业合作经营形成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根据低收入家庭不同情况,利用各类收益资金对无劳动能力人员、突发严重困难人口给予临时救助;对其他因各种原因暂时没有就业的低收入人口开展村内小型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按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公益事业,通过临时就业劳动增收;对因家庭和身体原因长期无法外出务工的低收入人口,开发安排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扶持增收。

8.做好金融服务政策有效衔接。加大保险帮扶力度。依托区政策支持,为低收入人口购买防贫保险,保险对象为全区因病、因学、因灾、因生产资料或生产经营损失、弱劳力或无劳力等因素影响,可能返贫致贫的农村低收入户,每户根据实际困难给予2至20万元的理赔金额。

9.做好电力帮扶政策有效衔接。按政策规定“五保户”、“低保户”以户为单位,每月优惠10度用电电费。

10.做好安全饮水保障工程有效衔接。全面巩固维护已建成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优化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行模式,建立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监管平台,切实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11.加强对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组的管理和培训。加强对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组及选派包村干部日常管理,明确谋划村级发展规划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驻村干部的关心关爱,及时解决驻村干部的生活、工作基本需求。

(三)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以“大农业”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围绕“三产”融合,持续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1.强化致富带头人培育。狠抓致富带人培育工作,力争全镇平均每个行政村新增1-2个本地的致富能人,每个致富带头人实现帮扶3户以上低收入户共同发展致富。继续实施致富带头人定期培训工作,不断加大对致富带头人发展产业奖补力度,根据其贡献大小,在原奖补上限20万元的基础上,镇乡村振兴工作站做好对接服务,帮助企业激发帮扶低收人口增收的积极性。

2.加大产业到户直补力度。按上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饶县开发〔2019〕34号文件精神,继续开展产业直补,鼓励低收入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增收。充分发挥村级合作社作用,采取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和一领办三参与的方式,动员农户加入合作抱团发展,解决农户单打独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我区“五个一万”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用好衔接资金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特色种养、资产物化、土地流转、资产经营、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到2022年底,实现村村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

4.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行动。依据我区《关于推动广信区乡村振兴扶持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饶广信府办发〔2021〕46号文件精神,立足现有条件,落实产业、乡村、旅游三个规划,推动乡村农业产业大发展、旅游消费大升级、群众收入大增长,壮大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建成一批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的特色品牌,让乡村面貌更加秀美、乡村产业更具特色、乡村发展更具活力。一是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突出田墩特色,依托美丽集镇、美丽农村建设,建成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机制完善、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精品园区。二是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引导经营主体通过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清洁化加工车间,注入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特性鲜明的企业品牌。支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扩大“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三品一标”等优质健康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三是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把增值收益留在乡村。扶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供应时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等乡土产业,建设一批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

(四)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帮助低收入人口稳定就业。

1.开展就业监测。积极开展低收入人口就业监测工作,重点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建立和完善低收入人口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掌握就业轨迹,根据就业状态及时推送相应帮扶举措。

2.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动态发布省外就业岗位,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落实创业项目扶持、资金扶持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加强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保持对小微企业、扶贫车间等载体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加强对公益岗安置人员的使用和管理;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进一步提升致富带头人发展能力。

3.强化招聘手段。积极组织现场招聘、乡镇流动招聘、点对点对接服务。每年举办现场招聘会不少于5场,同时积极对接区人力资源市场,变定期招聘为常年性招聘,进一步提高招聘工作效率。

(五)围绕乡村振兴目标,提升脱贫村基础设施建设。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二十二篇

目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三年攻坚期,乡村振兴正处于“三年取得重大进展”关键开局年,两大战略的政策契合度、实践衔接度关乎这三年工作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笔者认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共同点在于,旨在做到“三个消除”,即消除绝对贫困、消除城乡差距、消除社会偏见。所谓消除社会偏见,即消除长期形成的“重城轻乡”的惯性思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两大战略的不同点在于,脱贫攻坚具有紧迫性、突击性、局部性和特殊性等特点,乡村振兴则具有渐进性、持久性、整体性、综合性等特点;脱贫攻坚主要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乡村振兴则主要通过解决发展不充分来解决不平衡问题。在组织和推进实施这两项战略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两者的特性和不同,在宏观上做到不能因为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留下隐患,也不能因为乡村振兴影响脱贫目标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

互为因果。做好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需要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这五项目标任务着手。目前,脱贫攻坚中的产业扶贫一般都是专项的、单一的产业,且多集中在农业。要实现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须找好产业发展衔接点,按照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内在要求,重点向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拓展延伸,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开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多功能的发展。这样的产业兴旺,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就广义而言,生态宜居应包括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社会文明度、资源承载度等。当前,有些地方为了“温饱”不顾“环保”,既影响脱贫攻坚质量,也影响乡村振兴进程。因此,在两大战略的衔接中,首先应正确处理好“温饱”和“环保”的关系。再者,“宜居”应以原住民的视角和利益打造。乡村文明可以从治理村户环境、制定家训家风和重修乡规民约三个方面入手,让这些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对当地每个居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引领性和导向性的作用。治理有效就是政令畅通,民心相通,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在农村力度最大、最有成效,使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哪项政策的实行能像脱贫攻坚这样有力度、有实效,主要经验就是五级书记一起抓,应将这一举措总结提炼、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当中。乡村的有效治理仅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给市场和社会更多的自由度和主动权。同时,还应打造一个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生活富裕应包括物质的富裕和精神的富裕。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物质生活的保障问题,但也不可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乡村振兴既要抓好物质生活富裕,还要抓好精

神生活富裕,精神生活的富裕要贯穿于物质富裕的任务和目标之中。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二十三篇

兴相衔接的对策建议

【摘要】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上党和国家重要议事日程,对破解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推进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要求,本人对纳雍县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调研。结合调研过程中发现、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纳雍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纳雍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优势和存在的短板,力求为纳雍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加快提升

一、基本情况

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南部,国土面积244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427个村(社区),总人口万,聚居着苗、彝、白、布依等22个少数民族,其中农村人口万,属乌蒙山区典型农业县。2017年末,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万人,贫困发生率,贫困村190个(深度贫困村98个),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自然资源扶贫政策支持贫困县、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纳雍县平均海拔1684米,年平均气温摄氏度,年均降雨量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已探明煤、铅锌、大理石、硫铁等20余种矿藏。境内有总溪河、纳雍河、武佐河等重要水系和旅游资源,已经建成黔中水利枢纽,正在建设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全县茶叶种植面积20余万亩,品质优良,被誉为“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境内珍稀植物——珙桐,是贵州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珙桐自然分布区域,荣获“中国珙桐之乡”称号。

二、情况分析

2016年以来,纳雍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大扶贫”战略行动为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2018年上半年,在全省经济发展综合测评第二方阵23个县区中排第8位,比2017年提升3位。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亿元,同比增长;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8%;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税收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2014元、5728元,分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

纳雍县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丰富,人文风情独特;厦蓉、杭瑞两条高速交汇互通,织纳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从长远来看,纳雍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族风情独特。有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箐苗服饰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花苗服饰、苗族飞歌、“划筷祭祖”、苗族蜡染、纳雍傩戏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有很大优势,对促进乡村旅游服务业发展,增加农村群众收入,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有巨大助推作用。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纳雍周边有织金洞、百里杜鹃、草海、九洞天等旅游名胜景区,境内有化作乡枪杆岩、维新镇总溪河两个3A级景区。厦蓉、杭瑞两条高速公路和织纳铁路穿境而过,融入贵阳、遵义、安顺一小时经济圈,系毕水兴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城市。同时,纳雍至大方、纳雍至赫章、纳雍至六枝高速公路和纳雍至水城铁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纳雍资源和人力优势正伴随着交通瓶颈的突破,联通外界市场。

三是工业发展快速。依托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储量大的优势,大力发展煤电经济,建有2座4x30万千瓦火电厂,是贵州省“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毕节200万吨/年煤制清洁燃料项目落地纳雍,待环评、项目核准后即可开工建设。煤矿“两化”改造稳步推进。经济开发区博润环保、大拓新能源、唯特高新能源等环保节能、新能源企业加速发展,逐渐形成规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四是脱贫思路清晰。按照生态循环发展的理念,谋划发展以土鸡、食用菌等为主的“33216”脱贫主导产业,各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发展互为生态循环产业链,打造全国生态土鸡产业大县、肉牛产业强县、食用菌产业裂变县的定位精准。

此外,纳雍还是民革中央、广州天河区、深圳宝安区、贵阳国家高新区、恒大集团、金元集团及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等省直部门对口帮扶县,社会各界帮扶优势突出。

三、存在问题

在看到纳雍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潜力的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影响和制约纳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旧动能转换较慢。煤电是纳雍县重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受国家政策调控、煤炭市场价格指数及煤炭采掘失调等因素影响,煤炭、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增长乏力,由于我们对煤电的依赖性较强,也给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不少困扰和难题。煤制清洁燃料项目、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推进缓慢,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产业市场影响力不够,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支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非税占比过高,新的税源支柱尚未形成。

二是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产业结构单一,空间布局不够合理,主导主攻产业见效慢,品牌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从科技创新的角度看,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研技术水平不高,新产品研发进度慢,煤矿“两化”(机械化、智能化)改造推进缓慢,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小、贡献弱。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低,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从市场主体的结构看,企业规模发展不均衡,市场集中度低,整体规模小、基础差、产品影响力不高,企业效益不稳定。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对特定自然资源依赖性强,发展矛盾突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治理难度较大。

三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纳雍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区域性、整体性贫困现象十分突出,脱贫基础薄弱、主导产业见效慢、资金缺口量大是最大的短板。离国定脱贫期限仅剩两年时间,可以说已经到火烧眉毛、争分夺秒的紧要关头,而且时间越是往后,短板越突出、任务越重、困难越多、压力越大。

四是乡村发展动力不足。当前,农村普遍存在发展动力不足问题,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保守,内生动力不强。通过走访和询问发现,一些群众特别是深度贫困村的贫困群众,还存在“等靠要”思想,甚至有的还存在“争当贫困户”现象,自己不愿吃苦、不愿劳动,坐等国家扶贫。还有部分群众发展愿望不强,虽然摆脱了贫困线,但安于现状,满足于小富即安。

五是乡村治理创新不够。农村产业发展不快,产业还比较单一,种植业、养殖业依然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群众收入渠道不多。一些农村陋习还不同程度存在,群众参与环保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农村垃圾污水、白色垃圾等环境问题还需加强整改和治理。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力度不够,骔岭镇小屯村“七人议事小组”等先进经验缺乏有效推广,群众法制观念还不强,村民自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是基层组织堡垒不强。少数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疏于管理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空洞、方法老套,教育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一些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客观地分析研究,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缺乏担当意识,习惯把困难上交,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广大群众中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难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1.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是国家继脱贫攻坚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其宗旨在于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这一最为突出结构性矛盾,推进三农工作快速健康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和脱贫攻坚一样,依然是广大农村,主体依然是广大群众。

(一)紧扣“全”字做文章,坚决消除返贫风险。聚焦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扎实抓好预警核实、走访帮扶、问题整改、特困保障等工作,坚决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一是预警线索全核实。印发《纳雍县进一步强化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按季度实行动态管理,2020年底全县脱贫不稳定

户1517户7453人、边缘易致贫户1954户8178人全部消除返贫致贫风险。2021年以来,共收集教育、卫健、医保、公安、应急管理、残联、农业农村、人社等县直部门预警线索共16051条,经走访核实,对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7户农户,果断采取临时救助、低保等帮扶措施,纳入监测帮扶范围。二是走访帮扶全覆盖。印发《关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期内持续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保持原结对帮扶关系不变,持续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坚决防止贫困反弹。2021年第一季度走访排查中,全县共发现短板问题2个,已将问题反馈给涉及的行业部门整改销号。三是短板问题全整改。印发《纳雍县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全面排查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把人均纯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排查的重点内容,切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回头看”,组织全县扶贫干部开展全排全查,认真填报《纳雍县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入户走访核查表》《纳雍县防止返贫致贫监测排查问题台账》,对排查出的问题短板弱项,坚决抓好问题整改,做到问题整改持续见底清零。四是特殊困难全保障。按照“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的原则,对“老、弱、病、残、酒、疯”等特殊群体进行深入细致走访排查,将符合条件的对象严格按照程序纳入低保保障。2021年第一季度,全县有特困供养对象2442户2710人,其中全护理305人、半护理680人,共发放特困供养金及护理费万元,实施临时救助376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万元,确保兜底保障对象及时得到有效帮扶救助。

(二)围绕“稳”字下功夫,坚决筑牢兜底保障。聚焦全县大局、民心、力量、成效稳定,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扛在肩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筑牢兜底保障底线。一是摘帽不摘责任稳大局。印发《关于调整纳雍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通知》,保持原有脱贫攻坚指挥体系不变,定期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工作,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二是摘帽不摘政策稳民心。用好用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079万元,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对脱贫对象“扶上马、送一程”,继续执行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方面帮扶政策。三是摘帽不摘帮扶稳力量。坚持驻村队伍不撤、人员不减、帮扶不断,全县260个村第一书记、541名驻村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到户,定点或结对

帮扶单位到村指导推动工作人数2855人次,7981名干部对全县55384户脱贫户实行结对帮扶。2021年5月6日,对部分驻村人员进行了轮换,选派驻村组长279名,驻村队员558名,实现原建档立卡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驻村队伍全覆盖。四是摘帽不摘监管稳成效。强化作风纪律建设,由县纪委县监委和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力量,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专项督查检查。组建5个工作组,对全县29个乡镇(街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对问题整改、政策稳定、监测帮扶、资产监管、稳定就业、基础设施、基层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督查检查,切实加强监管。

(三)立足“聚”字促实效,坚决夯实振兴基础。成立纳雍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全面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聚焦“五大振兴”目标,聚合“三类”要素,聚力“四个留下”,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聚焦“五大振兴”目标“点上开花”。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积极开展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选点申报工作,我县勺窝镇务井村和联新社区、寨乐镇偏洞社区和新寨社区等4个村纳入全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候选名单。县级出台《关于申报乡村振兴示范点(样板点)的通知》,各乡镇(街道)共申报县级示范点(样板点)36个。通过打造乡村振兴综合示范试点,示范引领全县乡村振兴实施。二是聚合“三类三级”要素“线上联动”。印发《关于对全县村(居)进行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将全县29个乡镇(街道)444个村(社)按先行示范村、重点推进村、夯实基础村分为三类,其中先行示范村(社)117个、重点推进村(社)232个、夯实基础村(社)95个,明确了点任务,分类进行指导,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根据各村(社)实际情况,按省、市、县三级标准,聚合各级各类政策、资金、项目等要素,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线上联动”格局。三是聚力“四个留下”措施“面上铺开”。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和乡村治理有关要求,聚力推动“四个留下”工作,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根基,着力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留下一批活力强劲的合作社、留下一份殷实厚重的村集体资产、留下一套高效管用的乡村治理体系,为

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10-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二十四篇

中国眼下正不遗余力啃脱贫“硬骨头”,但脱贫摘帽远非“万事大吉”。如何防止返贫,怎样迈向致富,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成为今年_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建立长效机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困难,一些农产品遭遇“卖难”,原本红火的乡村旅游陷入冷清,返贫致贫压力加大,巩固脱贫成果面临挑战。据官方数据,全国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_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熊晓冬认为,返贫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贫困户增收项目不稳定,二是产业扶贫项目持久性有待加强,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为有效防贫、防止返贫,今后应加快建立健全产业扶贫机制,重点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产业,打造扶贫产品品牌。_代表、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苗绣传承人李绍玉表示,只有让产业真正融入贫困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脱贫和致富才有保障。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长效机制。今年3月,贵州省遵义市实现全面脱贫。_代表、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市统筹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防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涵盖“监测、预警、扶持、保障”四个环节,避免贫困人口返贫。

坚持“再送一程”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提出设立“过渡期”的建议,提出脱贫攻坚政策不应骤然退出,甚至在整个“十四五”期间,扶贫政策应适当调整、逐渐过渡。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包村责任制在2020年之后也應延续一段时间。

全国政协常委温思美也表示,可以设定过渡期,期间政策补助不减少,确保家庭总收入稳定增长。特别是对深度贫困地区,要保证过渡期内维持稳定的收入来源,适当延长政策扶持时间跨度。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主席李微微亦称,绝对贫困消除后,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这就需要政府继续支持,政策延续优化。在过渡期内,责任、政策、帮扶和监管不能摘,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好理念、好机制、好做法、好习惯也应得到延续、完善和发展。

加强东西部协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多位代表委员认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中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脱贫攻坚完成以后,这些对口支援机制还应持续一段时间。

“东西部协作对我们深度贫困的地方基础设施方面帮助特别大。通组串户路、广场、林区道路、产业路,全部覆盖了。”_代表、黔西南州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余必丽对东西部协作带来的改变深有感触。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认为,当前应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水平,将各县市区划分为乡村振兴“先行区”“推进区”“启动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区”,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加强顶层设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战略框架。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二十五篇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总结安排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确保“十四五”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刚才,xx就《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若干措施》《关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做了说明;xx总结安排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xx个镇,蔬菜、畜牧、果业x个部门,分别做了交流发言;一会,xx还要就有关工作提出要求,请大家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十三五”以来,在全县各级的不懈努力下,“三农”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一是农业质效持续提升。粮食生产实现“xx连丰”,“2+1+x(x≦2)”产业发展成效显著,x个扶贫羊场欣欣向荣,x家社区工厂遍地开花,xx农产品影响力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二是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农村改厕x万户、改厕率x%,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餐饮+”日托试点成果显著,新时代枫桥经验xx模式持续深化,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取得新进展。三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x个贫困村全部出列,x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荣获全省2020年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和全市2020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优秀奖,有望实现“三连优”完美收官。2020年成绩固然可喜,但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要清醒看到,xx的农业品牌影响力还不高;农村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乡村治理水平还有待提升。这些问题,大家要认真加以解决。下面,就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我讲3个方面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三农”工作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是应变保稳的基础支撑、是追赶超越的潜力所在。__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向全党发出了在新征程上农业农村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信号。近期,省委、市委也相继召开会议,刘国中书记、杨长亚书记也分别对农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__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

二、明确目标任务,开创“三农”工作崭新局面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5个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是聚焦“促衔接”,着力“固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一项重点工作。要落实“45431”工作措施。特别是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和核查机制,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要常态化落实驻村帮扶制度,加强新选派驻村干部、新提拔镇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政策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帮扶质量。要加强中央和省、市专项扶持资金倾斜支持,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二是聚焦“强产业”,着力“提质效”。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围绕粮食安全,扛起政治责任,开展绿色高效“吨粮田”建设,一手抓面积落实,一手抓高产创建,力争今年“吨粮田”面积达到x万亩,总产稳定在x万吨以上,真正“端好自己的饭碗”。要大力培育“百万元合作组织”,以“产业强社、能人兴社、改革优社、政策扶社”四大举措,发展年收入100万元和50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组织各x家,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要围绕品牌创建,实施“四色产业”强链升级工程,茯茶产业要建立和完善茯茶生产技术标准,加快茯茶产业科技示范园企业入驻,实现集群抱团发展;畜牧产业要按照“2+4个一”思路,着力扩能、提质、增效,尤其是奶山羊产业要持续拓展“雅泰模式”,加快x个乡村振兴羊场建设;果业要围绕“六项行动”,实施“万元果”增收计划,建设大型果品“后整理”中心,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蔬菜产业要提高棚栽蔬菜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推出更多像“奋斗柿”、泾河甜柿、屈家香菜等特色优势品牌,唱响“番茄万千、xx领鲜”,打造“xx西红柿第一县”和“中国西部蔬菜之乡”。

四是聚焦“优生态”,着力“美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开展“百村千街万家”行动,推行农村环卫一体化,实现垃圾清扫、分类、运输、焚烧一体化运营,探索污水治理市场化运作;加大绿化美化力度,评选十大“最美村庄”和百家“五美庭院”,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着力改善农村面貌。要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改造率达到90%以上,要建立粪污收集利用体系,实现厕所粪污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要坚持铁腕治霾,加强散煤治理、生物质禁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等工作,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双替代”,保证群众正常取暖、正常生活。

五是聚焦“善治理”,着力“提效能”。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推进村委会换届工作,确保换出新气象、新干劲、新作为。要聚焦乡风文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用好xx家风馆,推动“乡亲议事大院”全覆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聚焦“六建”,常态化推进农村地区扫黑除恶,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xx模式,发挥三级调处中心和个人调解工作室作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加强党的领导,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引领保障作用。

一是夯实责任。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三农”工作政治责任,建立统一高效、分级负责、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领导体制,实行“周调度”制度,推动任务清单化、工作具体化、时间节点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保障。要扎实开展“三创”活动,鼓励各类能人、技术人才回流乡村,参与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继续打造“党建+创业+金融”工程,壮大创业导师队伍,全面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狠抓落实。要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突出“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坚决纠治“庸懒散慢虚粗”作风顽疾。乡村振兴“总队长”要当好一线指挥员,各级干部要当好一线战斗员,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冲在一线、干在一线,不断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让我们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奋力谱写xx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二十六篇

——以璧山区三合镇二郎村为例

摘要: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但离农民富裕还有一段距离。而乡村振兴正是以农村全域、全员的发展为目标,最终实现“五个振兴”。2020年以后,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转换期间做好二者的有效衔接意义重大。本文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选取了璧山区三合镇二郎村为例,总结了其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探索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路径;二郎村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我国“三农”领域两大重要战略部署[1],两者对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2019-2021年,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进行了宏观部署,提出要通过乡村振兴巩固摘帽后贫困县的扶贫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2]。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联系

作为国家层面的两大战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政策的顶层设计上具有协调性、兼容性,但二者又有不同。

从内容上看,在脱贫攻坚中常用手段有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乡村振兴总目标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者均是以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等方面为着力点,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其中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一个重要支撑,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的重点,产业振兴是为全面振兴的奠定基础的关键。因此推动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是最为基础和重要部分。

从时间上看,2015-2020年是我国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的时间段,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并要求在2050年实现全面振兴。2018-2020年是两者时间上的交汇期,时间上的交汇既能体现二者衔接的必要性,也使得有效衔接具有可行性。脱贫攻坚工作中积累了较好的政策、乡村治理经验,都可以在乡村振兴时期进一步巩固、延续和深化。

从作用上看,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是对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提升的有效保障。乡村振兴有利于降低脱贫人口返贫风险,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自身发展的能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二郎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

(一)二郎村基本情况

重庆市璧山区三合镇二郎村位于璧山区西南端,与永川区和江津区交界,距离城区45公里,是全区最边远的行政区之一。全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22户1897人,其中贫困户23户66人。村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63%为海拔高于300米的云雾山山体区域,37%为海拔低于300米的浅丘、坪坝区域。2014年,二郎村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在脱贫任务完成后,一直致力于探索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做好乡村振兴,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路径。

(二)二郎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实践

1.发展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治本之策,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基础。产业发展要根据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基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增强竞争力。在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二郎村深挖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二郎村选择适宜在山区种植的茶叶、花椒、水果作为特色产业。通过土地整治、土壤改良、

农业基础设施配套等措施不断优化种植环境,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山地特色种植业,其中茶叶种植7000亩、花椒种植1200亩、优质水果种植1000亩。2018年以来,二郎村做强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在现有三大产业基础上引入种植大户,引导农民茶叶品种、水果品种升级换代。截止2020年底,全村引进茶叶、花椒、水果种植大户13户,流转土地1100余亩,从外地引进安吉白、黄金芽等优质茶品种,引种面积1000余亩,种植优质水果品种爱媛38号、大雅1号杂柑苗8000余株。

2.健全产业链条,弥补乡村振兴短板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建设目标中,“产业兴旺”被放在了首位。单纯依靠农业种植,仅能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要真正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富裕,还得补齐产业链短板,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二郎村针对农业产业链条中十分薄弱的加工、储运、销售环节,推行产加销一体化。一是围绕茶叶产业,发展了两家龙头企业,负责收购鲜叶、加工和销售,同时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推行标准化生产,实现农资统购统销,搭建起产地、物流、市场桥梁;二是在花椒产业上,成立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椒农进行技术指导、收购和销售;水果产业通过种植大户带动周边农户销售;三是还注册创建农产品品牌,将二郎村5大类、26小项优质农副产品,注册“合郎”品牌,对村民的“土特产”进行集中收购,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推广;四是推进电商发展,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和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弥补农产品销售短板。运用村村旺、京东等电商平台、朋友圈销售、社区推广等“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与京东物流签订配送服务协议,有效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

3.发展“农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二郎村具有茶叶、水果、林业等独特资源优势,为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该村整合资源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乡村旅游业深度融合。通过每年定期举办以“梨花映春,茶香三合”为主题的“梨花春茶乡村文化月”活动,让游客体验赏花、采茶、炒茶、品茗、水果采摘等,形成“梨花春茶”的旅游名片。大力引进旅游龙头企业因地制宜搞开发,发掘乡愁元素,打造二郎岗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形成重庆郊区涵盖绿色食品生产加工、

儿童游乐、教育实训、康养运动、农耕文化、体验观光等多个板块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稳固长效的产业脱贫之路,同时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4.推进“三变改革”,增加乡村振兴活力

二郎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通过“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运营模式,辅以“保底收益+分红”的利益分配原则,在贫困群众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之间,建立起流转土地、收购产品、种养业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群众增收的共赢。积极探索推行扶贫专项资金、老百姓土地、加工设备等固定资产“三入股”的方式与重庆市安兴茶叶有限公司、璧山区集爱布袋经营厂进行“合股联营”,就近吸纳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就业,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至关重要,发展特色产业还远远不够,“产业兴旺”和“农旅融合”也是重要战略部署,最后通过“三变改革”,结合当地资源特色,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生态增值,为实施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郑瑞强,赖运生,胡迎燕.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策略优化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6):762-772.

[2]王国敏,何莉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于“主体—内容—工具”三维整体框架[J].理论与改革,2021,239(3):57.

[3]张晨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逻辑与路径[J].新农业,2021(08):10-12.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二十七篇

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

站在“两个五年”的交接点,贵州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三五”收官,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十四五”开局,如何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新开局,新征程。贵州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坚决把来之不易的成果巩固住、巩固好,全面推开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谱写贵州“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四个不摘”“五个体系”——机制衔接扶上马送一程

“新年快到了,多赚点年货钱!”1月25日,望谟县蟠桃街道平郎社区扶贫车间望发皮具手袋有限公司内,搬迁户杨秀妹干得起劲。以前在老家种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不仅住上了新房,一个月还能挣3000多元,“日子好过得很哩!”

扶上马送一程。望谟县统筹抓好“新市民”后续保障服务工作,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立创业就业孵化园,吸引了19家加工企业、民族刺绣等各类劳动密集型企业设立扶贫车间,持续推动“两业”(产业、就业)长足发展。目前,可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

“新的一年,我们要争取实现新突破,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让扶贫车间成为群众增收的好渠道,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建设美好新家园。”望谟县创业就业孵化园负责人冉光龙说。

黨的十八大以来,贵州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人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省委主要领导强调,全省上下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

持续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贵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突出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督管理。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李建表示,“十四五”时期全省脱贫摘帽地区仍要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乡村振兴重点,要做好思路、产业、机制、政策、工作等多方面衔接,确保脱贫人口和摘帽地区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

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产业衔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2018年初,贵州省委在全省兴起“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选准茶叶、蔬菜、食用菌、水果、生猪、辣椒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12位省领导领衔高位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

实践证明,农村产业革命不仅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

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省人大代表、关岭自治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罗红介绍,近年来关岭大力发展黄牛产业,积极构建种养一体化、屠宰加工标准化等体系,促进了关岭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让关岭黄牛走向更广阔市场。

“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这是接下来我们要努力的方向。”罗红说,关岭黄牛、关岭花椒都是大有可为的产业。要按照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从规模化生产、市场拓展以及小型山地特色农业机械的运用等方面着手,增强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活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持续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

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十四五”时期,贵州将聚力推进农业大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乡村治理,构建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体系。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规划衔接全面推开乡村振兴

今年是衔接乡村振兴的第一年。

开好局、起好步。立足省情实际,贵州根据不同村寨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分类推进。抓住国家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机遇,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以点带面,全力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

“下一步,将为乡村振兴谋好篇、布好局。除牵头做好全县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外,还将指导好相关部门制定《晴隆县乡村振兴人才规划》《晴隆县“十四五”时期推动山地特色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规划》等与乡村振兴有关的规划。”晴隆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刘远斌信心满满地说。

试点示范,有效推进。2019年以来,贵州大力推动“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推进余庆县、盘州市、福泉市3个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市)建设,抓好凤冈县琊川镇、纳雍县厍东关乡、惠水县好花红镇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建设,抓好花溪区龙井村等32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

“下一步,要在推进“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基础上,按照‘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田园建筑、田园生活、田园风光,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要求,重点打造

一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示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村庄规划编制、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育新机、开新局。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贵州必将行稳致远,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来源:贵州日报)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二十八篇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机构队伍、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推进方案。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发展方向,坚持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和塞罕坝精神,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科学有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一条具有我县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全面推进美丽幸福新县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脱贫群众增收、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捋清问题底数,查找问题短板,逐项细化、实化、具体化年度目标任务及推进举措,实行清单化推进,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不返贫、无新贫。全县无收入负增长户,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有劳动能力户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明显提升;无劳动力户实现户用光伏、产业分红、兜底保障等政策帮扶全覆盖。”3+1”保障全面达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有序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

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县域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经济实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在全县全面推开。

到2035年,全县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后续工作。持续推进19个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建设,重点配建和提升人才家园集中安置区。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兜底等政策扶持,确保搬迁脱贫户中至少有一项产业覆盖,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脱贫户至少实现1人稳定就业,搬迁人口2700户6680人产业就业全覆盖。做好分散安置500户885人后续跟踪服务。持续巩固3个已通过易地搬迁方式解决的空心村治理。全面加强安置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县城人才家园集中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建立关爱机制,促进社会融入。依法依规推进3557套安置住房产权登记办理工作,7月底前发放完成,10月底前完成所有搬迁安置区用地审批手续。加快宅基地复垦和节余指标流转,确保7月底前通过复垦验收。(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人才家园管委会)

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关于做好扶贫资产资本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加快出台我县指导意见或实施细则,规范开展确权登记,加强后续管理和监督。成立县乡村三级扶贫资产管理组织,负责辖区内扶贫资产的确权登记、运营管护及日常监督管理。做好2016年以来投资的5400个扶贫项目进行资产清查,分类摸清各类项目主体,明晰管护主体,明确产权关系,确保扶贫资本资产不流失,持续发挥效益。加快推进2013年至2015年资产清查工作,待省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后及时资产清查。建好用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严格落实项目资金公开公示、绩效评价等制度,加强资金项目常态化监管。压实主管部门责任,做好使用各级财政资金拖欠收益金、分红款催缴工作,对于确实无法分红或提前收益的,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优化调整光伏和县级大型资产收益项目收益分配方案,确保分配合理,发放到位。加强对60个已建扶贫车间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外联招商力度,确保稳定运行。(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审计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二)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脱贫不稳定户、低收入边缘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人社、医保、卫健、乡村振兴、教体、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县级相关行业部门主动发现机制。实施线上数据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发现对象、风险预警、动态帮扶、消除风险”的闭环管理模式。实行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牵头单位:县民政局、县乡村振兴局;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优化”单人户”政策,将低保边缘人群中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保障范围。调整”渐退期”政策,对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可给予一定期限的渐退期。进一步落实好因病、因残、因学和农村低保对象就业成本等刚性支出扣减规定。在扩大特困认定残疾人范围和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认定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县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加大重点人群排查力度,精简优化低保审批确认程序,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服务质量。高效开展康复服务、辅助适配、就业培训、托养服务、无障碍改造、贫困助学等六项民心服务工程,提升残疾人救助水平。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相应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逐步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基金作用,积极开展救助。(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残联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合理确定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联体建设力度,扩大覆盖面,完善医联体外部治理和内部运行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医,完善医疗防控体系,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医疗防控能力。探索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新方法,积极推进按人头打包支付。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逐步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完善参保缴费资助政策,过渡期内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按比例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脱贫不稳定且纳入相关部门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人员,优化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定额资助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继续执行贫困人口大病保险不设起付线,合规自负费用按比例给予报销,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支付。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完善统一规范的医疗救助制度,合理确定救助水平和年度救助限额,按规定做好分类救助。发挥医疗救助基金作用,取消不可持续的过度保障措施。重点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牵头单位:县医保局、县卫健局;责任单位:县民政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二十九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扶贫作为“五个一批”脱贫攻坚重要举措之一,带动全市7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为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将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动力,全力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革命老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为新阶段现代化幸福xx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生态支撑。

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过渡期内,继续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20xx年,生态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脱贫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和发展生态产业,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满足能力不断提升。到2035年,脱贫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美、百姓富“双赢”局面基本实现。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合理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上下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适度向乡村振兴持续攻坚区倾斜。在生态补偿、国土绿化、生态产业等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梳理现有帮扶政策并进行优化调整,逐步推进生态扶贫政策向稳定政策转变,增强生态脱贫稳定性。

(二)坚持帮扶不变、巩固提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定点帮扶,保持原有帮扶责任人、帮扶联系人不脱钩,重点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加大科技帮扶,提升基层一线工作能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因地制宜发展脱贫地区生态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拓展脱贫群众增收空间。

(三)坚持落地落实、常态长效。坚持抓落实、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将各项帮扶举措及时落到实处。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脱贫人口的积极性,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巩固生态脱贫成果各项举措见实效、可持续、利长远,推动脱贫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主要任务

(一)保持脱贫人ロ稳定就业

1.加强生态护林员管理。对全市现有xxx名生态护林员,过渡期内保持政策稳定,按季度精准更新生态护林员基本信息,完善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制度,明确管护责任、管护边界,不断健全生态护林员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做好生态护林员队伍服务培训等工作,为生态护林员配备巡护装备、购买保险,加大对生态护林员服务保障水平。

2.建立多元化管护机制。支持森林资源管护任务重、原非贫困县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参与等方式开展生态管护,设立护林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低收入人口就近就地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

3.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营造林、森林保护与修复及油茶、薄壳山核桃、储备林基地建设等领域中生产作用道路、贮存设施、灌溉基础设施和管护用房等配套和附属工程建设与维护,因灾损毁营造林附属配套工程复建等,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因地制宜实施一批项目,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

(责任科室:局林长制改革科、市林业工作总站;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二)支持农村特色林业发展壮大

全面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深入实施四大平台上的“138+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支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生态富民产业。

1.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油茶丰产示范基地、加工和品牌建设,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两山”转换通道示范产业。

2.加大竹资源开发和培育力度。按照“主攻二产、促进一产、拓展三产”的总体思路,努力打造毛竹板材加工产业,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合理分工,延伸竹产业链条。争取农发、林业科技推广和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助等项目资金,支持现代林业示范区、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竹山集材林道、竹加工制造业、竹文化旅游业产业发展。

3.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争取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及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打造林下经济精品产业,提高林下经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林下石斛、天麻、黄精、西洋参等林下生态平衡种植。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森林景区和大别山风景道、xx茶谷、九十里山水画廊等森林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

4.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引导林农以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入股林业经营主体,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润分配方式,维护林农利益,带动林农增收致富。(责任科室:局规划财务科、局林长制改革科、局生态保护修复科;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三)加快脱贫地区生态优势转化

1.做好用地保障服务。规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程序,引导集约节约使用林地,优先保障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民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要。

2.推进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开展公益林布局优化调整试点,争取提高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试点开展公益林补偿抵押贷款。科学实施森林经营,推动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

3.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林业碳汇工作,以保护为前提,在自然保护地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责任科室:局森林资源管理科、局生态保护修复科、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四)促进脱贫地区生态宜居

1.继续开展送苗下乡活动。支持脱贫地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鼓励脱贫人口房前屋后零星造林,因地制宜开展庭院绿化、四旁绿化、乡村公园建设,推进城乡绿化美化融合发展。

2.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将低产低效林改造、林相改造、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等重要项目资金继续向脱贫地区倾斜。

3.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开展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活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拓宽群众的生存空间,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带。(责任科室:局生态保护修复科、局规划财务科、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局森林防火科、市林检中心、市林业工作总站;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五)加强脱贫地区科技和人才帮扶

1.完善帮扶机制。加强与北京林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亚林所等科研院校交流合作,开展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着重培养油茶、薄壳山核桃等基层紧缺型林业产业人才。延续脱贫攻坚期间科技_、122科技服务、一周一技等科技活动,建立健全引导林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2.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林业科技型企业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林业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通过科技下乡、新闻报道、成果展示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对林业科技重点工作和实用技术进行广泛宣传。

3.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对乡土专家等基层人才的政策扶持和培训力度,健全全市林业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库,着力构建以本土人才培育和外部人才引入双轮驱动的乡村人力资本积累体系。(责任科室:市林业工作总站、局林长制改革科、局人事法规科;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林业局要把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建立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领导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并做好驻村帮扶、定点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加强衔接保障。各县区林业局要聚焦支持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统筹安排林业项目资金,在脱贫地区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强生态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逐步提高用于林业产业发展的投入比例。要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保障,加大对优势特色林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继续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和“五绿兴林贷”,积极开发特色经济林险种,增强脱贫人口发展能力,确保生态脱贫成果。

(三)加强宣传推广。各县区林业局要及时总结提炼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先进模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经验、模式做法,并通过多渠道广泛宣传生态脱贫成果。要大力传承和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引导群众积极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推动实现我市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在前、当表率、做示范。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三十篇

各县直单位、乡镇(街道):

为深入贯彻__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县不出现规模性返贫,顺利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制订2021年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做好已脱贫人口、已出列村的帮扶工作,平稳推进脱贫攻坚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工作重点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

二、工作机制

(一)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防止松劲懈怠、政策急刹车、帮扶一撤了之、贫困反弹。对国家、省、州层面制定出台的产业就业、危房改造、低保兜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普惠性政策,以及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在暂未明确作出调整前,原有帮扶政策一律不退、投入力度不能减,全面精准精细落实到位。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核查机制,成立防贫监测专班,按照国家和省监测标准,以全县所有农村人口为对象,通过农户自主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重点对全县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经核实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层分类按程序纳入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范围,并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及易返贫致贫原因采取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性帮扶和特殊困难专项救助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全面摸清脱贫攻坚期内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底数,按照经营性、公益性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并确权,明晰“五权即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督权,资产权属和收益权尽量下沉乡镇(街道),建立“四张清单”即资产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清单、县乡村三级档案清单,有效构建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经营性资产最大限度确权到获得收益的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探索多元化管护模式,规范后续管护运营,完善运营方案,明确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对攻坚期内建立的光伏扶贫电站、扶贫车间、资产收益扶贫等项目经营性资产,分类细化完善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项目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运营。公益性资产要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对道路、水利等公益性资产,要细化管护标准,明确具体管护责任人,分类落实必要的管护经费,确保资产持续发挥作用。扶贫项目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股权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压实行业部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责任,强化乡村两级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和持续发挥效益。

三、重点工作

(一)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发展。

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强化创新引领,完善“四跟四走”“四带四推”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逐步实现由注重带贫益贫到户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联农带农互动,继续落实对带贫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继续支持脱贫户自主发展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到乡村建设加工车间和原料基地。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提升壮大百合、柑橘、烤烟、中药材、油茶、茶叶养殖等7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强消费帮扶,规范原有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县域范围内帮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批发市场、大型商超、龙山北站和龙山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各类运营主体合作对接。

(二)促进脱贫人稳定就业。

继续完善劳务协作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加强对脱贫人口劳动力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劳动力进行动态监测,对返乡回流人员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强化劳务协作,进一步完善与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等输入地的劳务协作机制。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延续原有扶贫车间政策支持,继续开展脱贫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三)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三十一篇

为贯彻落实《_中央 _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农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核实《_颍东区委 颍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和《_颍东区委颍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巩固和拓展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彻落实《颍东区市委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检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精神,进一步做好市委专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坚决不发生规模扶贫的底线。现做好2022年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春季行动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巩固和拓展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巩固和拓展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专项检查反馈和整改意见,在全区开展巩固和拓展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春季行动,组织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用水安全动态清理行动,对困难群体进行调查和帮助,提高产业就业水平,提高农村建设专项行动,提高满意度,深入查处薄弱环节和不足,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彻底整改,全面弥补不足,切实提高工作效果。

二是开展专项行动

(一)两不愁三保和饮用水安全动态清理行动。区农村振兴局牵头,各乡镇街道具体负责,对两不愁三保和饮用水安全问题进行调查整改,确保动态清理;区教育、卫生、医疗保险、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在系统中组织专项行动,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全面梳理薄弱环节,指导和督促基层解决问题,确保部门承担两不愁三保和饮用水安全问题。

1、进行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农民是否存在收入急剧下降、支出急剧增加等贫困风险;义务教育阶段是否有学龄儿童和青少年,除身体原因外(6-15一岁)辍学

在校生各类教育资助是否落实到位;所有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是否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站式结算是否落实;监测对象是否落实个人缴费资助政策;脱贫人口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应签尽签,慢性病证是否及时办理;是否有农户现有住房为危房;是否存在子女经济条件和住房较好,但老人独居且现有住房不安全现象;是否有供水不足或水质不达标情况。

2、建立问题台账。各乡镇街道、村居要根据入户排查台账,将排查发现的“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形成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问题、责任、整改、时限”四项清单。

3、逐户对账销号。各乡镇街道作为各类排查问题整改的责任主体,要明确专人负责问题整改工作的推进、调度和盘点销号相关工作。对镇级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对接相关区直部门协助解决问题整改,确保沟通反馈及时,问题整改到位。定期做好“四项清单”的更新工作,对已完成整改的及时进行盘点销号,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各类问题整改到位。

2、规范识别程序。重点核查2021年以来新识别监测对象监测识别程序是否规范,是否保存农户申请及承诺授权查询书、村民小组评议及村级评议材料、村级公示材料、镇级审核材料,并建立监测对象台账。核查安徽省防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自主申报审核”落实情况,对“驳回”申请的是否按照区级制发的《颍东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回访登记表》做好信息登记,并入户告知,获得群众认可。

3、分类开展帮扶。是否针对监测对象致贫返贫风险,分类开展针对性帮扶。对风险单一的,是否存在过度帮扶情况;对风险复杂多样的,是否存在帮扶措施不到位、帮扶不力情况;对有劳动能力的,是否积极引导发展产业就业创业促进稳定增收;对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是否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好兜底保障;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是否持续扶志扶智,增强发展能力。

4、限期消除风险。根据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相关工作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集中消除风险评估,对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的,要及时标注解除风险。原则上,监测对象识别半年以上且针对返贫致贫风险落实至少一项帮扶措施的,可以履行风险消除程序。各乡镇街道要对2021年以来新识别的监测对象风险消除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符合风险消除标准的,及时履行风险消除程序,做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

(三)产业就业提升行动。由区农业农村局、区人社局分别牵头,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两强一增”行动安排部署,统筹推进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四大行动,进一步加快农民尤其是脱贫群众增收步伐。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继续实施“1232+n”乡村产业振兴工程。加强“三园”同创项目谋划及工作推进,核查“三园”同创相关单位及乡镇工作开展情况;排查各乡镇(街道)是否制定鲜食番茄、淮水鲜薯两大特色单品发展计划、“三品”及研发中心建设推进情况;排查镇村是否有当家产业,脱贫群众和监测户是否有致富门路、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和监测户是否有一技之长,是否建立台账。

2、鼓励发展到户产业。排查特色种养现金奖补是否存在应奖未奖、错奖,是否建立特色种养奖补台账,奖补流程是否规范,奖补资料是否齐全、规范;有劳动能力、有种养意愿的脱贫户是否落实产业发展项目;是否建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台账,核查2021年发放情况及2022年信贷需求。

3、加强就业帮扶车间管理。核查已认定就业帮扶车间管理是否规范,车间动态调整、监督管理、带动就业长效机制是否完善。对生产经营困难的就业帮扶车间,是否通过政府采购产品、订单调剂、帮销代销、介绍就业、提供岗位信息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渡过难关。是否存在脱贫攻坚期建设的未达到认定标准的车间。针对改为双创车间、就业帮扶基地等其他模式运营的,是否跟踪运营情况,加强管理及帮扶。是否针对闲置的就业帮扶车间加强出租及政策宣传,谋划车间使用及产业发展。

4、推动农村群众就业创业。重点核查是否举办相关创业资源对接推介活动、线上发布会等,引导群众就业创业等。是否开展就业援助月、“四进一促”稳就业及“2+n”等招聘活动。是否指导园区、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发布招聘信息,组织专门对接、送岗上门等活动,促进返乡人员在家门口就业。是否充分发挥各类零工市场作用,为务工人员提供企业就业、灵活就业等就业机会。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是否实现稳岗就业,务工就业数据信息是否真实、准确;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是否规范有序,是否及时发放薪酬待遇、补助资金,是否存在岗位安排不合理,为无劳动力或者丧失劳动力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安排公益性岗位现象。是否针对“132”工程相关要求,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名单,发掘并指导农户就业增收等。

(四)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区美丽办分别牵头,加快实施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确保项目早建成、资金早见效;管好扶贫资产,实现扶贫项目安全可控、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打造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三十二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市XX局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局长XXX任组长,副局长XXX任副组长,成员由XXX、XXX、XXX、XXX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XXX、XXX组成,XXX兼任联络员,履行驻村工作职责,负责各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的落实。

(二)坚持扶志扶智。教育引导XX县XX村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群增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决心,重点在帮助掌握林果产业技术上下功夫,在种养项目上找门路,不断增强农民自身造血功能,使其生活有保障、就业有门路、创业有项目,逐步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三)强化工作责任。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加油干。乡村振兴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工作和基层工作,要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做好调查研究,熟悉各方面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地帮助群众办实事。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三十三篇

(一)政策衔接

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x大工程的xx个项目,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进行衔接。其‍中:代缴养老保险,代缴新农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保、‍低保、电费、高龄津贴,残疾补贴,教育扶贫,金融扶贫,计‍生补贴等x项,纳入调整完善类;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电商扶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农村安全饮水等x项,纳入接续保留类;

危房改造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健康扶贫,光伏‍发电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扶贫等x项,纳入转换退出类。

1、产业扶贫政策的衔接

产业扶贫政策包括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县扶贫局承担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县商务_承‍担的电商扶贫项目、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承担的旅游扶贫项目。‍一是取消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将每年xxxx万元左右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资金转换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和深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三个方面,同时取消县财政每年安‍排的xxxx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二是取消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由县扶贫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三是接续保留电商扶贫项目(由县商务‍_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四是取消旅游扶贫项目(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2、就业扶贫政策衔接

就业扶持政策继续保留并进一步完善。(由县人社局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3、生态扶贫政策衔接

对于生态扶贫的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补偿、生态护林员等政策,予以保留延续,提高政策普惠性(由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4、智力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困难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智力扶贫政策,以‍城乡均等化为目标,逐步扩大政策覆盖面(由县教育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5、社保兜底政策衔接

延续现行贫困群众兜底保障政策,将其并入乡村振兴政策‍的民生领域,形成乡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由县民政局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6、健康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稳步扩大制度覆盖范围,‍防止“悬崖效应”(由县卫健委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7、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政策衔接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一个表现,也是农民反映强烈的一个民生痛点。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延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交通、水利和人居环境,对脱贫‍攻坚中未完成的建设项目加力推进、加快见效,不能因脱贫摘‍帽而擅自终止或调整;

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要推动提标提档、‍互联互通,让已建设施发挥最大效用;

加快完善管护机制,推‍动以建为主转到建管并重(由县民生办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8、金融扶贫政策衔接

取消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将其调整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由县金融办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9、社会扶贫政策衔接

借鉴社会扶贫的思路,保留和拓展相关帮扶协作机制,充‍分调动组织、科技、市场、人才等力量,进一步汇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由县工商联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二)帮扶队伍衔接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比,任务更重,更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更需要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因此,乡村振兴阶段,保留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

保留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继续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工作力量。一是过渡期内帮扶力量不撤,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二是构建乡村振兴帮扶机制。借鉴脱贫攻坚“县域结对帮扶、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的经验做法,建立乡村振兴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的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三是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持续向相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在选派人员上,可以选派退居二线有丰富工作经验且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在派驻时间上,以‍2—3‍年为宜,对确需更长时间帮扶的村,可通过连续派驻解决。

(三)考核监督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的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监督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一是做好考核衔接。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成果为主。20xx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二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按照《中国_农村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的要求,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三是加强督查调度。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四是建‍立容错纠错和关爱激励机制。

(四)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将脱贫攻坚建立起来的成熟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延用到乡村振兴,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无缝对接,‍形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具体领导机制,从研究部署、精力投入、基层调研等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约束性和可量化的要求,强化组织保障和动员能力。二是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建设。配齐配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力量,发挥好乡村振兴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三是建立“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表彰机制。对于在乡村振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懂两爱”干部、农民和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规划衔接

一是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二‍是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调发展。三是加快完善村庄规‍划。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三十四篇

(一)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的组织根基

1.巩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抓好“四史”的学习,指导开展村总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上讲堂、讲党课活动,带领广大村组党员干部深入学习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基层党员干部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引领普通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为推进XX村全面振兴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_胜利召开。

2.共建基层党支部,提升规范化水平。深化“局机关党支部与联系村党总支结对共建”活动,推动资源共享、队伍共建、活动共办。。帮助、指导村组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加强阵地建设,提升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年内开展1至2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二)持续促产业兴旺,打牢乡村振兴的基础

1.探索新模式培育产业。以XX、XX、XX等支柱产业为抓手,推进“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强精细化、科学化、合作化管理,实现现有产业的提质增效,带动村民收入稳中有增。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水利设施的短板,加强蓄水、引水等设施的建设,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产业稳产增收。补产业设施的短板,争取在XXX小组新建1个小型果蔬交易市场,检修进村道路的排水沟,促进安全生产。补移动通信信号的短板,协调相关部门、企业加强在XX村交通沿线、可多别小组的移动信号基站建设,实现主要生活区和生产区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支撑农业及乡村民宿的进一步发展。

3.促进乡村经宿经济发展。组织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护林员巡修茶马古道和鸡街梁子赶集步道,挖掘茶马古道线路价值,积极融入到XX县全域旅游版图内,促进XX村内农家乐、精品民宿、户外运动等第三产业逐步发展。

4.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培育集体经济项目,盘活旧烤烟房、旧校舍、交易市场、集体土地等资产,采取外租、参股、资产置换等有效实现形式,提高资产利用率,改善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的情况。

5.强化技术培训指导。邀请农业部门专家针对XX村林果产业实际,开展果树种植管理和品种选型培训。鼓励村组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走访农业企业、种植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进一步提升XX村林果产业种植管理水平。

(三)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绘就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1.抓好村庄规划。引导村组干部群众树立“我的村庄我规划,我的村庄我建设”意识,扎实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对接,逐步推进项目清单落地见效。

2.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XXX、XXX、XXX等3个小组为重点,积极争取上级的项目支持,实施庭院经济助推人居环境提升、人畜分离助推人居环境提升、两污分离助推人居环境提升等工程,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3.推进拆除农村危房、闲置旧房和盘活利用土地工作。指导XX村坚持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原则,“严守法规政策不逾越、群众权益不受损”两条底线,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拆除农村危房、闲置旧房及废弃建筑物,盘活利用村庄闲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实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

1.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村情、民情。局领导班子协助主要领导每季度到驻村点及联系村实地调研走访1次,了解掌握我局下派工作队员工作情况,同时深入调研驻村点及联系村的发展优势与潜力、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指导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深入调研驻村点及联系村工作,并提出富有成效的改进意见建议。

2.扎实做好访贫工作,制定帮扶措施。驻村队员坚持到户走访,及时掌握新的村情、民情,与村“两委”持续开展好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大排查,落实“一平台、三机制”工作要求,对“三类监测户”因人因户制定细化帮扶措施,做好年度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暨监测对象“回头看”工作,推广应用好“省政府救助平台”。

3.综合运用产业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措施,特别是充分发挥定点帮扶单位优势,多方协调争取,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加强人力、物力、资金投入,扶危救困、分类帮扶、动态帮扶,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返贫风险的底线。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三十五篇

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支持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要求,对于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_、_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主要思路。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健康扶贫主要政策总体稳定,调整优化支持政策,进一步补齐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弱项,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进一步提升;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城乡、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健康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优化疾病分类救治措施。已纳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的30个病种,定点医院原则上保持不变。按照“定定点医院、定诊疗方案、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的原则,将大病专项救治模式推广作为脱贫地区县域医疗机构针对所有30种大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化措施。结合当地诊疗能力,可进一步扩大救治病种范围,并逐步推广到省、市级医疗机构。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脱贫地区实际,逐步扩大签约服务重点人群范围,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四种主要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

(四)完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在有效防范制度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对象调整为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患者入院时不需缴纳住院押金,只需在出院时支付医保报销后的自负医疗费用。加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

(五)健全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加强与民政、医保、扶贫(乡村振兴)等部门数据比对和共享,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群众的优势,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大病、重病救治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健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人群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机制,主动发现、及时跟进,做好救治、康复等健康服务,配合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

(六)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健康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健康帮扶措施,大病专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措施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重点落实,加强农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和救治保障,做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医疗照护、0—3岁婴幼儿托育指导和妇女儿童保健服务,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健康预防政策。加强因病致贫返贫风险人群常态化健康帮扶落实情况监测。

(七)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按照《关于印发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扶贫发〔2019〕45号)中明确的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一”、医疗卫生人员“三合格”、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等十条指导工作标准要求,持续巩固拓展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动态监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实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乡村规划调整和移民搬迁情况,根据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优化乡镇、行政村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卫生院、卫生室设置,进一步改善设施条件,加强合格医务人员配备。支持地方采取巡诊、派驻等灵活多样方式,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加强巡诊、派驻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的医务人员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和服务要求。

(八)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推进措施。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要求,支持脱贫地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统筹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县乡一体化管理机制,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县域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等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内互认。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有条件的地区可按协议约定向医疗机构预付部分医保资金,缓解其资金运行压力。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落实“两个允许”要求,进一步激发运行活力,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积极性。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政策,督促地方明确签约服务费收费和分配标准,提升签约履约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签约居民在就医、转诊、用药等方面的差异化政策,逐步形成家庭医生首诊、转诊和下转接诊的模式。

(十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脱贫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制、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逐步扩大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中央财政继续支持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本科定向医学生,各地要结合实际为村卫生室和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高职定向医学生,落实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责任,强化属地管理,建立联合违约惩戒机制。积极支持引导在岗执业(助理)医师参加转岗培训,注册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继续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落实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招聘政策,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招聘中级职称或者硕士以上人员和全科医学、妇产科、儿保科、儿科、精神心理科、出生缺陷防治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可采取面试(技术操作)、直接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对公开招聘报名后形不成竞争的,可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划定合格分数线。鼓励脱贫地区全面推广“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继续推进基层卫生职称改革,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可放宽学历等要求,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执业医师晋升为副高级技术职称,应当有累计一年以上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经历。各类培训项目优先满足脱贫地区需求,培训计划单列下达,培训对象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招收。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各地要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乡村医生,可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于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

(十二)持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根据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安排,适当调整对口帮扶关系,保持对口帮扶工作管理要求不变。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导三级医院和脱贫地区县级医院续签对口帮扶协议,制定“十四五”期间医院学科建设规划。三级医院继续采取“组团式”帮扶方式,以驻点帮扶为主,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人员和学科带头人不少于5人(中医院不少于3人),每批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远程帮扶为辅,注重提升远程医疗服务利用效率。在前期帮扶成效基础上,持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针对性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高县级医院平战转换能力。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三十六篇

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效,确保出列贫困村稳定退出,在现行标准下确保到20xx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推动我县贫困村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实现由贫转强、跨越发展的目标,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落实“四不摘”要求,保障政策供给,强化责任落实,把巩固脱贫成效和防止返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全面巩固提升46个出列贫困村及面上村,22998名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成效,20xx年实现41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0xx年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现行标准下,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二、工作措施

(一)全面开展春季大排查工作,摸清底数

1.查贫困人口属性

漏评:重点清查大病重病户、残疾人户、重灾户、移民户、低保户中符合条件应该纳入的对象;建档立卡“四类人员”(财政供养人员、个体工商户或经营企业的户、有商品房的户、有小汽车的户)一刀切被清退中应该保留的对象。

错退:清查“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含安全饮水)未达标及脱贫程序不到位,算账式脱贫的已脱贫对象。

错评:“四类人员”清退不到位的;识别之前为“四类人员”但未作备案说明的建档立卡对象;明显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对象(子女有赡养能力)。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住建局、县委编办、县公安局、各乡镇

2.查住房保障情况

重点清查贫困户住房保障情况。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

重点清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专账、拆旧复垦、信息系统档案管理及搬迁对象入住、项目管理、信访处理、后扶情况。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毛田镇、月田镇、公田镇、张谷英镇

3.查健康扶贫情况

重点清查贫困人口中大病重病患者住院报销比例是否达到90%以上;农村贫困人口是否“应保尽保”;慢性病大病签约服务管理情况;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情况;特殊门诊报销情况及其他政策落实情况;贫困残疾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最低缴费档次的养老保险代缴落实情况;乡村卫生院、卫生室建设及全科医生和合格村医配备情况。

牵头单位:县卫健局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残联、各乡镇

4.查教育扶贫情况

查清楚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因贫失学辍学情况;省内跨区就读的贫困学生资助情况;省外就读贫困学生资助情况;因病因残贫困学生送教上门情况;贫困户家庭中职业学历教育扶贫补助落实情况(雨露计划)。

牵头单位: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单位:县残联、县扶贫办、各乡镇

5.查培训、就业情况

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两后生”(高中或初中毕业后未升学学生)是否参加人社等部门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是否参加人社部门的就业推介;扶贫车间建设情况;转移就业政策落实情况。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各乡镇

6.查产业扶贫情况

查清楚符合产业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查产业扶贫明白卡信息采集情况;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是否与农业合作组织等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利益联结是否紧密;产业扶贫风险防控情况。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

7.查民政、残联兜底情况

查贫困户是否应该享受兜底政策;查整户兜底情况,是否应兜尽兜及兜底类型评定是否精准;查残疾贫困人口残疾证办理情况及残疾人“两项补贴”落实情况;残疾人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高中生和以上学历学生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县残联、各乡镇

8.查资金项目情况

对往年项目进行抽查;查项目库建设使用情况;查项目资金状况,看是否存在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看是否专款专用、公开公示。

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人:县审计局、县纪委、县扶贫办、各乡镇

9.查小额信贷风险情况

查新增贷款贫困对象是否符合“四有一项目”审批条件和评级授信等级要求;查贫困户产业经营情况和贷款到期还贷能力情况;查户贷企用还贷情况及利益联结情况,看贫困户分红是否按照协议到位。

牵头单位:县人民银行

责任单位:县人民银行、县农商行、各乡镇

10.查涉贫信访与舆情处置情况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三十七篇

制定机关公布日期施行日期

文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时效性

扶贫、救灾、慈善地方规范性文件现行有效

正文:

----------------------------------------------------------------------------------------------------------------------------------------------------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切实做好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民政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万盛经开区民政局,机关各处室:按照_中央、_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根据《民政部关于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民发〔2021〕16号)、《_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21〕1号)、《_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21〕6号)精神,为实现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强化政策衔接,巩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一)保持救助政策总体稳定。严格按照中央“四个不摘”工作要求,持续抓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全市民政领域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人口中失能或半失能、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二)适度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对未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的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按

照低保“单人户”政策纳入低保保障。完善低保家庭收入核定办法,对农村低保对象就业产生的必要成本,在核算家庭收入时给予适当扣减;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但低于低保标准倍的,按政策规定给予6个月渐退期。将特困救助供养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

人、残疾人等提供照护服务。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拓展补贴发放范围,逐步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至农村无固定收入、农村低收入家庭、重残无业、一户多残、老残一体、依老养残等残疾人困难群体,护理补贴覆盖至三级、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推动建立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补贴制度。深入实施“福康工程”。扩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指导农村做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

手计划”,鼓励和支持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乡镇社会工作站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深化“慈善重庆”建设,做好“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加大在扶贫济困慈善领域事迹突出、影响广泛的单位、个人的宣传力度,集结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八、强化帮扶衔接,助力定点帮扶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十六)做好对口帮扶。做好巫溪县通城镇等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完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制定帮扶工作方案,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支持力度,继续按要求高标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好项目规划、资金使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消费帮扶、精神文明建设、乡村建设等帮扶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当地发展优势和民政部门职能优势,因地施策、精准帮扶,不断激发帮扶地区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乡镇振兴工作有效落实。九、强化区域衔接,做好重点帮扶县区划地名工作(十七)支持优化行政区划地名设置。根据发展需要,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激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指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一步规范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和地名标志设置,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和信息化建设。指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强界线管理和平安边界建设,依法推进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积极消除界线纠纷隐患,防范化解风险。十、强化工作衔接,全力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民政部门要持之以恒抓实抓好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将其纳入民政重点工作范围,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清单,明确时间步骤,层层落实责任,周密组织实施,统筹做好政策衔接相关工作。(十九)加强能力建设。要加快乡镇社会工作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和农村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民政干部、民政专业人才、村(居)“两委”负责人等业务培训,提升各类人才业务素质能力。(二十)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民政部门要强化纪律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到位。要健全完善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深化拓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成果。重庆市民政局2021年4月12日

——结束——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三十八篇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2021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守住底线,防返贫致贫机制有效健全。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靶向施策。抓好预警监测,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信息比对工作联动机制,分类设定“红黄”监测标准,强化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每月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排查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截至目前,全县共发现XX户XX人符合监测标准的突发严重困难户。同时,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开展督导排查,实现动态清零。抓好重点帮扶,对患大病和无发展能力的,强化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目前,全县XX名已脱贫人口中,XX人获低保保障,XX人获特困供养保障;XX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中,XX人纳入低保保障,XX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二是深化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稳定。坚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拓展提升收入水平。抓好产业帮扶,X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XX户,XX户脱贫户发展XX个自种自养项目且达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抓好稳岗就业,大力实施“春风行动”,全县脱贫劳动力已务工就业XX人,占比去年XX%,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XX个,和

去年基本持平。抓好资金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实施、早建成、早见效。全县共安排各级各类资金XX万元,全部匹配到位。截至8月31日,全县共匹配衔接资金项目数90个。项目已开工数XX个,开工率XX%,其中已完工XX个;已拨付资金XX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支出率XX%。

三是健全机制,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有序推进。调整县扶贫工作机构设置,县扶贫办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6月XX日与市里同步挂牌。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政策,谋划制定“2+N”政策体系,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在原有XX个驻村工作队基础上增加XX个队,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已全部到位开展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虽然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从7月份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的暗访调研以及平时我们督查暗访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足。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乡村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有撤摊子、松口气的想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形势新要求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办法不多。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力度减弱,对乡村基层的督导指导不够,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二是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人联系群众较少,甚至没有走访和电话询问;集中排查流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为乡村振兴部门来说,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然是首位的工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将严格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高质量推动衔接期内各项工作。

二是进一步抓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加强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排查力度,全面摸清底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县乡村振兴局会同民政、卫健、医保、人社、教体、信访委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实行信息月报送制度,做好低收入人口信息比对,对发现的困难人群,要及时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分层分类实施帮扶措施,实现对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点的早发现、早研判、早帮扶、早清零。

四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依托XX等特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持续做实乡村特色产业,深化消费帮扶,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让农民富起来。

五是进一步抓好稳岗就业。认真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两个不低于”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确保“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

六是进一步抓好扶贫资产管理。全面摸清扶贫资金项目底数,严格执行扶贫资产“运行、维护、处置”管理制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定期对扶贫资产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做到账实相符。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经营主体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核查经营状况,消除经营性扶贫资产风险漏洞,严防资产流失和侵占,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七是进一步抓好金融帮扶。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继续推广“一自三合”信贷模式,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对象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

八是进一步抓好社会帮扶。全力做好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驻村工作队履行好职责。深化县域结对帮扶,与XX县共同谋划中长期帮扶规划,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干部挂职和人才交流。开展定点帮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救助帮扶,凝聚全社会帮扶力量。

九是认真做好迎接后评估工作。今年11月-12月之间国家和省将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是把前几年的第三方评

估和交际考核结合起来,在总体要求、结果运用等方面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差别不大,是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性考核。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像对待脱贫攻坚考核一样来对待此次后评估工作,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4个方面10项指标(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就业稳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产业发展、收入支出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底后评估工作不出问题。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三十九篇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做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平稳转型、统筹纳入,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的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切入点,科学设施过渡期,整体部署,一体推进;以调整脱贫攻坚“特惠”政策为抓手,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以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为举措,构建新型乡村振兴帮扶机制;以脱贫攻坚考核监督机制为借鉴,完善乡村振兴监测考核体系。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建立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衔接体制机制。(二)基本原则1、坚持“五个转变”坚持将脱贫攻坚针对性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整体性政策,将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将聚焦个体发展转变为支持多元主体合作发展,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2、做好“五个衔接”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帮扶队伍的衔接、考核监督衔接、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3、进行“九个调整”

调整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九大政策。

(三)重点任务

1、设立脱贫攻坚的过渡期

20xx-20xx年为脱贫攻坚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搞急刹车。20xx年以后,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期,把扶贫工作全面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全县脱贫攻坚的九大工程牵头单位要及时进行系统梳理,做好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安排。

2、分类调整脱贫攻坚政策

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攻坚政策,对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分类做好政策统筹衔接,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

3、重建脱贫攻坚考核体系

在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主。20xx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压实工作责任;对在农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4、统筹对接乡村振兴规划

统筹规划过渡期和20xx年后的乡村振兴。编制20xx-20xx年脱贫攻坚过渡期的发展规划,与20xx年后的乡村振兴规划保持衔接;编制“多规合一”

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村庄类型划分要求,将脱贫村纳入乡村振兴村庄类型统一划定。统筹考虑乡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以村为单位制定村庄规划图,一村一图,一户一张,入室张贴,作为农民建设与生产的乡村振兴指南;确定县域内城镇化区、聚集区、永久现代化农村区域等发展结构空间、结构框架与职能定位;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弹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刚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

二、全面衔接

(一)政策衔接

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x大工程的xx个项目,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进行衔接。其中:代缴养老保险,代缴新农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保、低保、电费、高龄津贴,残疾补贴,教育扶贫,金融扶贫,计生补贴等x项,纳入调整完善类;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电商扶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农村安全饮水等x项,纳入接续保留类;危房改造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健康扶贫,光伏发电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扶贫等x项,纳入转换退出类。

1、产业扶贫政策的衔接

产业扶贫政策包括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县扶贫局承担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县商务_承担的电商扶贫项目、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承担的旅游扶贫项目。一是取消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将每年某万元左右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资金转换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和深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三个方面,同时取消县财政每年安排的某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二是取消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由县扶贫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三是接续保留电商扶贫项目(由县商务_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四是取消旅游扶贫项目(由县文化旅

游体育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2、就业扶贫政策衔接就业扶持政策继续保留并进一步完善。(由县人社局起草接续保留方案)。3、生态扶贫政策衔接对于生态扶贫的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补偿、生态护

林员等政策,予以保留延续,提高政策普惠性(由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4、智力扶贫政策衔接保留延续困难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智力扶贫政策,以城乡均等化为目标,逐步扩大政策覆盖面(由县教育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5、社保兜底政策衔接延续现行贫困群众兜底保障政策,将其并入乡村振兴政策的民生领域,形成乡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由县民政局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6、健康扶贫政策衔接保留延续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稳步扩大制度覆盖范围,防止“悬崖效应”(由县卫健委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7、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政策衔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一个表现,也是农民反映强烈的一个民生痛点。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延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交通、水利和人居环境,对脱贫攻坚中未完成的建设项目加力推进、加快见效,不能因脱贫摘帽而擅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四十篇

通过全面治理,要求每个村重点整治1个组,每个组重点推选10户示范户,不断巩固治理行动效果,让广大村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农村环境治理带来的获得感。

(一)打造美丽村落。按照布局美、整齐美、清洁美、绿化美、和谐美的要求,在全街范围内打造1个以上美丽村落,并推荐参与区级美丽村落评选。

(二)评选美丽庭院。按照住户自愿投入、庭院整洁有序、房边绿意盎然、人文特色浓郁的要求,在全街范围内打造并评选“五星美丽庭院”30个、“四星美丽庭院”50个、“三星美丽庭院”100个。[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办,责任单位:财政所、城管办、城建办、文明办、各村(社区)]

(三)创建“四好农村路”。按照“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的标准创建“四好农村路”。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年度考核目标任务。新改建农村公路应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20__)及国省有关技术标准,同步建设错车道、路肩、排水和安防设施,一次_(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以上。农村公路等级路率、路面铺装率分别达到90%、75%以上。以“农村公路路长制”为抓手,加大治超治限力度,各村(社区)落实必要的管养人员和经费,制定爱路护路的村规民约等其他有关规定。农村公路列养率县道、乡道、村道经常性养护分别达到100%、90%、70%以上,达到《公路状况技术评定标准》(TTGH20—20__)中等路以上的县乡道、村道比例分别为80%、60%以上,各村(社区)全部达到农村公路管养示范标准,县道、村道文明示范路的里程比例分别达到20%、10%。[牵头单位:城建办,责任单位:城管办、经济发展办、各村(社区)]

村级有限衔接工作计划 第四十一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成立了以街道办党工委书记为第一组长,街道办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包村领导、股室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站所全面抓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个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式扶贫工作 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专题研究,制定方案

及时召开党工委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精准式扶贫工作,结合我街道办实际,制定了董地街道办精准式扶贫工作专项工作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为扶贫人口精准识别提供了认定依据,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基础的工作。在建立“扶贫对象瞄准机制”上下功夫,把真正的穷人找出来,把扶贫对象摸精准。

(三)强化宣传,统一思想

以全县进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工作为契机,组织街道办全体干部职工、村组干部进村入户,在各村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宣传动员大会上大力宣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召开群众会80余次,印制宣传标语5副,村务公开20次,喷绘宣传3幅,电子标语2处。通过广泛宣传,把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做到了家喻户晓,使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也进一步统一了干部职工及村组干部思想。

(四)动员部署,强化培训

一是及时召开全街道办精准扶贫工作动员会,对全街道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是积极组织召开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培训会,对全街道办干部职工、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确保全街道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规范有序、数据真实。

三是按照班子成员分工,组建工作组5个,分组对各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确保工作实效。

(五)公平公正,识别公开

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统一标准、实事求是、分村负责等工作原则,按照农户申请、调查核实、民主评议、村级核实、乡镇审核、农户确认、二公告一公示流程等,严把审核调查关,全面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做到了全面摸排、调查真实、合理定性、全程公开。核查低保、五保、贫困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以及真贫困农户是否纳入贫困人口范畴,通过民主评议,确定拟纳入扶贫对象的人员,再对拟扶贫对象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质量。

以____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作为评判主要指标,将人均纯收入低于省农村扶贫标准2880元的人员作为拟扶贫对象,坚持以户为单元,实行整户识别,坚持规模控制,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健康、文化程度、住房现状等情况,按照农户申请(或村民小组推荐)、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委会审查公示、乡 人民政府审核公示的工作流程进行识别。

按照“突出重点、先难后易、分批实施”的原则,对全街道办1011户3568名精准扶贫对象(五保户、低保户)逐一制定了结对帮扶方案,落实了结对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结合本街道办实际,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劳务输出和劳动技能培训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核桃、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和抓好劳务输出培训。截止____年底,全街道办已实现脱贫255户1080人,还剩贫困对象756户2488人。实施董地村、明星村整村推进通组路硬化3750米,串户路硬化2300米,新建两条毛路2020米,总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5万元,通组、串户路硬化由村组织农户投工投劳。逐步解决325户1293 人出行难问题。“雨露计划.助学工程”12人通过审核,正在进行上报公示,“雨露计划.圆梦行动”也在审核上报期间。贫困村计划出列、贫困户计划脱贫年度标注清楚。贫困乡镇、贫困村基本情况、帮扶计划、急需解决内容按相关要求录入完成。

一是个别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被动工作,进展缓慢。

二是个别村宣传发动不够到位,导致部分群众误认为被确定为贫困对象后会获得很大的利益。

三是个别贫困群众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在民主评议环节,群众不愿为其投票,导致出现漏识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街道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精准性。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继续深入推进领导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对象参与的工作机制,把精准式扶贫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内容,将扶贫工作任务分解到村、到每个干部,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分户包村工作机制和一对一对接帮扶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科学制定预脱贫人员帮扶规划。逐村逐户摸清____年225户1080人预脱贫人员的致贫原因,根据预脱贫人员需求,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农村扶贫对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

三是认真落实帮扶规划,加快实施全街道办产业结构调工作,落实好核桃种植项目、马铃薯种植项目、各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精准发力,鼓起劲来抓发展,弯下腰来拔穷根,携起手来奔小康。

本文发布于:2023-02-13 20:0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971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工作计划   村级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