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小学三年级暑假的一天,一个念头突然在我的心里萌发了:向爸爸妈妈证明我长大了。
如何证明呢?做点儿家务活?不行,5岁小孩也能做。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一个人乘车去妈妈单位,因为爸爸常说:“你还小,一个人去不了。”我决定去一趟,就是让他知道,我长大了,能单飞了。妈妈的单位在颐和园附近,我家住在公主坟,这段路程约莫有20里,是够远的!
这天中午,爸爸上班去了,我留了一个纸条,便出门了,临走时还拿了一个桃。
一个人坐公共汽车真没劲,因为没人和我说话。还好,那个桃让我的嘴没闲着,可惜,刚过了一站地,那个桃就被我处理掉了。
桃一吃完,麻烦便来了。
我用中指和大拇指捏住桃核的两端,不知放在哪儿好。
同坐儿的老人看我这副样子,便打开车窗,示意我把桃核扔出去,我没有扔,反而攥得更紧了。
到了第三站,我的手变得黏糊糊儿的。忽然,我看见前面靠近窗户的坐位上,坐着一位阿姨,她一边悠闲地吃着石榴,一边顺手把石榴皮扔了出去。看到这里,我想,人家能向窗外扔废物,那我也可以把桃核扔出去了吧?
当我刚想抬起胳膊时,突然觉得那桃核有千均重,怎么也拿不起来;又好像有许多只眼睛在盯着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就这样,小小的桃核,一刻也没离开我的手,尽管车摇来摇去,桃核仍牢牢地被我攥着……
这枚桃核折滕了我一路,到了终点站,我终于把它送进了果皮箱。我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仅有能力独自乘车外出,而且还能自觉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了。
[评]本文用自觉“保护环境”来说明自己已“长大”,立意较高;“我”本来想通过独自乘车去妈妈单位证明自己已“长大”,途中却发生了宁可黏手也不乱扔桃核的事,恰恰证明自己懂事了、长大了。这就有别于一些同学自始至终围绕一件事来写的老套路,构思较新。
本文后半部分的描写很精彩。“我”拿着桃核欲扔而没扔,其间的行为、心理描写非常真实、生动,把一个孩子的矛盾、犹豫以及不知所措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为突出主题奠定了基础。
不足是,结尾最后一句议论不当。“我”不扔桃核,体现了“保护环境”,却体现不出“爱护大自然”这一点。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8:0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6470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