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镜子改变了什么 教案

更新时间:2023-02-10 06:42:26 阅读: 评论:0

矩    形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矩形的概念及其特殊的性质。

2.学会识别矩形。

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矩形特殊特征与性质的探索过程。

难点: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矩形纸张、剪刀、矩形纸板、四段木条做成的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木框。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    ),对角(     ),对角线(    )。

2.如图,在平等四边形ABD中,AE垂直于B,E是垂足。如果AB=°,那么∠AD与∠DAE分别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识别。)

二、引导观察。

如图,用四段木条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木框,将其直立在地面上轻轻地推动点D,你会发现什么?

可以发现,角的大小改变了,但不管如何,它仍然保持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问题:我们若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内角,使其一个内角恰好为直角,就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移动D点,使∠=90°,让学生观察。)

从而导人课题:矩形。

三、探索特征。

1.探索。

请你作矩形纸板的对角线,探索矩形有哪些特征,并填空。

(从边、角、对角线入手。)

(1)边:对边相等;(2)角:四个角都相等;(3)对角线:相等。

(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猜想,完全可以得到矩形的特征,这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

2.请你折一折,观察并填空。

(1)矩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是(    ) 。

(2)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    )。

四、应用举例。

1.例1  如图,矩形ABD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小三角形,如果四个小三角形的周长的和是6厘米,对角线长是13厘米,那么矩形的周长是多少?

(矩形的简单的计算问题必须要求学生掌握。此题教师板演,让学生说出理论依据。)

2.请你思考。识别一个四边形是不是矩形的方法。

(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很完整,可以多让几个学生相互补充,逐步完善,最后教师适当的给以点拔。)

五、巩固练习。

1.如图,在矩形ABD中,找出相等的线段与相等的角。

2.如图,矩形ABD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且∠AD=120°,你能说明 A=2AB吗?

六、拓展延伸。

1.如图,已知矩形AB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AD=120°,AB =厘米,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2.工人师傅在做门框或矩形零件时,常常测量它们的两条对角线是否相等来检查直角的精度,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八、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06:4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378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案   初中数学   镜子   改变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