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关于 “美国的崛起”这一主题一直是世界历史的学习重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材料二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美国》请回答:(1)华盛顿和林肯分别领导了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争(4分)?如何理解“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6分)(2)材料三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2分)它对美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华盛顿领导了独立战争。(2分)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2分)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3分,只要答到其中一层意思即可)(2)罗斯福新政(2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改善、巩固和发展。(3分)
点击查看来克星顿枪声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崛起。华盛顿领导了独立战争,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意思是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三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罗斯福新政,其意义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改善、巩固和发展。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关于 “美国的崛起”这一主题一直是世界历.....”主要考查你对 [来克星顿枪声 ]考点的理解。
来克星顿枪声
莱克星顿的枪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为反抗英国殖民者,在1775年4月19日,伴随着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莱克星顿的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1.北美殖民地体系的建立;2.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美利坚民族逐步形成;4.北美殖民地地区同英国的矛盾日益尖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英国殖民者对北美殖民的高压政策和经济剥削。
莱克星敦的枪声:
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人们饮用的走私茶占消费量的十分之九)。便宜的价格打压了本土的茶叶销售,而导致很多的走私和本地种植的茶叶商人无法生存,美国茶叶价格被操纵,北美生产出来的茶叶销售受影响。另外北美人民认为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扶植的,假如他们饮用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就等于他们还继续受英国殖民者的压迫、剥削,被迫接受英国对殖民地征税和制定法律。所以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8000多人集会抗议。当天晚上,在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汉考克的领导下,60名“自由之子”化装成印第安人上了茶船,将东印度公司三条船上的342箱茶叶全部倾倒入海。波士顿倾茶事件以后,英国政府认为这是对殖民当局正常统治的恶意挑衅,为压制殖民地民众的反抗,波士顿倾茶事件[6] 1774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惩罚性的法令,即《波士顿港口法》、《马萨诸塞政府法》、《司法法》和《驻营法》。这四项法令通称为"强制法令",规定英军可强行进驻殖民地民宅搜查,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地位,封闭北美最大的港口波士顿港。这些法令明显地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的政治和司法权利,激起了他们的联合反抗,直接导致了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召开,拟就呈交英皇的请愿书和抵制英货的法案。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10:53: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686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