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组织初中数学课堂

更新时间:2023-02-10 05:50:51 阅读: 评论:0

1.怎样组织初中数学课堂

怎样组织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今天,朴新比小编给大家带来与数学有关的方法。

1、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是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元素之一。数学教师在每节数学课结束之前,应及时提醒学生做好下一节数学课的预习准备。对于如何进行充足的预习准备,数学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明白预习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提前了解,学生事先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简要的浏览,在对新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后,再认真分析一下新知识的构造原理,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好标记,留在下一节数学课堂中从老师的讲解中寻找答案。这种预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讲解,无形中就会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力及培养其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实现优化学生组合的目标。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性和、性别以及成绩,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五人到八人的组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数学问题,逐渐提高学生间合作的能力,并在不断的问题探究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之可以更好地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

3、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实现了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并逐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但是为了避免划分的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在探究学习中存在问题,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成为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数学教师应明确当堂数学课程的学习任务及合作学习的有关流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和完成学习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数学探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因此,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是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事项之一。

2.营造宽松的数学课堂氛围

加强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和学生之间互动、引导学生之间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动性。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同桌前后桌互动、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等灵活的方式来加强互动交流。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课堂导入时和学生进行了交流互动:笔者让学生画三角形,直角、钝角三角形都可以。笔者让2个学生随便说出2个角的度数,告诉他们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氛围立马活跃起来。

这时导入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教学课程,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充分理解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算理,也牢固的掌握了算法。在数学课堂中,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教学课程当中去,从而在合作探究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学中教师还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感受,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用橡皮做学具,让学生在观察橡皮的过程中观察、感受、思考长方体的长、宽、高等特性。同时分组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再总结观察,看哪一组总结的最完整、最全面,最后数学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关于长方体的知识学生也在谈论和学习中学会了。 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兴趣,又能把数学知识寓于分组讨论和总结中,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创设“自主参与”的教学过程。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一个出色的教师,一堂成功的教学,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因为课堂不仅是掌握真理的场所,更是发现真理的地方。一方面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眼里的数学,与成人眼里的数学是不一样的。学生会有很多怪想法,这些想法可能不是纯数学的东西,但体现了孩子们可贵的思维,在我的课堂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境。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请学生计算“23×3和24×3”,在得出正确答案后,有一只手高高举起:老师,我还有一种想法――24×3=69+3=72。生:我是这样想的:23×3=69,24×3比23×3多了一个3,所以可以用69+3=72。师:谁听明白了?生(王超情不自禁地说):听明白了,这种方法可以称子母法。师(我惊讶):为什么?生(王超):因为下面的做法必须依靠上题的答案来做。生(周旭):哦!还可以这样想:23×3=72-3=69。师:你又是怎么想出来的?生(周旭):我是受王超的启发。

多么聪明的孩子,多么幽默的孩子,二年级的小朋友就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命名。多么可喜!我想:教师如果能够欣赏孩子们的这些想法,不但能启发他们的智慧,更能保护好他们后续学习的动力。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课给他们带来的无尽“快乐”。

3.数学课堂中的互动教学

课堂中师生互动交流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聋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聋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与聋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聋生间的动态信息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交流是师生在课堂中基本重要的之一,学生要明白老师的讲课内容,老师明白学生说什么,第一点,教师应与学生多交流心里话,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法表达的形式,推动学生踊跃发言。

第二点,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心渴求,把这些作为交流的场所地点。第三点,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增强学生的交流的勇气,哪怕学生问的问题是很幼稚的、回答是错误的,作为老师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05:5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310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初中数学   课堂   组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