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涛涛,今年14岁了,上初二。现在我正在书桌前写检讨书,这是第四稿,我知道这次躲不过去了,我真的很过分。前几稿我都是糊弄的,这次,当我认真去想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时候,我自己都很惊讶,我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其实,我只是不想写作业。整个寒假的作业那么多,我一个字都没写,补都没法补,但老师这关又过不去,我就趁乱找了班里一个和我的字很像的同学的作业,他的作业没写名字,我就写上我的名字交了上去。当然了,纸终究包不住火,老师还是查清了事实真相,我真是鬼迷心窍了,那些我自以为聪明的做法,回头想想傻得可笑。 我爸是个乘警,终年跑火车,一个月只在家待几天,我妈是个民警,很忙,晚上经常10点以后才回家,她回来我已经睡了,我上学时,她还没起。这使得我拥有一个无比自由的童年,小学放学回家就是玩,作业糊弄着写点儿到最后压根不写。最开始我也害怕,因为老师会找家长,我妈还好一点儿,就是批评我,要是我爸知道了,那一顿打是免不了的。好在我爸在家的时候不多,咬咬牙老实个一两天就没事了。我知道他们根本没时间管我,胆子便越来越大了。我开始说谎,编各种瞎话熬过了一关又一关,写作业的习惯终究没能养成,但对付老师、家长的经验却越来越丰富了。不过,这次的事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过分了,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但是,一想到老老实实去完成那些作业,我真的觉得那太难了,太痛苦了,我根本做不到呀…… 这个案例反映出了孩子不写作业的现象中最棘手的一类问题——孩子自身懒惰,有点儿小聪明,胆子比较大,没有养成写作业的良好习惯,而家长又疏于管教或管教无方,导致孩子长期不写作业,甚至为了逃避写作业而说谎、欺骗,如此发展下去,这类孩子,就不是学品欠佳,而是人品堪忧了。这种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困难,老师、家长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如果细心观察这类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有能力把作业写好,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曾经有过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历史,成绩不好但也不差,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还混得过去”,这得益于他们的小聪明。不过,这点儿小聪明使他们的学业没有红灯高挂自然是好事,但用于他途就可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一如上面案例中的涛涛,他一门心思把那点儿小聪明用在如何对付老师、家长身上了。事实上,只要你给他们一定的压力,短期内他们也能把作业写好。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懒惰成性,只要监管力度稍弱,他们就会故态复萌,而且胆子比较大。其实不愿意写作业的孩子是很多的,但是大多数孩子不敢不写,像涛涛这类孩子就敢于不写,他们不太害怕惩罚,或者说一般意义上的惩罚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和牺牲玩儿的时间完成作业相比,他们宁愿选择接受惩罚。 方法1:约束和陪伴并用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懒惰任性的孩子是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所以,解铃还需系铃人,改变孩子懒惰任性的毛病,要先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有的家长出于各种原因从来不过问孩子的作业写没写,孩子每天放学就知道疯玩,在家差不多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这些孩子小学低年级还写点儿作业,到高年级和中学,就敢放肆不写了。老师请家长,家长因忙或面子问题等不能很好的与老师沟通,回家把孩子打一顿后,继续放任不管,使孩子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到上文所提的涛涛这种地步,教育起来就相当困难了。 有精力和时间的家长能够做到未雨绸缪,在孩子上小学之初及小升初之时,密切关注孩子,经常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在最初的过渡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事半功倍的做法。对于问题已经形成或日益严重的孩子,家长要积极面对,不要逃避,不可在孩子身上发泄愤怒,要积极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沟通合作,最低限度也要保持等待孩子改变、成长的耐心。家长的这种心态,对孩子改正缺点至关重要。 如果家庭的经济情况允许,家长又实在很忙,可以考虑请一位家庭教师暂时陪伴孩子写作业,让孩子逐渐形成按时写作业的习惯,家庭教师便撤出。如果家里经济不允许,但孩子人品并不差,则可以考虑把他安排到别的同学家每天与同学共同写作业,以期逐渐形成写作业的习惯。学校老有放学后的辅导班,可以鼓励孩子参加。 方法2:点滴小事下工夫 有些孩子在长期不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慢慢失去自尊心、上进心。过就要求家长要学会放弃打骂、说教,因为这样的教育手段已经对孩子不走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家长又何苦为之呢?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点滴小事,抓住一切契机,在如何帮助孩子重拾学习的兴趣,促进孩子产生自主发展的内动力上下工夫。这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方法3:寻求老师帮助 像案例中所提到的涛涛这样的孩子在最开始努力按时完成作业时会很不适应,因为他没有这个习惯,家长不妨与老师配合,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开始时每天给孩子留半个小时的作业,只要求他稳稳地坐半小时,完成相应的作业即可。半小时能够坐住了,而且孩子感觉写作业其实没那么痛苦,没那么难时,就延长至45分钟,然后是1小时……不断延长写作业的时间直至形成好的习惯。 总之,家长在转变这种脑子聪明、思想懒惰、习惯不好的孩子时,不要在一开始有太高的期望值,而且要有孩子出现“反复”现象的心理准备,只要总体呈上升趋势就好。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05:4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304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