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最重要的是养成哪些行为习惯? 做笔记的习惯 大人们在工作场合每个人的理解能力都有高低之别,有的人在做重要记录的时候有条理且结构清晰,而有的人对这方面就比较吃力。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小学时期的笔记习惯问题。 课堂笔记能够让孩子及时记录下当堂所学的知识,在课后更好的温故而知新。孩子们在上课时将板书清楚的抄写在本子上,不仅能够更好应对容量大、难点多的课本,更能够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笔记基础。 不做笔记的孩子,在课后不能达到用笔记复习的效果,同时知识架构也不那么清晰,成绩不稳定;而未经过做笔记训练的孩子,在做笔记时,没有系统化的思维,容易出现断行错误,归类错误等问题。 解题的习惯 三年级的孩子要学会注重解题过程。解题过程合乎章法,有利于保持做题的正确率。尤其是在错题分析时,能够明显清晰地看到究竟是哪一步出了错,能够有针对性地纠正。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同时能够培养孩子细心缜密的良好品质! 如何养成这些行为习惯? 给与合适的支持 在日常学习中,除了给孩子发教材教义等必备的教学物资,还应为孩子统一发放笔记本用于记下每节课的重点,让孩子逐渐形成做笔记的意识; 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的识字量不大,使用更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图画笔记,靠贴图和填写关键词就可以把知识重点记录下来。 到了三年级,针对性培养孩子独立记笔记的习惯,从简单临摹抄写,到有自己的结构思考拓展。 上课时展示板书,教孩子记下必要的板书内容,以便课后的复习,回顾知识点。为了确保笔记习惯的养成,老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笔记完成情况,及时给学生指导纠正。让孩子的框架思维更强,对知识点的把握更到位。 注重、拆分解题过程 培养孩子注重解题过程的学习习惯,关键在于注重解题的每一个步骤。让孩子真正理解每一步,吃透每一个知识点。 注重孩子们的日常练习和阶段检测的解题过程,引导孩子们重视每一步,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每一次做题前,先把思路捋顺,再步步到位,环环相扣。让孩子们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好习惯需要监督,需要培养 更需要正确的指导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05:4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296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