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作文高中(推荐33篇)

更新时间:2023-02-12 16:52:16 阅读: 评论:0

昆曲作文高中 第一篇

戏剧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可以说,我从小就与戏剧结下了缘。听妈妈说,她特别爱看戏,怀我的时候,凡是戏,妈妈每场都必看。那天,妈妈为了欢庆我的到来,便特地学了一首戏曲唱给我听,做为我来到人间的第一首摇篮曲。

我满两岁的时候刚会走路,就回模仿一些演员们走路,还不停的咿咿呀呀地乱唱。床——是我的舞台,芭芘娃娃——是我的话筒。

后来,我慢慢长大,妈妈见我那么热爱戏剧,便让我正式的去学习昆剧。

我的师傅是杨师傅,她的年龄50左右,她可是一个老手了。当我刚走进她的练习室时,看到了许多的大人们在学一些基本功,个个都学得汗流得湿了背。这时的我心里不停的想:“哇噻!我不是学得要了命!”

我是学大小姐的这一行,每天都得学一些手势2至3小时,学步行1至2小时,至于练声那可不的了了,是练到你练不下去为止。

学戏里头数我最小。每次师傅的学生趁师傅不在,就会哄我开心,目的就是让我这个小师傅教他们一些基本功。

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熟练了这些基本功,开始适应昆剧界的生活。杨师傅每天都会让我劈腿、压腿、立起来、连翻跟斗。每次,我一偷懒,所受的=得惩罚没能人体会到。

暑去寒来,几年后,我就可以很轻松的劈腿、下腿……其它基本功的动作更是不在话下。

在以后的生活里,我要是回到家,妈妈都会让我跟她讲今天所学的并表演个她看,看看我的成果。有一次,我表演给妈妈看,因为说我演得很棒,便在我演到一半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身为在场的我,很严肃的告戒了“观众”看我表演的规则。一、不许说话。二、不许看到一半离场。三、不许站起来。四、不许晚入场……其实这些规则都是师傅定的。

现在,我虽然不在师傅的教学下学戏,但我还是在家里自己学。这不,现在有了一首新曲《牡丹亭》,我为了学下它,这期间,要不是忘词就是跑调,有时侯甚至对自己很失望想放弃,但妈妈却坚持不让我放弃,还一直告诉有关“梅兰芳”的故事……

我的艺术——昆剧,它造就了我。

昆曲作文高中 第二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

第一次听昆曲,约莫是刚走进小昆班时,师姐们唱的。不知从何而起,或许就是从这一刻,我就喜欢上这温柔细腻的昆曲。后来,跟着师姐们练起基本功,从踢腿到跑圆场,乐此不疲。再后来,开始学唱,学念白,学身段,学《牡丹亭》的游园。“动作太僵硬了,再来一遍。”“注意表情,笑起来。”“再走过来一点,步子大一点”“没声音了,唱出来。”那时是正在学杜丽娘,是旦角,需要的是柔,不光是唱,身段更是如此。唱我可以做到,勉勉强强,唱得虽不算好听,但也谈不上难听。奈何这身段,手臂要拗圆,动作要大气,这大家闺秀可就真为难我了。不过,我还是在学,努力地学。

“携手向花间,暂把幽怀同散……”

我从没想过,可以站到舞台上,扮演着一个角色。《长生殿》中的唐明皇,就是我初登舞台所扮演的。很好玩的是,当时小昆班里的男孩子个子太矮,因此作为最高的人,我便跟着男孩子们走起台步。比赛前的一个星期,我们每天都几乎排练一个下午,老师也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地抠着细节。比赛那天,我戴上冠帽和假胡子,穿上厚底的靴子,踏上舞台。一点儿都不紧张,只是中途两次胡子勾到扇子,但所幸老师教的都没有忘记,演得还算顺利。唯一的遗憾就是,那次比赛是小梅花奖的选拔,我却与它失之交臂。

“长刀大弓,坐拥江东,车如流水马如龙……”

后来,毕业了,小昆班的生活自然也就结束了。但对昆曲仍是心心念念,忘不了,还想继续学。我妈就带我去巴城的缘源昆曲社,学习各种昆曲的基础常识,拍曲啊,唱工尺谱啊。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有幸参加我的偶像,蔡正仁老师的讲座,看他为我们表演一段《太白醉写》,我又一次感悟到昆曲的神韵,一举一动都细微入神。巴城重阳曲会上,和志趣相投的曲友们演唱《浣纱记》里的《长刀大弓》。想想这段有昆曲陪伴的日子,是快乐的。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再后来,我去听张军老师的讲座,从中也了解到如今昆曲的发展。张军老师的水磨新调,就是*传统音乐融合现代音乐的作品,给人不一样的韵味,耳目一新。一曲《春江花月夜》最令我印象深刻,这也是昆曲再一次走向现代,融入现代。顺着这个趋势,也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编昆曲,前不久的《顾炎武》《梧桐雨》,甚至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我哈姆雷特》这些结合西方经典的剧作。以后昆曲的新编剧作也将会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或许若干年以后,你在座无虚席的当代昆剧院里,观赏年度大戏,并惊奇地发现,这部剧的编剧竟是我。

我想,昆曲的明天,将会越来越好。

——昆曲的优秀作文

昆曲作文高中 第三篇

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柳梦梅的出现是杜丽娘平淡寡味生活中惊鸿一现的幸运,正如那年那天遇见的你也成了我人生画卷中一道浓墨重彩的小幸运。

十里山塘街上的游客,来往匆匆,惊扰起这座古城沉淀多年的气韵。我嫌人多嘈杂便缄默地远离这一幕繁华,幸然走进了一条古巷。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好一道柔曼婉转的音,好一曲凄哀奈何的调。这声音如清溪一般,从深深庭院传来,音调一转,又落回庭院深深。

我循声而望,终于透过那道繁花镂刻的红木单门,看见了一女子亭亭而立,着翠裙红裳,花簪绾青丝,似朵含苞的牡丹,眼里却盛满了令人怜惜的哀怨。走进这座茶楼,里面虽只有三五散客,却也都是凝神贯注,我找了一处悄悄坐下。

台上又咿咿呀呀开了嗓,这声音里不难听出欣喜。果不其然,一俊俏书生登了台。我会心一笑,丽娘的幸运出现了。两人相步于后花园曲调难得的轻快,牡丹盛开了,所有年华里的灿烂,在这一刻悄然绽放。罗袂翻转,翠衣轻舞,书生清唱,眉目含情……

这一场毕了,微怔,台下才传来赞语和掌声。我早已被带入那场《游园惊梦》,忘乎所以。我想有那么一场梦,得遇见书生柳梦梅,能够彻底放下那些礼教俗传,女训女戒,爱的轰轰烈烈,虽然后来丽娘相思泪尽,我都始终觉得她是幸运的。

台上丽娘携梦梅,深深鞠躬,梦梅抱拳致意,我才发现他袖口已经磨得泛白。还没细想,台上的女子就款款说道“谢谢各位听赏《牡丹亭》,你们的支持是我传承的勇气,更是整个昆曲文化的幸运。”语毕便退场了。

三三两两的客人意犹未尽,不愿离去。我轻轻推开了茶楼的门,阳光跳脱的如丝如缕,从指缝穿过,我也好似刚经历了一场游园惊梦,还未晃神。转瞬已经走到古巷口了,城市的喧嚣如浪潮一般涌来,才惊觉,刚才得听昆曲,得觅清音,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真的是场难求的幸运。

罢了,离开古巷,用句诗意的话吧,愿岁并谢,与长友之,希望在万物凋零的时间尽头,我能与你成为知己。幸甚至哉,得听一曲,成就我人生中的小幸运。

昆曲作文高中 第四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题记

灿烂明媚的阳光撒下,道路披上了一层金纱,正如昆曲一样,在老人和一众昆曲爱好者的努力下,昆曲这门学问终会让世人皆知。

“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大古里凄凉满眼对江山!我只待拨繁弦转幽怨,翻别调写愁烦,慢慢地把当年天宝遗事谈。”从远处传来。

正漫步街头,恍然听到这段唱词,循声走去。

驻足凝望,只见一位老者正坐中央,手执琵琶,须发雪白,其左右坐满了听众,凝神静听,似欲叫一声好,又恐打扰了专致的老者,误了唱词,遂正襟危坐,专心谛听。

虽不懂戏曲,但也能从老者高亢悲凉的语调感知老者的内心澎湃,难以自禁。

“小伙子,你也来听昆曲?”一位老者拍拍我的肩,笑盈盈地说。

“什么,这是什么,昆曲?”我惊讶地问道,“我还以为昆曲失传了呢。”

“怎么会呢,昆曲可是门学问,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面对我的无知,老人一边气愤不已,一边向我解说道。

“昆曲,因发源于苏州昆山,所以原名昆山腔,也叫昆腔。六百多年前,由顾坚草创,后来嘉靖年间,魏良辅对其进行了改良,自此,昆曲称霸戏坛,名闻大江南北。因其博大精深,许多地方戏曲都吸收了它的精华,所以被誉为‘百戏之祖’。”估计老人是对我的无知太过气愤,一口气说完了昆曲简介。

“泼不剌马嵬驿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红颜为君绝,千秋遗恨滴罗巾血。半行字是薄命的碑碣,一掊土是断肠墓穴,再无人过荒凉野。嗳莽天涯,谁吊梨花榭?可怜那抱悲怨的孤魂,只伴着呜咽咽的鹃声冷啼月。”虽不太懂唱词的意思,却也能听出那杜鹃啼血的感觉。只见台上老者唱时感慨万千,苍莽悲凉。

“不愧是‘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就弹词这段,当得起!”老人一旁叫好道。

“老人家,这是什么唱段呀?”我一旁疑惑地问道。

“哦,这是《长生殿》,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刚才那段是《唱词》,是里边的名段,讲的是宫庭乐师李龟年在安史之乱后讲述的开元遗事,因其高亢悲凉、哀婉低沉,与《千忠禄》并称,被誉为‘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老人回答道。

一晃,这段唱词结束了,台上的表演者下台卸了妆,再上台鞠躬时,我清晰的看到,表演者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听说,他们都是昆曲爱好者,有了闲暇时间,便来唱上几段。

“好,好,好!昆曲有望啊!有这么多演员都是年轻人,看来昆曲在年轻人挺受欢迎啊!”老人感叹道。

“老爷爷,谢谢您,给我讲解昆曲的学问。对了,我们学校还有个昆曲剧团,您有时间也去我们学校指导指导,顺带也和大家聊聊昆曲的学问,让大家都了解昆曲这门学问!”我在一旁向老人邀请道。

“好!等我有空了,就去你们学校,指导指导,聊聊昆曲这门学问,让大家都长长学问,弘扬昆曲!”老人在一旁说道。随即,二人相视一笑,只觉阳光灿烂,其道大光。

昆曲作文高中 第五篇

曾经漫步在城市华灯初上的街头,身边的人都低着头匆忙地快步擦肩而过。我一直在想,马不停蹄地奔赴前方,那里的风景是更美的吗?更精彩的吗?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缠绵婉转的女声悠然将我从思绪中拉回,我不由得怔住,慢下了脚步。

祖母带我来到园林欣赏昆曲《牡丹亭》。我平日里只爱听些欧美电音或华语流行歌,本对这些意兴阑珊,自是觉得毫无趣味。那一声柔唤伴着竹笛、小鼓之声,我心中像是平静的湖水被投入一粒石子,泛起一圈圈涟漪。

园林静寂,此时少有人行。这声音流水一样穿过双桥,从雕梁画栋蒹落入我的心里,如花落满蹊。沿着青砖铺就的小径,踩着软软的苔藓,我的目光穿林越水,终于远远地瞧见在一扇深红的花窗内有一挥舞着水袖的女子,隔河相望,只见一张华美的面孔、一身飘逸的戏服。举手投足之间,浅笑嫣然,歌声柔曼悠远。

那位女子,穿一身五彩斑斓的裙装,人如出水芙蓉,冰清玉洁,或许便是曲中所写之女主人公杜丽娘了吧。这时,一位英俊的书生携柳枝而来,儒雅的念白,细腻的唱腔,令人沉醉。午后的小院里,三百多年前的凄美故事,重新映入人们眼帘,却未被岁月流逝冲淡色彩。他们的目光,像是山顶未化完的雪,那么纯净。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他们的一唱一和演绎着云烟间的古时往事……

表演结束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祖母笑着问我;“感觉如何?听得懂吗?”我还沉浸在刚才《牡丹亭》的韵味之中,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只是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慢一点,再慢一点,去跟着它的节奏走。”祖母摸了摸我的头,“昆曲是民间文化的瑰宝,有句话说得好呀,‘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可惜在这个快节奏的大时代里,还有多少人能慢下脚步,驻足欣赏呢?”她的语气里有些许遗憾。

丝竹悠扬,昆曲唱出了百转情思,唱出了千般哀怨。在纷纷扰扰的城市中,请你慢一点,再慢一点,侧耳聆听。闭上眼,我又一次沉浸其中,水袖间那流传千年的精彩,袅娜而来……

昆曲作文高中 第六篇

记得在小学六年级的周末,我早早地做完了作业。在那个充满闲暇的下午,真正体会到了“慢下来的精彩”!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哀长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那日,我漫步于平江街头,只听那曲径通幽处的戏台子里传来一阵阵扣人心弦的娇滴滴的女声,一听就是那家乡的昆剧啊!我不惊意间心神向往起来。

周围一片寂静,路上的人也寥寥无几。这声音通过一旁金黄银杏的树隙中传来,“沙沙”作响,也惊落了几片秋日的枫叶。顺着那斑驳的青石板路,我快步走向前去。只瞧见一位手拿蒲扇的女艺人,半遮着脸,坐在那亭台旁,穿着洁白的戏服,斜在靠坐旁,满眼的清新脱俗。隔河相望,一个男艺人手拿折扇,静静的看着对面的那位女子。

男艺人穿着一身素雅的长袍,活脱脱一副情窦初开的书生模样。女艺人轻快地走向那男艺人,朱唇轻启,欲说还休。顾盼生姿,二人眉眼间满是爱恋的甜蜜与害羞的青涩。这时只见女艺人对那男艺人舞动着水袖,不小心碰到,又赶紧收回。那男艺人似乎也明白了那女艺人的心思,勇敢而又开放地直视着前面的那个她。女艺人低下头来,害羞地微微一笑。拿起手中的蒲扇遮住她洁白的脸庞,微斜过来看那意中人。一种优雅平缓、温文而雅的气息。二人一进一退,一强一弱,把男女艺人之间那份爱慕表达出来,既不失优雅,又不失诗意,渲染出一幅古典高雅的人间仙境。男女艺人悲喜的神情,美丽的姿态配上那华丽的装扮,真是使人叹为观止。

但台下却空无一人,不禁感到一些意外。这要是放到五六百年前,那肯定是宾客满堂,而今却只有那几个人面无神情,喝着茶水,吃着糕点,肆意地谈论着。音乐的节奏曲调,曲词整饬,人物的动作竟一点也没看进去。真让人感慨万分。这以前由京杭大运河传入到皇城,倍受皇帝的喜爱,现在却调零若此,门可罗雀。在这慢生活里,或许只有台上的艺人,台下的我,静心沉静在那昆曲的绵软婉转中,体会这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来的精彩了。

人间有味是清欢,年级轻轻的我,似乎也体会到慢生活所带来的精彩。昆曲,不是博物馆里的遗迹,也并非沉重的遗产,它是数千年打磨出来的珠宝,或许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并沉静于其中吧!“朝飞谁家院,朝飞暮老,云霞翠轩_,缠绵宛转的唱腔再度传来,只要艺人们沉浸于此,台下总会有人体会到这精彩之处。年年岁岁,时光不会使它消亡,最后希望昆剧也能在打磨之间愈发圆润璀璨吧!

昆曲作文高中 第七篇

翻开这书前,我还一直没有分清主角是杜丽娘还是杜十娘,就像幼时把《长门赋》当成《长恨歌》一样。但待我读后感叹同为佳人,杜丽娘的命诚然比陈阿娇和杨玉环好些,柳梦梅没像汉武帝那样因鬼神之事冷落丽娘;杜丽娘纵然因感伤柳生离魂,总好过马嵬坡赐死。

纵观丽娘游园、离魂、惊梦、还魂……这系列多舛的经历,才子和佳人到底求成正果,至最后柳生高中,杜宝阖家团聚,也算个完满的结局。戏曲的编者在安排人物角色时就隐隐决定了最后结局。柳生才华横溢,风流随意,以致张榜报喜的人们找状元郎左右不得,却发现他正被杜相吊起痛打,令人忍俊不禁。陈夫子腐朽村儒,降于敌寇又以宋使身份招降敌寇,彻头彻尾尴尬好笑;杜老相顽固倔强,痛打状元女婿,抵死不信女儿死后还魂;杜老妇人仁慈爱女,早早与女儿团聚,共享天伦。万事皆因丽娘游园因春感思,花神引柳生入她梦境开始,以二人佳偶天成做尾,环环相扣。

词句纵妙,但原本认为元戏曲杂剧,明清小说已过了它的朝代鲜有人问津,不过,看众篇穿越文,都少不了都套用《牡丹亭》、《红楼梦》原句,为人物润色,他们文章好坏还在其次,看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喜爱,甚是开心。

经典不管过了多久,仍是风华正茂,如秋霜中一枝傲菊,独立不败之地。

——观看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观后感5篇

昆曲作文高中 第八篇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题记

行走在江南水乡烟雨朦胧的青石小道上,早已忘却了那悄然绽放的油纸伞,忘却了那如丁香一般的姑娘,却始终忘不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唱词。它源于昆曲《牡丹亭》。

苏州昆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码头,诞生了昆曲,一场独领风骚数百年的传奇。水道纵横的古城,舳舻相接,酒旗如林,市井繁华。漫步于灰瓦白墙的街巷,古朴扑面而来,一如百年前昆曲诞生时的样子。耳畔优雅婉转的吴侬软语低低萦绕,恰似那缠绵悱恻的经典唱词。

“原来咤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贵族小姐杜丽娘无意间游览自家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的花朵竟与断井颓垣相伴,黯然零落,无人欣赏。美景良辰空自流逝,让她倍觉惊异,十分惋惜。其实,这何尝不是她对自己美好的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感叹?所以柳生一句“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下子就激起了少女心底的共鸣。一个不得志的文人,一位不出深闺的女子,在牡丹亭下向时代发出最强烈的控诉。

同样忘不了的,还有那“破不喇马嵬驿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红颜为君绝,千秋遗恨滴罗巾血。”安史之乱,杨贵妃香消玉殒,带走了盛唐的繁华。撼人心弦的唱词里,夜静悄悄的,空气中没有一丝风,将士们余怒未消的吆喝出奇的遥远,我只看到马嵬坡下抽泣的男人,此刻他不是一位君王,而是一个痛失所爱的极度无奈的男人。

就这样,在昆曲里,我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感动。

可是,待昆曲的巅峰过去,待汤显祖、洪昇等昆曲大师与世长辞,昆曲也渐渐走向了没落。

昆曲是民间的艺术,更是贵族的艺术。当满族统治者将家班解散时,昆曲便失去了它的活力。不再像从前那样为百姓发声,而是彻底沦为了统治阶级玩乐的工具,与此同时,曾给昆曲带来盛名的典词雅句,却越来越成为它与民众间的隔阂。“花雅之争”,昆曲彻底落败,从此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水墨苏州依旧,每年仍吸引着大批的文人雅士慕名前来,却没人关心正渐渐走向消亡的昆曲。我看着日新月异的太仓南码头,哪有半点曾今水墨山川的影子?心里不禁一紧。两耳使劲地听着,盼望着能捕捉到一丝昆曲的余韵。

昆曲作文高中 第九篇

600年前,当文艺复兴的曙光划破了欧洲中世纪黑暗夜空的时候,在遥远的东方,有一种声音,伴着胡笳长笛荡涤开来,让中华民族痴迷了两个多世纪。这就是诞生于南*昆山脚下的天籁之音——昆曲。它自园林深处传出,风雅了人世间的凡尘琐俗,成为一种美丽的辉煌。

推开厚重的朱门,转过曲折的回廊,拂去满身尘埃,静听婉转的水磨调,让思绪飞回几百年前的江南。彼时,昆曲自闺阁深处,觅一段锦屏人的春愁婉转,化作一唱三叹的水磨调,演绎了《牡丹亭》的一往情深,自华清池边,寻一段大唐盛世的歌舞升*,化作水袖飘飘,演绎了《长生殿》中的爱恨情愁,自秦淮河畔,写一段南朝往事,化作李香君的扇上桃花。

昆曲之美,美在唱腔。沈宠绥在《度曲颂知》中说,昆曲“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水磨调流丽悠远,听之足以荡人。一与之长,延至数息。“一唱三叹中无论是闺阁闲愁,离人相思,兴亡之叹,都淋漓尽致,风情万种,檀板慢拍中,让人心魂摇曳,神思悠然。”

昆曲之美,美在演员指尖,遥指远方,便成巍峨群山;轻点近处,便观荡漾碧波。指尖成峰,指间绕水,青山绿水勾勒出昆曲之美。边歌边舞,水袖抛舞,时而牵住离愁别恨;时而翻出满腔衰怨;时而绕出情思绵绵。舒展之间,道不尽的风致楚楚。

昆曲之美,美在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你可见杜丽娘独立小庭深院,春光寂寂,涟滟了她眉间的二分寂寞,三分相思,五分无奈。“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你可见李香君于筵席之上,目光清冷,大骂奸臣贼子,手持定情折扇,握住的不止是忠贞的承诺,更是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中仍然坚持的气节。

昆曲如一幕永不谢幕的长剧,一次次场景变换,一年年的人物变迁,转眼就是600年。残破的工尺谱,雅致的戏服,悠扬的笛声,还残留着昆曲风雅之美,然而这声音太柔太细,以至于快要被历史遗忘,我们的时代太繁华,灯红酒绿,繁弦急管中,没人愿坐在戏台前,听妙喉婉转,水袖飘飘,如何在一方舞台上演绎几千年的.沧桑浩荡,一个人的命运起落。昆曲成了精雕细刻的檀香木,高贵典雅,却不再实用。拉开昆曲这扇门,就会惊叹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戏曲其实是一种深情,会让人明白千古情思、困顿、孤寂,不只自己一人。慢下脚步,给自己一种古典情怀,一份从容的心境,岁月流转,心境变迁,回眸处,几缕笛音,几句唱词,仍能拨动心弦,昆曲之美于心灵深处渐渐沉积,升华为岁月带不走的最美情怀。

昆曲作文高中 第十篇

开场时,一曲宛转悠扬的笛声仿佛把人立刻带入了梦境,那晚的演出令我非常兴奋,不仅仅是视觉、听觉,仿佛心灵也受到艺术美得洗礼。我能在这么特别的文物剧场观看这么古老的昆曲传奇代表作,真的非常感谢贵公司提供的这次观演机会。

整场表演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美,有些场景细节更是惊艳。比如那些蝴蝶飞向光亮,这一些都好像在梦中,或是在经历诗意的旅行。那活生生的娇美容颜,清亮亮的婉转歌喉真的令人迷恋。我一直认为只是年纪老的人爱看戏,年轻人并不爱看戏,但没想到来的人大部分是跟我年纪差不多的。这次我所看的《牡丹亭》跟以前我在电视上看过的相比,有了一些不同的部分,好像这次演的《牡丹亭》是针对时代变化而改变的,和一般人以为没意思、无聊的、以前旧的《牡丹亭》不一样,它更富有幽默感,更加时尚。这种幽默的部分,驱赶走了观众的烦恼和生活压力。本来在我的理解上_昆曲是京剧,京剧就是昆曲_,但我又不能准确的区分他们的不同。简单的说,我对京剧的感觉是_华丽_,对昆曲的感受是_优雅_。我想昆曲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还是词曲的内容,人物的举止都表现出一种优雅*缓、温文尔雅的气氛。相对比较而言,以前看到的京剧更像窈窕淑女似的纯真,而且更质朴。看了昆曲经典《牡丹亭》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唯独对昆曲情有独钟的原因了,昆曲实在是一个从外到内都极尽雅致的艺术。这果然是昆曲被称为_百戏之祖_的原因了。

《牡丹亭》,*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最能体现昆曲精致浪漫的经典剧目。它的故事美:讲述的是南安富家千金杜丽娘,一日去后花园游玩,春色沉醉,不觉小寐。梦中见一俊朗书生(柳梦梅)持柳枝而来,两情欢好一晌温存。梦醒怅然若失,感念成疾,竟至重病而亡。弥留之际嘱丫鬟春香将她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将其自画像藏于太湖石下。千里之外的柳梦梅亦梦有所感,因赴考路经南安,抱病淹留,机缘巧合拾得丽娘自画像,一见倾心,日日玩赏声声呼唤,叫得杜丽娘魂魄跨越阴阳前来相会,以幽魂之身荐枕于柳梦梅。二人情到深处,杜丽娘托出实情,柳梦梅痴心一往,掘坟救杜丽娘回生,二人终成眷属。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如此开放的社会,像杜丽娘这样开放的女子也不多见。可能是现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太多了,爱的真正意义理解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人们追求的爱已不再那么的_纯洁_和_奔放_,我们这种年纪的人可能对爱还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像杜丽娘那样轰轰烈烈的爱一回!

它的唱词、唱腔、台词美:演员、乐师皆按明代服饰装扮;舞美设计充分尊重皇家粮仓建筑原貌;现场演剧采用明式家具陈设;角儿完全靠嗓子和身段,乐师完全现场演奏,杜绝麦克风和扬声器;开放式扮戏房一览*戏曲勾脸绝活;曲词,与昆曲唱腔的婉转、柔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配合现代感台词仿佛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痴情的柳梦梅对丽娘的呼唤,好像喊出的是我们曾经的呼唤!满园春色,丽娘作为一个大家闺秀所具有的内敛、含蓄、腼腆的特性没有遗漏的展示在了我们眼前,而她作为一名养在深闺的少女所拥有的伤春的神态更是迷乱了我们的双眼。

它的舞台、服装美:整个舞台布景、灯光非常简洁,十分古典。服装设计全是古色古香、水墨淡雅的风格,服装随着剧情时而靓丽夺目,时而淡雅飘逸,还是一个字_美_!

它的主题美: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所谓理想的爱情必然是两个人的爱情,所谓爱情的理想,也必然是两个人共同的理想。《牡丹亭》就是在演绎一部可歌可泣、入死出生的旷世之恋。杜丽娘告诉我们,情爱决不仅仅是要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她之所以爱柳梦梅,是因为两个人对人的本性有共同的追求。

皇家粮仓有着600年的历史,昆曲之作也传诵了600年,我7月20号观看的是第599场演出,在明晚也将迎出它的第600场演出,这真是别有一番滋味,真心的预祝明晚演出更加美满!

昆曲作文高中 第十一篇

曾经漫步在城市华灯初上的街头,身边的人都低着头匆忙地快步擦肩而过。我一直在想,马不停蹄地奔赴前方,那里的风景是更美的吗?更精彩的吗?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缠绵婉转的女声悠然将我从思绪中拉回,我不由得怔住,慢下了脚步。

祖母带我来到园林欣赏昆曲《牡丹亭》。我平日里只爱听些欧美电音或华语流行歌,本对这些意兴阑珊,自是觉得毫无趣味。那一声柔唤伴着竹笛、小鼓之声,我心中像是平静的湖水被投入一粒石子,泛起一圈圈涟漪。

园林静寂,此时少有人行。这声音流水一样穿过双桥,从雕梁画栋蒹落入我的心里,如花落满蹊。沿着青砖铺就的小径,踩着软软的苔藓,我的目光穿林越水,终于远远地瞧见在一扇深红的花窗内有一挥舞着水袖的女子,隔河相望,只见一张华美的面孔、一身飘逸的戏服。举手投足之间,浅笑嫣然,歌声柔曼悠远。

那位女子,穿一身五彩斑斓的裙装,人如出水芙蓉,冰清玉洁,或许便是曲中所写之女主人公杜丽娘了吧。这时,一位英俊的书生携柳枝而来,儒雅的念白,细腻的唱腔,令人沉醉。午后的小院里,三百多年前的凄美故事,重新映入人们眼帘,却未被岁月流逝冲淡色彩。他们的目光,像是山顶未化完的雪,那么纯净。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他们的一唱一和演绎着云烟间的古时往事……

表演结束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祖母笑着问我;“感觉如何?听得懂吗?”我还沉浸在刚才《牡丹亭》的韵味之中,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只是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慢一点,再慢一点,去跟着它的节奏走。”祖母摸了摸我的头,“昆曲是民间文化的瑰宝,有句话说得好呀,‘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可惜在这个快节奏的大时代里,还有多少人能慢下脚步,驻足欣赏呢?”她的语气里有些许遗憾。

丝竹悠扬,昆曲唱出了百转情思,唱出了千般哀怨。在纷纷扰扰的城市中,请你慢一点,再慢一点,侧耳聆听。闭上眼,我又一次沉浸其中,水袖间那流传千年的精彩,袅娜而来……

昆曲作文高中 第十二篇

每次翻开曾经的手札,都遇见曾经的自己。

从小学开始就喜欢收集本子,或A5,或A4,要求只有一个:封面一定要好看,内页一定要简洁。从小到大收集了上百本。在买来后,又颇具耐心地写,或零星,或密集。多少写完了几十本随笔日记,余下要么闲着,要么拿来当作涂鸦本。

*日无聊时便是随手拿过一本本子,想到什么写什么,而日记是每天都写的。有时写了千余字——那是丰富的一天;有时只写寥寥上百字——那是单调的一天。因此,在无聊又不想写东西,又无书可看也无东西可玩时——而这种时候于我而言是常有的,便找出之前写完的手札,靠在沙发上一页页地翻着,遇见自己。

这种翻阅总是充满惊喜的。在纸页间遇见一个个过去的自己。以前的字迹方方正正,但笔划轻飘,语言文字显得幼稚而颇矫情。想笑的同时,又为这次遇见而感慨时光的流逝。

一次偶然翻到一本仿薛涛笺的本子,发现里面竟是诗词摘抄,猛地点醒许久以前的记忆,似乎有段时间确是喜欢抄诗抄词曲的,但面对厚厚一本写得满满当当的诗词摘记,还是晃了神。曾经的我这一面已被我遗忘,却因这本烟青封面的本子而得以封存。曾经的我埋藏在字迹与纸页间,对这次遇见感到满意。她又重现了。

翻阅日记更是有趣。尘封的回忆幻化*形,轻言述说过去的点滴。对这次遇见抱着锁在潘多拉魔盒中的希望重见天日的欢脱情绪。之间从未想过那些随手写下的生活细节会在若干年后,让无所事事的自己莞尔。这次遇见是毫无征兆而轻愉的。在遇见时也会曾经的一个举动言语而了解到过去自己的不足。也因此暗示自己大可不必再犯。

能给自己教训的无非是经验,能教人认识到自己不足的便是曾经的自己。是遇见过去的我,让我成为未来更好的我。

遇见曾经的自己!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5篇

昆曲作文高中 第十三篇

很荣幸能够在学校欣赏到上海昆剧团表演的《牡丹亭》,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完整的看一段戏曲。以前总觉得国内的剧种很多很繁复,咿咿呀呀听不懂,可是这一次,尝试着认真去听去感受,真的发现*的戏曲如此婉转而优美,戏曲演员的表演丝丝入扣,动情至深。

这次在舞台上演的有《游园》、《惊梦》、《寻梦》、《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共九折戏。先是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郁闷,去花园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醒后因相思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在《寻梦》中,杜丽娘坚持寻找梦中的自由爱情,然而现实中却无处可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让她郁郁而终。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她的冤魂感染了地府的判官,得到了还魂的机会。并以鬼之身与书生柳梦梅结为连理,当书生发现她是非人之身时,也勇敢地接受了她,并帮助她还魂,成就了美满姻缘。他们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充分地表现了他们不服从于封建制度的反叛精神。

跌宕起伏的剧情加上昆剧演员的精湛技艺,让人深深陶醉在这个充满矛盾的爱情故事中。昆剧严守格律、板眼,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婉转优美,加上华美的服饰,精致的妆容,堪称一次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感触最深的是能够在一次戏剧中感受到*戏曲文化的魅力,深深的陶醉其中,不再觉得与古代戏种格格不入,而是希望更多的了解。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更多地关注、欣赏*的戏曲,保留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昆曲作文高中 第十四篇

昆曲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2001年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后来,*又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剧种,但是有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昆曲有了“*戏曲之母”的雅称。

在观看《牡丹亭》前我一直有这个有这个疑惑,为什么它有如此大的魅力,但当我观看完《牡丹亭》后,我才了解了其中的原因。

《牡丹亭》主要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跟他说他俩之间有姻缘之分,从此之后柳梦梅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又一女名丽娘,才貌出众,知书达理,喜欢读书。她读了《诗经·关雎》后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睡梦中见到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她在死前要求她的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后来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牡丹亭》全篇的魅力,就在于一个字“情”,又因情之奇,奇于梦。

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相识相爱是在梦中,这也是《牡丹亭》的独特之处,自古以来在*的历史上有许多的爱情故事:崔莺莺与张生在佛殿“惊艳”;王瑞兰与蒋世隆“踏伞”相爱;李千金先于“墙头马上”相识裴可俊;霍小玉因紫钗而与李益结亲但是他们都是在现实中相见相爱的,唯独杜丽娘、柳梦梅是在生前从未蒙面的,甚至根本不知是否有对方的存在。但就是在梦中才使得杜丽娘摆脱一切礼教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真爱,她的爱真可谓轰轰烈烈,激情洋溢,直到爱到了死,让我想到了一首歌《死了都要爱》,杜丽娘直到死后还是爱的如此缠绵,如此真切。

杜丽娘不同于比她早几百年的刘兰芝和崔莺莺,也不同于比她晚一百多年的林黛玉。她并不像崔莺莺那样,不满包办婚姻,要求郎才女貌的结合;不像林黛玉那样,要求男女双方思想、道德、感情一致的婚姻;也不像刘兰芝那样以死而殉情。她对爱情的理解很简单,就是要求女人应当得到自己的权力,即对男性的需要,简而言之,就是认为女人天生要有性爱的权力。所以,她是一个近代启蒙运动历史前孕阶段体现追求人性*的艺术形象。

杜丽娘令人感动,不但因为她吐露了内心的情怀与对幸福的憧憬,还敢于起而行,走入梦的世界,去追求梦中情人,去实现她对幸福与快乐的向往。梦醒之后,她并不甘心放弃理想,还要去“寻梦”,还把自己的生命投入理想爱情的追索,为“情”而死,而且“虽九死而未悔”,在冥界也不曾忘情,终能因情痴而冲破生死界限,还魂复生,实现了理想的幸福,与梦中情人结合。杜丽娘的执著与百折不挠的信念,跨越千年,跨过地域,与所有等爱的人发生共鸣。纵使社会环境不容纳,道德不允许,但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幸福的想像却可以翱翔,可以像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那样去经历美好的憧憬。“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就算此生无法得到,或许,还有来生吧?

但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如此开放的社会,像杜丽娘这样开放的女子也不多见。可能是现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太多了,爱的真正意义理解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人们追求的爱已不再那么的“纯洁”和“奔放”,我们这种年纪的人可能对爱还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像杜丽娘那样轰轰烈烈的爱一回!

昆曲作文高中 第十五篇

春意盎然的季节,我们全家来到昆曲艺术的发源地——千灯古镇。这是一次特殊而有意义的旅行,不仅欣赏到了古镇的青瓦白墙和小桥流水,品尝到了甜甜的麦芽糖和芡实糕等美食,更是探寻了我国一种传统艺术——昆曲。

昆曲,虽然不像京剧那样家喻户晓,但却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已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两年前的一次偶然,我接触到了昆曲,老师温柔委婉的唱腔和一颦一笑地表演,深深地吸引了我,更把昆曲的美印入我的脑海,从此我便爱上了昆曲,并开始了昆曲学习之路。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发感受到了昆曲的无穷魅力!昆曲之美首先来自优美的唱词,它是用最美的曲调来唱*最美的文辞。“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样绝美的词便是来自昆曲名段《牡丹亭游园》。昆曲之美更来自于它温婉细腻的唱腔,好像一个优雅动人的女子在一个明媚的春日把美丽忧伤的心事向人娓娓道来。

带着对昆曲的那一份特殊之情漫步在古镇蜿蜒的石板路上,耳边传来一阵悠扬的古乐声,顺着乐声我来到一座古老宅院前,原来这里就是昆曲创始人顾坚的纪念馆。在这里,我静静地参观,用心感受昆曲的“魅力”。不仅了解了很多昆曲的发展历史和代表剧作,还欣赏了一场精彩的表演《牡丹亭惊梦》。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让我敬佩万分,我竟不知不觉跟着哼唱起来,引来旁边观众惊讶和赞赏的目光。

不知不觉已经傍晚,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古镇。夕阳中的古镇更增添了一种温暖深沉的美,我的耳边又回想起清丽婉转的昆曲声“不到园里,怎知春色如许……”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喜爱昆曲,学习昆曲,让这门珍贵的艺术永久传承和发展下去!

昆曲作文高中 第十六篇

《牡丹亭》的演出时间是晚上6点半,据说要根据每晚的日落时间进行微调,以应和日暮的剧情。去课植园10分钟的路程,我们5点从房间出来,一路向东,穿堂过巷,跨了几座小桥,到课植园时已经6点多了。爸爸研究了街上矗立的导游图后说,_我们从镇子的西南端走到了东南端。_途中给溪溪买了一把折扇、一个绣面圆镜,溪溪喜欢得紧。

课植园已经闭园,和溪溪一起在课植园门口的《牡丹亭》海报前留影,溪溪指着海报说:_妈妈,我喜欢那上面的衣服_--妈妈记得自己小时候也曾经非常的迷恋戏服,嘿嘿!

课植园门口的服务人员穿着绣有牡丹亭的背心,检票时每人发给一个小袋子,妈妈一开始还以为是湿纸巾,撕开才发现原来是驱蚊带,室外看戏,蚊子想来不少,到也难为组织者的贴心。

穿过几进厅堂,来到课植园的后花园,花园小径的尽头,一池秋水以及竹林掩映中的一亭、一桥,便是实景舞台了。

日暮将至,东南角亭子前的古琴叮咚渐响,接着西北角小桥后的箫声呜呜应和,琴抚箫吟后,春香和杜丽娘浅唱着_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_逶迤而来。

溪溪悄悄的说:_妈妈,那个穿粉衣服的是杜丽娘?_

妈妈悄悄回答:_粉衣服的是丫鬟春香,穿青衣服的是杜丽娘。看戏不能讲话的,有问题,看完戏再问。_

_要是粉衣服是杜丽娘就好了,我喜欢粉衣服。_溪溪细声细气的说完后开始安安静静的看戏。

《牡丹亭》原文共有五十五出,这次节选的是原文戏折里面的第十出《游园惊梦》、二十三出《冥判》和二十八出《幽媾》。看演出前,见有文章将谭盾的实景《牡丹亭》和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进行对比,批评实景《牡丹亭》--《冥判》一出中阎王殿下的胡判官、_等大鬼、小鬼太闹腾,但是我却觉得这段处理得很不错--阴冷而不阴森的阎王殿,鼓点清冷而明快,最主要的是扫掉了我唯的一顾虑--演出前,我一直担心阎王殿的那段戏会吓坏溪溪的。当那个判官说到:_想我当年也是个多情的。_,观众席上顿时笑声一片。

三出戏衔接得很紧凑,毫无突兀之感。印象比较深的是《惊梦》里柳梦梅的浪荡、《冥判》里阴间的温情。最爱的仍然是唱词,像_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_、_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_。这样的唱词,心中念过不知多少遍了,现在软软糯糯的苏白唱出来,心中仍是感慨无限!

溪溪的兴趣则是大团圆的结尾,杜丽娘和柳梦梅穿着花团锦簇的大红喜服拜堂成亲。

尾声处理得很有现代感,抚琴的和_两位年轻女郎梳马尾辫,着黑T恤,乘一叶扁舟渐行渐远。

昆曲作文高中 第十七篇

昆曲观后感

昆曲是苏州的一大特色。这首歌起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歌唱艺术体系,集歌唱、阅读、表演、舞蹈和武术于一体。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

我很高兴学校最近组织学生欣赏昆曲。且不说小学不止一次尝试去细细品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的深层含义逐渐自然浮现。确实,看昆曲现场表演真的很激动,也很好奇。随着悠扬的笛声,婀娜的身影来了一种风采,仿佛从画中走出来,歌声婉转,舞姿优美,笑靥如花,动人心弦。我就是喜欢多场戏后做个华丽的梦。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外行看热闹”。接下来说说我这个门外汉看了激动之后的一些想法。

《牡丹亭》我记忆犹新。因为之前就知道,所以听的比较仔细。委婉优美的身材让人沉醉于昆曲的魅力。“在转动这个牡丹杆之前,靠近湖岩的边缘,和你一起松开衣领扣,把衣服弄宽,把牙齿压在袖尖上。然后等你耐心温暖,睡个好觉。那是我们相遇的地方吗?看着看着,过了很久,利益才一言不发地相遇。“只是看着文字生动而委婉地展示着美丽的风景。更多隐藏的是刘梦梅对杜丽娘的深爱。细细品味这个人物,慢慢的,我被里面的人物深深吸引。

接下来就是玩——三岔口了。虽然没有唱诵和作词,但只有震耳欲聋的锣鼓依然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剧中小丑和武生用精彩的动作和灵动的眼神向大家展示了昆曲艺术的方方面面。赢得了全院的赞誉!

(初一,700字)

昆曲,我的最爱

昆曲,我的最爱

曹,二年级九班

原来,美丽的颜色升遍了全世界,这似乎是对断井的付出。这是美好的一天,这是一种享受,锦屏人民可以用谦卑的方式来看待它。

走在苏州幽幽的弄堂里,听着桥下流水,伴着风中墙头草簌簌的音乐,心中荡漾着古典的气息。我心里默默想,这优美的笛声和婉转的韵脚从何而来?

这首歌应该只有天上才有,世界上很少听到。坐在小木船上,离不开笛声和清嗓的音乐。我想称之为“仙乐”。细细品味,我仿佛穿越了百年时空。很远的地方,似乎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只听她铃儿响叮当。船来到桥下,抬头凝视。她仿佛在飞,在飘,只流下一串悲伤的眼神。笛声还在响.

对你来说,它像花一样美丽,而且速度越快越好。

戴上花柳,一桥一巷,音乐变得更加清晰优美。我的心已经飞走了。不一会儿,船出了巷子,水渐渐宽了。我眼前一亮,“仙乐”原来就是从这里来的!

这是一个精致的水上舞台,一个舞女化着浓妆,安娜五颜六色,声音迷人迷人,似乎有一种仙女的魅力。她身后传来美妙的笛声,让我如痴如醉,坠入爱河。

这就是中国戏曲的起源,昆曲——。寻找,寻找,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我的灵魂被古典气息渗透,变得宁静祥和.

花落流红,闲愁万千.

我爱昆曲,不仅因为它给我带来美的享受,也给我带来宁静的心情。它给我带来了保护古典精神财富的责任。我记得这份责任,这份责任,连同昆曲的节奏,让我又爱又记.

(初三,600字)

昆曲作文高中 第十八篇

一阵风从这边吹来,裹挟来阵阵雨丝。

漫步时却听到一段奇异的戏曲声,循声走去。

“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秋赋。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听着这段唱词,走去,却见一个戏台,几个表演者正在献艺。

停下脚步,仔细地欣赏起来。

只见一位表演者在台上双手被缚,眼眶泛了红,如断肠般痛苦地看着远方,又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亲属,唱下了这段词。

随即两个差役即押解着他,离开了。但他一步三回头,似有无数待言,满面悲愤,怒视苍穹,欲陈利弊,想是痛大厦将倾,昏君佞臣。

正聚精会神,这段戏却结束了。

一位老人走过来,问道:“小伙子,你也爱听昆曲?”诧异地摇头。我问道:“老爷爷,这是昆曲?那刚才是哪个唱段呀?”

“这是《宝剑记》,又名《林冲夜奔》,是明朝的李开先写的,这可是昆曲上极有名的武生戏。这个对表演者要求极高,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之称。”虽说台上的只是昆曲爱好者,倒也唱得有板有眼。

不一会儿,武生又出来了,只见他一身劲装,奔走如飞,只见一个转身,干脆利落,环视四周,先看向西方,唱道:“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唱声高亢,念白文雅,却又带着一些夜奔的慌忙、急促。

“凉夜迢迢,凉夜迢迢,投宿休将他门户敲。遥瞻残月,暗度重关,奔走荒郊。”只见他锐利的双眼紧盯周围,一阵由笛子模拟的风吹草动声传来,林冲紧觉地看了一眼,双目死死盯住,下意识地举起朴刀,唯恐是埋伏的军兵。

“举刀的时候再快点,记得刀得比划两下,刚才不太自然。”一旁的老人说道。

看到我疑惑的神情,老人说道:“我当年也是唱夜奔的,如今老了,动作做不动了,就来指导指导,毕竟是为了昆曲,也算是贡献余热吧。”

“不光是我,还有好多退休的昆曲表演者在给新生代指导呢。”

说罢,老人还带我去了后台,确实有许多和老人一般的老演员在给新演员指导,在场的观众大概有五百多人坐满了全场。

昆曲作文高中 第十九篇

《牡丹亭》中瑰丽的爱情传奇,以典雅唯美的昆曲来演绎,真是相得益彰,剧情曲折,架构恢宏。

《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牡丹亭》的主题在于一个“情”字,以“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来发展:第一本启蒙于“梦中情”,第二本转折为“人鬼情”,第三本归结到“人间情”。《牡丹亭》可以说是一部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

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

《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牡丹亭》的爱情描述,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个性*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主人公杜丽娘不同于比她早几百年的刘兰芝和崔莺莺,也不同于比她晚一百多年的林黛玉。她并不像崔莺莺那样,不满包办婚姻,要求郎才女貌的结合;不

像林黛玉那样,要求男女双方思想、道德、感情一致的婚姻;也不像刘兰芝那样以死而殉情。她对爱情的理解很简单,就是要求女人应当得到自己的权力,即对男性的需要,质言之,就是认为女人天生要有爱的权力。

杜丽娘告诉我们,情爱决不仅仅是要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她之所以爱柳梦梅,并不像崔莺莺爱张君瑞那样,仅仅因为他“年少多情”、“一品人才”,而是因为两个人对人的本性有共同的追求。杜丽娘的父母反对他们相爱,也恰恰因为他们要求天然本性的自然发展。也就是说,在她父母看来,作为一个姑娘,自己想男人,有情爱要求,本身就犯了天条。莺莺的母亲并没有这种思想,只认为她找的女婿应门当户对。所以,杜丽娘追求的是人的自然要求,“天然之情”,也就是情欲,而不仅仅是男欢女爱的美满婚姻。她父母恰恰不允许她有这种“欲”,不准她有人性、人的权利。双方发生冲突,杜丽娘于是要反抗,甚至以生命来抗争。这一冲突,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直指压制人性的封建意识,所以,《牡丹亭》所写的爱情,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围,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昆曲作文高中 第二十篇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题记

行走在江南水乡烟雨朦胧的青石小道上,早已忘却了那悄然绽放的油纸伞,忘却了那如丁香一般的姑娘,却始终忘不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唱词。它源于昆曲《牡丹亭》。

苏州昆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码头,诞生了昆曲,一场独领风骚数百年的传奇。水道纵横的古城,舳舻相接,酒旗如林,市井繁华。漫步于灰瓦白墙的街巷,古朴扑面而来,一如百年前昆曲诞生时的样子。耳畔优雅婉转的吴侬软语低低萦绕,恰似那缠绵悱恻的经典唱词。

“原来咤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贵族小姐杜丽娘无意间游览自家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的花朵竟与断井颓垣相伴,黯然零落,无人欣赏。美景良辰空自流逝,让她倍觉惊异,十分惋惜。其实,这何尝不是她对自己美好的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感叹?所以柳生一句“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下子就激起了少女心底的共鸣。一个不得志的文人,一位不出深闺的女子,在牡丹亭下向时代发出最强烈的控诉。

同样忘不了的,还有那“破不喇马嵬驿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红颜为君绝,千秋遗恨滴罗巾血。”安史之乱,杨贵妃香消玉殒,带走了盛唐的繁华。撼人心弦的唱词里,夜静悄悄的`,空气中没有一丝风,将士们余怒未消的吆喝出奇的遥远,我只看到马嵬坡下抽泣的男人,此刻他不是一位君王,而是一个痛失所爱的极度无奈的男人。

就这样,在昆曲里,我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感动。

可是,待昆曲的巅峰过去,待汤显祖、洪昇等昆曲大师与世长辞,昆曲也渐渐走向了没落。

昆曲是民间的艺术,更是贵族的艺术。当满族统治者将家班解散时,昆曲便失去了它的活力。不再像从前那样为百姓发声,而是彻底沦为了统治阶级玩乐的工具,与此同时,曾给昆曲带来盛名的典词雅句,却越来越成为它与民众间的隔阂。“花雅之争”,昆曲彻底落败,从此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水墨苏州依旧,每年仍吸引着大批的文人雅士慕名前来,却没人关心正渐渐走向消亡的昆曲。我看着日新月异的太仓南码头,哪有半点曾今水墨山川的影子?心里不禁一紧。两耳使劲地听着,盼望着能捕捉到一丝昆曲的余韵。

昆曲作文高中 第二十一篇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_玉茗堂四梦。是晚明戏曲家汤显祖的四大剧作之一,也是他最脍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作品。

故事写的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认出是此女子便是那个曾在梦境中与他在牡丹亭畔幽会的女子。夜里杜丽娘向柳生说出原委,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同*章*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从小就被灌输封建礼教知书达理的思想。但残酷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到正值青春期的她。一首《诗经·关雎》便惹动了丽娘的情思,她并不认为这是宣传什么儒家礼教的作品。而认为这就是一首恋爱诗,是一首撩动了无数少女春心的诗歌。而久困闺房的丽娘更是在家里后花园那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这说明了呆板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住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欲,从而更加揭露了当时程朱理学_存天理、灭人欲_的虚伪和残酷。

我不得不被杜丽娘的勇敢,坚持与真情所感动。一首“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是他们最初的邂逅。而后花园一梦之后,丽娘便相思成病,一病不起乃至天逝。而在现实中,杜丽娘与柳梦梅至始至终压根就没见过面,更别谈什么真爱了。那又是什么导致了丽娘伤春而逝呢,难道就真的是那一个梦吗?不,不是的。梦境或多或少加速了悲剧的产生,但梦境紧紧是促成悲剧的一个道具,而不是主要原因。试想在如今21世纪的我们有谁会因一个虚幻的春梦而相思死去呢?如今一见钟情的几率都小的可以忽略,更别谈什么为梦怀春而死了。而在杜丽娘那个年代,在那个真情被压制,人性被束缚的年代,这或许不过就是一个再也寻常不过的事情罢了。

在古代,女子必须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经常就躲在自己的闺房中绣花练琴作画。在出嫁之前见到的男人估计也就他父亲,兄弟,再有也就是家丁了。那么偶然间突然见到一个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而后风度翩翩的男子,有几个能不一见倾心的。而严酷的教条根本不允许这种私订终身的事情发生。但往往物极必发,越加以束缚,就越能激发人性去挑战。就说今天,男女*等,见到异性的机会多了,社会也开明了,很多人都能在寻寻觅觅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幸福快乐的生活。又怎会有那么多抛弃家庭而私奔的悲剧呢。

所以说到底,就是封建礼教无情的压抑了人性,造就了无数悲剧的产生。

再有的感触就是杜丽娘的真情了。虽然仅仅是一梦之缘。但也无法浇灭心中那被烈火燃烧的情思。天逝之后,她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见到了柳梦梅。而冲破这些困难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多么坚定的毅力。都说爱情是有期限的。而丽娘当了三年的鬼魂,却仍然对梦梅念念不忘,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圆梦。而现今又有多少异地情侣因忍受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而选择分手,成为陌路人。我想说的是在今天我们勇敢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同时,请不要轻易放手,爱情总是需要一份坚持一份勇敢的。

昆曲作文高中 第二十二篇

上周三,我们在文学鉴赏课上观看了青春版《牡丹亭》。

通过观看青春版《牡丹亭》和老师的介绍,我深深体会到昆曲的韵味。在青春版《牡丹亭》的视频里,我有以下的感想:

第一:我对它的灯光运用和环境的营造印象深刻。极简的舞台设计加之抽象化的表达方式,有时确实很难让人察觉到剧中环境的变化。但是这部昆曲运用到电影手法,用灯光在同一舞台上营造不同的环境,这样既方便了演员情绪的抒发,也使观众能更清楚地觉察到场景的交替。刻意地为了创新而创新往往会落得个不伦不类的境地。所以适当的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来衬托这项古典剧种,使其既适应现代观众的视觉要求,同时亦遵从昆曲的古典精神。传统的东西是不能变的,时代在变,美学在变,说故事的方法也在变,而我们所能做的是把古典中好的东西保留下来。

第二:我认为青春版《牡丹亭》充满朝气,非常赏心悦目。每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服饰都没有重样,服饰还要与人物的情绪相吻合。春香在做侍女时穿的是裤子,在丽娘死后,她被收作杜家的义女,便换做裙装。编剧不止注意到身份地位的变化还注意到了年龄的变化。桌围椅披都不能出丝毫差错,需与人物服装色彩相适宜。十二花神每一位身上的花都不同,然图案又在相互区分中有着统一,其细微处用心如此。

第三: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文化遗产”本身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认为它很宝贵,另一个是认为它的生存出现了危机。有人说现在学生都不爱看传统戏曲,因为节奏太慢,现在的年轻人不会有兴趣。在大学里,让同学们经常接触文化经典、艺术经典,这对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年轻一代都变成“读图”一代,我们的民族就会变成一个没有深刻思想的、肤浅的民族。不读经典,不读《老子》、《孔子》,不读《红楼梦》,我们的民族还有什么前途?

因此,我们的媒体要加强对昆曲、京剧等*传统艺术的宣传力度。要在校园里不断培养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应该强调大学生,甚至中小学生,要接触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到了大学,就应该多读读经典。如果抛弃了民族文化经典和艺术经典,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很难继承下去。我们自己文化的经典怎样承传下去?不读这些经典,不研究这些经典,我们的“魂”都没有了。“民族魂”在哪里呢,就在这些经典里。经典代代传下去,才成了整个民族的文化。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昆曲表演艺术家的名声高过了那些流行歌曲,就标志着国民素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昆曲作文高中 第二十三篇

细细一想,将昆曲比作牡丹并不妥当。只是一来《牡丹亭》是昆曲中数一数二的经典剧目,二来自己十分偏爱,便取其中二字用以取代了。

昆曲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惊世骇俗,她雅致,恬淡,即便是像《长生殿》这样的宫廷大戏,也会不知不觉早早流露出苍凉末世之感。她没有木棉的赤瓣玲珑,比水仙少几分萧然清冷,较丁香多几分端庄素雅,又不及玉兰冰肌柔弱。在我看来,它更像一株空谷幽兰,在了无人迹的峡谷中,茕然一身散发幽香,不孤寂,不沮丧,不高傲,不张扬。只静静的等待着相隔数百年的知音,踏着晨露而来,欣喜地因她的美流下热泪。

很多同龄人不理解我对昆曲的喜爱。他们常带着同样诧异的表情,说出同样的理由:“那是老年人才看的东西。”更有人说:“那是早该淘汰掉的。”听到这句话我的心凉透了。无法想象若昆曲在将来的一天彻底为我们抛弃,*还有哪些文化值得我们如此义无反顾的坚守,传承下去;*人向外国人介绍戏曲之母时头脑会否一片空白。毫无疑问的是,后者这种情况在大部分青少年甚至中年人身上早已出现了。

昆曲,这门曾经风靡全国如同今日流行乐且整个社会为其显现出集体痴迷的古老艺术,在今日的*,竟一度出现“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多”的现象,其原因显而易见,又令人匪夷所思。

改革开放后,*大量吸收西方文化。在音乐领域,从七八十年代的迪斯科,霹雳舞到今天的摇滚,重金属如LinkinPark,AvrilLavigne,无一例外的冲击着青少年的耳膜,再把他们迷得晕头转向的同时,*的这门传统艺术也在逐渐失去自己的定位。所幸,老艺术家们力挽狂澜终于使得昆曲得以保留,在各地亦成立了昆剧院,培养新一代人才。然而,昆曲仍一直处于一种少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似空守闺房的思妇,形销骨立,恹恹然清冷。

——听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3篇

昆曲作文高中 第二十四篇

路是人走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每个人的每一步行动都会写进自己的历史。于我而言,最值得书写的,无疑是那悠长静美的唱腔,它的旋律,变为我体内流淌的血脉,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

第一次与这旋律相遇,是在故乡的戏台上。江西南城虽不发达,民间的文化气息却是不浅。灯光一熄,仿佛整个场子都是表演者的影子。此曲名曰《断桥》,男女主角走在落水的小街,有着“天街小雨润如酥”的舒适;男女在桥头生死相离,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情;最终无可奈何,亦有“日晚倦梳头”的淡然。这腔调,动人心弦,婉转如早春的新鸟,清越如*缓的溪流,演员时而击打扇面,时而做势,时而说唱交加,变换着身型,灵活多变。这等表演细腻、行腔婉转的艺术,不愧对“百戏之祖”的名号啊!

后来到了广东,在影剧院听了一次《长生殿》,这一次的演绎,哗众取宠、扭捏作态,演员们身着华丽的古袍,有着美丽的皮囊,却丧失了其中最有趣的灵魂——那一种*易近人、朴实无华、贴近生活、宁静悠远。城市中车水马龙,将昆曲当作了附庸风雅的骨架,令我心神烦乱,久久不能走入静心和润的听曲之境!

最近一次,我又回到江西,并在瓷都里又遇昆曲。一曲《牡丹亭》将岭南书生与杜鸾娘之间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冒死挖墓,只为情人起死回生!演员们含着炽热的泪,唱出了千年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欢愉渴求!在曲调之中恬静与流淌、飘逸与恬息,听众似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万千景致与残笺破片交织着,成为人间最美的景致!我不禁感慨:昆曲哪里是其他曲目所能相比的!它或许没有秦腔的豪放,黄梅戏的柔美,没有皮黄戏的秀丽,但它却有着自己独有的*易、朴素,不求浮华,淡泊恬静,更贴合人们的生活!

昆曲的世界,人来人往,每个人都能在昆曲里找到一处最柔软的角落来安放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心灵归于如水的*静。好看的躯壳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做到真正的波澜不惊,便是昆曲的灵魂所在和价值。

昆曲是瑰丽的,而它的文化需要传承,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弘扬者,甚至是创新者,我们应让昆曲在它本来的地方,点缀上最亮丽的色泽,写下直击时代的苍劲一笔!

每当天刚放晴,总有一首昆曲萦绕心头,伴我走向世界最美的彼岸……

昆曲作文高中 第二十五篇

原来姹紫嫣红升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华贱。

漫步在苏州幽幽小巷,聆听着那桥下流水淙淙,伴着那墙根小草在风中“沙沙”凑响的音乐,古典的气息在我的心中漾开了一圈圈涟漪。我的心默默思索,这唯美的笛音,婉转的音韵来自哪里?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坐上一只小木船,耳边挥散不去的还是那曲笛音,那清亮的乐喉,我愿把它称做“仙乐”。细细品味,我仿佛穿越百年的时空。远远的,似乎走来了一位绝代佳丽,只听得她身上环佩叮当。小船来到桥下,抬头凝望,她似飞欲飘,游乎不定,只流下一串凄凉的眼神。笛声,依旧在响……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穿花度柳,一桥一巷,乐声愈来愈清晰,愈来愈凄美。我的心神也早已飞去。不多时,小船穿出小巷,水面渐渐开阔,我眼前一亮,那“仙乐”原来就来自这里!

那是一方精致的水上舞台,台上一位戏娘浓妆艳抹,阿娜多姿,声音娇啼婉转,恍若天外仙韵。她的身后,缓缓传来美妙的笛音,听来令我不禁痴倒,不禁一闻倾心。

原来这就是*戏曲的起源——昆曲。寻寻觅觅,觅觅寻寻,在寻找它的同时,我的灵魂已被古典的气息所浸润,变得沉静,宁远……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我爱昆曲,不仅因为它带给了我美的享受,带给了我宁静的心绪。更是因为它带给了我一种责任——保护古典精神财富。我铭记这种责任,它和昆曲的韵律一同让我热爱,铭记……

昆曲作文高中 第二十六篇

携手向花间,暂把幽怀同散。凉生亭下,风荷映水翩翻。爱桐阴静悄,碧沉沉。并绕回廊看,恋香巢,秋燕依人。睡银塘鸳鸯蘸眼。——《长生殿-小宴(泣颜回)》

初遇昆曲

有一次去乌镇,在大戏院中见到了昆曲。原来只是喜欢昆曲那精致的面容,而后却陶醉于温婉而雅的曲调中。那一甩,一抛,一转,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一次遇见后,就爱上了昆曲。在闲暇时刻,总要听上两曲;在睡觉之前,还要哼唱一番。

开始学戏

一曲《长生殿-小宴》常常在耳边回响,一套南北合套的曲子,很难学好。我那时并不东唱曲的诀窍,只是一股脑的“咿咿呀呀”。老师就从练气息开始,一点点教我。“好的,再来一次,吐长一点。”这样的话语不知道听了多少遍,经过不断地重复练习,我终于可以唱出足足四拍了。

如果只是会唱那还远远不够,还要学曲。

其实我当时还有点后悔自己的决定,非要来学,却坚持不下来。我其实有点儿五音不全,每次唱总是会起高了调,也经常数错拍子。老师就一次次地让我唱,帮我纠音。学了一周,终于拍完了曲子。

精益求精

排身段倒还好,没什么很难的动作。每次去上课课前跑圆场可不是白练的,不过说到跑圆场,其中也有一段痛苦的回忆啊。跑圆场,顾名思义,跑的就是圆形。那小小一间教室,正五圈反五圈跑下来,还是很累的。“半个脚,别忘了勾脚面!”耳边是老师的话语,“哒哒哒”的敲击声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要加快频率。

站上舞台

上好了妆油彩,脸上硬梆梆的,腰间的裙子系的格外的紧,勒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来。无暇去看前面的节目,强忍着头晕,在后台又排练了几遍。当时只有初春,贴上云鬓后就感觉凉凉的。和着心中的紧张与激动,我的脑袋里一片空白。

不过我想我真的是练到家了,心中的紧张蔓延,却仍然是行云如流水一般的舞动着,十分流畅。

遇见昆曲真是幸运,希望能够一直相伴下去。

昆曲作文高中 第二十七篇

我生于苏州太仓,也算是昆曲的发源地。看自己虽也听过几曲苏州评弹,但对昆曲却一无所知。最近,学校中开展了昆曲鉴赏活动,我自然要去领略一番。

明亮的舞台灯光下,红幕中一素袍女子款款走出,长袖飘飘,袅娜多姿。在那富有民族色彩的音乐中,那年轻女子随着乐律舞动起来。这便是《牡丹亭·惊梦》的开场。我觉得新奇,也颇有兴致地观看起来。

但十几分钟后,我心中的那股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已被磨光。那单调得令人乏味的音乐,太过华丽而显得浮夸的着装、妆彩,而那唱腔却是显得太难理解。一时间,自己竟有几分困倦之意,“昆曲”已然成了“昆曲”。

不变的音乐在我耳畔回响着,渐渐地,我却从中听出几分别样的意味。那每一个动作,都舞出杜丽娘与情郎的缱倦缠绵;字字句句中洋溢着深厚的情感,把少女那思春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那时不时的回身一笑,也为少女动人的身姿添上一丝妩媚。一曲终了,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耳畔突然回想起一种欢快。抬头一看,却是《十五贯·访鼠测字》。娄阿鼠那活灵活现的表演,滑稽的动作让人捧腹大笑。而况钟那与作案人的斗智斗勇,环环相扣的破案经过让人的心一阵阵地揪起,之后又放松下来……最后,案情水落石出。那使真凶归案,为被冤枉者伸冤的`那一刻,场下一片鼓掌、叫好声。

昆曲是我国的传统艺术,被誉为“百戏之祖”。数百年来,昆曲舞台上涌现了无数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昆曲表演不能一蹴而就。事后,虽有同学被选上台做“培训”,但那动作却是说不出的僵硬和怪异,与台上艺人那精湛的表演形成鲜明的对比。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罢。

——遇见昆曲作文700字

昆曲作文高中 第二十八篇

她的男人姗姗来迟,让她等足了三年。

我们必须相信,某些人的命运,暗自有着奇妙的呼应和重合。虽然相隔万里,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行进着,冥冥中却息息相连,他们处境相似,心境相通。一旦相遇了,就会像齿轮一样紧紧咬合在一起。

“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是牡丹亭畔。嵌雕栏芍药芽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线儿春甚金钱吊转”丽娘春困,梦遇柳生折枝而来,腹有诗书千卷,面如潘安再世。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丽娘聊赖,待听到“如花美眷”四字,已是惊心动魄,“只见那生向前说了几句伤心话儿,将奴搂抱去牡丹亭畔,芍药阑边,共成云雨之欢。两情和合,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温存。”忽然花落,丽娘惊醒,方晓南柯一梦,恹恹而起,为痴情慕色,一梦而亡。

三年后,贫病交加的柳梦梅流连梅花观,在园中太湖石缝中捡到一卷小轴,细细展开,原是一副女子行乐图。“成惊愕,似曾相识,向俺心头摸。待俺瞧,是画工临的,还是美人自手描的?问丹青何处娇娥,片月影光生毫末?似恁般一个人儿,早见了百花低躲。总天然意态难模,谁近得把春云淡破?想来画工怎能到此!多敢他自己能描会脱。

且住,细观他帧首之上,小字数行。呀,原来绝句一首。“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呀,此乃人间女子行乐图也。何言“不在梅边在柳边”?奇哉怪事哩!”

不在梅边在柳边……争个有些蹊跷。我姓柳名梅,上京赶考,此画中之诗,难不成说的竟是我?柳梦梅从此无意诗书,越想越觉得是自己,越觉得是自己内心就越欢呼雀跃。“拾的个人儿先庆贺,敢柳和梅有些瓜葛?小姐小姐,则被你有影无形看杀我。”好个憨书生,纵然梅边柳边,又与你何干。这番情意,却有些莫名其妙。他望着她,隔着世间迢迢的万水千山,而那丛目光,却在咫尺天涯,照在他的脸上。

“待小生很很叫他几声:“美人,美人!姐姐,姐姐!”向真真啼血你知么?叫的你喷嚏似天花唾。动凌波,盈盈欲下——不见影儿那。咳,俺孤单在此,少不得将小娘子画像,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

他爱上了她,却又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成天价儿地对着画像顶礼膜拜,在屋内唧唧哝哝地叫着、唤着,连睡梦里都不曾怠慢。

但使相见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汤显祖“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又然“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至情”思想,已昭昭也。

好一出昆曲,好一个牡丹亭。婉转精致,百转千回,风雅灵异。六百年来,大起大落。有时候热闹一点,有时候又安静下来,似灰烬中的余温,既无夺人眼目的炫光,又非烧尽的炭柴。走近它,就好似走近那不可思议的浪漫之中,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等着我们的亲近。

——初一介绍中国戏曲作文——昆曲 (菁选3篇)

昆曲作文高中 第二十九篇

翻开五千年的记忆,卷入眼帘,多少文人墨客留下深刻的足迹,多少情仇爱恨编织成无悔的记忆,透过这扇窗,看他们的传奇点缀历史,点缀璀璨的天空。

打开历史之窗,一阵松竹柏的青香扑面而来。在古老书桌上放着一杯花茶,多么令人神清气爽。起于炎黄,传于尧舜,经历于三皇五帝,不论是金戈铁马的春秋,还是一统的秦汉;不论是战火纷纷的三国,还是盛世的隋唐;不论是纵横千万里的广阔的蒙古帝国,还是明清的繁荣……五千年随着这运河漂流而去了,窗依旧古朴,晨钟暮鼓每天都在耳边萦绕着,听,似乎在倾听外面的汽笛声,似乎在哭诉着古往今来的感人事。

窗外,缠绵的昆曲还在唱着,透过这扇窗,让我看到朝代更替,宋齐梁陈,五代传……更是看到哭道城墙的孟姜女;霍去病勇战匈奴;三结义的刘关张;薛仁贵东征救驾……透过这扇窗让我更是懂得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挟天子以令诸侯;车同轨,书同文,天下一家……

这一扇窗,有多少逊骚文人对窗而读书,临窗而颂诗。李白对窗而说《静夜诗》;《水调歌头》对窗而得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过故人庄》临窗而得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李白隔窗而望,看到长江东流去而叹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临窗而看,探到大唐由胜转衰而说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范仲淹面对岳阳楼上的窗,俯视而下,看滚滚长江水,便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窗外聆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那么专注认真。十年寒窗苦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背对着的另一扇窗,又是另一种世界,满清王朝闭关锁国之策导致过早的衰败,因而爱新觉罗氏骄傲自大,不求发展,半个世纪,依然原样,自给自足,当大门被撬开时,圣神的土地被践踏了,血流成河……

而今,面向世界的窗打开了,一扇向世界交流的窗,向世界互动的窗,和*,交流,友谊的窗,让*更多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多了解*。

一扇窗,一扇古典的窗,一扇魅力的窗,开启这扇窗,会帮助我们共同圆一个*梦!

昆曲作文高中 第三十篇

4月19日上午,我们三中心的小记者们相约来到学校体育馆,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昆曲演出。

第一位登台的是一位阿姨,只见她头戴珠花、身着花衫,迈着轻盈的碎步走到舞台中央表演了一段《牡丹亭》。开口瞬间,那婉转优美的唱腔惊呆了同学们,我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昆曲,听得真是意犹未尽。唱完之后,老师让三位同学上台跟她学一句唱词,还真有一位男生学得有模有样,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第二位登台老师的是一位叔叔,他给我们表演了后空翻和甩发功。甩发是为了表现人物惊慌失措、悲愤交加等激烈异常的情绪和情境,老师的表演淋漓尽致,同学们爆发出最热烈的掌声。最后一个基本功更厉害,只见老师双手伸直与肩同高,蹲在地上左右腿依次交替伸直,这个动作看起来幽默轻松。估计是老师看到了我们脸上的笑意,问有没有同学愿意上台尝试一下,三位同学举手上台,可是他们蹲下去之后,腿无论如何也无法交替伸直。不禁让我们感叹,老师这身功夫,背后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辛勤和汗水,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感谢老师们的到来,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艺术家们刻苦、努力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昆曲作文高中 第三十一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细腻婉转的《皂罗袍》久久萦绕在耳畔,缠绵不去,这是否就是昆曲所散发的魅力?

9岁那年我刚从老家来昆山,有一天和家人一起去亭林公园玩。刚进门,几个卡通模型呈现在眼前,旁边还有指示牌,上面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昆曲中的角色:花旦,青衣,小生,老生妈妈告诉我,如果喜欢以后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昆曲的文化。向里走,一阵阵婉转悠长的歌声传来,只见舞台上一身段柔美的女子,着一袭素凈的粉衣,发上缀满精美的头饰,面上描着细长的柳叶眉,水袖轻抛,兰花指微翘,款款走着,眉宇间却泛着淡淡的忧伤周围人不住地拍手叫好,还有人轻声赞叹:这个演员将一个女子由于青春被扼杀透出的无奈和伤感完全表现出来了!一听就知道这人对这部昆曲十分熟悉。而我更在意舞台上演员的形象,哪怕是一个转身,一个抚额的'动作,也能让当时完全不懂昆曲的我感受到主人公的无限惆怅和失落回家的路上,那位昆曲女子优雅的身影,恰到好处的神态总在脑海中浮现,让人无限向往。

后来我了解到,昆曲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而昆山巴城更是昆曲的发源地。昆曲在文学史戏曲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更是不朽名作。因为很多别的剧种都是由昆曲发展而来,所以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牡丹亭》于2001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前年,在石牌中心小学上学的妹妹有幸被学校小梅花昆曲戏曲团选中,妹妹从此有很好的机会去真正接触昆曲,学习昆曲。这让我既兴奋又羡慕。从那以后妹妹差不多每天都要在学校和家里锻练身体的柔韧性和许多这样那样的基本功:踢腿,压腿,拉腿,倒立,劈叉,腾空跳,转圈,走步,摇扇,*坐念唱打,样样兼修,还要结合唱和舞蹈。每次都是汗如雨下,我们看着都心疼。但妹妹却从未想过要放弃。后来,妹妹慢慢有机会走上舞台,虽然表演的都还不是主角,但她从一个初学者到收放自如地大胆表现自己已经很难得。回忆起妹妹练习的点点滴滴,心想每一个昆曲演员都是如此,人们不应只看到他们表面的荣耀,更应该知道他们走到这一步付出的辛苦和磨炼,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昆曲演员才能演绎出好的作品,准确诠释出好的情感。要想完成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要有天赋,更要有顽强的意志。因此,每一部昆曲都是用汗水浇灌的成果,每一个昆曲演员都应被我们尊敬。

近年来,昆山的昆曲在*的高度关注下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昆曲和昆石,并蒂莲被称为昆山三宝。在昆山,不论是小小的公交卡,图书馆借书卡还是共享自行车卡,就连建筑工地的围墙上都印有昆曲人物的身影。昆曲演员开始进入企业,学校和各个公园景点表演。很多昆山的小学还设立了昆曲戏曲社团,挑选并免费培养昆曲小演员,带她们去全国各地甚至出国表演,不遗余力地向大众传播着昆曲文化。2018年昆山还成功举办了首届戏曲百戏昆山盛典,120个剧种,156部剧目聚集在昆山汇演,给昆山人民及至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而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也将在7月至8月份举办。

或许几年以后昆山的每家每户以及全国各地都会了解昆曲,还会走出国门,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人民的骄傲。

昆曲作文高中 第三十二篇

昆曲可谓是我们苏州的一大特色。而该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

很高兴,学校最近组织了同学们去欣赏昆曲。且不说小学里曾不止一次地去细细品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便逐渐自然而然地浮现在眼前。的确,能够观看昆曲现场演出,心里着实兴奋好奇。随着悠扬的笛声,一个个袅娜的身影娉婷而至,仿佛从画中走来,歌喉婉转,舞姿曼妙,一颦一笑,楚楚动人,多场戏下来我就宛如做了一个华丽的梦,当然,可能也是因为“外行看热闹”的缘故吧。接下来,就来说一说我这个外行人看过热闹之后的一些想法吧。

仍令我记忆犹新。便是《牡丹亭》。因为之前了解过,所以便更认真地聆听着。那委婉的唱词,婀娜的身段,无一不让人沉醉在昆曲的韵味之中。“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单是看词,便生动、委婉地展现出一幅幅美景。更暗藏着柳梦眉对杜丽娘的深深爱慕。细细去品味这个角色,慢慢的,我被里面的人物所深深吸引。

接下来的便是打戏——三岔口,虽然没有念白和唱词,只有震耳欲聋的锣声鼓声,但是也仍然可以吸引大家的眼球。戏中,丑角和武生用精彩的动作、灵动的眼神向大家展示了昆曲各个方面的艺术。博得了满堂彩的好评!

昆曲作文高中 第三十三篇

“原来这姹紫嫣红皆开遍,似这般都付与了断井残垣……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这是昆曲《牡丹亭》的选段,其唱腔细腻婉转、抑扬顿挫,听来使人心驰神往、如痴如醉。

我受祖母的影响,一向痴迷昆曲。

昆曲诞生于江苏昆山,被称为“百戏之母”,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它是*最古老的戏剧之一,集观赏性、文学性、艺术性于一体,是明代四大声腔之一,京剧的雏形,2001年更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经典的昆曲剧本,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长生殿》等,都是不朽佳作。昆曲伴奏以笛箫为主,以琵琶、三弦为辅;舞台表现为唱念做打;角色以生旦净丑为重。昆曲表演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回眸,一抬眼之间,皆讲究戏。

我迷上昆曲的时间并不长,大概在我十岁那年。

晚霞冉冉,夕阳西下,祖母站在阳台上,一边收衣服,嘴里一边哼着什么曲儿。起初,我没在意。但听了一会就觉得奇怪。

这不像是歌,也不是京剧锡剧。祖母到底唱的是什么?

“这是昆曲,好听着呢!”她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见我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就从柜子里翻出许多泛黄的昆曲碟片,放给我看。

那是我第一次听《牡丹亭·游园惊梦》,我呆住了。

世界上竟然有这般好听的声音!

像天籁,但又透着温文尔雅、不徐不缓的气息;像古老的歌谣,但明显又添了几分优雅从容的意韵;像梦呓,但又比梦呓多了几分说不尽的悠长婉转。

我像着了魔一般,灵魂被深深地打动了,也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一晚上,我夜不能眠。

昆曲的余音还萦绕在我的耳畔,幽绵不绝。

我不禁又打开电视,搜了一个选段《寻梦》,和另一选段《十五贯》。这两段昆曲,风格却又大为迥异。《寻梦》让我迷离,而《十五贯》却又看得我啼笑皆非。

从此我明白了。在昆曲中,不仅有缠绵悱恻的唱腔,更有诙谐生动的表演。昆曲不是程式化的剧种,不是小众的雅文化,它也讲究与时俱进的时尚性和娱乐功能。

人一旦痴迷,便就一发不可收拾。渐渐地,昆曲真的成了我最主要的几个爱好之一。

说我是“昆曲控”,一点儿不为过。只要提到“昆曲”,我的眼睛立马就亮了;真正有幸听到一曲,我的脚便怎么也挪不动步子,只愿长久地立着,就在昆曲的世界里沉醉不醒。

我喜欢倚在静谧的小院内听曲,也喜漫步于潺潺的溪边闻箫。

听那箫声忽近忽远地响起……

俄顷,一声慵懒的水磨腔划破午后的静谧,在箫琴相和时,低吟浅唱……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本文发布于:2023-02-12 16:5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772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昆曲   高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