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是指由于活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导致效率下降的一种身心状态。孩子在复习阶段,不分昼夜的苦读,强制自己在疲劳的情况下坚持学习,常会出现颈、臂、背、肩与手指的酸痛不适和学习效率下降。同时,感受到有一种疲倦感。主要特征:全身疲惫,关节僵硬,肌肉酸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思考效率下降,大脑反应迟钝。临近考期,家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缓解疲劳。 (一)考生疲劳形成原因: (1)睡眠不足 许多考生不顾白天紧张学习的大量消耗,贪求灯下用功,往往看书到深夜,以至睡眠不足,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节律,终日昏昏沉沉。 (2)学习内容过多过难 学习内容过多,一定会占用休息时间,导致睡眠时间缩短;学习内容过深,需要大脑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致使大脑疲劳。另外,过难的内容也会影响到考生的复习兴趣,加速疲劳的形成。 (3)心理压力过大 由于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和自身的压力过大,考生总是担心考不好怎么办?整天在焦虑的状态下度过。这样不仅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休息,而且会使精力不能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不能完成学习计划,反过来加重考生的心理压力,使考生更容易产生疲劳。 (4)学习方法不当 考生平时不注意科学用脑,学习方法一成不变,使大脑受到抑制,也容易出现疲劳。 (5)营养不合理 考生不注意饮食,导致大脑缺乏所必需营养物质,造成大脑疲劳。 (6)不良的学习环境 光线不足或过亮导致视觉疲劳,噪声过大,使考生注意力分散,室温过高或过低,使考生身体感到不适。 (二)科学用脑 疲劳预防的最佳方法是保证充足休息时间,但是它不是最有效的。由于考前学习任务重,考生不得不延长学习时间。预防疲劳最重要的是讲究用脑艺术,做到科学用脑。 1、用脑原理 (1)人的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负责数、理、化等逻辑方面知识;右半球则负责绘画、音乐等创造性方面的内容。 (2)大脑皮层上还细分为听觉区、视觉区、写作区等各个语言中枢。 (3)一定的心理活动总是发生在大脑的某个特定部位,而与此无关的皮层区域则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当某一种单一活动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就会引起该区域皮层疲劳。 2、科学用脑 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变换学习的内容或使内容丰富化。应避免单科学习时间过长,要使各科交叉安排复习。这样可以使大脑皮层各区域轮换休息。 (三)如何预防疲劳 `1、学会休息 休息可分为安静休息、活动休息和交替休息。安静休息是指睡眠和闭目养神。活动休息也称积极性休息,如散步、打球和轻微的体力劳动等,也可以与他人聊天。交替式休息是指将各种不同性质的学科交叉在一起来学习,如文、理社会性穿插复习,这样,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不仅不会疲劳,而且还会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2、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考生把每天要复习的内容按难易程度有意穿插开,复习一些有难度的内容,接着复习些相对容易的内容。 3、改善学习环境 考生在选择环境时,光线不能妨碍视力,学习场所要安静、整洁,桌椅要舒适等。 4、合理的营养调配 在复习过程中,孩子用脑多,这就需要及时补充营养。 5、音乐疗法 在消除疲劳过程中,情绪因素很重要。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情绪能加速消除疲劳。优美的音乐能振奋考生情绪,引起轻松愉快的感觉。考生在学习间隙或学习之后,可以通过听音乐来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但是,所听音乐必须是没有歌词。音乐中如有文字的话,文字信息将进入大脑,影响大脑的休息。另外要注意的是,考生在听音乐时,不能边听边想其它的事,必须陶醉于音乐中,这样考生才能完全放松,使疲劳得到彻底的消除。 (四)考生疲劳的消除 1、单侧体操法 由于人脑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显著不同,考生在学习时,一般左半球的生理负荷要比右半球重。科学研究证明,单侧半侧的体操锻炼可以消除对侧半球的疲劳。具体方法; (1)站立并目视前方,右手紧握拳,右腕用力,屈臂,慢慢上举到最大限度,还原,重复8次。 (2)右腿伸直上举,然后倒向右侧,但不能挨地,还原重复8次。 (3)右臂向右侧平举后再上举,头不能动,然后左臂上举,平举还原,重复8次 (4)翘起脚尖,象俯卧撑那样用腕和脚尖支撑重复8次 2、疲劳防治操 由于考生复习过程中最普遍的姿势是坐姿,由于身体前倾,呼吸肤浅,肺活量减少,物质代谢功能也随之下降,从而形成疲劳。考生如果做一下疲劳防治操,则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疲劳。具体方法: A 着时做些挺胸直背的动作,同时用手臂绕圈。 B 身体后屈,伸腿、臂,伸直用力摆几次。 C 慢慢的做几次头绕圈的动作,然后轻轻按摩颈肌、肩胛肌。 D 深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 E 两手臂下垂,做几次手的动作,松紧手指,两手腕放松抖动。 F 离开座位,走动走动。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05:3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287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