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08自动化2班冯大焦
在生活中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食堂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泉山区工商所。工商所的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泉山区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泉山区,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局限,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
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城市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4、一些管理工作跟不上,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5、管理思想不统一,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6、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
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泉山区,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在白色污染防治进程中我国应 :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旅游、饭店、餐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5,提倡”多用环保袋,少用塑料袋”,最好外出买东西时带上小竹篮或布袋,既方便又无污染。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应该及时劝导。
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场地环境分析案例范文 第二篇场地设计一般采用道路设计软件OpenRoads Designer。OpenRoads Designer 引入全新的综合建模环境,提供以施工驱动的工程设计,具有完整且详细的设计功能,适用于勘测、排水、地下设施和道路设计。
OpenRoads Designer具有以下功能:
1.自动出图
2.创建水平和垂直对齐
使用对象导向的坐标几何和线形设计功能,快速创建精准的水平和垂直对齐,提供智能化更新。使用高程剖面图显示表面信息和与水平线形相关的垂直线形。
3.创建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
4.设计和分析铁路廊道
使用沉浸式铁路廊道建模功能支持复杂的建模,符合文件协约的要求使用2级BIM或更高等级。以一种参数化的表现形式从各个方面简化复杂的道路开发过程。您可以控制间隔沿铁路廊道快速移动,现场查看和动态设计所有道路组件。
5.结合环境进行设计
轻松将传统勘测、图像、点云和三维实景模型集成至设计和施工模型,借助这些功能,清晰了解现有状况并加快设计建模工作流。集成地理空间信息,确保模型的精确地理空间定位。
6.对地形进行建模和分析
创建既包含地形数据又包含公路或场地特征的智能模型。您可以根据特征一目了然地区分设计中的结构、外观和符号。
场地环境分析案例范文 第三篇【摘 要】通过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政课社会调研报告内容,归类、整合社会调研报告并进行精心选择作为思政课教学案例,构建思政课理论解读的一个有效教学平台,完善思政课教学方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教学案例
工学结合模式下探索把校企合作思政课的社会调查报告进行整合,做为思政课教学案例的运用,促使思政课教学生动灵活,形成思政课新视角来解读思政课的理论,较容易被高职学生所接受,明确自我职业规划,又可以使得思政课理论导引内化大学生的职业修养。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归类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政课社会调查涉及到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指导思想、就业实习、合作形式等相关内容,需要师生、企业员工三者密切合作才能把社会调查报告实施,保证调查报告的质量。
1、校内调查报告:(1)访谈相关领导与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和校企合作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工学结合内容与形式、实施计划、试点班与非试点班的区别、注意事项、合作规模;同时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看法;(2)访谈校内实训企业,高职院校实训场地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了解校内实训状况、企业投资的设备、资金、合作情况,特别是校企合作冠名班级学生的校内实训与其他班级学生的差异,及其高职院校自身开办的企业公司对于学生实训的具体要求;
2、校外调查报告:校外调查报告主要是针对校企合作企业或其他非合作企业进行,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进行实地访谈,重点了解校企合作的实质内容、企业文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顶岗实习的方式、毕业学生的表现、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不同企业的发展比较、国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和企业对国家时政的关注、企业的责任、企业的人才现状与需求、企业的生态环保理念、非合作企业与合作企业对学生实习、毕业的基本差异。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整合分析
校企合作调查报告内容涉及面较广,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方面内容,通过调查报告内容的整合作为教学案例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融合汇通,形成思政课理论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怎样去利用现代技术和怎样同时能建立一个和现代技术相配的社会结构是两个不能分的问题”[1]。
1、经济方面。校企合作后与合作前效益状况各自对比,学生实习与就业优秀的人力资源储备的可持续发展,订单式或冠名班培养的学习技能带来的效益,校企合作与非合作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比,学校师资在企业的培训花费与企业对学校的投资费用,实习学生与毕业生的保险,合作企业的科研产出情况方面等。
2、政治方面。校企合作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关注,政府对校企合作和未合作的政策支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区分,企业支持地方建设的贡献,特别是涉及民族人数众多地方的服务理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等。
3、文化方面。校企合作的文化经营理念,学校的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职业素养在校企合作中的养成差异、技能文化与人文素养的融合程度,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理念的养成,校企合作双方的人员派驻,学生与师傅技能文化对实践行为的理论支撑,校企合作对于实习生、毕业生的综合素养测评,规章制度的落实与完善等。
4、社会方面。校企合作展现的社会形象、学生就业质量、品牌示范效应、企业对学校的资助,如企业对高职生奖学金的设置、设备的更新、实训场地的扩容、学生技能的操练、合作双方负责人的敬业理念与责任意识、学校与企业的发展历程、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动力的制度保障等。
5、生态文明方面。校企合作的绿色发展理念、企业的环保责任状况,如施工现场的植被保护与周围环境的生态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校企合作课题的攻关,资源节约的制度落实,工作环境的生活舒适程度等。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运用与思考
调查报告内容需进行理性思考,运用思政课理论提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社会调研报告案例蕴含的思想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必将有助于推动师生之间教与学‘双主体’的双向互动”[2]。
1、加强思政课内容整合创新。调查报告案例依据思政课理论有所侧重,补充思政课的创新内容,显现思政课理论的深度与思政课内容基础的广度。
2、提升理论评判能力。把调查报告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讨论案例反映的社会现象,减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误差,强化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素养。
3、增强聚合力。学生在讨论调查报告案例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法了解工学结合的实质,增强师生、学徒与师傅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调研情感。
4、教学方法灵活。通过结合调查报告案例的讲解,学生可在真实情境生活中了解社会与自我,呈现互动式民主教学,教学理论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5.
[2]刘宏伟,廉清.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场地环境分析案例范文 第四篇场地按照使用特征、特征条件、用地位置、使用性质、建筑物数量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1.按建设项目的使用特征划分:分为工业建设场地和民用建筑场地
工业建设场地:是指矿山、石化、轻纺、冶金、电力、机械、电子、食品、材料等工业的建设场地。这类工业建设的场地设计特点是要满足工艺流程需要,场地占地面积大,交通运输复杂,建设周期长。
民用建筑场地:是指学校、幼儿园、住宅、商场、体育馆、影剧院、办公楼、候机楼等普通民众使用的场地。此类场地设计特点是合理组织民众的各项活动,空间、交通、功能、造型等,创造宜人、冶人的场地环境,建设周期相对较短。
2.按地形条件划分: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
平坦场地是指场地自然地形坡度为0~3%(倾角< 2°)的平坡场地和地形坡度在3~10%(倾角<6°)的缓坡地。这类场地地势平坦、开阔,建筑物布置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较理想的方案进行设计,土方量不大。
坡度场地是指自然地形坡度为10~25%(倾角< 14°)的中坡地、地形坡度在25~50%(倾角< 26°)的陡坡地和地形坡度在50~100%(倾角> 26°)的急坡地。这类场地地形起伏高差大,山势变化无常,建筑物、道路布置受到较大限制,需要处理高差,土方量大,挡土墙多。场地设计工作量大。
3.场地按用地位置划分:市区场地、郊区场地、郊外场地
市区场地是指位于城市市区内的建设用地。这类场地特点是用地紧张、地价昂贵、满足城市规划要求,设计条件相对困难,但与城市交通系统连接相对容易。
郊区场地: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国家旅游度假区。这类场地的设计特点是限制条件较少,但要处理好与城市的关系,场地设计要体现城市的时代特征。
郊外场地:包括农村及自然地区(如纪念地、风景区)。场地完全脱离了城市环境,设计条件以自然条件为主,要处理好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解决好与城市的交通联系问题,营造出优美、宜人、冶人的环境。
4.按场地使用性质划分:分为公共建筑场地和居住建筑场地。
公共建筑场地是指为城镇、村庄、独立工矿区管理及居住生活所必须的公共使用的设施用地。包括科、教、文、卫、娱等用地。其功能复杂,建筑体量大,高度高,交通复杂,特别是城市的大型公共建筑,有时是综合体建筑,对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地设计时应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
居住建筑的功能单一,单体体量小,但占地面积普遍较大,建筑数量多。场地设计时强调建筑的群体组合与功能分区,为居住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配有小体量的公共建筑。
5.按项目中建筑的数量划分:分为单体建筑和群体建筑
单体建筑数量单一,但由于使用性质不同,功能及建设地点不同,场地设计要求有很大的差异。
群体建筑,由于建筑物数量较多,总用地面积一般较大,其外部空间环境较为丰富。
综上所述,场地可大、可小,场地设计可简单、可复杂,场地设计难度差异很大,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对于所开发建设的工程项目,必须首先处理好场地设计的问题。
场地环境分析案例范文 第五篇吉林电信综合语音平台建设方案建议书附件
附件五:场地及环境准备要求
X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08月
第1页
目 录
1.安装环境 ...........................................................................................................3 2.安装程序...........................................................................................................5 3.电源要求...........................................................................................................7 4.接地要求...........................................................................................................8
第2页
1.安装环境
相关资料
机架尺寸:机架高为19英寸,标准机架占地60×60平方厘米,机架前后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安装、调测和日常维护。
机架外观如下图所示:
显示器键盘节节点点 节点电源服务器机架各设备的电源要求:
工程首选交流供电设备,设备应能在下列供电范围内正常工作:
直流:-40~-57V 交流:~220v + 5% 或 ~220v – 5% 机房要求
第3页
1)、地板强度
当机房铺设高架地板时,必须考虑地板是否能支撑机房所有设备的重量,在计算所需的地板强度时必须考虑: a)、计算机主机及所有外围设备的重量
b)、辅助设备的重量,如桌、椅、储柜、打字机等 c)、工作人员的重量
d)、高架地板的重量(约每方英尺10磅或每平方米斤)e)、电缆线重量(约每平方英尺磅)
请洽询大楼建筑师有关地板承受重量的问题。虽然一般大楼地板都能承受中小型计算机系统的负荷,但所有负载因素还是要仔细纳入计算,并与地板的承受负荷相比较,确保安全。2)、高架地板
高架地板应具有下列性质:
a)、高架地板高度在20-30公分(8-13英寸)
b)、高架地板尺寸不大于60公分 X公分(2英尺X2英尺)c)、点荷重(Point Load):454公斤
d)、高架地板有接地处理,即支架与金属地板应与建筑物接地以导线连接 e)、地板绝缘电阻大于150K欧姆,小于20,000M欧姆,地板面使用有乙烯基或其他防静电材料
3)、机房环境规划
为使XXXX计算机系统发挥最大效益,即减少机器故障,无差错运转,规划良好的机房环境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
对于环境因素的考虑应包括机房工作的温度、湿度、空气含尘量、机房的颤动度和电磁场杂波干扰程度。
机房内最佳作业环境: a)、温度:20-25℃ 最佳:22℃ b)、相对温度:40%-60% 最佳55% c)、机房最大温度变化率10℃/小时 机房散热(Heat Diipation)的计算
第4页
为保持机房内计算机系统工作于最佳温/湿度空间,必须计算机房内总散热量,其中包括: a)、机房内每一机器的散热量 b)、灯光
c)、人员散热(每人平均600BTU/小时)d)、未来扩充的设备
e)、机房空间散热(机房大小×50BTU/每平方英尺=机房空间散热量)将上述五项累计总和即为机房总散热量。下述公式可换算成冷气机使用千卡: BTU/h=WATTS×,K/h=BTU/h× 2.安装程序
设备的安装方式和抗震措施
为使计算机系统能够很顺利地安装,场地联络人员(由局方人员担任)必须安排好以下工作:
a)、选择机房场地
b)、负责协调及督导场地结构、环境及电力准备施工人员,并告知施工人员计算机系统的主要规格(可由我方人员协助)
c)、安排每项工程施工的日期与协调 d)、规划系统设备安装位置 e)、考虑场地安全预防措施
f)、审查并填写“机房设备计划审查表”
g)、安排计算机系统人员训练日期(包括公司内部操作人员训练及计算机公司的训练)
h)、收货、开箱
i)、检查到货机器是否有损害(若有损害请通知保险公司及XXXX代表)将产品移至机房或者产品架
安装程序
第5页
为使场地联络人员了解整个计算机系统安装所需步骤,便于安排与筹划场地准备计划,现将一般安装程序按顺序列于下文:
a)、XXXX业务人员接到订购合约
b)、XXXX工程师被指派协助客户完成场地准备计划
c)、XXXX工程师或业务代表将“计算机场地计划及准备准则”交给客户,同时客户指定一场地联络人员负责与XXXX工程师联系,召开场地准备会议。
d)、场地联络人负责协调、分配场地结构、环境与电源工作给相关人员 e)、XXXX工程师、场地联络人员及有关工程人员讨论计算机场地规格 f)、场地联络人员与工程相关人员分别完成机房设备审查表,并与XXXX工程师讨论场地结构工程开始施工,并进行其他各项工程。
h)、工程完成后,场地联络人员检查场地,并填写场地完成检查表 i)、通知XXXX工程师前往实施场地鉴定服务
j)、机器到货后,场地联络人员负责开箱并且将系统设备移至机房,XXXX工程师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开始安装,测试计算机系统
系统组建建议
在便于系统安装工程的顺利施工,同时也便于局方开拓业务,建议局方在人员和安装环境以及业务准备方面予以配合,具体要求如下:
1、人员的配合在工程安装中,每个安装现场都要求配备以下人员:
(1)、管理人员1-2名,需具备全面管理信息能的能力;在人员调度与电子商务经营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场地环境分析案例范文 第六篇1.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体现国家的基本国策。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根据国家《土地管理法》第3条规定)
2.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场地总体布局、出入口设置、交通、建筑红线、城市兰线、城市绿线、城市紫线、城市黄线等。
3.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场地内各建、构筑物的总体布局要满足其使用功能的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合理、使用联系方便。
4.技术经济合理:场地设计要在技术上合理、有利于施工,结合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场地设计,减少建设投资。
5.满足规范要求:满足技术规范,建构筑物之间的间距要满足朝向、日照、通风、防火、防震等规范规定。
6.满足交通组织要求:交通线路的布置要短捷、通畅,顺行,避免不合理的交叉干扰。
7.竖向布置合理:充分利用场地地形,合理确定场地标高,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8.管线综合合理:合理布置场地内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力求布置紧凑、占地面积最小。
9.合理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场地的景观设计与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等统筹考虑,充分发挥绿化在改善小环境、净化空气、防灾、吸尘、美化环境方面的作用。
10.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场地设计要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近远期相结合,做到近期紧凑、远期合理,不是局部合理,而是整体合理。
场地环境分析案例范文 第七篇一、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8人,占40%。回答不会的有3人、占1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9人,占45%。看来,大家还是对环境问题不太重是啊。
二、你会主动义务帮助保护环境吗(如清除“牛皮藓”、回收废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会的只有2人,都是老人、占10%。回答老师布置了就去,不布置就不去的有5人,占25%,都是小学生。还有一些回答不会去的有13人,占65%。大家都是把这些工作当作别人的事情,不太关心。
三、平时,看报纸,新闻会不会对环境方面的新闻引起重视?
大多数回答说不会,、只关注一些娱乐或别的方面的,占55%。回答会的只有1位,占5%。回答有时候会看一看,但是不太回去引起重视,只觉得这个事情与我们无关的有8人,占40%。
点评:看来,人们对于环境问题人染是无动于衷,不太回去关心。
地球上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1。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坏的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2。淡水资源危机。地球地面虽然2/3为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为淡水,但其中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5%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我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于人类的破坏使得地球水资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3。土地荒漠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爱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荒漠化以每年5&mdas
后记:人们将面临的危机有很多,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将会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
【我们身边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建筑废料,塑料袋,动物的死尸,粪便,一次性饭盒,木块和果皮.】
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死尸会影响环境的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公厕排出的粪便不仅对水有污染,并且还影响市容.排洪渠道是疏通下大雨积聚的水,如果排洪渠道堵塞的话,那水就会越积越多,甚至会水浸.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近期的危害:使空气变得臭气熏天,而且使排洪水进一步的污染.远期的危害:使人身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对人肺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死亡.结论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场地环境分析案例范文 第八篇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重视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的关系中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地质勘查 基础设计 关系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gress, we attach importance t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basic desig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basic desig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ed content.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geology exploration foundation design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和加工环境的基本设计也是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传统观念和技术已经难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基本设计要求,并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创新和完善其道。在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设计工作,地质调查的合理应用的设计理念,充分证明,以提供更多的便利、丰富的设计技术。
1 、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中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在更复杂的区域地质环境的建设工程的基本设计,基本设计方面,通过地质调查技术的应用,设计部门得到理想的设计结果。但是,总体而言,在中国地质调查技术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在工程实践中使用的实际时间也比较短,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许多问题和缺陷之间的地质调查和基础设计。
较差的地质勘察市场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特别是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地勘单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景,但也不得不面对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单位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的国家或地区的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这直接导致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地质勘查市场的出现是不利于一个单元的发展,行业的整体发展也是不利的。
陈旧的基础设计理念和设计
与先进国家相比,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在中国建筑行业的设计技术落后的同时,设计部门一般对应的地质调查,以协助在这些因素的地质勘查合作机制或缺乏经验的部门。目前水平的基本设计不能达到当代建筑装饰工程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标准。目前,旧的基本设计概念和设计,在以下三个方面主要有:第一,整体概念的基本设计没有充分体现的发展和创新,降低基本设计的技术水平;第二,熟练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尤其是使用稍低于实际能力的深度设计;第三,缺乏地质勘查工作,没有专门的软件应用,水文地质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应用。
较短的地质勘察和基础设计周期
地质调查局的建设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调查需要经过长期的实际勘探,以及收集样本进行实验,我们了解项目的位置,地下水和土壤层结构,以便为工程设计和权威的科学地质调查报告,并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设计师的方案。但由于建设项目工期的限制,初步设计阶段的时间比较短,只为下一步的研究和优化设计的地质勘察报告的单位,在地质调查和基本设计周期短的缺点和问题。
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缺乏有效的结合与互补
地质调查报告的影响和限制,现有的基础上设计和设计理念,使得在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误解的基本设计,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只有基本设计的水文资料和地质报道,在地质调查报告,专业和技术参数或技术咨询,但往往被忽视。同样,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提供的数据服务,主要是要注意调查报告的理论和专业,这本无可厚非,但往往造成导致低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设计师在阅读的技术壁垒或设计应用程序的障碍。地勘单位和设计的基本单元,使得两个函数的性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补,是很难得到充分发挥,上述的财务,人力和物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更多的浪费。
2、地基土的承载力与变形
2.1作为设计部门设计人员,不仅要会设计,还要会阅读和充分利用地勘报告,要能对报告中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能提出质疑,不应只需要承载力值。即使需要地基土承载力戚地耐力)值,也不只是这一种值。《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FJ7―89)给承载力提出了三种值:①地基承载力基本值f0;②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③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基本值f0是由大量工程实践得出的经验值。《规范》各表列出的各种土类的值是依据现场荷载试验、标准贯人试验、轻便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数据,对相应的地基土承载力进行统计、分析面得出的。当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时,应按表中承载力基本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而得到,即fk=Ⅱffo(IIf为回归修正系数)。当实际工程的基础宽度B>3m,基础埋深D>05m时,承载力值还要提高,即要进行宽度和深度修正,修正后才得设计值f。地勘报告中一般提供的是承载力标准值。设计人员在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标准值来设计,而要经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后得承载力设计值进行设计。当前许多设计人员直接用标准值进行设计是不科学的。以下为地基承载力设计简图。
图1 地基承载力设计简图
采用承载力设计值来设计,是为了确定建筑物基础底面和剖面尺寸,通过公式A=N/f――YGD计算来满足P≤【p】要求,这只考虑了满足地基强度条件要求。但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很少考虑变形条件要求,这也是造成地勘报告中不提供工程建议陛处理意见的后果。当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事故很大一部分不是强度条件不满足,而是变形条件不满足所造成的。建筑工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裂缝、倾斜、局部倾斜,就是变形条件不满足所带来的危害。要使工程变形条件得到满足,地勘报告中必须提供建议性工程处理措施,以供设计人员参考,重要的工程甚至要作变形计算。提供的建议性措施,对建筑物上部结构而言应包括建筑措施、结构措施、施工措施,对地基而言应包括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夯实等。而且不应只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描述上,要明确提出定量数值,以使设计人员重视和好用。
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的关系研究与分析
项目通过地质调查报告,全面理解和把握的基本项目工地的地质和水文信息,并按照建设和抗震要求的建设的要求设计不同的地基处理设计,有效保证的基本创造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国家和一些建筑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完成。因此,施工的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设计有辅助作用和意义。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形基本平坦,表层为人工堆积土层,厚度,以下即为第四纪沉积土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fka=160kPa,Es=,粉质粘土②1层:fka=130kPa,Es=,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层:fka=200kPa,Es=,粉质粘土③1层:fka=160kPa,Es=,细砂④层:fka=2:20kPa,Es=28MPa,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④1层:fka=200kPa,Es=,粉质粘土⑤层:fka=200kPa,Es=,,细砂⑥层:fka=:260kPa,Es=33MPa,粉质粘土⑦层:fka=220kPa,Es=,,细砂⑧层:fka=:300kPa,Es=38MPa,,粉质粘土⑨层:fka=:220kPa,Es=,细砂⑩层:fka=330kPa,Es=42MPa,本层未钻穿;实测到一层稳定的地下水位,其类型为潜水,水位埋深为,标高为,历年最高水位接近自然地面,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左右;地下潜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该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地基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地基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拟建场地内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天然沉积的饱和粉土、砂土层不会发生地震液化;拟建场地内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筑。
、基础选型说明:
1)主楼部分
基础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主楼区域筏板厚1200mm,基底标高,两层裙房及外扩地下车库部分筏板厚800mm,基底标高,按±的绝对标高为推算其基地标高约为左右,基础落在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粉质粘土②1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层、粉质粘土③1层上,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综合考虑取fka=140kPa,宽度修正系数取,深度修正系数取,修正深度按基础有效埋深取为覆土()+顶板底板厚折算土厚()x25/18=,故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140+(6-3)+()=300kPa,天然地基基本满足承载力的要求。独立柱下冲切不够处设下柱墩。
2)辅助用房:
基础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筏板厚800mm,基底标高,按±的绝对标高为推算其基地标高约为左右,基础落在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层、粉质粘土③1层上,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综合考虑取fka=140kPa,宽度修正系数取,深度修正系数取,修正深度,故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140+(6-3)+()=425kPa,天然地基满足承载力的要求。独立柱下冲切不够处设下柱墩。
结束语
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在所有类型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还必须满足两个技术条件:(1)地基强度条件,这是确保地基稳定隋,不会发生剪切破坏或滑动的损害;(2)地面变形的条件下,沉降,不均匀沉降,倾斜,局部倾斜不超过允许变形的基础。地质调查报告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为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以确保必要的信息,以满足这两个条件。科学地质调查报告,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设计质量,而且还节省工程量,降低了投资,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梦迪,刘敏溅谈地质勘察工作在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中的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3):36-38.
【2】刘海青,李建刚.浅谈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中勘察报告的编写和质量控制叨.建筑科技探索,2007(5):19-21.
【3】王旭,李晓明,吴航建.国内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应用情况分析叨.山西建筑,2006(10):22-23.
【4】金淑华.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中环境保护意识的探讨[J].建设者,2008(4):30.32.
【5】马德文,胡浩天.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与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关系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6):16.18.
【6】董新民.探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中水文地质问题.建筑科技创新,20090 1):26-2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场地环境分析案例范文 第九篇XXX地块场地环境初步调查报告(评审稿)
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五月
XXX地块场地环境初步调查报告
项目编号:2017-041(HP)项目负责:
编写:
审核: 审定:
总工程师: 总经理:
XXX有限公司
2017年 5月
摘要.......i 1 前言......1 2 概述......2
调查目的和原则..2
调查目的...2 调查原则...2 调查依据.3
相关法律法规........3 相关技术规范和导则.........3 评价标准和文件....3 工作内容及工作路线........4
工作内容...4 技术路线...5 3 场地概况.6
区域环境状况......6
自然地理...6 气候气象...6 地形地貌...6 水文水资源..6 场地描述.6
场地地理位置........6 场地周边河流........7 工程地质条件........7 场地用地情况....10
场地现状.10 场地历史.12 场地利用规划......14
相邻场地用地情况.........15
相邻场地现状......15 相邻场地历史......18 场地及周边污染源识别.20 场地周边敏感目标.........20 4 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22
布点原则..22 现场采样布点....22 土壤采样..23 地下水采样........24 实验室分析........25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30 5 结果和评价.....31
场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1
场地浅部地层分布特征...31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特征...32 质控数据审核....33 评估标准..35 土壤样品检测结果和评估37 地下水样品检测结果和评估......38 6 结论和建议.....41
结论.......41 建议.......42 不确定性说明....42 附件 1 现场访谈记录表.43 附件 2 地下水监测井成井结构图.45 附件 3 土壤采样记录表.47 附件 4 洗井记录 49 附件 5 样品流转单.........50 附件 6 检测报告及相关资质......51
摘 要
XXX有限公司受XXX土地储备中心委托,对XXX地块进行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现场工作于 XXX时间开展,现场工作包括现场踏勘、人员访谈、样品采集。土壤及地下水样品采集于 XXX时间,并于当天送往XXX实验室,于XXX时间检测。
场地描述
XXX地块位于XXX区,XXX以东、XXX以南、XXX以西、XXX以北,总用地面积为 XXX平方米。该场地历史上为XXX。
土壤、地下水初步采样监测工作
本次调查共采集 XXX 个土壤样品(包括 1个土壤平行样、1个土壤对照样)和 XXX个地下水样品(包括 1个地下水平行样、1个地下水对照样)。土壤样品的检测指标包括: pH值、14项重金属、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地下水样品的检测指标包括: pH值、13项重金属、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
评价标准
XXX地块拟规划为XXX。本次调查选用的评价标准,其中土壤监测项目评价标准参照XXX敏感用地筛选值进行评价。地下水监测项目评价标准优先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标准,对于该标准未包含的因子选用《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15)III类标准及《荷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标准》(2013)相关标准来评价。
调查结果分析
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监测因子未超过《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敏感用地筛选值;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地下水样品中 pH值、重金属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和《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15)中 III类标准限值;总石油烃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荷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标准》(2013)中的标准限值;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结果均低于检出限。
结论及建议
XXX地块场地无需开展场地环境详细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可以作为XXX规划开发。
1 前 言
国家和地方文件规定和要求: XXX
调查场地的基本概况:
XXX地块位于XXX区,XXX以东、XXX以南、XXX以西、XXX以北,总用地面积为 XXX平方米。该场地历史上为XXX,规划用途XXX,XXX公司受XXX委托对该场地进行初步环境调查。
2 概 述
调查目的和原则
调查目的(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掌握场地及周围区域的自然和社会信息,并初步识别场地及周围区域会导致潜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责任的环境影响及监测的目标物质。(2)提供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信息。通过土壤和地下水样品采集和分析,初步掌握XXX地块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为地块后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3)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土壤和地下水样品实验室检测结果,参照相关评价标准,对XXX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4)提出针对性结论及建议。在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针对XXX地块规划用途,对存在环境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的区域提出针对性建议及措施。
调查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场地的特征和潜在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场地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规范性原则
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场地环境调查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可操作性原则
结合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能力,分阶段进行场地环境调查,逐步降低调查中的不确定性,提高调查的效率和质量,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
调查依据
本次场地环境初步调查依据如下:
相关法律法规: XXX 相关技术规范和导则
XXX 评价标准和文件
(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2)《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
(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4)《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15)
(5)《荷兰土壤和地下水质量标准》(2013)
工作内容及工作路线
工作内容
本次场地环境初步调查范围为XXX地块及周边区域(500m范围内)。本次场地环境初步调查主要参照XXX文件规定和规范,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制定初步调查工作计划、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结果分析与报告编制,具体调查工作内容如下:
(1)资料收集
通过资料查阅、人员访谈等方式收集场地及周围区域土地利用变迁资料、场地环境资料、场地相关记录、相关政府文件、以及场地所在区域的自然和社会信息等。
(2)现场踏勘
对现场进行踏勘,识别会导致潜在土壤地下水环境责任的环境影响。现场踏勘范围以场地内部为主,包括场地及周围区域。现场观察评估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与历史情况等,以识别会对场地造成环境风险的场地周边活动,并以当面交流的方式对场地现状或历史的知情人员进行访谈。
(3)制定初步调查工作计划
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以及信息的核对制定初步监测工作计划,包括核查已有信息、制定初步监测采样方案、制定样品分析方案、制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程序等工作内容。(4)现场采样对资料分析,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场地环境监测工作计划,本项目场地环境监测主要工作如下:
本次调查在场地内布置 XXX个土壤采样孔,XXX个地下水监测井。在场外布置 1个土壤和地下水对照点(DS/DW)。本次调查共采集 XXX个土壤样品(包括 1个土壤平行样品和 3个土壤对照样品)、XXX个地下水样品(包括 1个地下水平行样品、1个地下水对照样品)。(5)实验室分析将所有土壤和地下水样品送至中检集团理化检测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本次土壤样品的检测指标包括: pH值、重金属 14项(镉、汞、砷、铜、铅、铬、锌、镍、锑、银、铍、硒、六价铬、铊)、总石油烃(TPH)、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
本次地下水检测指标包括: pH值、重金属 13项(砷、铍、镉、铜、铅、镍、硒、锌、汞、银、锑、铊、六价铬)、总石油烃(TPH)、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
(6)结果分析与报告编制
在实验室化学分析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场地环境调查情况,评估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编制XXX地块场地环境初步调查报告。
技术路线
本次调查的技术路线如图 所示。
图 技术路线图
3 场地概况
区域环境状况
自然地理
XXX 气候气象
XXX 地形地貌
XXX 水文
XXX 场地描述
场地地理位置
该地块地理位置详见图 。
图 场地地理位置图
场地周边河流
XXX 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
(2)地下水
场地用地情况
场地现状
详见场地现状影像图 和场地现状照片 。
图 场地现状影像图 图 场地现状照片
场地历史
图 场地历史影响图 图 场地历史影响图
场地利用规划
XXX 相邻场地用地情况
相邻场地现状
图 相邻场地现状影像图 图 相邻场地现状照片 图 相邻场地历史影像图
场地及周边污染源识别
根据场地用地情况和相邻场地用地情况可知,本场地和周边区域现状及历史用地主要为居民住宅及学校,无明显污染源存在,综合考虑并作为后续场地开发的本底值参考,确定本次土壤和地下水调查的检测指标为 pH值、重金属、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
场地周边敏感目标
敏感目标是指场地周围可能受污染物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行政办公区、商业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公共场所等地点。根据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情况,本项目的敏感目标范围为场地外扩 500m,敏感目标如表 所示。
表 场地周边敏感目标
4 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
布点原则
通过现场踏勘及人员访谈,XXX地块原为XXX。结合场地现状及历史情况,采样布点参照《上海市经营性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场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试行)中关于 “经营性用地流转 ” 土壤采样点的布设要求,采用系统布点法,即将区域划分为面积不大于 80 m80 m的若干地块,在每个地块内布设一个监测点位,一般在每个地块的中心部位进行采样。对于每个监测点位,根据现场情况分两层或三层采样,分两层采样的监测点位,分别采集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分三层采样的监测点位,分别采集表层土壤、深层土壤、饱和带土壤,且整个场地至少 50%的监测点位要分三层采集土壤样品。
现场采样布点
本次调查采样布点考虑到场地历史用地情况,按照 80 m80 m的系统布点法进行布点。
本次调查在XXX地块内布设 4个土壤采样点(S1/W1、S2、S3、S4/W2),其中 2个土壤采样点(S1/W1、S4/W2)兼作地下水采样点;每个土壤采样孔采集 2-3层土壤样品(土壤采样孔 S1、S4采集 3层土壤样品,其余土壤采样孔采集 2层土壤样品)。此外,在XXX场地外布置 1个场外土壤和地下水对照采样点(DS/DW),采集 3层土壤样品和 1个地下水样。根据场地内地下水的埋深和地层结构,确定三层土壤(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和饱和带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为 、、。
本次调查共采集 14个土壤样品(包括 1个土壤平行样、3个土壤对照样)和 4个地下水样品(含 1个地下水平行样、1个地下水对照样)。土壤和地下水采样点布设见图 ,具体采样点及采样情况汇总见表 。
表 实际采样点及采样情况汇总表 图 土壤和地下水采样点布设图
土壤采样
针对场地特点,本次调查采用荷兰 Geoprobe 7822DT型钻机采集土壤样品。土壤钻孔最大深度为 m(便于建井后安装地下水监测井),并编制钻孔记录。土壤采样时尽量减少土壤扰动,防止目标监测物散失,同时保证土壤样品在采样过程不被二次污染。土样样品采集后马上装入实验室提供的采样瓶(体积约 L)中,并贴上标签,置于 4ºC以下的低温环境(如恒温箱)中保存至运送、移交到实验室。现场土壤采样情况见图 。
图 现场土壤样品采集
地下水采样
(1)地下水监测井采集完土壤样品的采样孔继续钻进至 6m。在完成钻孔后,安装地下水监测井。地下水监测井成井结构图见附图 2。地下水监测井安装技术要求如下:
①监测井的材料:管径为 63 mm带出水缝的硬质聚氯乙烯管(含氯释放量低于饮用水的标准),为滤水管,开缝直径 ,井材为 PVC。
②监测井深度: 6m;
③监测井填料及止水:井管与周围孔壁用清洁的石英砂填充作为地下水过滤层,石英砂填至筛管顶部 处。过滤层上方用膨润土止水密封。
④监测井防护:安装防护井盖,防止地表物质流入监测井内。
(2)洗井
用贝勒管从地下水监测井吊取地下水,每次吊取监测井中水体积的 2倍左右时,测量一次地下水的 pH、电导率,直到连续三次的 pH变化≤ 、电导率变化≤10%为止。为了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每个监测井指定 1个贝勒管。采样人员书面记录现场测试结果。
洗井记录见附件 4。(3)采样
待地下水静置沉淀 24h后,使用一次性贝勒管采集地下水样品。具体程序如下: ①将采样使用的设备和容器放在监测井旁边干净的地方;
②使用一次性贝勒管采集地下水样品,并装入到实验室提供的适合不同分析方法的清洗过并加有适当样品保护剂的采样容器中;
③采样瓶容器需被贴上正确的标签;
④地下水样品放入保温箱中,用冰袋保温至 4ºC。
实验室分析
本次调查共采集 14个土壤样品、4个地下水样品。样品委托中检集团理化检测有限公司进行分析检测。根据场地历史和现状情况,确定本次土壤调查的检测指标为 pH值、重金属、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
本次土壤样品的检测指标包括: pH值、重金属 14项(镉、汞、砷、铜、铅、铬、锌、镍、锑、银、铍、硒、六价铬、铊)、总石油烃(TPH)、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
本次地下水检测指标包括: pH值、重金属 13项(砷、铍、镉、铜、铅、镍、硒、锌、汞、银、锑、铊、六价铬)、总石油烃(TPH)、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
本次土壤和地下水样品分析方法参照我国国家环保部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方法以及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方法及检出限,详见表 、表 及附件 6中的检测报告。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监测中采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包括:(1)野外采样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野外土壤样品采用荷兰 Geoprobe 7822DT型钻机采集,工作人员配戴一次性手套,使用实验室提供的干净采样袋、采样瓶分层分类包装,以免相互影响;地下水样采集时,采样人员需配戴一次性手套,每个监测井单独使用 1根贝勒管,且取样前用所取水样洗涤 1~2次,水样采集后均放入保温箱,用冰袋保温至 4ºC;另外,采用标准的监管链进行记录,项目名称、项目位置、样品编号、采样日期、采样人及样品运送的详细信息等被记录在标准的监管链中,且样品当天送到实验室。
(2)实验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使用合格的人员和已经获得相关认证的实验室(内部的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协议)来具体完成实验室的分析工作。
2)每批次样品进行平行样及运输空白样的测定。
3)加标样品和加标样品平行样百分回收率与它们相应的准确度限值相比较。实验室控制的加标样和加标平行样分析结果均满足相对百分偏差限值的要求。
4)所有样品的保存时间和实验室内部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全部满足必要的标准要求。
5 结果和评价
场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浅部地层分布特征
详见浅部地层描述表 。
表 浅部地层简述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特征
表 地下水监测井相关数据表
图 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质控数据审核
(1)质控样品采集
为确保采集、运输、贮存过程中的样品质量,本项目在现场采样过程中采集 1个土壤平行样、1个地下水平行样、1个运输空白样。
(2)平行样品检测结果平行样的数据有效性是通过相对百分差异(RPD)的计算来检验,一般而言,土壤中重金属指标 RPD是 10%,有机指标是 30%,地下水中分析物的 RPD为 30%是可以接受的。由表 可知,各检测指标的 RPD均在要求限值以内。因此,认为此项目中土壤的取样及实验室分析是有效的。
表 土壤平行样品检测结果
(3)运输空白样检测结果
本次采样及送样过程备有 1个运输空白样,对运输空白样检测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结果显示均检测结果均低于检出限。因此认为,本次采样及送样过程中未受到污染。
评估标准
(1)土壤
根据《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要求,本项目土壤监测指标评估首先参照《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中的敏感用地标准限值进行评估。
《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自 2015年 10月 1日起实施,主要用于本市建设用地开发用地过程中,不同场景下场地土壤环境调查初步筛选的判定依据。包含敏感用地及非敏感用地两类场地土壤健康风险筛选值。敏感用地 GB50137-2011规定的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公园绿地(G1)等,以及农村地区此类建设用地;非敏感用地方式包括 GB 50137-2011规定的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工业用地(M)、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共设施用地(U)、物流仓储用地(W)等,以及农村地区此类建设用地。以上两类混合区域,视为敏感用地。如果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监测结果低于筛选值,则可以认为场地土壤污染健康风险可接受。如果高于筛选值,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场地土壤环境详细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
(2)地下水
根据《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的要求,本项目地下水监测指标的评价优先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标准。对上述标准中尚未包含在内的监测指标,则采用《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15)III类标准和《荷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标准》(2013)作为参考标准。
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根据《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试行),本项目地下水的评价优先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标准。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V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2)《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15)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状况和人体健康风险,参照生活饮用水和工业、农业等用水水质要求,依据各组分含量高低(pH除外),分为五类。Ⅰ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低,适用于各种用途;Ⅱ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较低,适用于各种用途;Ⅲ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中等,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Ⅳ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较高,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质量要求以及一定水平的人体健康风险为依据,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V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高,不宜作生活饮用水,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3)《荷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标准》(2013)
是荷兰政府在 2013《荷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标准》(Soil Remediation Circular 2013)年发布的,是对 2009年发布的关于土壤和地下水中的修复目标限值的调整、补充和完善。
土壤样品检测结果和评估
本次初步调查共采集 14个土壤样品(包括 1个平行样、3个场外土壤对照样品),样品检测结果详见附件 6。根据土壤样品的检测数据,统计分析检出项的最小检出值、最大检出值,并与场外对照点检出数据和《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中敏感用地限值进行比较,评估结果如下表 所示。
表 土壤样品检出项的检测值及评价结果(单位: mg/kg,pH无量纲)
(1)pH值检测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 pH的检测结果为 之间。
(2)重金属: 土壤样品中,14项重金属检测指标检出 11项(汞、铍、铬、镍、铜、锌、砷、镉、锑、铊、铅),但各检出项(铊除外)的检测结果均未超过《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敏感用地筛选值;其它 3项重金属(硒、银、六价铬)的检测值均低于检出限,且检出限也低于相应敏感用地筛选值。
该场地内土壤样品中铊的检出值( mg/kg)超过《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中相应的敏感用地筛选值( mg/kg),但与场外对照点土壤样品中铊的检测值( mg/kg)基本相当。另外,根据文献《上海地区 13种金属土壤背景值初探》(戴峰,上海环境科学,2009年)可知,上海市土壤中铊的背景值范围为 mg/kg,因此,该场地内土壤样品中铊的检测值在上海市土壤中铊的背景值范围内。
(3)其它检测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该场地内土壤样品中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值均低于检出限,且各检测指标的检出限均低于相应敏感用地筛选值。场外土壤对照样品中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值均低于检出限,且各检测指标的检出限均低于相应敏感用地筛选值;场外土壤对照样品中检出部分半挥发性有机物(荧蒽、芘、1,2-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和苯并(g,h,i)苝),但检出的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值均低于相应敏感用地筛选值;未检出的半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值均低于检出限,且各检测指标的检出限均低于相应敏感用地筛选值。
(4)根据表 ,将场地内土壤样品各检出指标与场外对照点土壤样品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可知,场地内土壤环境质量和场外土壤环境质量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 地下水样品检测结果和评估
本次初步调查共采集 4个地下水样品(包括 1个平行样、1个地下水对照样),检测结果详见附件 6。根据地下水样品的检测数据,统计分析最小检测值、最大检测值,并与场外对照点检测数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和《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15)中 III类标准限值进行比较。同时对检出指标的最大检测值(检测值低于检出限的按其检出限)进行分类评级,另当相同检测结果对应不同地下水质量类别时,从优不从劣,评价结果如表 所示。
(1)pH值
地下水样品的 pH为 ,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 III类标准限值。
(2)重金属
该场地内地下水样品中重金属(汞、铍、镍、铜、锌、砷、硒、镉、铅、六价铬)的检测值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标准限值,其它 3项重金属(银、锑、铊)的检测值均未超过《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15)III类标准限值。
(3)其它检测指标
该场地内地下水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值均低于相应的检出限,各地下水样品中均检出总石油烃,其含量均未超出《荷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标准》(2013)中总石油烃浓度的标准值(600 µg/L)。
场外地下水对照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值均低于相应的检出限,对照点水样中检出总石油烃,其含量亦未超出标准值。
(4)根据表 ,综合对比场内地下水样品和场外对照地下水样品的检测结果可知,场地内地下水环境质量和场外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
6 结论和建议
结论
XXX地块历史上主要为XXX,后期拟规划XXX。项目依据《上海市经营性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场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开展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工作,采用《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敏感用地限值、《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15)III类和《荷兰土壤和地下水质量标准》(2013)进行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的评估。
本次初步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1)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有 11项重金属(汞、铍、铬、镍、铜、锌、砷、镉、锑、铊、铅)检出,但各检出项的检测结果均未超过《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敏感用地筛选值。硒、银、六价铬、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值均低于检出限,且检出限也低于敏感用地限值。
(2)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地下水样品中 pH值、重金属(汞、铍、镍、铜、锌、砷、硒、镉、铅、六价铬)的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标准限值,其它 3项重金属(银、锑、铊)的检测值均未超过《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15)III类标准限值。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结果均低于检出限。
(3)基于该地块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结果,XXX地块土壤监测因子低于《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敏感用地筛选值;地下水检测指标的含量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和《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15)III类标准及相关标准限值;无需开展场地环境详细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估工作,该地块可作为XXX开发利用。 建议
(1)针对该项目后续开展的土地开发利用,建议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做好建设过程中的环保监管工作。
(2)建议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若发现土壤和地下水有污染的异常迹象,如埋藏的罐、槽,恶臭的废弃物等污染痕迹时,应及时通知XXX环保局进行现场查验。 不确定性说明
本报告结果是基于现场采样点位的调查和监测的结果,报告结论是基于有限的资料、数据、工作范围、工作时间、费用以及目前可获得的调查事实而作出的专业判断。本次场地环境初步调查仅供XXX土地储备中心在今后场地开发之前对环境进行摸底调查与初步了解,无法全面反映场地实际情况,本次调查所采集的样品和分析数据不一定能代表场地内的极端情况。本报告的文件和内容仅限本项目的委托方使用,任何其他用户因使用本报告或者报告中的调查监测结果、结论或建议而产生的风险由用户自行负责。
场地环境分析案例范文 第十篇专利问卷分为a与b卷,分别为企业专利权人信息和专利信息,主要针对公司对于专利的申请、运用和保护的情况。
六、调查结果
问卷完成率在95%左右,成功地完成了老师规定的完成率,靠自己实践奋斗而获得社会经验和锻炼的能力。
七、感想
第一次参加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明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
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状况以及其中出现的问卷错误问题。
从问卷下发的第二周起,我开始落实自己的任务。因为我先选择了几家附近的几个镇的企业,所以我骑车去做了调查。一周后,我乘公车又去了较远的几家公司和个人住址。期间碰到不少的冷漠拒绝,但我一次次登门,一次次请求,最终在老师和科技局的帮助下坎坷完成了大半任务。调查中,我要感谢王宇华和廖红老师,她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调查中的难题。我也会在每周三周六询问每位调查成员的调查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向老师汇报工作进度。老师发来的相关文件都认真阅读,具体落实里面补充的要求。在调研期限的最后一周,我们小组分组进行远的镇的调查。当然组队任务的问卷数目是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到参加此次任务的每位组员完成数中。炎热的天气,漫长的道路,不可预料的冷遇,一次次打击着我们组员的信心,磨练着我们的意志。为了确保每份问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我们在当场进-
行问卷后,回去仍然要根据规则检查几遍。有时一天下来,人晒黑了,又受到冷漠的待遇,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行走十几公里就是为了寻找可能已经不存在的公司或个人,疲惫得竟然可以在回家途中的大巴车上美美地打个瞌睡。
以下是我在这近一个月得出的关于实践的结论:
关于钱。对于一个即将或已经走上社会的人,生活的物质来源基本是用钱买的,此次调查是有偿调查,可是你减去你所花的成本,你获得的收入只能说是辛苦费了。相对于钱的微不足道,我却在这个月得到了无法用钱换得的东西。我进一步了解了我们这个小城市的经济运行状况,企业分布情况,经济重心的落脚点,特色产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作为中国小家电城,我们的不足和优势都很凸显。在调查专利这一方面,慈溪的企业有做得好的也有待加强的,我们主要是贴牌生产,创新方面不是很好。虽然有很多企业专利拥有量也不少,-
但是横向纵向比较,还是存在后劲不足的危险。你在其中真的会发现许多我们平时很难看到的现象,你学到的社会经验才是无价之宝。
关于人际交往。在这次调查中,我有一个人去或者组队去,都碰到了很多钉子。其中,你会发现一开始你就错了。想想自己怎么自我介绍的,怎么面对面地谈话,言行举止的得体,对会对对方留下印象,而且,你遇见的大部分是公司老总,恭敬是必须的,因为毕竟你是在求别人办事。人家很忙,你要学会等待;人家出差,你要联系好时间,即使跑去几趟也是没办法的;人家拒绝,那就得说明一下调查的严肃性,实在不行只能联系老师或者当地科技局了。我们有时在门卫一步就卡住了,我们不光要说明来意,而且要笑颜以对,即使在他们对你冷淡时,还是那句话,别人没收你什么好处,你凭什么要求他通知领导,放你进公司?公司跟政府一样,都有各自的规矩。还有,现实就是现实,你不能把-
它带到梦里,大白天做梦的也不是凡人了,而前提恰恰是你是凡人。学会尊重,在合理情况下,别人也不会为难你的。
场地环境分析案例范文 第十一篇场地设计的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绿化与景观设施、工程系统等。
1.建筑物、构筑物:构成场地的核心要素,对场地起着控制作用,它的性质、规模的变化会改变场地的使用性质和技术指标。
2.交通设施:由道路、停车场、广场组成。分为:人流(包括:机动车流、非机动车流、步行人流)、物流。主要解决场地内建筑物之间或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室外活动设施:是为了适应人们室外活动而设计的设施,包括健身设施和休憩场地,是室内活动的延续。
4.绿化与景观设施:包括绿地、小品等。对场地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5.工程系统:包括工程管线、场地挡土墙、边坡等。
场地环境分析案例范文 第十二篇场地环境调查导则常见问题
问题Q:哪些项目要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现状调查? 答复A:
a.部3号令规定的重点单位; 附录A中明确的行业;
c.自身是敏感目标,且可能存在已被污染的; d.其他情况都可以不测。
问题Q:哪些情况要全测GB36600的45项指标? 答复A:
a.至少有一个表层背景样需要全测;
b.改扩建项目中最可能被污染的地方需要有柱状样全测,至于多少个点,根据项目情况来定。至少选择一个污染最重的柱状样。
问题Q:部3号令要求土壤和地下水现状调查、报送与信息公开? 答复A:一般而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包含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通过国家环评信息报送平台提交的环评文件,即完成了3号令要求的报送和公开任务,无需再增加重复工作量。2019年7月1日前,若未执行HJ964,可将调查内容作为环评文件附件。
问题Q: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点位能否减少?
答复A:导则要求的点位已经最低底限,点数不可能再简化。
问题Q:建设项目内部涵盖居民区的建设项目该如何判定敏感程度? 答复A:原则上视为企业建设用地,不作为建设项目评价定级的敏感程度判定指标,但是可考虑其作为敏感目标来设置监测点位。
问题Q:现状监测采样过程中,达到一定深度都是砾石,无土可取怎么办? 答复A:根据表6中表注b,“柱状样通常在0~、、 m分别取样,3m以下每3m取1个样,可根据基础埋深、土体构型适当调整”,若都是砾石情况可不取土样。
问题Q:危险品、化学品或石油输送管线的调查范围及布点数量? 答复A:对于这类项目的管线两旁可向外延伸200m作为调查评价范围,并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在土壤环境敏感目标处适当布设监测点位,不强制要求布点数量。该部分点位可不与跟踪监测计划衔接。
问题Q:自身为敏感目标的建设项目,可根据需要仅对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
答复A: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对居住区、学校、医院、农田等的保护;农田项目本导则中已在农林类项目中做了具体规定;对于住宅、医院、学校等建设项目在项目类别中已经纳入到了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一列,但是考虑其自身的敏感性,应考虑外环境对其影响,因此在总则中提出该建议,若该类项目所在地或周围可能存在污染源的,可根据原则进行布点并对全部因子进行检测。以确保该类项目的自身安全性。
问题Q: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请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背景监测时,是否要对表1所列全部45项因子均进行监测?根据对场地环境调查,确
定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及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时呢?在何种情形下,需要监测全部前述45项因子?
答复A:(1)建设项目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以下简称《导则》)布点原则针对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每种土壤类型布设监测点,该类监测点的现状监测因子根据中c)规定需监测基本因子与特征因子,其中基本因子的选取由该点所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决定。若该监测点布设在建设用地上,其基本因子应包括《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所列45项指标。
根据用地历史资料和现状调查情况,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及其周边可能影响区域的土壤环境已存在污染风险时,应根据《导则》布点原则在可能影响最重的区域布设监测点,该类监测点的现状监测因子根据中c)规定亦需监测基本因子与特征因子,其中基本因子的选取原则同上。
上述两类监测点布设在建设用地上时需监测《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表1所列45项指标及建设项目特征因子,布设在农用地时需监测《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表1所列8项指标及建设项目特征因子。此外其他类型的监测点,其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因子可仅为特征因子。
(2)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土壤环境当前及历史上确无可能污染源的,无需根据《导则》布点原则布设监测点位。
问题Q:《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表3”中“建设项目周边”里的“周边”是否指的是项目红线范围内邻近的区域?还是根据“表5”中的现状调查范围确定,还是有其他定义的方法?
答复A:“周边”指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应在工程分析基础上,识别建设项目影响类型与途径,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判定。
一般原则为地表漫流考虑厂界周围50m范围,无组织沉降考虑厂界周围200m范围;有组织沉降可根据最大落地浓度距离来考虑,一般可考虑范围。
问题Q:土壤导则中“监测点数要求”“表6”里面提到的“柱状样点”怎么理解?1个柱状样点是否包含了分别从、、处及3m以下取的样本?
答复A:单个柱状样点是否包含、、及3m以下的样本,由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垂向深度确定。
问题Q: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基本因子为《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规定的基本项目,分别根据调查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选取,这个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怎么判定,是看评价范围的主要类型还是看建设用地和其它用地的比例,如果是一个生产果汁的企业占地位于工业园区也需要监测GB 36600中规定的基本项目吗?
答复A:(1)评价范围包括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和占地范围外,占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规划为准,占地范围外的以现状为准。基本因子根据监测点所在位置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取。
(2)建设项目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附录A、附录B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识别工作,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IV类。如问题所指的生产果汁等食品加工生产类建设项目,属表中的第十款“其他行业”,其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IV类。
问题Q:请问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土地的现状还是当地已经规划好的土地类型。环评工作是先期介入的,项目占地的土地性质已调整为工业用地,但实际企业未实施建设,还是一片农田。此时土壤布点监测中基本因子,是按照GB15618来定还是GB36600来定?
答复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中“a)”的“土地利用类型”占地范围内的以规划为准,占地范围外的以现状为准。
问题Q:关于《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六十六条,采用风险管控措施的污染地块,污染不一定消除,能否实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效果评估通过后,是否可以移出名录?
答复A:构成土壤污染风险有三要素:污染源、暴露途径和受体(如人群),三者缺一不可。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是指通过采取修复或者风险管控措施,使污染地块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修复是通过减少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或者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毒性等方式达到安全利用的目的。风险管控是采取各种措施,消灭或者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降低风险发生时造成损害的程度,达到安全利用的目的,例如采取阻隔措施,切断污染物的暴露途径,人群接触不到污染土壤,污染土壤对人的健康风险就会消除或降低。因此,修复和风险管控措施均能够达到安全利用的目的。
通过风险管控可以实现安全利用,但不是所有的风险管控均可实现安全利用。例如,通过限制进入等措施,防止人群进入污染区域,可以管控对人体的风险,但不能保障该地块可以安全利用。因此只有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且可以安全利用的地块才可以移出名录。
问题Q:被移出名录的采用风险管控措施的地块,如何满足长期安全利用要求,政府部门如何进行监管?
答复A: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且可以安全利用的建设用地地块可以移出名录。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等的规定,风险管控、修复活动完成后,需要实施后期管理的,土壤污染责任人应当按照要求实施后期管理。从事后期管理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约定对后期管理活动结果负责。
需要说明的是,风险管控、修复的目标是基于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场地条件、暴露情景等确定的,因此,经风险管控、修复后的建设用地地块的再开发利用,必须满足特定的要求条件,一旦有关条件发生变更,地块仍然可能存在风险,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
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条和第九十二条的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从事后期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执业情况,纳入信用系统建立信用记录,将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违反本法规定,土壤污染责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未按照规定实施后期管理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以上行政监管能够确保后期管理满足长期安全要求。
Q:在风险管控地块上进行施工建设,项目建设后如何进行跟踪监测和监管?
答复A:根据《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的规定,实施风险管控的地块应提出后期环境监管要求,一般包括长期环境监测与制度控制。后期环境监管要求参照执行。
Q:是否所有清淤底泥均禁止在农用地使用,可否通过检测确定是否可能对农田土壤造成污染,对没有污染的可在农田使用?如果可在农用地使用,是否有标准要求及布点、检测的技术规范?
答复A:(1)根据《_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的规定,在农用地施用清淤底泥,不得对土壤造成污染。
(2)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清淤底泥相关污染控制地方标准。
(3)施用清淤底泥时,原则上清淤底泥产物中污染物的含量应不高于施用地土壤中相应的含量。清淤底泥施用前、后要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发现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的,应当停止施用并采取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
Q:关于《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第三条,如何确定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企业?
答复A: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实施重点管理的行业确定。
问题Q:关于《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第七条,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布点和监测因子选择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复A:(1)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布点需要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要求。该导则于2019年7月1日起实施,在此之前,布点参照《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要求执行。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基本因子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表1所列基本项目一致。该导则实施之前,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因子需要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对初步调查阶段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的要求,既包括表1中所列必测项目,也包括依据HJ 、HJ 及相关技术规定确定的选测项目。
问题Q:按照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3推荐的检测方法,土壤中苯胺要按照《土壤和沉积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834)来进行检测分析,但HJ834该标准方法中并没有“苯胺”该参数,请问未来是否会有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答复A:为配套《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实施中苯胺的测定,我部正在组织制订《土壤和沉积物 苯胺类和联苯胺类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目前,该标准已公开征求意见。在该标准发布实施之前,实验室按《合格评定 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GB/T27417-2017)、《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168-2010)和《土壤和沉积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2017)相关要求做好方法验证,确保方法检出限、测定下限、选择性、线性范围、测量范围、基体效应影响、准确度、精密度和测量不确定度等满足GB36600-2018苯胺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要求的基础上,可以使用HJ 834-2017开展土壤中苯胺的监测工作。
问题Q:新发布的《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代替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新标准农用地包括耕地、园林和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土壤如何选用评价标准?
答复A:《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保护目标主要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适用范围主要是耕地以及园地、牧草地。
《_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对未利用地应当予以保护,不得污染和破坏”。
林地和未利用地土壤如何选用评价标准,应当依据其保护目标确定。比如,为保障食用林产品安全,可适用《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LY/T 1678-2014);未利用地可以按照未来拟利用方式及保护目标选择相应评价标准。
场地环境分析案例范文 第十三篇报告编制的几个关键点
1.潜在污染区域及污染物的确定
(1)潜在污染区域
生产装置区、物料储存及装卸区域、危险物质储存区、固体废物堆放或填埋区域、物料输送管廊区域的储罐储槽、各类地下输送管线(或沟渠)集水井、检查井等所在区域、污染处理设施区域、敏感目标方向的厂界、根据资料或已有调查确定存在污染的区域、该企业曾发生过泄露事故或环境污染事故涉及的区域、其他存在明显污染痕迹或存在异味的区域。(2)潜在污染物
结合生产工艺用到的原辅材料、生产工艺、中间及产物环节和最终产品类型,采取保守原则确定潜在污染物,同时考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可以参考重点监管企业自行监测指南的行业特征污染物。
2.监测点位的布设
(1)背景点的布设 1土壤背景点: ○在距离企业2km以内的外部区域或企业内远离各潜在污染区域及设施处布设至少1个土壤背景监测点。背景监测点应设置在所有潜在污染区域及设施的上游,或尽量选择在一定时间内未经外界扰动的裸露土壤。
原则上应采集表层土壤样品,采样深度尽可能与场地表层土壤采样深度相同,如有必要也可采集深层土壤样品。2地下水背景点: ○应在所有潜在污染区域的地下水流向的上游,与污染物监测井相同的地层平面上设置至少1个背景监测井。地下水背景监测井应与污染物监测井设置在同一含水层。背景监测井距离所有潜在污染源的距离均应大于地下水的水流影响半径,位置应尽量选择一定时间内未经外界扰动的区域。(2)土壤监测点位的布设
1初步调查` ○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3个;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6个。
可根据原场地使用功能和污染特征,选择可能污染较重的若干地块,作为土壤污染物识别的监测地块。原则上监测点位应选择地块的中央或有明显污染的部位,如生产车间、污水管线、废弃物堆放处等。
对于污染较均匀的场地(包括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和地貌严重破坏的场地(包括拆迁性破坏、历史变更性破坏),可根据场地的形状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在每个地块的中心采样。
采样深度应扣除地表非土壤硬化层厚度,原则上建议3m以内深层土壤的采样间隔为,3m~6m采样间隔为1m,6m至地下水采样间隔为2m。
2详细调查 ○对于根据污染识别和初步调查筛选的涉嫌污染区域,土壤采样点位数每400m2不少于1个,其他区域每1600m2不少于1个。地下水采样点位数每6400m2不少于1个。原则上最多1600m2对应一个监测点,面积较小的地块,应不少于5个监测点。(3)地下水监测点位的布设
对于地下水流向及地下水位,可结合环境调查结论间隔一定距离按三角形或者四边形至少布设3~4个点位监测判断。地下水监测点位应沿地下水流向布设,可在地下水流向上游、地下水可能污染较严重区域和地下水流向下游分别布设监测点位。
一般情况下,采样深度应在监测井水面以下。对于低密度非水溶性有机物污染,监测点位应设置在含水层顶部;对于高密度非水溶性有机物污染,监测点位应设置在含水层底部和不透水层顶部。
一般情况下,应在地下水流向上游的一定距离设置对照监测井。
3.土壤及地下水监测项目的确定
检测项目应根据保守性原则,按照场地内外潜在污染源和污染物,同时考虑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判断样品的检测分析项目。一般工业场地可选择的检测项目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氰化物和石棉等。(1)土壤中检测项目
基本项目:重金属(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共计45项。GB36600-2018 此外,pH、锌、石油烃类污染物、多氯联苯类也常常需要考虑。(2)地下水检测项目
常规指标:pH、氨氮、石油类、六价铬、砷、汞、镉、铅、铜和镍。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
4.风险评价筛选值的确定
(1)土壤风险筛选值
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参考的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筛选值珠江三角洲》(DB44/T1415-2014)等。(2)地下水风险筛选值 参考《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该标准未列出的指标参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3)地表水质量标准
执行《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
报告中要注意的地方
(1)相关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2)
(3)
本文发布于:2023-02-11 00:4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6888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