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更新时间:2023-02-10 05:51:00 阅读: 评论:0

1.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异质小组的基本形式,通过小组同伴的沟通与交流,以小组目标达到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一、明确个体的任务,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合作学习的小组形式、集体目标和团体评价,这些特征都意味着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加关注集体。然而,合作学习必须要以独立学习为基础,不讲究个体责任的合作学习必将导致责任扩散,合作小组成为“避风港”。为了个体责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1)明确角色分工,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具体的角色,可以使责任具体化,教师可根据各成员的不同特长分别承担以下的角色:总结人、记录员、监督者和裁判员等。(2)分解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占有学习材料的一部分,在小组成员分工的基础上,最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责任到人。(3)随机提问: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随机点名提问,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自觉参与学习。(4)个别测试:小组学习之后,再进行独立完成的测验,是了解个人学习情况最直接的有效的方式。

二、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让所有成员都能体验成功

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所以在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在课堂上,对那些合作行为与自己期望相符的小组进行及时表扬,以巩固这一组良好的合作习惯。并使其他组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哪怕是一句简短的评语,或一项被特殊认可的分数,都会给学生强化自身管理以暗示,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在对小组进行奖励时,也要采用合作性奖励结构,如,将小组所有成员的测验总分、平均分、提高分作为小组成绩,也可将小组课堂合作表现计入总分,作为评估优秀小组的依据。这样的评价机制将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把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竞争,易于把学生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同时团体的成功又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正确处理合作小组内优生与后进生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后进生的关系,则会加重两极分化。优生与后进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若要使所有学生的情感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1)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教师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合作小组内其他成员也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的错误,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小组合作氛围。(2)让后进生优先发言。让后进生先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3)做一个好的聆听者。要求后进生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听完后再仔细分析一下过程,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请教。(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

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首先是课前预习(包括上网、查阅教材,查找相关资料等),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新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可靠依据,预习可以使学生初步对教材的理解,发现重点、难点和疑点,找出自己对新教材的不了解之处,为听课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再相互讨论、补充,再指定代表小组发言的成员(答题的小组成员不能固定),记录小组的集体成绩。

其次是课前表演。课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课开始的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学生围绕学过的,将要学的或课外的内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采用数学表演的形式创设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以便学生迅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前表演形式一般有提问、讲数学小故事、2分钟演讲、经典例题讲解、数字游戏等。教师可以把表演的任务落实给某一小组,每一小组在学期中都有表演的机会。

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初中数学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场景等方面的帮助。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如小组做题比赛、难题竞赛、公式竞赛、解题方法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体现在协调意识、激发意识和参与和监控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

3.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往往缺乏合作的技能与方法。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合作方法的指导与合作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常用的方法有:协商法、辩论法、提问法等。协商法是在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后,各成员先先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每个成员发言时,其他人倾听,然后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种合作方法可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和发言的时间与空间。

辩论法则是在小组成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一个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围绕他的观点展开辩论;或者由一个小组的代表陈述他们的观点,其他各组围绕这一组的观点进行辩论。这种合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问法是让学生针对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自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领悟。这种合作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如何合作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的习惯,告诉学生要尊重他人,要善于采纳同学的意见,以修改和补充自己的观点,要敢想敢说,表达观点时要条理清楚、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培养小组内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1.分工。例如《统计的意义》这一课时,在统计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各有多少人时,需要有人进行调查活动(数一数),有人记录,这时就需要学生先分工,决定谁来数,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分工,就是让每个同学各司其职,可这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在合作小组成立之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要营造民主协商的氛围,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2.合作。合作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合作氛围的营造开始。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每个小组要准备12个一样大小的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用透明胶粘成教材图例的三种形状。这个活动就使得小组成员必须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为合作意识的培养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05:5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310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