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技巧即指以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为基础,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的、能产生新事物(新成果)的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技巧。创造性思维技巧的本质特征就是开拓和创新,即通过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组合、分解、重构,最后达到新发现和新突破。
学者们指出,所谓发明创造,就是观察到的事物与别人相同,构想出的事物与别人不同。创造是人类的本质特点,没有创造,人类就不可能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没有创造,也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今天。为此,创造性思维技巧就成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也成了每一个现代学生必备的思维技巧。
事实上,天才仅是以非习惯性的方式去理解事物的能力而已。
当然,严格说来,本书前边介绍的诸多类型的思维技巧中,均不同程度的含有创造性思维因素。但是,它们的侧重点不在讲创造性。这里,则将其独立出来,专门研究思维中的“创造性”问题。换言之,现在是特意从创造性角度来看待我们的思维过程的,并从中寻找出最富创造性特征的某些思维技巧,以供我们使用。
第一节跳出定势
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贝尔纳
一、原理
在生活中,由于经验、阅历等所致,会积淀起我们的某种思维模型。平时思考问题,这种模型就会自然浮现出来,帮助我们思考。在思维过程中,上述模型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驾轻就熟地解决某些现成问题,认识某些相似的事物等等。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作为一种桎梏,妨碍我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所以,为了求得更新和开拓,有必要跳出这种“模型”所造成的定势状态,去获得常规之外的东西。我们称这种思维技巧为“跳出定势法。”
上述技巧的主要特点是,主体在思维时,一定要努力思考:在常规之外,还存在别的方法吗?在常见的领域中还存在新的领域吗?……通过“跳出定势法”的思维训练,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思维单一,模式固化的缺点,使我们的思维更灵活、多变、敏捷、准确,拓展我们的思路,并由此寻求到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新的角度。
二、实例
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深刻而中肯地论述道:“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人脑有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偏见,而不是根据面前的佐证去作判断的强烈倾向。因此,人们是根据当时的看法来判断新设想。”
1.造成上述障碍的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着“常规思维”,即心理学上的“定势心理”。它们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因为,我们在连续思考了一些问题后,再思考后面的问题,就会受到先前思路的影响。为此,德国心理学家陆钦斯做过一个有名的“量水实验”。他要求被试者根据预定的“需水量”来考虑怎样借助A、B、C三个空钵去将水量出来。
问题顺序给定空钵的容量大小需水量
ABC
129320
2211273100
3141632599
41843105
5942621
62059431
72349320
81539318
共提了8个问题(即8个需水量)。在实际操作(运算)中,从题2到题6,都是用下列公式:B-A-2C计算最为简便,但题7和题8的最简便计算应是A-c和A+C,但由于受到前几题解题思路的影响,仍按前面的思路解题。在实验中,几乎100%的试验都沿着上述思路的“惯性”走下来。此实验证明,“思维定势”对我们的思维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
2.抗日战争初期,日军为了打开晋北战局,决定进攻南大路一带,建立起巩固的攻防体系。当时,刘伯承率部东进平定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当他获悉日军二十师团的辎重部队宿营测鱼镇时,便判断敌人次日必然要经过垣村,向平定地区输送军需物品。于是,刘伯承命令七七二团三营埋伏在垣村外的要道上,以伏击日军。第二天一早,日军果然沿垣村大路向平定挺进。当他们进入伏击圈时,我军一声令下,发起猛烈攻击,毙敌300余人,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伏击战的胜利。不久,日军又派出辎重部队,增援平定地区。日军将领自以为熟读兵书,知道中国兵法上有“伏不重设”的原则,便错误的判定,刘伯承不可能再在垣村设埋伏了。于是,又令辎重部队沿垣村向平守挺进。谁知,刘伯承神机妙算,又在同一地点设下第二次埋伏,并再获全胜,日军又遭重创。
三、思考题
1.牛顿开猫洞的故事。据说,牛顿一次清瓦匠砌围墙,他要求在墙上开一大一小的两个猫洞,(即大猫进出大洞,小猫进出小洞)。但瓦匠只开了一个大洞,牛顿很不满意。
瓦匠说,小猫不是也可以从大洞进出吗?牛顿这才恍然大悟。此故事的真实性自然值得怀疑。但故事中揭示的“思维定势”给人带来的思维障碍,却是存在的。
2.如何跳出“思维定势”,以获得正确答案。
宴会上,主人拿出一瓶酒,告诉大家,酒瓶用软木塞塞住,没有起塞工具又不准损坏瓶子,能否使大家喝到瓶子里的酒呢?来宾中很快有人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塞子塞人瓶中,酒便能倒出来。这里,他跳出一个常规观念,即塞子只能起出来。
一辆满载货物的汽车要通过一座铁桥,通过时发现货物高于桥洞一厘米,现在问你,在不准卸货重装的情况下,能让车通过吗?这里,只要跳出“定势”——只在货物上打主意——便行了,那就是给轮胎放掉一点儿气,车便能通过了。
3.一次,一个地主对阿凡提说:“都说你很聪明,我有一块地,你能把它分成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两部分,我就把他送给你。”阿凡提不慌不忙地用木棍划了一道线,地主一看傻了眼,只好履行诺言。你知道阿凡提是怎么分的么?
4.超渡障碍。这种方法是指抛弃旧的思维框框、粉碎你的思维定势,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采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法来攻克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例如:有六个普通的杯子在桌子上排成一排。头三个里有水,后三个是空的。要求你只移动或变换一个杯子,使杯子的排列由“水、水、水、空、空、空”变成“水、空、水、空、水、空”的排列,怎么办?
(移动是不成的,打破常规将第二个杯子的水倒人第五个杯子就成了)把思维的重心由怎么移动杯子转到怎么移动水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阿凡提用木棍划了一道线(如下页),地主一看傻了眼,只好履行诺言。
怎样打羽毛球,才能使球在前进一段距离后,自己返回来?(当然不能打在墙壁或其它障碍物上后又碰回来)
在回答这道题的时候,我们要突破平常打乒乓拍皮球的经验(条件),即靠反弹作用,使其返回来。还要突破与人对打,靠对方球拍打回来的常规……总之在进行了各方面考虑后,我们就会发现,只要向上打球,由于重力,球必定会自己返回来的。
司马光因为无力使落水的孩子脱离水,于是就砸缸叫水脱离孩子。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我们留心加以注意,就会从中学到许多东西,并使我们的思维得到相应的锻炼。例如,一所小学在办理新生入学手续时,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来报名。老师一打听,二人不仅长得一模一样,而且父母的名字一样,二人出生年月也一样,便问他们:“你俩是双生子吗?”二人异口同声答道:“不是!”老师一下子愣住了:“他俩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亲爱的读者,运用上述思维技巧,你便会很快找到答案。
第二节生疑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培根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在科学历史上)没有一个已经完全解决了的问题,也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问题!”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是一个想象力异常丰富、善于提出问题的人。
在1900年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作了题为《数学的问题》的报告,一举提出了当时数学领域中的23个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后来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它们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为此,希尔伯特总结道:“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正是黑体辐射和以大陆漂移假说所提出的问题导致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和现代地理学的诞生;于是“宇宙热寂”和“麦克斯韦妖”所提出的问题,促进了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诞生;……。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曾面对长空,发出了著名的“天问”,他问天问地,问人情伦理,间世道沧桑、问四季变化,问……。尽管他的提问,更多的带有政治、社会以及关注朝政的色彩,但至少说明了他善于带着问题思考。从广义上讲,人类正是象屈原一样,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开拓前进的。
提问题实际上是要在不疑处有疑,要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也不人云亦云。
提问题固然重要,但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缺乏应有的思维修养,同样是提不好问题的。所以,要想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除了应具备基础的知识、经验等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生疑提问的思维技巧。
一、实例
1.问原因。每看到一种现象,看到一种事物,我们均可以生疑提问,问一问产生这些现象(事物)的原因是什么?一般说来,事物发展总是有因有果,因果是互相联系的。
寻找到原因,就为解决问题(结果)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本书前边所举李斯特解决外科灭菌问题的例子。当李斯德用微生物理论解决酒发酵的难题后,李斯特并未因此而停步。他进一步地挖掘不使酒变酸的“原因”是什么?他想到:“如果说是细菌破坏了酒味,那细菌不也是外科中难以解释的致命原因吗?”沿着这个问题,他进行了不懈地研究,最后终于解决了外科灭菌的问题,造福于整个人类。
2.问结果。由于因果是紧密相联的,所以,问原因之后,自然也可以问结果。换言之,在思考问题,认识事物时,我们要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即想一想“这样作,会导致什么新的结果呢?”在思考时,尽量不要受旧的事物结果的束缚,要敢于提出新的看法。甚至有时看起来是荒诞的看法,也可能会导致新的有价值的结果。
3.问规律。因果有联系,是因为事物有规律所决定的。找到这种联系,就找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通过问规律,也会获得有价值的创造性成果来。“大陆漂移”说的创立人魏格纳是德国的一名地质工作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作战负伤后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他住的病房墙壁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每天他都要看到这幅地图。经过长久地观察,他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大西洋两岸大陆各自的弯曲状态(海岸线)如此相似呢?其中有什么原因呢?有什么规律可寻吗?带着这个想法,他进行了潜心的研究,终于探明了大陆构架的规律,并提出了“大陆漂移”这一崭新的理论。
4.问发展。世界总要前进的,事物也总是在发展。所以,在思考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上述技巧,设想某些事物的发展前景或趋势。这样,也有可能导致产生新观念、新想法、新理论。我们可以假设,当某一情况发生后,其发展趋势会是什么呢?比如,有人曾举例说,假如设想“世界上没有老鼠”,那世界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其发展结果会是什么?
对此,可作如下推测:粮食损失将会减少;人类不会再为“鼠疫”担忧;不再制造捕鼠器和鼠药;动物界少了一种动物;衣物、家具不再被老鼠咬坏;没有做实验用的老鼠了;猫头鹰将会没了食物……。同理,我们可以对客观世界的诸多变化,进行上述推理性思维,作出有意义的推测,并从中寻取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和答案。
二、思考题
1.你来判定,这是问错了?还是答错了。
开会时,主持人为了清点缺席人数,发出询问:“请缺席者举起手来”,引得满堂哗然,叫人啼笑皆非。
母亲见儿子放学晚归,问他…到哪儿去了?”儿子回答道:“到外面去了。”
国外有一则笑话:地理老师指着地图上的某个城市的位置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道:“食指”。
2.照相机的生产原来有一套定论:一是据统计使用闪光灯拍照的摄影师不到全体摄影者的十分之一;二是相机内装闪光器,就要增加照相机的体积,售价也会随之升高,生产出来市场不会很大。
这个定论后来被打破了,所以我们今天享受到方便实用的傻瓜相机。
这是怀疑和否定定论的结果。你能举出其它一些例子吗?
第三节信息交合
一、原理
信息交合法是一种在信息交合中进行创新的思维技巧,即把物体的总体信息分解成若干个要素,然后把这种物体与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相关的用途进行要素分解,把两种信息要素用坐标法连成信息标X轴与Y轴,两轴垂直相交,构成“信息反应场”,每个轴上各点的信息可以依次与另一轴上的信息交合,从而产生新的信息。信息交合法是华夏研究院思维技能研究所所长许国泰副教授于1986年首创的。
二、实例
提起该法的创作,还得从一段小故事讲起。
那是1983年7月,中国创造学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在南宁召开。会上除了国内诸多学者、名流参加外,还请了日本专家村上幸雄与会。村上先生给大家作了精彩的演讲,演讲中,他突然拿出一把曲别针说:“请大家想一想,尽量放开思路来想,曲别针有多少种用途?”与会代表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曲别针可用来别东西——别相片、别稿纸、别床单、别衣物。”有人想的要奇特一点:“钮扣掉了,可用曲别针拉长,联接东西。”“可将曲别
针磨尖,去钓鱼。”……,归纳起来,大家说出了20来种用途。在大家议论的时候,有代表问村上:“先生,那你能讲出多少种?”村上故作神秘地莞尔一笑,然后伸出三个指头。代表问:“30种?”村上自豪他说:“不!300种!”人们一下子愣住了,真的!村上先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幻灯片,展示了曲别针的诸种用途。
在与会代表中就有许国泰,看着村上先生颇为自负的神态,他心理泛起浪潮:在硬件方面,或许我们暂还赶不上你们,但是,在软件上——在思维能力即聪慧上,咱们倒可以一试高低!与会期间,他向村上先生说:“对曲别针的用途,我能说出3千种、3万种!”人们更惊诧了:“这不是吹牛吗?”许国泰登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出了如下的图表:
美术铁画……
音乐胡琴码子音符
电导线
磁掼针
化学铁元素
物理弹簧砝码
文字A?B?C?D
数学数学符号
曲别针材质取量体积长度截面颜色弹性硬度孤Y
然后,他指着图说,“村上先生讲的用途可用勾、挂、别、联4个字概括,要突破这种格局,就要借助一种新思维工具——信息标与信息反应场。”如图表示,他首先把曲别针的若干信息加以排序:如材质、重量、体积、长度、截面、韧性、颜色、弹性、硬度、直边、弧等等,这些信息组成了信息标Y轴。然后,他又把与曲别针相关的人类实践加以排序:如数学、文字、物理化学、磁、电、音乐、美术等等,并将它们也连成信息标X轴。两轴相交并垂直延伸,就组成了“信息反应场”。现在,只要我们将两轴各点上的要素依次“相交合”,就会产生出人们意想不到的无数的新信息来。比如,将Y轴的数学点,与X轴上的材质点相交,曲别针可弯成123456……+、-、×、÷等数字和符号,用来进行四则运算。同理,Y轴上的文字点与X轴上材质、直边、弧等点相交,曲别针可做成英、俄、法等做成英、俄、法等各国字母。再比如,Y轴上的电与X轴上的长度相交,曲别针就可以变成导线、开关、铁绳等……。看,这是一个多么阔大,多么神奇的思维空间。它展现的不仅仅是曲别针的若干奇特的用途它展现的是炎黄子孙鬼斧神工般的思维魔力。
要掌握信息交合法这种思维技巧,就必须懂得信息交合法的如下公理和定理。
1.公理。第一个公理:不同信息的交合可产生新信息。第二个公理:不同联系的交合可产生新联系。
2.定理:第一个定理:心理世界的构象即人脑中勾勒的映象,由信息和联系组成。
第二个定理:新信息、新联系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第三个定理:具体的信息和联系均有一定的时空限制性。
两个公理告诉我们,世界是相互联系的,而信息则是联系的印记。在联系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产生着新信息、新联系。
三个定理则分别展示了信息交合法的若干规则和范畴。定理1表明:其一,不同信息、相同联系所产生的构象。比如轮子与喇叭是两个不同信息,但交合在一起组成了汽车,轮子可行走,喇叭则发出声音表示“警告”。其二,相同信息,不同联系产生的构象。
比如,同样是“灯”,可吊、可挂、可随身携带(手电筒),也可作成无影灯。其三,不同信息不同联系产生的构象,比如,独轮自行车本来与盒、碗、勺没有必然联系,但杂技演员将它们交合在一起,构成了杂技节目这一物象。定理1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思维活动,正是上述“构象”(信息的输入)—输出—创造—结果的一个统一运动过程。
定理2则表明:没有相互作用就不能产生新信息、新联系。所以“相互作用”(即一定条件)是中介。当然,只要有了这种一定条件,任何的信息均可以进行联系。比如,手杖与枪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不同信息,但是,在战争范畴(条件)内,则可以交合“手杖式枪支”。
定理3则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均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信息交合法也不是万能的,它只不过是一种较有实用价值的思维技巧。它不可能取代所有的人类的思维技巧,更不可能取代人类的任何思维活动。
懂得了上述公理及定理的基本含义和要求后,我们就可以运用信息交合法进行具体的思维活动了。运用信息交合法主要注意把握以下四步:
第一步,就是要选好中心点。也就是说,你思考的问题是什么,你要解决的课题是哪个,你研究的信息为何物,要首先确定下来。比如,现在我们要研究“杯子”,那么,就要将“杯子”的上下维序时空点确定下来,作为一个零坐标。
第二步,划出标线,即用矢量标串起信息序列。根据“中心”的需要,确定划多少条坐标线。如图,研究“杯子”,可划出“功能”、“材料”、“相关学科”、“形态结构”等四条坐标线。第三步,注标点。在信息标上注明有关的信息要素点。比如,在“功能”标线上,注明:盛液体、插花、作装饰品等。在“材料”标线上,则注明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塑料等。
第四步,相交合,以一标线上的信息为母本,另一标线上的信息为父本,相交合后便可产生新信息。如囹所示:比如,玻璃与刻度相交合,就产生出“刻度玻璃杯”,饮水、服药液时,可用此杯来掌握服用剂量。另外,按几条坐标线上的各信息点相合,可产生
无数的新信息(新产品):金属电热杯、搪瓷保温杯、塑料磁疗杯、塑料旅游杯、家庭摆设用的观赏杯、装饰杯……以及与其它学科相交合产生出二十四节气杯,四季星图杯、银行储蓄利率杯、体育竞赛杯、珠算口诀杯等等。
杯子还是杯子,但是,经过人类运用创造性思维一加工,其功能、结构、价值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这正是创造性思维技巧的巨大功力所在。
总而言之,人类的本质特征之一,就在于创造。没有创造便不会有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也不会有人类自身。全部思维技巧的核心,也正是创造。正因为如此,如何培养现代学生的创造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美国的A·F奥斯本开创造学之先河,在美国掀起了培养现代人创造力的热潮。二十年来,仅他一人在美国就举办了上千个训练班。目前,美国已有数百所各式各样的创造发明学校。日本对此更为重视。1963年,日本经济评论会在《关于人的能力政策的报告》中指出:要发展日本经济,其中“最重要的是产生独创技术的创造力,比什么都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使广大国民具有可能实现自主技术的基础教养和创造性能力。否则,就难以涌现足够数量的有独创能力的科学技术工作者。”为此,日本各县都建立星期日创造发明学校。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奖励措施。原苏联对此也异常重视,在80多座城市建立了近百所发明创造学校……。这些均无一例外他说明,创造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课题。与此相联系的是,每一个现代学生,也必须将此摆上议事日程,自觉地培养和塑造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思考题
1.作文的构思:“路”、“春天”、“一件有意义的事”
2.怎样丰富学校的业余生活?
3.商场应该怎样促销。
答案:2?参观、访问、旅游、调查、讲座、讨论、竞赛、野餐、辩论、演说、歌舞、联欢、义务劳动。
看过上述各种思维技巧,读者可能会感到一下很难都记住,同时可能会感到这些技巧之间有的很相似、或有相同之处。没错,实际上我们在思考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也并不是所有的思维技巧都要运用一遍,也许只用几个技巧的组合就把问题解决了。笔者所希望的是这本书能帮助读者了解和体会一些思维技巧,在勤于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技巧。
有这样一位中学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使他总结出教学上的两个基本原则,即:一、在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最重要的;二、每一个学生都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共性之外,有着极强的个性,因此教学方法必须富有弹性,要因材施教。他所实践的是一种“目标意识”(培养人),与“实用型”的方法意识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关于思维训练,读者也可以作同样的思考和实践。动脑的习惯是自己养成的,必须有自我提高的强烈意识,其次是要分析自己思维方面的个性特点,结合自己的特点去取长补短。思维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读者应注意学习的系统性,要有意识地逐个体会,也可以和朋友们一起演练。要尽量尝试比较有难度、自己不很偏好的思维方法,使自己的优点不至于成为固定的模式,以保持思维的灵活、敏捷和新颖。学习贵在自觉和经常的自我操练,各种经验要仔细地加以琢磨、体会,《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希望读者有兴趣进一步自我磨炼。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05:2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277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