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1)林肯为解决黑奴制的存废问题,颁布了什么文献?黑奴制的废除是美国历史上哪一次战争的重要成果?(2分)(2)罗斯福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他的对策是什么?该对策有何突出特点?(4分)(3)杜鲁门向国会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什么?这些纲领和政策是何时出台的?有何重要历史意义?(3分)(4)美国为配合“冷战”在经济、军事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5)美国的“冷战”政策导致二战后世界格局出现怎样的变化?冷战对峙局面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分)战争: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1分)(2)对策:新政,(2分)特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2分)(3)杜鲁门主义,(1分)时间:1947年3月,(1分)意义: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冷战正式开始。(1分)(4)经济:提出马歇尔计划,(1分)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分)(5)变化: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美苏两极格局,(1分)苏联解体。(1分)
点击查看来克星顿枪声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历史,(1)本问考查的是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根据课本答出其颁布的纲领即可。(2)在经济危机后美国实施的死罗斯福新政,采用的国家干预经济。(3)在1947年美国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了杜鲁门主义,答出其意义。(4)美国实施的经济上是1947年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是1949年的北约。(5)考查的国际格局的变化,冷战的结束是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结束。本问侧重的是基础内容的考查,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牢固。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主要考查你对 [来克星顿枪声 ]考点的理解。
来克星顿枪声
莱克星顿的枪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为反抗英国殖民者,在1775年4月19日,伴随着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莱克星顿的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1.北美殖民地体系的建立;2.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美利坚民族逐步形成;4.北美殖民地地区同英国的矛盾日益尖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英国殖民者对北美殖民的高压政策和经济剥削。
莱克星敦的枪声:
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人们饮用的走私茶占消费量的十分之九)。便宜的价格打压了本土的茶叶销售,而导致很多的走私和本地种植的茶叶商人无法生存,美国茶叶价格被操纵,北美生产出来的茶叶销售受影响。另外北美人民认为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扶植的,假如他们饮用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就等于他们还继续受英国殖民者的压迫、剥削,被迫接受英国对殖民地征税和制定法律。所以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8000多人集会抗议。当天晚上,在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汉考克的领导下,60名“自由之子”化装成印第安人上了茶船,将东印度公司三条船上的342箱茶叶全部倾倒入海。波士顿倾茶事件以后,英国政府认为这是对殖民当局正常统治的恶意挑衅,为压制殖民地民众的反抗,波士顿倾茶事件[6] 1774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惩罚性的法令,即《波士顿港口法》、《马萨诸塞政府法》、《司法法》和《驻营法》。这四项法令通称为"强制法令",规定英军可强行进驻殖民地民宅搜查,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地位,封闭北美最大的港口波士顿港。这些法令明显地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的政治和司法权利,激起了他们的联合反抗,直接导致了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召开,拟就呈交英皇的请愿书和抵制英货的法案。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10:5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685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