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指导:中学生如何写出优秀的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2-10 05:22:23 阅读: 评论:0

一般情况下,放寒假时,学校老师为了配合阅读,总要给学生留大量的读后感作文。所以,我们作文讲习所顺势在寒假期间学习读后感的写作。

提到读后感,有一回我在上课提到此事时,有一个新来的初中生说:怎么,我们还学读后感?她大惑不解。其实,我要跟同学们说——读后感不简单。其一,读后感是中小学各种作文中最难的,文中又有读又有感,写在一起很不容易;特别是感,那是很难的,没有一定的议论文基础及思想、社会、情感感受能力是很难写好的,所以读后感的流行病是读多感少。读后感教学的任务正在于治好这个顽症。其二,正因为读后感难写,所以,写好了读后感,其他文章就不在话下了。从某种意义上讲,(特别是对于中学作文)写任何记叙文或议论文都是在写感受,写文章不仅仅是描摹事物的原貌,更是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所以说都是感受。与读后感作文的不同仅仅在于一个是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一个是对原生态事物和生活的感受。

下面我就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谈谈读后感的写作。

一、标题。我觉得读后感的标题应该是两行,分为主题和副题。主题集中表达对所读材料的核心感受,一般是思想性、议论性的一个思维判断。副题是表达读的是什么材料,一般形式是“——读《————》有感”

二、内文。至少应该是七段。一般结构形式如下。

第一段,开头,由主题的议论提起所读材料的题目。主题议论,就是按照文章标题中的主题的意思进行议论,可多可少,目的是要提起所读材料。请注意,这样的开头本身就是对所读材料的集中感受,是符合读后感作文的性质的。

第二段,概述所读材料。当然由于所读材料的长短、性质不同,概括的方法也就不同。很明显,对一篇故事性文章的概括和对一部长篇小说的概括是不一样的,同样,对一篇故事的概括和对一篇思想性散文的概括也是不一样的。在这一段,有时还要对文章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情况作介绍。但不管怎么样,这一段的长度是又说道的,一般应占全文的三分之一一下,如果短了,后面可以补充回来,如果太长,那就不好办了,就容易走上读多感少的邪路。

第三段,感受的概括。这段话语不多,但是很难,要与上段相接,又要把自己的感受寥寥几笔表达出来。这段是感受的核心,是“纲举目张”的纲。

第四段以后,一般应在三个段落以上,都是写具体感受的。写读后感的毛病正出在这里,由于没有感受或者不会写感受,有些学生的读后感写到上面的第三段一表决心就完事了。这三个段落也是很难写的,有挤牙膏的意思。我们初学者可以化难为易,就是采用“三合一”的办法来写,即,所读材料的细节、社会情况、自己实际的三合一,这三者由思想或理论联系在一起的。具体做法是,从所读材料细节的概述开始(但一定注意不要掉进细节的泥沼,要迅速脱身),抽出思想、理论或者情感,由思想理论情感去联系社会上的情况,可以正比,也可以反比,最后再由此看自己的情况。好了,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先说这些,关于这三段的具体情由另文详述。

第七段,结尾。总结与引申。

写读后感,所读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有的练习册,有的学校老师,拿过来一篇文章,无论长短,无论好坏,难过来就让学生写读后感。我说,这是难为学生,误人子弟,坑人不浅啊。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写读后感,要选择熟悉、思想深刻而又切实有感受的材料。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05:2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7272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读后感   中学生   优秀   方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