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做好课前预习

更新时间:2023-02-10 05:47:56 阅读: 评论:0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解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搞好课前预习不但有利于孩子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减轻孩子课外作业负担,使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阅读课外书籍,促进各科学习的进步,提高自学能力。因此,正确指导孩子进行课前预习是家长十分重要的工作。 对不同年级的孩子提出的课前预习要求是不同的。 课前预习的起始阶段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对三年级孩子预习语文课文要注意加强指导,其具体要求应是:能指导孩子正确朗读课文,不加字,漏字,不读错字;能按标点符号注意适当的停顿;能看懂插图,找到课文中有关句子或段落,能说出课文有几节;能初步养成专心预习的习惯。 四年级是进行课前预习的巩固阶段,对四年级孩子预习语文课文要注意引导。其具体要求应是: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预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读错字,能说出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能分出段落大意;能初步养成按预习题预习课文的习惯。 对五年级的孩子要指导他们根据文章特点、抓住阅读重点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其具体要求应是:逐渐掌握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解答课后的习题。六年级孩子预习课文要从巩固和提高这两个层次来提出课前预习的具体要求:从巩固这个层次来说,要能读出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多音字、理解学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针对记叙顺序给文章分段、按学用方法概括段意,概括简单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提高这个层次来说,要能解释文言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会区别一般语言环境中人物的言行、心理、神态和外貌描写,能以课后的问题或要求为线索去阅读课文,对课文进行简单的质疑和评价。 在指导课前预习时,家长要重点指导孩子会思考、会阅读。例如预习第九册《草地夜行》一课,有这样的句子:“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家长要指导孩子细读深思,明白小战士在腹中饥饿,身体虚弱的情况下坚持前进,表现出小战士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经过指导使孩子既能逐步学会如何思考,还能进一步掌握“从文入手,因文悟道”的本领。 为了激励孩子的预习兴趣,开拓孩子的思路,在指导孩子课前预习时还可以拟订一些思考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如预习第六册《麻雀》一课,指导孩子通过思考题明确两只麻雀是母子关系,知道小麻雀遇到危险,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救小麻雀时,孩子就比较容易看到这强大的力量就是母爱的力量,从而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指导课前预习,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让孩子在预习时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畅,不添字漏字,不读成错别字,把课文认真地反复地读几遍,有些课文有中心词句,要判断中心词句并说出理由。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找出佳句,警句,并对这些词句作初步的评价,所有课文都要求孩子在预习时边读边思考,要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训练孩子具有能发现问题又有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要想使孩子真正学好知识,取得进步,必须靠内因起作用,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靠自己的自学能力,正确指导孩子进行课前预习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家长千万不可忽视。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05:4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305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课前   孩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