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蓬山丰富的文化积淀 周乃复①宁波市达蓬山区,在翠屏山丘陵东端,系四明山余脉,东起凤浦湖、凤浦岭,西抵沈窖湖、黄杨岙,南临河头乡九龙湖,分属慈溪市三北

更新时间:2023-02-10 11:23:08 阅读: 评论:0

题文

达蓬山丰富的文化积淀 (13分) 周乃复①宁波市达蓬山区,在翠屏山丘陵东端,系四明山余脉,东起凤浦湖、凤浦岭,西抵沈窖湖、黄杨岙,南临河头乡九龙湖,分属慈溪市三北镇、龙山镇和镇海区河头乡,方圆60平方公里。这是一个自然景点密集、人文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风景区。在佛教胜迹方面,有建于唐天宝元年(742)的佛迹寺,四周风光极佳;有香山寺,在大蓬山南的香山南坡,又称下佛迹寺,古多芝兰,花香袭人。在自然景观方面,有斗鸡石,在大蓬山南坡,二石屹立似斗鸡,昂首振羽,尖喙大张,形像酷似,今一石已毁,成“一唱雄鸡天下白”的独立金鸡。还有蛤蟆岭、资敬庵、诸葛亮庙、永兴庵、青莲庵等景点。在历史人文遗迹方面,有纪念黄震的泽山书院和湖山庵遗址。在民间传说方面,更有大量以秦徐福东渡为内容的地物传说,为当地人们所津津乐道,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曾前来寻根祭祖。②公元前219年至210年间,徐福受秦始皇派遣出海,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徐福东渡传说就是这一历史事件在中、日、韩三国民间的传闻。这批数量众多的民间故事,前后衔接,演绎了徐福东渡的全过程。在浙江沿海地带流传的徐福故事,则以公元前210年徐福集团成功东渡为内容,是秦始皇东巡至会稽,并最后一次派遣徐福出海的历史事件的民间留影。这组传说的核心载体是达蓬山,其它各地的传说故事,或者是达蓬山传说的铺垫,或者是它们的延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它们包括海盐的秦驻山、余杭的仙迹岩、绍兴的秦望山、昌化的秦皇石、奉化的赤苋山等,是始皇东巡的影子。而余姚千人坛其上可容千人,为秦始皇命徐福立坛祈祷处;岱山的东霍山,则“环以大海,世传徐福至此山,有石棋盘,修竹环之,风枝扫拂,常无纤尘……”,岱山还有紫霞洞和海天一览亭,也有徐福东渡的传说;象山县蓬莱山麓的丹山井,相传凿于秦代,地方志记载丹井旁有蓬莱观,梁已有之,隋大业元年间废,唐天宝十三年复建。地方志记载:“象山之西山,名小蓬山者,市(徐福)遂居焉。始皇闻之,巡至鄮三十日,发舟至悬海亶、澶二洲而及。”在传说中,象山小蓬莱是徐福准备东渡期间的隐居地。作为徐福东渡传说的中心地区达蓬山,相关的景点就更多了。③达蓬山丰富多彩的传说,反映了人们二千年来对伟大的航海家、中华文化最早的海外传播使者徐福的敬仰,徐福勇于探索、开拓,放眼世界致力于国际交流的精神,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韩三国掀起了徐福研究热,这里的人们也迅即闻风而动,开展了徐福民间文化的发掘和宣传,推动了地方经济、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小题1:阅读课文,请说说达蓬山文化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4分)小题2: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3分)A.徐福东渡传说于公元前219年至210年间,在中日韩三国民间广为流传。B.象山县境内丹井旁的蓬莱观始建于梁,重建于唐天宝十三年。C.徐福准备东渡期间曾隐居于象山小蓬莱。D.达蓬山丰富多彩的传说反映人们对伟大航海家、中国文化传播者徐福的敬仰。小题3:文中第③段说“勇于探索、开拓,放眼世界致力于国际交流的精神,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请你再写出一个有这种精神的人,并加以评述。(3分)小题4:根据上文与以下链接资料,说说你对继承和发扬达蓬山文化的感想。(3分)链接资料:目前已建成了达蓬山上山公路和蓬莱仙境牌坊、达蓬亭、徐福纪念馆等景点,宁波雅戈尔集团正投入3亿资金筹建相关的游览、休闲设施;与大蓬山相关联的地区,如岱山县,也建成了徐福公园。达蓬山徐福文化的开发利用事业,正日益显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小题1:4分)佛教胜迹 自然景观 历史人文遗迹 民间传说   小题1:(3分)B小题1:(3分)郑和 鉴真等 评述略小题1:(3分)尊重历史,尊重规律,发扬达蓬山文化的精髓,创导积极地精神文化,把它融于现代经济建设中。(意思对即可)

点击查看记叙文阅读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达蓬山丰富的文化积淀(13分) 周乃复①.....”主要考查你对 [记叙文阅读 ]考点的理解。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记叙文特征: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二、记叙文的分类: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7、侧面描写

记叙文表达方式区分: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区分: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第二人称: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第三人称: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记叙文的阅读题步骤: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11:2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721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慈溪市   翠屏山   宁波市   丘陵   山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