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分层教学,教师要充分备课,掌握教材重点、难点,了解学生情况,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科学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师把学生合理分层以后,在备课时,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其要求是:教学目标层次明确,并且与学生的层次性相一致;学困生层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即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在形成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
中层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知识,培养其创造能力;优生层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学校求根公式时,学困生层的教学目标是使其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求根公式。优等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则是使其能正确的推倒求根公式,能熟练应用求根公式。
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渠道,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的个体差异。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掌握所学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层学生略有提高,优生层学生充分发展。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比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找准切入点。教师统一授课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学习。
2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努力挖掘教材,下足功力备好课,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与根本。教师只有深入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光要求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课前准备得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生实际,重点、难点出示及时,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不会的,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抓住难点展开教学,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问题。
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需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3数学教学方法
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处于积累知识的初期,具有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用生活的实例引出学习的知识点,最终将知识回归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一门科学,小学生生活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但是对基本的生活已经有所了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可以将生活引入教学,利用生活中的片段以及生活中的问题展开对数学的学习,这样才能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形象的学习气氛。
例如,在学到“时、分、秒”这一课时,时间本身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小学生从上学的那天起就已经对时间有初步的概念了,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来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没有讲课之前,向学生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请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回答老师的问题,你们每天早上几点起床?用了多少分钟吃饭和洗漱,几点从家出门,到学校用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呢?学生在听了这些他们几乎每天都经历的问题,便会立刻投入回忆和思考,然后分别回答出教师的问题,在学生说出他们分别的不同的小时与分钟之后,教师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来继续提问:那么既然你们知道了时间的初步知识,那么你们知道时间单位之间是怎么换算的吗?你们想知道时间的计算吗?学生在前面的问题中产生的兴奋情绪仍然存在,会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时教师可以立即开启新课的讲解,让学生在兴奋之中,带着乐趣走进知识的海洋。
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自主探索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如在统计教学求平均数时,为让学生对平均数有更清楚的认识,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例子:“小明的身高是1.2米,他站在平均水深是1.1米的水里一定会没事吗?”由此,引发了学生的激烈争论,学生也在争论中对平均数有了深刻的认识。
4数学思维培养
巧妙设计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有了对思考对象的质疑,如何进行表述,是激发学生继续思考的关键。以“分数的认识”为例,在学生认识了分数,会动手折出分数、画出分数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吗?这时,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一部分持赞同意见(并且占绝大多数),另一部分持否定意见。
笔者没有急于做出评判,而是请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辩论会的形式来解决。辩论时,向对方陈述理由,谁能把对方问得心服口服,就算谁赢了。持否定意见的一方,现场用一张长方形纸随意撕成两份,问道:“这是几份?这一份是二分之一吗?”持赞同意见的一方回答:“不是二分之一,它们的大小不一样,你们为什么不平均分?”持否定意见的一方说:“题目里又没说平均分!”这时,笔者趁机问道:“这题错在哪里?如何改正?”这样的“巧问”,瞬间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对知识的争辩、体会,学生自己解决了原先不能解决的问题,还从中学会了交流,学会了主动参与学习。
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的应用题教学时,先出示题目: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几个瓶?再让学生读题,分析解题思路。在学生回答前先让学生猜一猜需要几个瓶,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算出结果为6.25,笔者问学生:“按‘四舍五入’法,我们准备6个瓶子可以吗?”
学生回答说:“不可以。”笔者又问:“为什么?”学生都知道需要再准备一个瓶子装剩下的0.1千克油,所以需要准备7个瓶子才行。最后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告诉学生:这种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随后用同样的方法讲授了“去尾法”。由于这些例题在生活中常遇到,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激发探求新知的思维动机。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之后,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思维培养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09:1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575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