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发展数字经济。
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打造主动式、多层次创新服务场景,精准匹配公共服务资源,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创新基于新技术手段的监管模式,把监管和治理贯穿创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壮大数据服务产业,推动数字技术在数据汇聚、流通、交易中的应用,进一步释放数据红利。
提升经济运行监测能力。完善经济运行风险识别、预警、感知、防范、化解机制,监测产业发展异动。完善企业征信信息查询机制,快速研判企业信用风险。
2.建设宜居宜业智慧社会。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和传统公共服务融合,着力普及数字设施、优化数字资源供给,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探索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运用,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化支撑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补齐乡村信息基础设施短板,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提高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水平。推动乡村公共信息共享,加强对农民的新技术教育培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与快递进村协同发展。
3.实现精准精细智慧治理。
数字政府改革工作计划 第二篇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梁文谦介绍,近年来广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取得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成效:
01 “一盘棋”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 组织成立了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管理。
● 优化整合各部门信息技术机构资源,组建了广州市数字政府运营中心,具体负责数字政府日常管理。
● 各区也成立了区级“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协同体系。
02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
03 智慧政务改革走在前列
● 在国内率先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集成服务模式,实现群众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只到一扇窗”。
● 2020年,广州在国家营商环境考核中“政务服务”指标排名全国第一。
数字政府改革工作计划 第三篇1.构建稳健集约的基础设施体系。
推进集约智能的政务云建设。加快推进已建、在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向省政务云平台迁移,新建、改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直接在省政务云平台部署。完善全省统一的云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全省政务云“统一门户、统一云管、统一监控、统一运维”。定期开展云资源使用率核查和动态调优,提高云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统一数据中心建设。将各市县各部门现有的政务数据中心分步逻辑整合并入或物理迁移至省政府数据中心。将三亚灾备中心作为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容灾备份中心。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一致性的数据中心安全防护体系。
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全省应坚持统一的大数据能力底座支撑,原则上不再各自独立建设基础设施和平台,避免多头建设、重复投资。
3.构建灵活强大的应用支撑体系。
构建强大灵活的数据中台。基于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结合各类应用数据,打破数据孤岛,强化数据服务支撑。推动业务经验向数据模型的转化和沉淀,全面治理数据资源,为数据长期运营提供数据接入、融合治理、分析挖掘、全链路监控等全流程能力支撑。
构建标准开放的业务中台。完善业务中台服务清单。统筹建设业务中台门户、智能推荐中心、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非税支付等业务协同支撑系统。强化省业务中台推广应用力度,实现通用组件在各级各部门的承接应用,为各级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提供服务能力共性支撑,避免重复投资。探索建设统一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公共支撑组件,为各市县各部门开发业务应用提供更加快捷、高效、可靠的公共支撑。
加强数据中台与业务中台融合。强化数据中台提供跨系统数据能力和业务中台提供表单、办件、流程等业务能力。以业务为驱动,加强业务应用场景的梳理,推动双中台充分融合和赋能,为业务提供便捷的分析探索、算法模型工具,推动数据业务化,实现更多业务数据化智能化,助力政府工作实现整体智治,打破“数据壁垒”、消除“数据烟囱”,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数字政府改革工作计划 第四篇完善省部共同监管工作机制。全面对接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聚焦“协作联动”“互助共享”,加强互动沟通,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省部共同监管新格局,全面加强省部业务工作协作联动,重点抓好重大风险防控等工作。
提高重点领域监管水平。围绕贸易、投资、金融、数据流动、生态和公共卫生等领域,深化数字化应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识别和管控进出岛人流、物流、资金流,实现全天候、全地域、全覆盖的社会动态管控,打造自动化监管新流程。运用大数据提高监管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应急管理等能力。寓监管于服务,提升监管能力,将分散的监管对象纳入整体化的智慧监管服务体系,优化全省营商环境。
2.优化监管执法体系。
创新“审批-监管-执法-信用”闭环联动机制。建立完善审批结果驱动事中事后监管、行业监管与综合行政执法在线衔接、执法结果作为信用评价重要补充、信用评价为基础差异化监管措施的机制,提升监管效能,防止监管空白。
持续完善监管事项清单。持续推进各部门行政监管职能范围内的监管事项梳理,做好与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衔接,确定监管主体,细化事项要素,规范检查实施细则,明确监管事项依据,确保监管工作都有法律法规支撑,形成统一规范的监管事项目录和检查实施清单。升级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子系统,实现统一发布、统一管理,推动依单履职、照单监管、按单执法,提升监管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统筹推进承诺即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开展监管大数据分析利用,实现各类监管数据可比对、过程可追溯、问题可监测、风险可预警。强化对各级各部门监管工作的监管,制定监管工作评价和监管风险评估标准,科学评估监管效率和监管能力,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建设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化系统,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全过程在线记录可追溯,推动全省综合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数字化。
3.推动基于信用的智慧监管应用。
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推动行业监管数据实时共享,升级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加强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及早发现和化解风险,为辅助决策、开展重点监管、协同监管提供支撑。
提升精准监管水平。加强监管事项清单数字化管理,应用多源数据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根据信用情况实施差异化监管。加强重点领域的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数字化追溯监管。
优化联合监管机制。推动监管数据和行政执法信息归集共享和有效利用,强化监管数据治理,推广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作机制,拓展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推进扩大“综合查一次”覆盖面,推动监管由“各自为战”转变为“协同作战”,由“传统方式”转变为“数字模式”,实现监管行为全程留痕。
丰富信用监管的应用场景。信用信息嵌入行政审批等各业务系统,形成事前提供查询、事中分类监管、事后形成记录的全流程闭环监管机制。鼓励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有机结合行业信用评价、综合评价和市场信用评价等结果,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日常监管与信用等级、风险程度相关联。
数字政府改革工作计划 第五篇做好20xx年“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要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__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_、_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等工作部署,以让群众满意、企业满意、政府工作人员满意为目标,以“数据上云、服务下沉”为主线,深度聚焦、破解难题,通过数据治理拉动应用提升,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重要支撑。
一、加快政务服务向基层下沉
(二)推进政务服务一体机基层覆盖。在全省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部署政务服务一体机,在每个县(市、区)不少于10个镇(街道)或行政村(居委会)党群服务中心等基层场所部署政务服务一体机,基层服务事项入驻不少于100项,让政务服务覆盖基层群众身边的“最后一公里”。(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省公安厅、司法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市场_,省税务局,省残联,各地级以上市政府配合)
(三)拓展“粤省事”基层应用范围。开通少数民族、三农等特色专区,推动地市特色服务入驻,加大对水、电、煤气、天气、交通等公共服务的集成,实现进驻“粤省事”的基层服务事项超过400项,“粤省事”实名用户总数达1500万、日访问量达1000万。(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各地级以上市政府配合)
(五)提升基层窗口服务水平。推行“一窗通办”模式,实现市县级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让群众取一个号、找一个窗。重点推进镇、村实体办事窗口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窗口服务水平,不断优化综合窗口设置。(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互通
(七)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服务应用。依托“粤省事”平台,接入财政电子票据服务,推进教育、医疗、公安、检察、法院、水利等6个重点民生领域不少于200家财政用票单位服务接入,提供包括电子票据开具、缴费、取票、查验等“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10条政府还贷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电子票据服务应用,加快推广至港珠澳大桥,提高车辆通行“无感度”,为湾区企业群众提供方便、准确、实时的电子票据服务。(省财政厅、交通运输厅牵头)
(八)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在广东自贸试验区试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全覆盖,推进“照后减证”。加快“证照分离”一窗通、“多证合一”备案信息采集系统、“开办企业一窗受理系统”的升级完善,实现对涉企审批事项全覆盖,统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和“多证合一”改革,将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省市场_牵头,省商务厅、广州、深圳、珠海市政府配合)
(九)创新港澳口岸通关便利化模式。加快建设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粤港澳跨界车辆信息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简化粤港澳跨界车辆审批和备案流程,实现在珠海青茂口岸、横琴口岸旅检通道“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管理模式和深圳莲塘口岸车辆通道客、货车辆“一站式”通关模式。(省商务厅、公安厅,_广东分署牵头,各有关地级以上市政府配合)
(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流通。依托“开放广东”平台,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专题,推动政府数据向湾区企业群众开放,力争开放100个数据集。进一步改善数据开放的数量与质量,引导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部门及企业利用已开放数据资源进行挖掘分析和应用开发,为社会提供增值服务。(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
三、推动营商环境提挡加速
(十一)努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题。整合腾讯、平安等企业优势资源,完善风控模型和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推进投融资一体化平台建设,与在粤银行建立中小微企业信贷数据共享机制,为不少于5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实现全省市场主体贷款覆盖率、中小微企业贷款数量、贷款规模显著提升。(省地方金融_牵头,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配合)
数字政府改革工作计划 第六篇1.优化升级“海易办”平台。
2.提供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
推进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显著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统一应用框架,统一建设、接入、协同等标准规范,提供部门应用接入标准化组件,支持各市县各部门基于“海易办”平台自主开发特色服务,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精细化梳理,持续优化服务事项目录,建立规范化的办事指南,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标准统一和服务同质,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服务事项标准化。深入推进线下政务大厅与线上政务服务平台集成融合,推动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办事指南、办理状态等信息在各政务服务渠道同源发布、同源管理。提供全程监督、评价、投诉并及时反馈,打造上下覆盖、部门联动、标准统一的政务服务咨询投诉体系。
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持续推动政务服务“零跑动”。用好“事项法庭”机制,落实“四减两免”,完善堵点、难点精准发现和快速整改机制,全流程为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保驾护航。拓展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帮办代办、多地联办等应用范围,再造审批业务流程。提升“一件事一次办”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推动重点领域高频服务事项“智能快办”“掌上办”。提升适老化和无障碍服务水平。推进服务能力下沉,与社区、楼宇、银行、便利店、新媒体等跨领域融合,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对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证照、办事材料、数据资源的跨省共享互认,建立地方与国家垂管部门融合贯通的协同通办机制,打造“跨省通办”标杆。推行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动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和政策兑现直达直享,提高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协同服务、智慧服务能力。
3.优化智慧均等的公共服务。
健全普惠便民服务体系。完善“个人码”体系,建立个人数字空间。推动“个人码”作为权威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电子身份码,推进各市县各部门落实“个人码”与电子身份证、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电子健康码、电子钱包、乘车码等电子证照的绑定应用。拓展“个人码”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领域的“扫码亮证”应用场景。构建“海易办”平台国际身份认证体系,稳妥探索境外“数字居民”身份申报,强化外籍人员服务,为外籍人士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创业、经贸活动、生活居留等方面提供便利。鼓励各市县加强服务模式、流程优化等方面探索,开展服务创新。加强各类服务多语种改造。
构建全流程利企服务模式。打造全省统一“企业码”服务体系,建立企业数字空间。通过“一企一码”,挂接企业各类电子证照信息,实现涉企服务“亮证办”“免证办”,聚焦政策直达、诉求办理、人才服务、产业链合作等领域,综合集成并优化各涉企服务应用,支持惠企政策主动精准推送和兑现服务,构建政企互动、银企互动等场景化业务协同格局,提升企业获得感,优化营商环境。
4.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服务体系。
强化精准主动税务服务。构建全岛数字化税收服务机制和精准化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机制,精准分析和识别风险企业,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通道,全面推进涉税涉费事项“一站办结”。
创新免税商品服务模式。建设免税商品物码溯源系统,针对免税购物等开展多维度分析研判,精准识别“套代购”等违法行为。优化“海易办”平台离岛免税、岛内居民免税消费体验,提升购物、提货、免税、退税等便利度,增强免税品监管能力。
打造国际化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安全开放的智慧金融综合服务系统。深化试点银行统一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开、变、销系统应用。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创新金融机构深度参与、政府部门数据开放、科技企业技术赋能的服务模式。
提供国际旅游消费服务。建设国际旅游消费服务系统、全域旅游行业监管服务系统,强化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消费大数据监测与应用,拓展以游客体验为核心的融合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体验。
构建高质量人力资源服务模式。推动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智慧就业”等系统建设。推进各部门服务事项协同联动,整合各部门服务事项,为企事业等用人单位提供集成服务。强化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动态监测能力建设,推动人才技能定向培养、人力资源精准对接、人才要素高效配置。
数字政府改革工作计划 第七篇xxxx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区府办班子深入学习贯彻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__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职。现将xxxx年以来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 聚焦自身建设,转变作风政风
一是深化思想政治建设。班子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领队伍筑牢理想信念、砥砺党性心性,守好“红色根脉”,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班子成员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二是深化干部队伍建设。班子成员通过心得体会报告、现场参观、下基层调研等多种方式,强化系统学习和以学促干的理念,加强“五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三是深化提升法治建设。聚焦法治政府建设,定期学法,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被评为市级A档,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认真做好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共办理区人大议案建议xxx件、政协提案xxx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xxx%。
四是深化作风政风建设。班子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大力开展廉政教育,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
二、聚焦中心工作,主动担当破难
聚焦“一区四城”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督考体系作用,助推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靶向出击,全面助推区级重点难点破解工作。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督查xx余次,发送督查通报xx期、督察交办单xxx张、督查通知单xx张。锚定“四个一批”、已立项未开工、集中开工等项目,每月核查进度,加速落地见效,今年全区项目投资完成年度计划的。同时,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民生实事、安全生产、垃圾分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专题督查,每月逐条对账销号。
二是以点带面,及时落实上级督查交办事项。xxxx年度中央环保督察交办xx件信访件已销号xx件;xxxx年度省环保督察信访件xx件,已销号xx件。进一步完善反馈机制,协力推进 “七张问题清单”、重大督查问题清单、省政府激励事项、中央层面督考事项等多项工作。
三是精准发力,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民生问题。今年承办省市民生实事项目xx项、区级xx项,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以“问题收集率和解决率”为抓手,结合疫情防控、驻企帮扶、营商环境优化、重点项目推进等工作开展“三服务”活动。全区共开展“三服务”活动xxxxx次,其中服务企业xxxxx次、服务群众xxxxx次、服务基层xxxxx次,共解决问题xxxxx个,解决率xxx%。
三、聚焦数字改革,强化服务质效
一是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揭榜省“五大系统”项目x个、省直部门项目x个,获得市厅级以上试点xx个。医保精密智控应用获省数字政府系统最佳应用。数字赋能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获国家发改委发文推广,“数融通”综合服务平台为xxx家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授信亿元,融资获得率达。
二是全力提升数据服务供给效能。高质高效推进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数字政府和xx个重点应用门户共申请xx个数据仓,新增供应公共数据xxxx条、xxxxx个数据项,开仓数量和有效利用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三是合力推动数据统筹应用。高标准推进IRS(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应用编目,编目合规率、应用关联数量居全市第一。利用IRS规范项目建设,累计节省财政资金约xxx万元。
四、聚焦履职履责,优化政务保障
一是深化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等各类会议xx次,形成各类会议纪要xx期。组织上级视频会议近百次,顺利完成各类上级领导调研、重要客商接待工作。严把公文关,审核拟以区政府或政府办名义发布的文件xxx件次。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和精简文件,xxxx年三类发文数量同比压减xx%。
二是强化信息调研工作。全年累计报送信息xxx篇,截至xx月底,xx篇被_领导批示,xx篇被省领导批示,x篇被市领导批示,得分列全市第一。
三是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区府办枢纽作用,上虞疫情暴发开始,将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设立在区府办并保障xx小时高效运转。班子成员各司其职,顺利完成省市交办的转运等各项任务,确保全区疫情形势安全可控。
数字政府改革工作计划 第八篇近日,我市印发《清远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明确今年我市“数字政府”工作方向。近年来,我局坚持把“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作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数据治理拉动应用提升,推广“粤省事·粤康码”等粤系列应用,加大对疫情防控的支撑力度,便民利企,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营商环境和民生服务不断改善。
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深入拓展“粤商通”企业服务事项,实现平台服务事项超过500项,深化审批制度改革,配合搭建全省统一的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力争实现平台注册企业数1000家以上,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10家以上,上线金融产品30款以上,中小企业通过平台申请并获得金融机构授信审批金额5亿元以上。充分利用数字政府集约化建设规模效应,打破“数据壁垒”,打通政务服务关键环节,优化平台使用体验,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推动政务服务再提质。推广“粤政易”平台应用,推进非涉密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全市全覆盖,实现100%镇(街)、村(居)接入。推出“秒批”政务服务,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实现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内、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推行“数字财政”综合管理平台应用,探索12345热线智能化建设。
完善数字政府改革保障机制。完善规划和制度,提高建设运营支撑能力,加强培训宣传。
数字政府改革工作计划 第九篇为做好2021年我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政府”改革推向纵深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夯实我市数字政府基础能力,打造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欠发达地市样板,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一、夯实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
(一)完善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政务大数据中心阳江分节点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部署和使用,开展运维运营。依托省市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门户、目录管理系统、需求管理系统、数据中台,加快建立全市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共享应用体系,实现跨层级数据共享。深入开展省级回流数据和本地汇聚数据治理,加快完成法人、人口、信用、空间地理信息基础库建设,结合本地营商环境和民生服务,主题库、专题库建设和共享应用。加快开展公共数据普查,拓展公共数据的实际应用。推进数据可视化建设,依托政务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用动态实时数据图表方式展现政务服务运行情况及服务效果,为政府各级领导提供直观的、可视化的分析结果,协助领导更好地进行决策。〔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精细化梳理。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场景化、精细化编制办事指南,提升办事指南的可读性和易懂性。梳理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办事频率较高的事项,编制形成市、县(市、区)、镇(街)三级“高频事项”清单。在高频事项清单基础上,按照“分类推进、效率优先、节约优先、协同优先、便捷优先、智能优先”原则,进一步梳理即办事项清单、零跑动事项清单、一件事主题服务清单、全市通办和跨市通办事项清单、“秒批”事项清单等。〔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智能化管理。建设事项优化任务管理系统,依托大数据中心数据分析,循环、动态监测相关事项的办件信息情况,动态推进单事项精细化梳理,智能化制定优化方案,自动记录每个事项的优化进度,实时反馈部门事项优化落实情况,更好督促跟进部门落实事项优化工作,形成事项优化提升的良性循环。〔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深化一体化政务服务专题应用
1.“四免”专题应用。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切实开展好我市政务服务“四免”优化专项工作,实现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免提交、政府部门形成的业务表单数据原则上免填写、用电子印章的免用实物印章、可用电子签名的免用手写签名。2021年新增600项市县两级自建业务系统办理事项实现“四免”优化。〔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 智能“秒批”专题应用。学习借鉴深圳、广州等先进城市智能秒批的经验做法,对我市秒批事项进行攻坚,分批梳理秒批事项清单,完善建设“智能秒批系统”。申请人提交申请后,自动完成审批,即时出具审批结果,提升群众办事体验。2021年落地实施的“秒批”事项30项。〔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数字政府改革工作计划 第十篇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保森介绍,依托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效,广州建成全国首个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构建CIM+应用体系,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智慧化转型。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汇聚了城市地理信息、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感知数据,是城市的“三维数字底座”和最重要的数字城市基础设施。
接下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以CIM基础平台为支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扎实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
完善CIM基础平台,拓展“CIM+”应用场景,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持续推进CIM平台二期建设,提升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支撑、优化对外开发扩展能力、强化CIM后台管理运营,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全过程提供基础支撑。
在拓展“CIM+”应用场景方面,根据《关于推进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拓展应用的工作方案》,持续不断在住建、交通等领域推动CIM基础平台应用。
在推进住建领域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将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作为“智慧住建”三维数字底座,助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数字政府”建设提质增效。打造八大特色业务场景,重点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业行业管理等业务,推进业务一体化、智能化及协同化应用。
以CIM平台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依托CIM平台提升业务协同能力,一是初步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四个阶段的三维数字化辅助报审,将传统的二维审批模式逐渐拓展到三维智能化审批,试行开展住宅建筑工程三维机器辅助设计的技术审查;二是对于社会投资类“带方案”公开出让用地的产业区块范围内工业项目,可同时办理用地、规划等多个事项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三是可以实现广州市房建工程一套电子图纸全流程管理,统一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等环节所产生的图纸信息。
依托CIM平台提升信息联动水平,打造全市统一的房建工程融合监管体系,汇集BIM模型、实景三维等多元数据,整合工程质量、安全、人防、消防融合监管数据,助力工程项目全过程全要素数字化监管。
以CIM平台支撑住房管理智慧化水平提升,强化为民服务能力
CIM平台对智慧城市建设形成有力支撑,从而让城市的建设以及运行更加智慧。
基于CIM平台的智慧社区和智慧物业能够实现物业设施的三维化呈现和数字化管理,在消防、高空抛物等方面提供信息化治理,为居民居住环境提供安全保障。同时,政府也将加强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监管,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并促进社区工作高效开展,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通过推动基于CIM平台的“数字住保”系统建设,将搭建全市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平台。“数字住保”系统建成后,政府将实现住房保障规划计划、申请审核等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为新市民、青年人、高层次人才等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住房保障服务,达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数字政府改革工作计划 第十一篇1.顶层设计,统分结合。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全面落实“数据、人员、资金、管理、技术”五集中的原则,统筹开展全省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落实“平台之外无系统”要求,全省政务信息化系统整合接入“海易办”“海政通”平台,以“省统建平台+个性化旗舰店”的方式,支持各市县各部门各园区的个性化应用。
2.以人为本,优化服务。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责体系,强化数字技术与业务创新深度融合,围绕群众需求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推动政府履职效能持续提升。
3.数据共享,融合赋能。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推动全省政务数据应归尽归和共享开放。加强部门联动,形成“数据供给-场景应用-质量反馈-完善提升”的数据质量提升闭环工作机制。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和应用,发挥公共数据社会价值。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和开发利用,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服务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整体协同,打造生态。做好政府数字化转型与相关领域“十四五”规划的有效衔接、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数字政府效能,更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优化数字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19:4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6788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