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2. 拜访友人要事先预约,并且准时到达,停留时间不宜太久。
3. 爱心和慈悲的发展,是一切修行的基础。
4. 佛心禅语欢喜就不怕艰难;有感恩的心,才能凝聚力量。
5. 佛心禅语 执著于自我而生活,自己撒下了痛苦的种子,妄想不断地扩大,终至背负不了的苦恼。这正是作茧自缚的痛苦。——梅原谛愚禅师
6. 禅心佛语利以疏为贵,难以克为贵,国以民为贵,民以强为贵,人以杰为贵。
7. 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8. 福报不能浪费,而应该培育。少浪费.多付出.多奉献自是培福的法门。
9. 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乐难得。于求乐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乐,后世乐可得。
10. 爱无所求,被爱无所累,便是真正的自在和幸福。
1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2. 禅语人生有的人总是喜欢把自己伪装起来。可是越是这样,伤的就越深。
13. 没有发心,就没有修行,发什么心呢?发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没有这些最基础的,永远也解脱不了。
14.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15. 感知 做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好处的事情,这就是善良的境界。我们可以把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统一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对自己说:今天比昨天更聪明,今天比昨天更有同情心,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的美,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这就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轩谈到人们成长时所说的。
16. 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
17. 禅心佛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
18. 于诸佛所,念报重恩,如父母想。《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回向品
19.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
20. 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21. 让动物受苦是完全缺乏慈悲的表现,对动物慈悲并不是因为人是万物之灵,而是人必须跟所有的生物共患难。
22. .有两种白色的方法可以拯救所有的生物:一种羞耻,两种羞耻。羞耻的人不会犯罪,羞耻的人不会教他这样做;羞耻的人内心羞耻,羞耻的人向;羞耻的人羞耻,羞耻的人羞耻,羞耻的人羞耻,羞耻的人羞耻,羞耻的人羞耻,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动物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的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羞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耻人
23. 非空非海中,非人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增上品
24.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25.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26. 禅心佛语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27. 以舍忍觉治贪嗔痴,“贪嗔痴”为人生大病:医治贪病是一“舍”字;医治嗔病是一“忍”字;医治痴病是一“觉”字。
28. 感悟 是否有是非之心,是否善恶,应该是圣人和恶棍最基本的区别。
29.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30. 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31.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32. 禅心佛语对待果法才成因缘,如果不对果法,不可能成因缘。
33. 禅心佛语从人心中涌出的好言行,与良好的范例一样有益。
34. 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35. 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36. 只有一点担心,笑得太多,少得太多,别一不小心把自己笑没了。
37.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38. 佛家禅语善用世间财利益人群,获得轻安自在,才是真正属于自己。
39. 只有以身作则,方能教化别人。南传《佛教格言·人品第一》
40.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41. 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弟子是儿女,生生世世都是一家人,金刚道友必须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搞好团结,要珍惜这个缘分。
42. 译文 如果你用善良的心教育和影响别人,即使别人离开你,你也不会做坏事;如果你用恶毒的心教别人互相打架,那就是摆弄是非,你会做最大的坏事。
43.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44.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45. .大慈大悲,常不懈怠。(法华经譬喻品》)
佛说慈悲经典句子 精选49句1. 佛心禅语 有媳妇对师父说:“我对婆婆已经够好了,但是她仍对我不好。”师言:“婆婆对你不好是她的事,但是对婆婆好是你的本分事。要知道你的一举一动,晚辈都在看着.学着。既然对婆婆已经好到九十九分,只差那一分,那就给她满分吧!”——证严法师
2. 慈悲的对象不仅于人,也要普及于其它众生,乃至一切无情有情万物。
3. 感知生活中最幸福的事情是父母在法庭上。我们应该珍惜父母活着的日子,不要留下我们想要抚养的遗憾。只有知道善良,我们才能报答善良。任何有一点良心的人都知道如何感激母亲的善良,报答母亲的善良,甚至一些高级动物也知道如何反馈。然而,社会上仍然有不服从和不孝的人。他们根本不理解父母的善良,更不用说报答父母的善良了。这些人甚至不如动物!
4. 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5.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6. 感悟 陷害、诽谤诚实善良的人,让人无缘无故承受身心痛苦。这种明显的主观恶意行为是无法忍受的。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放过无辜的人,更不用说那些认为自己有麻烦的人了。然而,如果有很多不公正的行为,他们会自杀。如果这样的人不想悔改,他们只能遭受十倍的痛苦和无赦的灾难。
7.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8. 佛心禅语 世间熙攘喧嚣,因此世人心生浮躁。在喧嚣处为自己留一份清静,不时从热闹的俗世中退回来,调和内心,就能在纷扰中安顿自己。
9. .如果你远离其他国家,你的伴侣被称为亲戚;在自己的家里,慈母最亲《别翻译杂阿含经》卷8)
10. 禅心佛语人的一生一半在命运手里,还有一半由自己把握。
11. 禅语人生有人说“心好就好”,但是徒有好心,如果不去化为行动,就不能成就好事。
12. 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13.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14. 禅心佛语家里的垃圾知清倒,内心的垃圾(贪、嗔、痴)不知‘倒’。
15. 感悟 人做了坏事,即使得到了更多的好处,心也是黑暗的;做好事的人,光明高贵,心总是明亮的。如果你做了坏事,只要你及时悔改,你的心就可以像阳光照亮夜晚一样沐浴在光明中。
16. 业力现前时,象洪水一样不可阻挡,到那时,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担。
17. 禅心佛语烦恼和福祸本来是没有门路的,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多,才让自己患得患失。
18. 天天禅语简单,才真正有福;单纯,才真正快乐。
19. 感悟 慈母手中线,流浪者身上衣。临行密缝,意思是迟到。谁说寸草心,报三春晖。三春的阳光不指望小草的回报,但寸草应该有回报的心。这让人想起了春节晚会上的歌曲《经常回家看看》。后来因为唱了寸草的感恩之心,广为流传。这让人想起了老莱子娱乐亲戚的故事里那个装孩子逗老父母开心的人。他的行为也表现出寸草的感激之情。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感恩的想法吗?
20.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22.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23. 这里涉及到中国哲学乃至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注意改善。古希腊哲学主要致力于对外部自然事物的研究,为西方哲学注重现实奠定了传统。当然,中国哲学也是现实的,但从孔子开始,中国哲学家就专注于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重点讨论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合理的行为准则,并以善良作为人们和谐相处的前提和基础。这就形成了中国哲学关注改善的传统。这一传统仍然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为我们塑造一个美丽的个人心灵,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24. 禅心佛语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25.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26. 禅语人生只要你还在认真、诚实而乐观地坚持着,终究会迎来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27. 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28. 虽然我们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但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如果得不到善知识的引导.敦促和摄持,那么受往昔世强大的业力和不良习气的影响,我们只能不由自主地流转在轮回的苦海之中,并受苦受难和无法自拔。所以依止和亲近具德的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啊!
29. 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3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31. 禅心佛语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32.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33. 受到良心责备的事,就不该去做。南传《佛教格言·人品第一》
34.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35. 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36.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37.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38.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39. 译文 恶事自己承担,好事属于别人。
40. 以知心无量故,知身无量,知身无量故,知智无量。《大日经》卷六,百字果相应品
41. 你如果相信别人会对你好,那你是糊涂,你是迷惑颠倒。
42. 修行修什么?修心,念佛念什么?念心。
43. 念佛的正品是往生;惭愧.忏悔.感恩.法喜都是念佛的副产品。正品是必然会有的,自然就有的,即使不知不觉,也必定不虚;副产品则时有时无,可有可无,或有或无。
44.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45. 人固有陋习,改了就是好。一时改不了也情有可原,只要不停其改就成。
46. 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47. 一块铁必须先经过洪炉烈火的熔烧和锻炼,才能炼制成一件精美的器具。同样的,一个成功的人,也必须经得起别人的恶骂和批评,就像在洪炉烈火中燃烧一般,要经得起烧.经得起打,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就。
48.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49. 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佛说慈悲经典句子 精选135句1.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2. 禅心佛语世人开口说神仙,眼见何人上九天。不是仙家尽虚妄,从来难得道心坚。
3.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4. 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5.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6. 慈悲心发出来了,心胸自然就能打开,烦恼业障自然而然地就会消失,心胸打不开,永远活得累。
7. 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8. 承诺只怕锦书难托,一念执着,换三生迷离烟火;一生多情愁,来回多紧锁,燃烧的福祸,忘记你我。
9. 佛家禅语付出爱心予人群,对己就是造福业、得福果。
10. 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11. 佛心禅语背着房子爬行的蜗牛,再用力也远远比不上那甩尾巴的壁虎。
12.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13. 愠于怨者,未尝无怨。不愠自除,是道可宗。《法句经》卷上,双要品
14. 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15. 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6.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17. 有两种方法可以拯救所有的生物:一种是羞耻,另一种是羞耻。所谓的羞耻意味着他们不作恶;所谓的羞耻意味着不敢教别人作恶;羞耻意味着内心知道羞耻,羞耻可以暴露他们的错误;羞耻是羞耻,羞耻是羞耻,这被称为羞耻。不知道羞耻的人,不能叫人,只能叫动物。
18. 佛教对自杀事件的看法。最近社会自杀事件频有所闻,为情感.为金钱.为名誉,甚至连学生考试不顺.课业繁重也会自杀。
19.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20. 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
21. 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22. 一个人若无信,说再好的话,都很难使人放在心底;因此,我们要让别人信任,要先建立自己的信用。
23. .父母恩深,恩怜无休止,起坐心相互竞争,近距离跟随。母亲年满100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24. 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25. 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6. 古人常说“安贫乐道”,因为心中有“道”,所以能安于“贫”。“安贫”
27. 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28. 感悟 佛教中以他人为本的道德观在实践中表现为慈悲。慈悲是希望别人幸福,慈悲是帮助别人幸福。悲伤是希望别人缓解痛苦,悲伤是帮助别人缓解痛苦。这是佛教的人道主义情怀。
29.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0. 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31.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32. 禅语人生我们必须在我们的内心里见到法,而后才会有一种更确然的平静存在。
33. 很多人信佛,学佛都是形式上的,真正信佛了,相信因果,就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的了。
34. 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为了追求学问,应以智慧扩充心光。
35. 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36.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37. 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38. 我们无论什么也不能贪,要知足,要能忍,但这个无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不争.不贪就能福寿无边,你要是争.贪.搅.扰,就罪孽不少,要想出离三界,也是无有是处的。一宣化上人
39. 金钱能够储蓄,而时间不能储蓄。金钱可以从别人那里借,而时间不能借。人生这个银行里还剩下多少时间也无从知道。因此,时间更重要。
40.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41. 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42. 不可说。
43. 形式上学佛念佛,实际上求名闻利养,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目光放远一些,少发俗愿,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44. 真正的残疾,不是外在的身根不全,而是心里没有慈悲、包容。真正的缺陷,也不是环境的困顿,蹇厄,而是自己丧失信心。
45. 佛心禅语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佛告诉我们要容忍.宽容.柔和,用容 忍解决生活中的人际矛盾。
46. 天堂本来是黑的,只有天使才是亮的。天堂因为天使之纯净而美好显现,地狱因为魔鬼之邪恶而示现恐怖。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天堂地狱随心而现,随识而变。
47. 心情好了,你的身体工作家庭都会好。
48. 只有开发内心的慈悲和智慧,才能达到生死自在。
49.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50.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51. 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52.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53. 慈悲心发出来了,心胸自然就能打开,烦恼、业障自然而然地就会消失,心胸打不开,永远活得累。
54. 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建立在慈悲的基础上。
55. 菩提心发出来了,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一切佛都是一体,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56.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57. 谈情说爱大慈大悲,以智化情,以慈化情,以法范情,以德导情。
58. 翻译 什么是忏悔?忏悔意味着一辈子都不做。忏悔意味着理解以前的错误和不良思想行为,并永远吸取教训。在佛陀面前说忏悔是没有用的。在我们的佛教中,我们永远不会犯错误。这叫忏悔。
59. 慈悲心的另外一种是“爱”的表现。无我的爱,才是真正充满慈悲心的“爱”,不求回报的“真爱”。
60. 禅心佛语持戒的真正意义是表里如一,而不是仅仅行为端正而已。
61. 禅心佛语人生一世不外乎修德(做人),完善徳(做事),升华德(灵性修炼)。
62. 禅语人生一体皆有两面,尝试着用他人的观点看问题,解决问题,将会使你豁然解脱。
63. 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64.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65. 诸法不起如虚空,犹如电起须臾灭。(古印度)优波底沙《解脱道论》卷十三
66. .哪个最富有?哪个最穷?悲母在堂,名为富;悲母不在,名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死时,名为暗夜。(《心地观经》报恩品》)
67. 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68. 一言为重,千言无用。言重则信重,信重则有大用。
69.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70. 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因果。
71. 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72. 佛家禅语“忍而无忍”是真修行;“忍无可忍”而以牙还牙是凡夫。
73. 禅心佛语盖心虽无法,而法从心生。故十法界之性,不离乎惟一真心。
74.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75. 四摄法:修持菩萨道,必须力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76. 若人本无恶,亲近于恶人,后必成恶因,恶名遍天下。《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牧牛品
77. 读经固然好,读心更重要。
78.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79. 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80. 去掉我执我爱的最好办法就是发慈悲心,愚者为自己,智者为别人。
81. 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自己,是属于上师三宝的,属于众生的,是普渡众生的工具,是用来成办众生利益的,所以要珍惜。
82. 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83. 译文儒家、佛家、诸子百家的意图是一样的,但他们的行为却大不相同。他们的共同意图是教育人们善待他人。
84. 禅心佛语如果缺乏承认错误的习惯,那错误就会愈来愈多。
85.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86. 每日诵读一篇《佛光祈愿文》,自我发愿;每日皈依三宝,自我提升。
87.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88.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89. 禅语人生只可惜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老天做的事通常都不会尽如人愿。
90.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91. 身一切善行,口一切善行,意一切善行,是名成就威仪行。《舍利弗阿毗昙论·非问分禅品》
92.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93. 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94. 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95. 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96. 感知 人不是圣人,谁能错?人们可能会犯错误,有时甚至会犯大错误。但在知道了这个错误之后,人们必须有一颗忏悔的心。有些人犯了错误,当然,没有忏悔的心。虽然有些人有忏悔的心,但禁忌医生,不能决定纠正错误,这种忏悔的心实际上没有结果。有些人可以在犯错误后迅速纠正错误,并可以永远吸取教训,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最后一种人,将忏悔的心落实到实处。
97. 不会尊敬别人,不知道照顾别人,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98.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99. 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100. 佛心禅语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01. 佛心禅语 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102. 禅心佛语人最快乐的,并非别人给你带来了快乐,而是你给别人带去了快乐。
103. 非染非不染,非净非不净,心性本净故,由客尘所染。(古印度)弥勒《辨中边论》卷中
104. 禅心佛语斗勇更斗智,请用脑子来游戏。两点间的曲线有时候比直线更短。
105. 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106. 爱是理性的牺牲,而不是感性的占有。爱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奉献,爱是美化外在环境,净化内在心灵的源头,爱是慈悲的显现,也是修菩萨行、广披有情的甘霖法雨。
107. 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108.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109.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110. 禅心佛语十二因缘也是因缘所现,十二因缘不落尘相,会入依他起了。
111. 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112. 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你自己的相续中也能产生这些功德。你喜欢,你相信,你想得到,这就是信心。
113. 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114. 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
115. 闻所说而信者,不名为信,智慧知已,名为信。(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一
116.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117. 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118. 佛法是不二之法。
119. 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120. 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121. 佛说,你恨的人,来生不会再见,所以别在她身上浪费时间;你爱的人,来生也不会再见,所以今生要好好对他。
122. 禅语人生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123. 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24.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缘,是因果,因果是圆。别得意,得意是恶,终得恶果;别失落,失落是伤,伤者难圆。淡然于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即是圆满。
125. 意志是精神真正的支配者,当你心中充满著慈悲、平等以及宽恕时,所感应来的即是无诤的世界。
126. 宽恕,是可以解决万世仇恨的。如能包容、慈悲,将爱心升华、扩大,才能抒解心中的不平。
127. 钱财本是身外物,身外之物当然就有聚散的时候;因此,有钱时不必得意,没钱时也不必悲哀。
128. 禅心佛语社会上的学问,都是形相上的学问,是治标的,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脱。
129. 佛力加持不可思议,找到了解脱的方向,继续坚持修,认真修,老老实实地修,不能退转,时时刻刻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不会有违缘和障碍。
130. 译文 只有时刻警告自己要以慈悲为怀,才能培养利他主义的高尚情怀。
131. 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132.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33. 禅心佛语青春就像一只容器,装满了不安、躁动、青涩、与偶尔的疯狂。
134. 譬如有人欲护其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一切诸佛正法,应先守护菩提之心。“四十华严”卷三十六
135. 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恶,为众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善。
佛说慈悲经典句子 精选93句1. .什么是忏悔?忏悔者一辈子都不做,后悔者知道前非恶业,永不离心。诸佛前口说无用。在我的法门里,它永远不会被称为忏悔。(《坛经》)
2. 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
3. 禅心佛语慈悲一定要站在原则之下,没有原则的慈悲是烂慈悲。
4.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5.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6. 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7. 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8.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9. 救苦救难的是菩萨,受苦受难的是大菩萨。(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0.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11.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2. 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13. 译文对父母、兄弟等亲属孝顺慈悲。
14. 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15. 感悟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我宁愿承受痛苦和不幸,也不愿给别人幸福和幸福。这种牺牲精神的心态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珍贵的。
16. 禅心佛语临济禅师圆寂于咸通八年(公元867年),谥慧照禅师。
17. 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18. 人之所以会成为财物的奴隶,正是因为人们不懂繁华本虚幻的道理,从而被贪财的锁链束缚。
19.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20. 令佛菩萨欢喜的事,是做到让众生欢喜。《入行论》中说过:“除了让众生欢喜以外,再也没有令佛菩萨欢喜的事。”让众生欢喜的事,就是不杀害生命,在不欺骗众生的前提下,自己力所能及地去服务众生。我们才会真正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如同为使一个母亲欢喜,先要做到让她的孩子们欢喜一般。
21. 透过每缕禅语都能见到太阳,通过每段祥事都能抵达心灵;禅是面镜子可以照亮人的心境,禅是盏明灯可以指引人的心路。
22. 感悟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执着、最美好的爱。无私在于:为了这份爱,妈妈可以委屈自己。孩子长大了,离巢而飞。即使母亲不愿意为孩子的未来放弃,她也会让孩子飞得很远。为了这份爱,妈妈可以忘记自己。母亲心里没有自己,只有孩子。坚持在于:无论你丑还是美,无论你是失败者还是成功者,母爱无处不在,从不打折。为了这份爱,妈妈甚至不在乎孩子给她带来的伤害。美在于,这份爱与世界上任何一份爱都是先天无与伦比的。因为母爱体现了生命的延续,母爱之花永不凋谢,因为她是自生自长的,是用血浇灌的。愿世界上的孩子不要忘记回报母爱,哪怕是亲切问候带来的温暖
23. 感觉 羞愧,归根结底,这是一颗羞耻的心。如果人们没有羞耻感,任何坏事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做。如果你有羞耻感,你就会远离邪恶的影响和诱惑,善良正直,行为正确。
24. 禅语人生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无所念,一切处无心。
25. 佛陀修行成佛的时刻就是在半夜天将亮时,月亮即将隐入山中,而星星仍停留在天际,月光与星光同时映入佛陀的心地,他的心中涌出一股清净的光明。因此,佛陀觉悟了宇宙间的真谛。
26.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27. 禅语人生只要信心坚固,一门深入,处处皆可修行,处处都是道场。
28.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定要保有颗完整的本性和颗清净的心。
29. 译文一些慈悲的事,不要因为懒惰而不做(慈悲的事)。
30. 佛是什么?请你拿一张纸,一笔一笔的写个佛字,你便会明白固中意义。亻:代表人生;弓:要经过弯弯曲曲的路;丿:才能从此岸;丨:到彼岸;正如人生,如果没有经过波折与苦难,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原来有此岸.彼岸。遇到困境时更要加培感恩,没有痛苦,就没有觉醒.成佛的机会了。
31. 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2. 佛心禅语 执著,听起来是一个人的优点,然而,它也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执 着,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顽固不化,就是死钻牛角尖。
33. 梦醒了,还是当下的月光,不如寄情这月光,也是一种亮。
34. 翻译无缘无故打善良的人,肆意诽谤没有过错的人。做这些事情带来的灾难是做一般错事的十倍,不会被赦免。
35. 禅心佛语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36.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37. 鸟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来天伦之乐?
38.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39. 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40. 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41.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42. 每个人心中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的,每个人生命的潜力是用之不竭的,重要的是,你肯不肯去开采它.发挥它。
43. 夫物应尽,欲使不尽者,此不可得;夫物应灭,欲使不灭者,此不可得;夫老之法,欲使不老者,此不可得;复次,病法,欲使不病者,此不可得;复次,死法,欲使不死者,此不可得。《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善聚品
44. 禅心佛语生活就是改变。有时痛苦,有时精彩。但大多数时候,两者兼有。
45. 佛教主张悲悯众生,提倡布恩施惠。诸法之本性,既不应有人我之分别,也不应该有物我之分别。世人都受欲望驱使,追求名和利,自己寻找了无尽的烦恼,这是本性清欲的迷失。佛法主张人要一心向善,对任何事物都要怀有一颗慈悲之心,人生也会因此而得益。
46. 假如孔子生活在今天,他可能成为代课教师,最后接受被清退的命运;假如孔子生活在今天,他也有可能成为官员,因为没有文凭,或有幸被招干,但他必须不断地混文凭,才有可能立足和迁升。
47. 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48. 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49.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50. 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就是念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是修心。
51. 感悟 六亲不认识的人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吗?
52. 翻译 普通人失去了财富,因为他们吝啬家里的财产,没有放弃的想法。因为贪婪害怕死亡,他们经常担心自己活不下去。因此,妻子和孩子互相争斗,兄弟互相争吵,家庭和亲戚失去和分离,亲戚和朋友切断联系。这些情况实际上是由吝啬引起的。不服从菩萨的心,阻碍了同情的真理,没有帮助别人拯救别人的心,只有麻烦的心情。这样的错误的根源实际上是吝啬和贪婪。
53.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54. 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55. 看到社会上有那么多精神病患者,实在为他们深感
56. 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57.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58. 禅心佛语给活人送一朵玫瑰,强过给死人送贵重的花圈。
59. 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60.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61. 禅心佛语认命比抱怨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除认命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62. 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63. 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64.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65. 佛心禅语「煽不动」,是学问有了基础,「挑不动」是修行有了基础。
66. 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67.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68. 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69. 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70.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71.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72.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73. 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74. .圣人陈福劝善,示祸戒恶。恶棍说善无益,恶无伤。(法园珠林)
75. 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76.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77. 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78. 人生就像一面镜子,给欲望之心投影于黑暗,给清宁之心照彻于光明。世间的因缘际遇深不可测,我们不知从前生哪个喧闹的城,迁徙到今世这个陌生之都。向佛之路是平坦宽阔的,不是赶赴红尘,洪水里来,烈火中去,非要将你伤得血肉模糊,才算是走过劫数。
79. 佛心禅语修而不悟,轮回就在那里,或生或死,与你痛苦伴随,不解不脱。
80. 不着己乐,庆于彼乐。《维摩经》卷下,菩萨行品
81. 破迷 迷,就是失去方向。如果能在迷惑处豁然开朗,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静心破迷而不慌乱,就是智慧。
82.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3. 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84.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85. 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86. 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87.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8. 每个人都有你不具备的优点,每个人都有你达不到的高度。
89. 若能系一心,一切皆能系。若自降一心,一切自降伏。《菩提行经》卷一
90. .所有愚蠢的人都吝啬自己的家庭财富,不情愿地牺牲自己的生命,但为了贪婪,他永远不会担心自己的生命。然后他的妻子和孩子扮演角色,他的兄弟,他的亲戚和朋友被孤立。好的原因是因为节俭,因为节俭,因为节俭,因为节俭。好菩萨的心,阻碍慈悲的方式,没有救援的意义,只有麻烦的感觉。如果是这样的话,实际上是贪婪的。(法国花园珠林)
91. 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92. 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93. 禅语人生有自尊心而无自信心的人,等于一座房屋有栋无梁,它的维系力必然很脆弱。
佛说慈悲经典句子 精选117句1. 禅语人生在职场中就应该像柯南那样,有一种我走到哪就让别人死到哪的霸气。
2.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3. 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4. 以清净的耳根,接受清净的语声;以圆通的耳闻,吸收世间的善音。
5. 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6.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7.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8.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9. 人的威望不可能一天树立起来,人的声望更要用毕生的德行来养护。
10. 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11. 时间与财富 善于利用时间之人,将会拥有
12. 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3.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14.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5. 最有禅意的句子正的欢喜,不在于拥有多少,而是有爱。
16. 译文 如果一开始有做恶的想法,心里会像乌云一样遮住月亮;如果后来心里有做好事的想法,就会像火炬一样驱散黑暗。
17. 慈悲为怀
18. 好好地发慈悲心,看每个众生都那么可亲可爱,然后你才会轻松自在。
19.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20. 菩萨摩诃萨应先具足学一切道,道智具足已,应分别知众生深心。……入众生深心相,人已,随众生心,如应说法。《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四,种善根品
21.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22. 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23. 禅心佛语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24.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25. 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26.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27. 佛心禅语 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只是平常。——《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28. 每星期至少参与大众共修一支香,是为生活的密行。
29.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30. 禅语人生重新塑造自己其实并不难,重要的是,你决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31.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2.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33.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34. 人生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却能自我拓宽生命宽度与厚度。
35. 若是祖宗门下上根上智,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其有根微智劣,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唐)慧寂《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
36. 人世间的事事物物,从淡泊中滋生喜乐;从无求中,体验清净;从无我中,实践慈悲。
37. 学佛修行之可贵,在于常涌慈悲心,视万物与我一体,同体大慈力,同怀大悲心,即使在境界现前时,亦能超脱凡情、俗念,拂逆困厄,而不变道心。
38. 万法皆是由因缘所生起,应当广结善缘,普遍建立良好的关系,若能体会‘缘起’的道理,人才能生出一颗慈悲喜舍的心。
39. 禅心佛语忙碌定律:人可以因梦想而忙碌,却不能因忙碌而失去梦想。
40. 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41. 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42. 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43. 在生活中如何修行呢?简单地说可以有一个标准,就是以佛心作佛事,或者说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44. 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45. 当怜悯转为慈悲,当世情转为智慧,当一颗心与佛法澄然相映时,这蜉蝣过客般的人生,这感恩回馈的人生,才有了意义。
46. 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有十分,悟有十分。(宋)佛迹颐庵真禅师《禅关策进》
47. 凡事应以忍为贵,大事化小小无踪。能有修养谓之勇,处世温柔最有用。
48. 如果你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如果你还有烦恼,那你还是愚者。
49. 如何提升生活品质①每天和伴侣做快乐的事,如一起看电视或读增加生活情趣的书;②不要牺牲健康,像通宵赶工.睡眠不足.不运动.吃垃圾食物应避免;③对身边的人有求必应,要急家人.朋友之所急;④量入为出,财务压力使人快速衰老;⑤不要把办不到当口头禅;⑥轻松面对杂务;⑦言出必行。
50. 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51.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52. 佛家禅语以“念纯”自修——心念单纯能自爱;以“心宽”待人——广结善缘心宽阔。
53. 在行.住.坐.卧当中能够时时观照当下,使自己的心与佛相应.与法相应.与戒相应,我们当下便是身居乐土。
54. 佛语心经 俗话说:身教胜言教,正人先正己。纯粹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因此干部在群众面前要以身作则,老师在学生面前要以身作则,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律己方能服人,率先足以垂范。
55.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56. 供养善者,不与恶人,是菩萨谬。《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57. 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58. “慈悲”乃是一种能和蔼、温柔地对待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人、事、物的能力。
59. 今既自悟,各须皈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皈依也。——《坛经-忏悔第六》
60. 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61. 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6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63. 纠结与磨难是对人生智慧最好的历练。生活的难度不在经历本身,而在如何克服自己的主观与偏执。更温和,更宽阔,许多时候不是否定别人,而是随时做好准备,否定自我。
64.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65.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66. 不为他人着想,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67. 真正能够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满人身,这是生生世世修来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错后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要轻易的放弃。
68. 佛语悟道思路清楚就会聪明,情欲深重就会思维迟钝。
69. 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70. 禅心佛语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71. 愚痴的人,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的了解自己。
72. 天天禅语我们的智慧本像月亮一样光明,如果没有被云雾般的烦恼遮住本性,就会永远光明无比;我们的福德本像月亮一样圆满,如果没有被罗喉般的私心毁灭功德,就永远那么充盈。我们对着月亮祈愿吧,愿我们早日去除烦恼与私心垢念,早日回到如月般明亮圆满的本性。
73. 得失不计较,有无不比较。(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74. 世上最永恒绵长的是岁月,最经不起消耗的是瞬息即逝的时光。岁月来自时光的叠加,岁月的厚度;决定于时光的厚度,岁月的宽度,决定于时光的宽度;岁月的浓度,决定于时光的浓度。时光的厚薄.宽窄和浓淡,掌握在消耗它的生命手中,时光的状态取决于生命状态。拥有生命便拥有对时光岁月的责任。
75. 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76.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77. .这颗心常常沉浸在慈悲中,才能产生利他情怀。(《宝鬓集》)
78. 翻译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最大的贫穷是什么?母亲的生活是他们自己的财富,母亲不再是他们自己的损失;母亲像太阳挂在天空,母亲像太阳坠落;母亲像月亮照亮夜空,母亲像黑暗的夜晚。
79. .若善心教化,虽为分离,也不得罪;若恶心,使他斗乱,则是两舌,得罪最深。(《成实论》)
80. 禅语人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81. 人们一直在追求真理,却不知真理就在自己的内心,在自己的生命深 处。不知去建立自己的真正主体性,就只能永远被外境所决定,而不能决定 外境,只能转于物而不能转物。
82. 为学当重闻思修,将来必须说写做,若能具备戒定慧,必可清净乐融融。
83. 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84. 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85.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86.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87. 佛心禅语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88.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89. 多看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多看别人的优点,方能学到别人的功德。
90. 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91.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92.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93. 禅语人生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94.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95. 相信自己,贵在坚持,只要我去做了,一点一滴,慢慢地改变,也许和别人比我是最差劲的那个,但是我一定要做到最好的自己。
96. 人生何其短,何苦互相怨。不管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还是一百步笑五十步。自己走自己的风雨历程,何必再去伤害别人的孤独和零丁。
97.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98. 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99. 安排自己能获得快乐,充实自己能获得知识,掌握自己能获得平安,创造自己能获得成功。
100.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101. 宁当少闻,多解义味,不愿多闻,于义不了。《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狮子吼菩萨品于如来教,唯文字想,而无人解,皆名谤法。《大乘集菩萨学论》
102. 禅心佛语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得一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103.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104. 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105.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06. 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107.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108. 总之“悟”,使我们可以从矛盾中得到统一,从复杂中发现单纯,从障碍中找到通达,从枷锁中获得解脱。愿芸芸众生,早日证悟自觉。
109. 禅心佛语体寂湛然,无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
110. 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11. 夫妻是伦理的关系,不是“论理”的关系。(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12.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113. 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还会继续做错事。
114. 心如止水,笑对人生,坦然会让我们的生活快乐而美丽;微笑,会让我们敢于迎接人生的挑战。
115. 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116. 常思己过宽待人,厚德载物低做人低调做人。把别人的恩惠放在心上。品德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
117. 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说慈悲经典句子 精选79句1.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 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六祖坛经·行由品》
3. 佛心禅语作恶不灭,前世有余德,德尽必灭,为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尽必昌。
4. 译文 如果你去其他国家旅游,你的同伴是最亲密的人;如果你在家,你慈爱的母亲是最亲密的人。
5. 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6. 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7. 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别人考虑,慈悲心就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
8.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9. 佛心禅语人依止在大地之上,为地球尽一份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
10.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11. 佛家禅语要看清人生的道理——以布施心转悭贪,以慈悲心转嗔恚,以智慧心转愚痴。
12. 轻安所持于善所缘心一境性之定,即止自性。(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六
13. 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14. 禅心佛语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
15. 大多数的人辈子只做了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6. 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17.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8. 好和坏都是自己的心,如果不执着了,一切都是好的,坏的也会变好,如果执着了,看什么都不好,好的也会变坏了。
19. 布施,财物多寡无关紧要,重要的在于心;供奉,关键在于是否虔诚。
20.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1. 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佛经名言
22. 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23. 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24.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25. 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26.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27. 得到的越多,烦恼越多,压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爱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28. 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29. 禅心佛语会一分为二看事情,因为凡事不是以自己的目的为转移。
30. 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31. 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32.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33. .枉杖善良,妄蔑无罪,其灾十倍,灾仇无赦。
34. 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35. 若起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人不二法门。《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
36. 佛教出发的动机在慈悲,佛教施展的手段在方便。
37. 佛家禅语智慧,是心宽念纯、海阔天空,用爱拥抱大地苍生。
38. 佛说:各位住家时,应该祝福众生:知道家本空性,免于受其拖累;你们孝事父母时,应该祝福众生:虔心向佛,护养一切众生;你们与妻子欢聚时,应该祝福众生:平等对待怨家.亲人,永远脱离贪欲.偏执。
39. 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一切言语道断……,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非见非闻,非觉非知。……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维摩经》卷下
40. 世间之人无知无信,常与诸根而为奴仆,唯见掌中,不观大利,易事不修,难者恒作。《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佛为阿难说处胎会
41.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42.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43. 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
44. 怎样让自己变成一个人见人喜.漂亮可爱的人?佛日:不悲念过去,不念于未来,于现前而活,则肤色清润。——《佛陀语录·下篇·杂品》
45. .深观善恶,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结吉无忧。(《法句经》卷)
46.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47. 佛语摘抄精选譬如海中船,贪重故沉没。(《迦旃延说法灭尽偈》),
48. 天天禅语奉献付出后的心灵享受,就是净土。
49. 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50. 想着怎么害人家,难免就要想着防止被别人害,既是两害,为什么还要害?
51. 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52. 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53. 佛心禅语不要小看石子,因为它能垒起我们这个世界。
54. 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55. 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有什么可高兴的?有什么可悲伤的?什么时候都是一个状态。
56. 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57. 真正意义上的坏人,是在本质上善陨灭,恶丛生。他们对人的伤害,蓄势已久,预谋已深。于是,这个世界才有了暗箭,有了冷枪,有了所有的防不胜防。
58. 上智厌腐身,危脆非真实,苦多而乐少,九孔无一净。《法句经》卷下,泥洹品
59. 意志是精神的支配者,当你心中充满著慈悲、平等和宽恕时,所感应来的即是无诤的世界。
60.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61. 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62. 应作如是观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63. 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64. 感知人是社会上的人。在社会上,人们需要朋友、亲戚和家人来生存和生活。吝啬和贪婪有不良根源。贪婪必然会使人们为自己的利益而战,剥夺他人应有的利益,甚至导致叛逆和亲离。为什么我们不放弃自己的一些利益,以爱和善良换取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和内心的平静呢?
65. 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66. 帮助我们修心的方法,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叫佛法。
67. 你不要直不满人家,你应该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68. 感悟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和纠纷。当我们与他人发生争执和冲突时,我们应该善意劝说、解决和消除冲突,最不应该做的是弄清是非,扩大局面。
69. 我们一生的任务,就是要以慈悲来行销这个世界!
70.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71. 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72. 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73. 争什么比什么计较什么?没有善心,谁都帮不了你,争也争不到,比也比不上,计较也没有用。去掉自私自利自爱,你就会自在。
74. 下下人有上上智。
75. 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76. 信佛是信因果,如果你真的信因果,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
77. 一切皆为虚幻。
78. 不管是爱人或是被爱都是幸福的。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证严法师
79. 还不清,来生还得继续;前世的缘,今生正在实现,好不容易盼到了,还不好好把握?
佛说慈悲经典句子 精选83句1. 以“念纯”自修——心念单纯能自爱;以“心宽”待人——广结善缘心宽阔。
2. 相信自己,一路风景一路歌,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3.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4.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5. 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6. .日儒日佛日百家,心则一,其迹甚异,夫一焉者,其皆欲人为善者也。(《辅教篇广原教》)
7.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8.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9. 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0.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11.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12. 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13. 先把自己调整好,不要总想如何去改变别人。
14. 圣人通过陈述幸福来说服人们做好事,并通过指出灾难来防止人们做坏事。卑鄙的人告诉人们做好事没有好处,所以不要做,做坏事没有伤害,所以不要改变邪恶。
15.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6.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7. 自救与救人 改新自己是自救,助导别人是救人。
18. 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19.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20.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21.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22. 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23. 珍惜上师,珍惜传承,珍惜法宝,珍惜人身,珍惜缘分,珍惜光阴。
24.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25. 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佛教语录
26.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27. 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28. 佛家禅语无争,并非事事不理,而是与人合心、与气、互爱、协力。
29. 为人老实不诳夸,待人接物众欢喜;学佛慈悲无你我,善行功德如恒沙。
30.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1. 最有禅意的句子遇事,若能平心面对,很快就会度过。
32.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3.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34. 如果不能,也不要攀缘,要知道,强求的爱一定不会幸福。
35. 佛心禅语 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当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个真理时,他便开始远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佛陀的格言》
36. 禅语人生知足者,却能在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37.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38. 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39. 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40. 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41.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42. 用如来的心,吸取生活中的佛法,并自我进修,学习菩萨大无畏的精神,期许将来有朝一日,以积极的行为,普渡天下众生,实践佛门的大慈悲法门。
43.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44.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45. 译文 如果你能深刻洞察和区分善恶,你就会知道你应该害怕什么,害怕什么。如果你知道恐惧,你就不会去做(错事),你可以结婚,没有烦恼。
46. 把一切众生都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大家都喜欢你,拥护你,信任你。
47. 佛心禅语 人理深谈,且缓数年。(印光法师)
48.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49. 禅语人生于逆顺境界中无起灭相,始离得增上慢名字。
50. 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51.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52.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53. 禅心佛语佛教里根本就没有其他宗教里所谓罪的观念。
54.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5. 爱心是照顾好自心——对内,不起烦恼;对外,不破坏形象。
56.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真正的福德,是以平常心守本分.勤付出。
57. 翻译父母对孩子有深厚的感情,对孩子的爱并没有停止。父母的心总是伴随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随着孩子的远离和归来而改变。百岁的母亲会担心她80岁的儿子,只有当生命停止时,这种爱才会停止。
58. 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59. 禅心佛语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带笑,放松能使我们身心健康,带笑容易增进彼此友谊。
60.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61. 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62. 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63. .前心作恶,云覆月;后心起善,如火炬消暗。
64. 修行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现有的生活状况。各安本位.安分守己,各尽各的责任和义务,在尽职尽责中来完成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责任和义务。
65. 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66. 禅心佛语非做不可的事,聪明人一开始就做,傻瓜却要等到最后才做。
67.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68. 佛心禅语人生是否有价值,不在于他人眼光,而在于善用生命良能。
69. 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70. 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71. 禅心佛语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
72. 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73.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74. 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75.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76. 感知人们不仅需要区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还需要了解善与恶的结果,即福祉或灾难。如果你能理解利益,知道不同的行为会把结果引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人们就会趋善避恶。佛教的恐惧观念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然有意义。
77. “顺则凡,逆则仙”。一般人都喜生厌克,而成功之人则反过来,皆好克厌生。
78. 佛心禅语补救定律:回过重来的最佳途径,就是从现在开始。
79. 禅语人生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80. 不要总想改变别人,自己要先管好自己,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信任你,拥护你。
81. 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82. 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
83. 知识是用学的,智慧是用悟的。要化导一个人,慈悲的言行、关爱的心怀,比任何都受用。
本文发布于:2023-02-12 18:0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808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