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过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调动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途径.”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创设一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情境,以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节课,我们可以引入这样的问题情境:“ 要在公路上修建一个简易车站,使车站到公路同一侧A、B两个村庄的距离相等,你能确定车站的位置吗?”用 这样的实例引入,有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应用的过程,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利用实验、猜想、证明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备一些新数学的有关知识,但这一新知识与旧知识间在逻辑联系的必然性上不太容易被学生感觉到.因此,教师可有目的地通过实验、猜想、证明等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
如,“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课前老师布置学生准备以下学具:剪刀、直尺、任意两个三角形.然后在课堂上教师设问,让学生思考:180°是怎样得来的?这样激发了学生操作学具探求知识的乐趣.学生自发组成各个学习小组,开始动手操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各抒己见,比较优劣,得出结果.然后派代表把本小组的结论展示出来.各个小组有自己不同的拼凑方法,但是每个小组都得出同一个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找到了知识的连接点,为作辅助线打下基础,证明命题的几种不同方法顺理成章地获得,转换思想得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广度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学习,达到手指尖上出智慧的目的.
2.数学课的教学方法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培养数学的乐趣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只有这样培养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你的数学课才能上好,才能达到学生学好的目的。
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创设民主、和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外国从不分好坏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
3.创设数学课堂氛围
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成正比,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强;挫折越多,自信心越弱。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
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想。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既生动有趣,又蕴含新知,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再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把7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几个,还余几个?”这时,可以采用实物演示,指名一个学生分苹果给其他两个同学,然后请全班说说分的方法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分苹果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非常简单,他们都愿意来表现自己,当他们在大家的鼓励下获得成功时,学习的自信心就更足了。
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更多是学生听不听话,会不会做题目,能不能考高分。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更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有能力、有自信的人。因此,数学中的评价方式也应注重多样性。
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能够让每个学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那么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畅所欲言,他们本身所潜在的能力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4.数学思维培养
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
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们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在教学“平移”概念时,播放录像:手扶电梯上的人、转送带上的物品……都在沿着某一方向平行移动。提出问题:(1)手扶电梯上的人、转送带上的物品……在沿着某一直线平行移动时,其形状、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2)你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平移过程中的不变因数,让学生发现、归纳出相应的结论。这样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就能驾轻就熟,处于不败之地。
新教材大力倡导数学建模能力训练。
因此,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因此,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训练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如在教学函数应用时,设计问题情境:正常水位时,抛物线拱桥下的水面宽20m,水面上升3m达到该地警戒水位时,桥下水面宽10m。如果水位以0.2m/h的速度持续上涨,那么达到警戒水位后,再过多长时间此桥孔将被淹没?探索活动:(1)探寻问题解决方案(建立数学模型);(2)建立直角坐标系,将抛物线形拱桥数学化;(3)根据直角坐标系中图像的特征,探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4)根据图像上点的位置变化,确定点的坐标的数量变化,从而得出解题结果。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数学课的教学方法创设数学课堂氛围数学思维培养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05:50: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310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