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告别老屋①我离开老屋,搬进市内,已有一个多月了。新房子既宽绰,交通又方便,可我总觉得失落了什么。有时,站在阳台上,眼光便不由自主地越过城中的一切,向紫金山下那一角地方久久眺望。一阵无法解脱的惆怅占满了我的心。②我原本也舍不得离开它,搬与不搬,反复了多回。然而搬的决心下定之后,我就日盼夜盼,恨不得马上飞进城去。不知怎的,临到乔迁之日,我却慌张了,我不敢留在老屋,我怕看见它最终四壁皆空、满地狼藉的景象。那些在老屋里消逝了的日日夜夜,竟好像复苏了的亲人,接二连三地扑到我的眼前!③好像是一九七五年,我们单位在郊区造了一幢并不入时的红砖楼房,进住的人不多,房子却很难要。但为了我可怜的母亲和风烛残年的父亲有一个安身之处,我向领导张口了。我哪里知道,这是必得看尽脸色,向每一位菩萨都把头磕到才能办到的事。记不得不争气的泪在明里暗里流了多少,后来,终于拿到了一小套底层房间的钥匙。④记得那年冬天,大半个卡车就把东西全拉过来了。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惊喜欲哭的神色。她扶着已近失明的父亲,慢慢地走,一样样地摸,她说:“苏夫子,这是窗,这是门,出这个门是阳台,好大的一个院子噢!”父亲的手指随着她的指点簌簌地摸索,脸上露出安详的喜悦:“我们如今有个家了!是吧?”他头顶上堆着雪一样白的发丝,可是口里却发着孩子似的提问。在学问上,他曾经是个多么挑剔、执拗而不知满足的人哪!我久久仰望蓝天,不让泪水落下来。我记得那一天,院子里满是没及膝盖的荒草,倒伏着一片枯黑了的野菊花。松松拉着的铁丝网外有一个不大的荷塘,小路边的一排铁蒺藜树在风中摇颤着它们干瘦的枝干……⑤在老屋一住就是七八年,我们在这里留下多少个难熬的冬夜,留下过多少个碗里只有几块豆腐乳的日子!父亲去世后,母亲和我守着那寂寥的屋子,晚上,一阵风萧萧地吹来,关不严的门窗就磕磕地颤动一阵。母亲坐在被子里看黄旧了的《儒林外史》,我坐在北窗底下写写画画,坚持着我那看起来毫无指望的写作。表上的指针渐渐地指向十一点,十二点,母亲房里灯已熄了。这时才觉得凉气四升,摸一摸鼻尖,冰冷,脚已麻木了,于是摄手摄脚到厨房把盐水瓶灌满热水抱在怀里。这时母亲翻了一个身,说:“不早了呢,身体要紧哪!”总要她叫个两三次,我才很不情愿地熄了灯,摸到冰冷的被窝里……⑥而如今,我高居在城中宽敞的六楼之上,脚沾不到土,鼻子嗅不到河沟里潮湿的气息,举目一望,只有一幢幢灰色的“蜂巢”,一条条灰色的僵直的街巷。有一天半夜,我忽然醒了,周围没有一点声音。那一瞬间,我不知身在何处。过了许久,我这才明白,我是搬了家了!啊,我这才明白,我在这里从此将听不见雨点儿落地,望不到风摇树影,更不必提什么蟋蟀的吟唱,小蚂蚁爬行的长龙了!啊,我这才明白,静,也是需要衬托的,不然就是死寂!我这才明白,我把那无穷的生活情趣失掉了!那原本是大自然对我的厚赐啊!⑦那一个曾经布满荒草的小院,后来经过整治,是怎样的可爱呀!傍墙种了月季、四季桂、葡萄藤,还从宜兴移来两枝修篁。当年的两枚桃核也已长成桃树,出墙招人了,两蓬剑麻也抽出了雪白的花穗。夏天,蝴蝶和蜜蜂在院里嗡嗡地闹。秋风挟着细细的雨丝,将黄了的梧桐叶隔墙吹过来,一片,又一片,打在湿渡渡的台阶上。婚后,我和丈夫常常在人静之后步出门去。总是有月亮,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紫金山静静地横卧,空气里有一股甜甜的气息。早熟的癞蛤蟆有一声没一声地聒噪着,树影在脚步间飘移……⑧这样的景物,我如今到哪里去寻?到哪里去找?我为什么要遗弃了它搬进城里的水泥匣子中来?⑨理由自然不会没有。在城外那一块地方,垃圾随处可见。夏天,蚊虫大如豆。一到雨季,屋边小河沟里的水就像一匹黄鬃野马,裹挟着垃圾、菜叶,汹涌而来,四处漫溢……⑩然而这一切在如今回想起来,都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它记载着我的喜怒哀乐,艰难奋进。我知道,我怀念老屋及它周围的一切,是因为我在那里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⑩啊,我那可爱的青竹啊,你就在那里生长繁衍吧,只要在你枝叶的绿汁中,铭记着我对你的呵护!我那美丽的桃树啊,你年年怒发结实吧,只要在你的乳浆里保存一点对我的记忆!葡萄啊,伸长你的藤!芭蕉啊,扩展你的叶!在月白风清之时,只要偶有一回对我思念,我就会觉得欣慰心醉的!⑩我知道,人,不能只生活在过去。只要是前进,就总有许多东西要被抛弃,舍不得告别过去的人不能去开拓更新的天地。⑩别了,老屋!让我在远处凝视你吧!让我把对你的爱意渗进土里,嵌在你的石隙砖瓦中,熨帖在你未来的日月中! (作者苏叶 有删改)小题1:作者在文章中围绕“老屋”回忆了一些难忘的生活片段。阅读第③一⑦段,概括这些生活片段。(4分)(1) (2) (3) (4) 小题2:文章第④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告别老屋”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不超过150字)(7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小题1:(1)四处求人,要到老屋 (2)偕同父母,搬进老屋(3)守着老屋,清贫度日(或“坚持写作”) (4)整治老屋环境,散步观景小题2:写出了当时小院及周围环境荒凉、萧索的景象,衬托出“我”看到父母对老屋的满足而涌起的伤感之情,又与下文(或“第⑦段”)写整治后小院生机盎然的美景形成对比。小题3:搬离老屋时,作者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情:这里有与父母在一起艰难却相守的生活记忆,有笔耕不辍的坚持。搬入新居,引发作者对老屋的怀念:亲手栽种的植物,四周优美的景色,甚至那种种的脏乱,现在看起来都是那么值得怀念。最后,作者直抒热爱之情:以豁达的态度,告别过去,把自己的爱意融入老屋之中。
点击查看记叙文阅读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小题1:第3段写的是“四处求人,要到房子”;第4小节写的是“带着父母,搬进老屋”;第5段写的是“守着清贫,坚持写作”;第7段写的是“整治老屋,散步观景”。点评:概括要点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到答题涉及到的相关语段,从中找到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小题2:试题分析:第4段的环境描写,通过“荒草、野菊、枯枝”等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荒凉、萧索”的氛围,烘托出那是一家人的凄凉心情,为下文写小院的美景形成对比,为下文留恋老屋这一情节作铺垫。点评: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六、深化作品主题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小题3:试题分析:作者的情感经历还可以这样来梳理:搬离老屋,入住新居,作者不由回忆起在老屋生活时的情景。无论是在老屋艰难度日、坚持写作的时光,还是老屋周围的环境,甚至那种种的脏乱,这一切都让作者不舍与怀念。最后,作者以豁达的态度,告别过去,抒发了对老屋的热爱之情。点评:梳理人物情感的变化,关键在于文章的情节,根据情节的发展来梳理人物的情感变化即可。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告别老屋①我离开老屋,搬进市内,已有一个.....”主要考查你对 [记叙文阅读 ]考点的理解。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记叙文特征: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二、记叙文的分类: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7、侧面描写
记叙文表达方式区分: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区分: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第二人称: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第三人称: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记叙文的阅读题步骤: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11:3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730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