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共19篇)

更新时间:2023-02-10 04:38:59 阅读: 评论:0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一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_CJ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参照,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按照“择优遴选、创建培育、校企合作、示范引领”的原则逐步推进,2020年立项建设4-5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2022年,建成5-7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1-2个省部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又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学校将逐步建立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

(三)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着眼打造品牌重点专业建设亮点,立项建设优先考虑专业教学团队组成结构优、学校专业(群)建设和校企合作基础好、专业(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等因素。

二、遴选立项(一)立项条件

1.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教师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在德育教育、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2.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成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0-15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骨干成员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不少于3名;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30%以上。有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新星)、教学名师等,立项建设校级或省部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或首席技师)工作室。

3.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

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教科研成果、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二篇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校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助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特色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二、目标任务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使学校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和谐的学校科研文化。

三、操作流程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具有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最重要)。

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最关键)。

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和教学创新(最有效)。

2、明确相关职责

团队职责:科研团队要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做到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科研团队每月至少活动一次,活动内容要遵循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重点研究如何通过课题研究指导教改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安排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成果交流等活动。科研团队每学年编印2期校刊、1期校报。

成员职责:科研团队成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撰写读书体会至少1篇(字数自定,按时上交电子稿)。科研团队成员要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每学年应撰写至少一篇的研究论文或教学案例。

科研团队成员要认真配合学校教科室工作,及时完成教科室布置的各项任务。科研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项主题征文、论文评比、课题研究等活动,并努力争取好成绩。自动成为科研团队下设组织的成员,并有交叉现象。

成员权益:优先享有市内外学习培训、教学研讨考察、专业交流、展示、评优的资格。拥有享受所带课题组集体研究成果的权利,优先选送作品参加评奖。对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宣传。优先推荐科研团队成员的论文、案例去各类杂志、报刊发表。

3、分步进行培训

根据团队成员的现有水平和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实际需要,分阶段采用多种形式对团队成员进行多个层面的科研培训,使科研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4、团队下设组织

剡源笔会团体、校刊编制小组、校报编制小组、课题研究小组。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组建科研团队领导小组,科研团队在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教科室负责教科研团队相关成员的协调管理,保障科研团队成员及时参加研究活动,为成员提供开展研究活动的条件与环境。

2、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加大对教科研经费的投入和管理,根据需要还应及时补充、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为更好开展教科研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3、制度保障:制定并逐步完善有关教科研团队的制度,确定成员相关的职责和权益,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以点带面,全员参与,集众人智慧,切实推动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三篇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共5篇)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

门。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一)总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主要任务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6.校企合作。

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三、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单位,团队成员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2.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每个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而且形成团队内部的沟通制度、教研制度、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3.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优先承担本团队的课程,也可推荐团队外成员担任本团队课程或班主任,但必须报请教学部批准后聘用,对聘用人员团队有权要求其按照专业要求实施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4.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常规工作考核由所属教学部负责。团队自身须建章立制,团队内

部考核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带头人有权向教学部申请将不能履行职责的成员开除团队或根据工作需要增补新成员。5.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活动经费来源于教研活动经费和绩效考核优秀奖励奖金。学校每学期给予团队一定的活动经费,并对团队每学期工作绩效获得优秀的团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方案、考核方案另订),奖金由团队带头人支配或分配,但须接受教学部的监督。6.学校对新专业进行一定的扶持,鼓励团队成员促进新专业的建设。四、学校拟组建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五、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组建的工作程序(一)团队带头人选拔与认定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工作由各团队所属教学部负责,报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批准后,由学校下达任命通知。团队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职责要求如下:1.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讲师以上任职资格,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核心课程2门以上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好。2.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从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经验或强烈愿望。3.具有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任务的能力,能够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4.能够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优质课程建设;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团队成员开展教改课题立项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5.能够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与实训教学改革。6.能够指导团队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促进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二)团队成员的选拔与确定团队成员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由团队带头人负责选拔,报请教学部批准并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确定后,由教学部发给聘书。具体选拔程序如下:1.有意愿加入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教职工,须在通知下发2日内,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报名表”(附件1),交至团队所属教学部。每人最多可报2个团队。2.专业带头人收到报名后,在限期内选定团队成员,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附件2),报教学部审批。3.教学部审批后,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后,确定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构成,教学部向团队成员发放聘书,学校办公室同时发文公布。六、其他1.团队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满,学校可根据团队绩效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调整,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从整体上进行重组、调整或解散。2.建设期内,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团队。3.团队及团队成员的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考核系统,并与团队成员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附件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报名表附件2: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2楼回目录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2016-09-2323:50一、建设目标与思路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

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3楼回目录省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和方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2016-09-2311:26一、建设目标与思路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1年至2015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根据地域

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二)高职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

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三、实施与管理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年度考核、滚动管理的方式,分年度、分步骤实施。(一)申报。教育厅每年组织申报省级教学团队。各校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推荐名额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每校每年限报3个团队;省属本科院校(含山大威海分校和哈工大威海分校)及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每校限报2个团队;市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及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每校限报1个团队。(二)评审。教育厅根据我省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以及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审查材料、会议评审等方式,确定每年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议方案,评审时本科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将按照不同标准的评审要求分别评审,最后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无异议的向社会公布并批准进行立项建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四篇

(完整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五篇

一、 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1年至2015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本科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业系(部)、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二)高职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实施与管理

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年度考核、滚动管理的方式,分年度、分步骤实施。

(一)申报。教育厅每年组织申报省级省级教学团队。各校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推荐名额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每校每年限报3个团队;省属本科院校(含山大威海分校和哈工大威海分校)及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每校限报2个团队;市属本科院校及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每校限报1个团队。

(二)评审。教育厅根据我省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以及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审查材料、会议评审等方式,确定每年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议方案,评审时本科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将按照不同标准的评审要求分别评审,最后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无异议的向社会公布并批准进行立项建设。每年评审时间和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另文通知。

(三)建设与管理。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后,各高校要按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确保建设质量,科学运行,规范管理,并建立了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和管理模式,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教育厅将不定期对省级教学团队进行检查评估,检查评估不达标的,撤销“省级教学团队”称号,并取消该校3年内的申报资格。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六篇

汇报人:JinTaiCollege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2篇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教学团队建设方案2、篇章2:“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篇章1: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与思路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

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篇章2:“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20xx年1、2号文件精神,实现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根据《xxx大学珠海分校关于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意见》和《xxx大学珠海分校“质量工程”任务分解表》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理念、教育途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发扬传、帮、带的精神,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

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建设目标

各教学单位先按专业建设教学团队,进一步建设专业方向、学科基础课程等教学团队,鼓励跨院系组建教学团队。学校从院级教学团队中择优选出2~3个作为校级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建设,为申请省级教学团队做准备。

三、建设要求

教学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为建设平台,所有专业必须建设教学团队,鼓励各院系建设专业方向和课程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必须建设课程团队。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团队建设要有明确的高层次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要着眼于团队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团队带头人。团队带头人应为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具有教授职称,具备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及

创新性学术思想。致力于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教育改革趋势,坚持在教学

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根据需要引进外文原版教材,使高质量教材、新教材和原版教材充实到教学中。

四、申报条件1.教学团队项目建设由团队带头人负责。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2.教学团队成员不少于5人,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深厚的学术积累。3.允许跨院系吸收人员组建教学团队。一名教师最多参加两个教学团队。五、项目资助与管理1.学校每年组织立项申报一次,按照“成熟一个、立项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期一般为三年。2.每个专业团队资助2万元,专业方向和课程团队资助1万元,其中跨院系的课程团队资助万元。经费分两次拨付,立项后拨付启动经费1万元(专业方向和课程团队拨付万元),结题后,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拨付其余款项。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七篇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_CJ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参照,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按照“择优遴选、创建培育、校企合作、示范引领”的原则逐步推进,2020年立项建设4-5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2022年,建成5-7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1-2个省部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又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学校将逐步建立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三)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着眼打造品牌重点专业建设亮点,立项建设优先考虑专业教学团队组成结构优、学校专业(群)建设和校企合作基础好、专业(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等因素。二、遴选立项(一)立项条件

1.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教师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

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在德育教育、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2.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成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0-15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骨干成员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30%以上。有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新星)、教学名师等,立项建设校级或省部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或首席技师)工作室。

3.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教科研成果、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

创新。参与申报或优化专业设置、编制专业教学标准,积极参加院校间巡讲或举办专题报告,

5.专业建设基础优势明显。校企合作基础良好,有长期合作稳定的合作企业,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专业建设工作,积极承接国家或地方、行业企业科技攻关项目或研究课题。积极参与编制专业教学标准、1+X职业技能标准等专业相关文件。学生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省部级品牌特色骨干优质专业、承担省部级教师培训任务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的优先。

(二)申报立项1.择优申报各院部根据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和重点专业(群)建设情况,择优推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填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编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2.评审立项学校组织相关评审专家,根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立项条件,遴选立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基础上,推荐省部级及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三.建设任务(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1.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团队人员组成结构,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诊断与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三)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1.以专业(群)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

2.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

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1.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2.开展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3.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4.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推广应用于其它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四.验收管理(一)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期三年(2020年-2022年);(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考核验收以申报时提交的建设工作方案为依据,分为期中考核检查和期末验收评估两个环节。考核验收结果纳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八篇

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与培养;

3.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规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6.积极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7.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九篇

为了加强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斗志,增强组织活力,改善组织文化,放松心境,提升组织整体沟通与协调的精神和本事,同时欢迎新员工的加入,让新员工尽快融入公司,培养新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人事部决定于9月12(暂定)前往官湖角(暂定)参加两天一夜的户外拓展活动,具体流程如下:

一、总经理审批;

二、经总经理批准后,统计愿意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名单。(20人)

三、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

(1)提前预定场地;

(2)购买活动中需要的物品食品;

(3)安排活动人员的接送。

9月12日-13日

(1)上午9:30准时从集合地点出发,到达目的地后开始活动。公司员工活动策划方案(2)活动结束,安排将人员送回。

四、活动资料

BBQ(烧烤)、包饺子、KTV、打牌(麻将等)、桌游、打球(羽毛球、沙滩排球等)、摘水果等

五、活动经费预算

1、活动中需要的物品食品(烧烤食材:火腿肠、热狗、牛肉、鸡翅、青菜、韭菜、孜然粉、刷子、蚝油等)预计1300元。

2、三餐(两中餐+1早餐)预计4500元。房租预计共需7000元晚。活动场地费:烧烤场地+其它活动场地预计共需1200元。租车(巴士包车)预计共需2000元活动经费预算总计:16000元整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十篇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_CJ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参照,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按照“择优遴选、创建培育、校企合作、示X引领”的原则逐步推进,2020年立项建设4-5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2022年,建成5-7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1-2个省部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又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学校将逐步建立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三)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着眼打造品牌重点专业建设亮点,立项建设优先考虑专业教学团队组成结构优、学校专业(群)建设和校企合作基础好、专业(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等因素。二、遴选立项(一)立项条件

1.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教师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

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在德育教育、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2.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成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0-15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骨干成员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30%以上。有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新星)、教学名师等,立项建设校级或省部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或首席技师)工作室。

3.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教科研成果、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

创新。参与申报或优化专业设置、编制专业教学标准,积极参加院校间巡讲或举办专题报告,

5.专业建设基础优势明显。校企合作基础良好,有长期合作稳定的合作企业,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专业建设工作,积极承接国家或地方、行业企业科技攻关项目或研究课题。积极参与编制专业教学标准、1+X职业技能标准等专业相关文件。学生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省部级品牌特色骨干优质专业、承担省部级教师培训任务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的优先。

(二)申报立项1.择优申报各院部根据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和重点专业(群)建设情况,择优推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填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编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2.评审立项学校组织相关评审专家,根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立项条件,遴选立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基础上,推荐省部级及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三.建设任务(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1.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团队人员组成结构,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诊断与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1.以专业(群)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1.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X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2.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

X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1.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2.开展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3.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4.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推广应用于其它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四.验收管理(一)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期三年(2020年-2022年);(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考核验收以申报时提交的建设工作方案为依据,分为期中考核检查和期末验收评估两个环节。考核验收结果纳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十一篇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一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具体建设目标为:

1.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团队结构的优化

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关键是优化团队结构,使其具有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合理的梯队结构及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学历提高、国内外进修和企业锻炼等途径,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使团队的结构更加合理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_双师_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3.教学水平的提高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为契机,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以课程建设为依归,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编写讲义,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考试模式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校级教学。认真研究分析工学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设备的实际能力。4.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团队在取得原有的科研教研成果基础上,积极开展教研科研立项,撰写专业论文和编写教材。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积极探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课件开发、考试方法、实验室建设、工学结合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凝炼和升华,撰写具有学术价值、对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或省级教研立项。进行教学研究,把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水平。

建和完善。在学院统一部署下,完成系定必修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积极支持现有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以《xxxx》和《大学xxx》两门课程作为XX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实务》作为XX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xxxxxx》、《xxxx》作为XX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xxx》和《电子商务》作为XX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完成的项目中,物色课程申报省级以上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推动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落实1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3.实践课程建设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和完善现有实训课程,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外贸能力提高。以提高学生在商务情境下英语应用核心能力为目标,研究以过程性、课内外互动、多技能交融为特点的综合语言技能实训课程的开发。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对部分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完善毕业综合实践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切实提高顶岗实行的实效。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在对现有商务英语校内实训室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完成对_仿真国际商务实训室_项目的建设。按照_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_思路,调研和论证新的实训室建设项目,改善

专业教学设施和条件。在分院统筹安排之下,完成软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与本教学团队相关项目的建设任务。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按照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思路,建立一批不仅满足各专业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也能满足日常实训课程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假日实训基地,使之逐渐上规模、成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鼓励现有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优化团队师资队伍的整体学历和职称结构。抓紧对现有讲师群体尤其是拥有高学历的中青年讲师的培养,完善教师队伍的梯队结构。本教学团队不仅要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能力,还要发挥专业教师群体的力量。通过团队合作,全面提升各专业教学团队的科研和教研能力,提高各级各类教研科研课题申报数目,要提高省级课题研究的数目,力争在教育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报有突破。以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举行说课、观摩课、多媒体课件等各种教学技能比赛的方式,切实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技能,全面提升各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以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为主的教研活动,通过团队教师相互学习和对外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和技能。加强教学研究工作,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践课程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5.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要通过专业骨干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新进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制度等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在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和研究以及担任行业协会的社会兼职职务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在教师下企业锻炼、合作开发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二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年至201*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十二篇

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建设任务(项目)建设目标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参照,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2021年立项建设7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2022年底,建成4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1-2个自治区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3年申报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二、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建设内容1.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3.专业及课程教学诊改研究与实践;4.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5.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6.教材改革研究与实践;7.产教融合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8.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与实践。

(二)建设举措1.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1).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团队人员组成结构,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诊断与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2.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1)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推动学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3.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1)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

(2)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4.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1)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2)开展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3)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

(4)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

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总结、凝练团队建

设成果,推广应用于其它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三、建设成效

(一)建设成效

1.在专业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高、中、

初级职称配置合理。

2.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获自治区级或国家级教师创新团

队称号。

(二)标志性成果(无标志性成果的建设任务可不填)

表1项目建设预期标志性成果表

建设任务

标志性成果

1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调研报告、相关论文

2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课堂革命案例、相关论文

3专业及课程教学诊改研究与实践;诊改平台建设

4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教学方法改革、相关论文

5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

人才培养方案

6教材改革研究与实践;

校本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参编

7产教融合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校企合作案例、社会服务收入

与实践;

8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课程标准、教案有课程思政内

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与容

实践。

四、建设进度

表2项目建设进度表

建设任务

年度目标

2021年(含2020年)

2022年

2023年

1.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3.专业及课程教学诊改研究与实践;4.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5.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6.教材改革研究与实践;7.产教融合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8.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与实践。

1践2研3改4与5研6践7务践8道融研........;究研实究((思究能德入专课专教人教产与究践与11想与力和教业堂业学才材教//实与(实33政实提工育建教及方培改融))践实1践治践升匠教设学课法养革合/;;(践3;教(研精学研质程改)评研及(1育1/;/究神全究量教革价究社13、3/))与培过与提学研模与会职3);。实育程实升诊究式实服业;1实2升(3诊(4究6实7服与8职神学践.......践11与践实(务业培全专课专教教产思改研//;33实(践1能道育过业堂业学材教想研))/究践1(3力德融程建教及方改融政;;/)究(31提和入研设学课法革合治与)/。与13升工教究研质程改研及教/;)实实3研匠育与究量教革究社育);践究精教实与提学研与会、践;1实2升(3诊(4究6实7服与8职神学践.......专践课1专1教与教践产务实思业培全(改研//业;堂3业3学实材(教能践想道育过1研))/究践1(3建教及方改融力政德融程;;/)究(31设学课法革合提治和入研与)/。与13研质程改研及升教工教究/;).实实3.究量教革究社研育匠育与);..与提学研与会究、精教实践践;

五、经费预算

表3项目建设总预算表(2020-2023年)

建设内容

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

金额(万元)

地方财政举办方投行业企业支学校自筹资

投入资金入资金

持资金

(万比例(万比例(万比例(万比例

元)(%)元)(%)元)(%)元)(%)

70100%

教务处2021年9月1日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十三篇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十四篇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教师为本,个性化发展,差异性成长,整体性提升”的思路,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及专业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采取“学术委员会领导、名师工作室引领、青蓝工程团队引导、教师研训学科基地主导、年轻教师书友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和切实有效的措施,探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建设省一级特色普通高中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激发自我发展内驱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通过设计多元的校本教研活动,创建良好的学习性、研究性、合作性教师发展文化,让教师在团队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活动,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愿望和内在发展动力,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形成一支“团结和谐,合作和睦,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教师团队。

2、搭建智慧共享化平台,促进教师团队化发展。通过建立由校级领导、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蹲点和由市县名师、省教坛新秀、市“三坛”、县专业骨干组成的名师工作室、参与式工作坊、学科研究小组和跨学科合作小组,实施学习共同体扁平化管理,指导、激励学习型团队开展研讨活动,使教师群体更愿意接受和吸纳指导者意见,使团队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充满生机活力,各具进取精神,富有创新意识”的多元梯级团队。

3、践行“教师发展为本”理念,探索梯级团队建设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教师成长创建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专业技能和自我发展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教师发展的自主性、自觉性以及客观需求,为教师教育及教育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宝贵的素材。造就一支拥有“爱岗与责任、爱生与敬业、爱心与感恩、合作与共赢”的教师团队。

4、谋求一种“自主自觉,合作和睦,开拓进取,探究创新”的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合作文化。每位教师都能着眼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坚持走“专业自主发展和团队合作共赢”之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努力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人际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启迪力”作为各自从事教育工作的毕生追求。

三、建设原则

1、学校需要与教师需求相结合原则:根据《苍南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xx20xx)》,把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省一级特色普通高中创建需要、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2、自主修炼与团队集训相结合原则:根据《苍南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20xx―20xx)》,把教师自主修炼计划、团队集训计划和全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年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一支“既有学校特色,又有教师个体发展优势”的教师队伍。

3、个性发展与差异成长相结合原则:根据学校培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教师团队要求,把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与差异性成长相结合,通过聚焦教师教学行为方式改革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新课堂,发挥教师各自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动实施“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实验项目方案,努力建设一支具有教师个性特征和差异发展规律的多元梯级团队。

4、梯级培养与整体发展相结合原则:根据《苍南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的要求,把教师梯级培养与整体发展相结合,特别在课堂变革、校本教研、教书育人、课程开发、选修课程执教能力和教师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苍中校本特色和地方文化特征的教师多元梯级团队。

四、强化学习组织系统

1、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根据《苍南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观课议课、团队研课、全员赛课、探究冷课”的校本教研活动、构建“先学后教+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2、创建市县教师研训学科基地。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教师〔xx〕175号)、《温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温教师〔20xx〕61号)精神,引导各教研组创建市县教师研训学科基地,方便并增加本校教师参与“读书、实践、反思”的机会,推进我县校本教研、教研联盟活动的深入开展。

3、创立年教师书友会。建立由热爱读书、有志于在教育教学中有所作为的年轻教师组成的群众性的“以读书和汇谈为主,以实践和反思为辅”的年轻教师书友会(学习共同体),以“读书、实践、思考”为共同行动目标,开展读书沙龙、头脑风暴、深度汇谈、自我反思、实践磨练、同伴互助等系列活动,逐步形成“重读书汇谈、重实践磨练、重反思整改、重互助提高”的浓郁氛围,努力让“读书、反思、实践”成为我们年轻教师的一种习惯。

五、建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

1、组建学校学术委员会。调整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优化学术委员会成员职责。由校长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市名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各学科的县名师、市“三坛”教师、县府级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代表担任学术委员,负责全校的学术研究指导、骨干教师(含优质课)推选及论文评选的仲裁工作。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十五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2019—2021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具体建设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通过高水平学校领衔、高层次团队示范,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辐射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国家示范,分级创建。教育部支持建设国家级团队,探索建设模式,集聚优质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示范引领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建设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点带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

(三)择优培育,严把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岗位(群)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布局团队建设。规范遴选流程,竞争择优,严把入口关。注重过程培育,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考核验收,保证团队高水平建设和项目高质量实施。

三、立项条件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同的学校条件和专业基础,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全面和特色相结合,分类遴选、立项建设国家级团队,省级和校级团队建设可参照执行。

国家级团队立项条件如下:

(一)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教师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广受师生好评。团队负责人及教师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二)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5至20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一半,中职、高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教师分别占30%、40%以上;骨干成员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其中,中职不少于2名、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少于3名。

(三)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是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较高学术成就、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牵头建有省级以上“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优先。

(四)教学改革基础良好。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及时将最新研发成果融入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承担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含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等)开发,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建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同等条件下优先。

(五)专业特色优势明显。校企合作基础良好,积极承担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工作,承接过国家或地方、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或研究课题。学生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省)级特色专业、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入选专业或承担国家级教师培训任务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优先。具备一定的中外合作基础,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

(六)保障措施完善健全。学校高度重视,列为一把手工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成立团队建设工作专班,加强组织管理,充分保证团队建设所需经费并纳入年度预算。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先进,能够满足专业实际需要。建有教师发展中心(机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健全。具有学分制改革的工作基础。

四、建设任务

(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制订国内一流、对标国际的团队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制度,落实团队工作责任制。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支持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按照专业领域,由若干所立项院校建立协作共同体,完善校企、校际协同工作机制,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增强立项院校之间的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协同创新。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教师发展中心或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切实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订完善课程标准,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课程,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开展国家级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打破学科教学的传统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并不断进行优化改进团队建设方案。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并进行转化,推广应用于全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落实“走出去”战略,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进度安排

(一)总体安排。2019—2021年,每年分批次分专业进行遴选立项、培育建设、验收认定、成果推广,建成360个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每个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年度工作通知由教师工作司另行印发。

(二)实施流程

国家级团队建设的实施流程如下:

1.遴选立项。学校自愿申报,填写《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全国行业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教指委)提交申报材料。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指委(或教指委)根据教育部要求组织遴选、推荐,统一报送教育部。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公布立项院校名单。

2.培育建设。各立项院校根据建设目标任务,细化团队建设方案。按专业领域加入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合作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任务;按年度提交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和诊断改进报告。

3.验收认定。团队建设任务完成后,教育部统一组织成果验收,验收通过后正式认定为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4.成果推广。总结国家级团队以及各地各校团队建设的创新做法和优秀经验,凝练可复制、可应用的典型成果,在本校及协作共同体所在区域乃至全国职业院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六、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坚持国家示范支持,地方为主实施,学校自主建设,由教育部、地方和项目学校按照职责分工分级管理、分级建设。教育部做好总体规划,教师工作司负责项目统筹协调和国家级团队建设组织实施工作,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及课程开发工作的指导工作;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各职业院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团队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明确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师资配备规划,落实团队建设、管理、激励和奖惩的制度举措等。

(二)加强政策支持。教育部设立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课题和项目,支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实施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成建制、分批次选派团队负责人和教师出国培训和进修。立项院校团队建设情况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评价因素。团队教师参加国家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评选,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立项院校要为团队建设创设必要条件,将教师参加团队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工作机制。教育部组建专家工作组,由团队优秀教师、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家共同组成,加强团队建设工作的咨询指导、业务培训、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采取“结对子”方式,由相关基地联系对接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完善工作机制,系统开展培训,加强资源共享,协同研究创新,推动共同体发挥作用、取得实效。

(四)加强经费保障。教育部列支专项经费,支持国家级团队立项院校开展课题研究、研讨培训、资源开发、绩效评估等工作。各地各校要根据本地本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际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支持实施省级、校级团队建设。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十六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_

双师型_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_CJ委员会关

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总体思路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参照,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按照〃择优遴选、创建培育、校

企合作、示范引领〃的原则逐步推逬,2020年立项建设4-5个校级教师教学

创新团队,到2022年,建成5・7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1-2个

省部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又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z学校将逐步建立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

(三)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着眼打造品牌重点专业建设亮

点,立项建设优先考虑专业教学团队组成结构优、学校专业(群)建设和校企合作基础好、专业(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等因素。

二遴选立项(—)立项条件

1•团队|屈mi帀风<尚。全面翹融教w方针,蜃寺〃四个相统,推动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_。团队教师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

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在德育教育、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2•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成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

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I丿聊口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0J5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

的比例超过一半,骨干成员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

兼职妙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30%以上。有优秀教师、水利职教

名师(新星)、教学名师等,立项建设校级或省部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或首席技师)工作室。

3•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

实足堆历(经验);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教科硏成果、较强组织协调能

力和合作精神;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

4•教学改革基础良好。在校级、省部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教师讲课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十七篇

日前,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方案》明确,2019—2021年,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方案》提出,为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需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方案》要求,国家级团队须团队结构科学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5—20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一半,中职、高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教师分别占30%、40%以上;骨干成员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十八篇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于20xx年依托母体学校中山大学成立,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该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专业开设初期,主要以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资深教授“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尚未形成自己的教学团队,年轻教师的精力也主要集中在教学上,无暇顾及科研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自有教学团队,但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教学团队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以硕士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科研水平有限。

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23名。其中:中级职称教师14名,高级职称教师8名;17名教师具有硕士学历,5名教师具有博士学历;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名15。教师专业方向涵盖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基本覆盖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这样的职称、学历、年龄、教师专业方向结构在独立学院中较为合理,但以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批青年教师中,虽有7人次在校级授课比赛中获奖(含第一名),并有1名教师获评“广东省民办学校优秀教师”,也有个别青年教师具有十年以上高校任教的教龄,对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余老师基本教龄在三到五年左右,教学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不够深厚,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效果有限。

该团队超过80%的教师,一毕业即进入高校工作,行业背景单较为单一。

(二)不同课程师资力量分布不合理。

该教学团队现有古代汉语教师2名,现代汉语教师2名,中国古代文学教师6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4名,外国文学教师2名,文艺学教师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1名,还有1名教师因该专业的“对外汉语”方向取消,正面临转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数量充盈,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力量单薄。

基于行业性别特点,该团队育龄女教师超50%,加之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该团队面临生育高峰;行业对教师的学历水平、科研水平要求逐渐加强,以硕士学历为主的中青年教师急需通过访学,甚至离职读博等方式提高个人能力。一旦师资力量薄弱的课程,有任课老师出现休产假、访学、离职等情况,则面临请相近专业方向教师代课甚至停课等问题,既不利于代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系统性发展,又不利于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建设,还扰乱了教学秩序。

(三)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易沟通协调不畅。

多教师任教同课程主要分三种情况:

1.个别特色课程,要求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任教同一门课程同一个班。比如“汉字学与汉语正字”“汉语表达与应用写作”需要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方向,“公文与实用文书写作”课程的教师参与到教学中。

2.师资充盈的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史”本可以安排教师轮流上课,但中青年教师占比大,迫于职称晋升的要求,多教师任教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班。

3.师资力量薄弱的课程,吸收转型教师或非核心课程教师为储备师资,需与本专业方向教师同上一门课,如“文学原理”。

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时,在教学进度、参考教材、教学内容、平时成绩标准、试卷命题、阅卷、录入成绩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仔细地沟通与协商。这是一个周期性的、比较繁杂的工作,要做到统一行动并和谐有效地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鼓励校外学术交流,发掘教师潜力。

鼓励教师利用游学、访学等機会提升个人学术水平。目前已选派1名教师到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游学,3名教师分别到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访学。

充分借助母体学校资源,安排青年教师到中山大学中文系旁听硕士生、博士生课程。该团队已有4位老师坚持听课一学年。期间,2位老师共同申请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广东汉语方言调查”的子项目,1位老师成功申请到校级教改项目。

把握本校教师人才培养计划,积极申请“博士导研计划”,即通过校外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或博士研究生指导本校教师在科研方面取得一些进步,目前该团队已有两位老师成功申请。

(二)拓宽师资来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聘请学术带头人,引进高素质研究人才。聘请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百优博士论文”获得者宋俊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成立以宋俊华教授为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小组,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广东木鱼书、木偶戏调查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2篇。聘请陈小辉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出站,已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并发表论文40余篇。通过学术带头人与高素质研究人才,带动学术梯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的学术凝聚力。

聘请双师型教师,丰富教师行业背景。聘请原长隆旅游度假区企划总监、副总经理、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李铭建副教授,前徐州报业集团记者刘皓、前晚报报业集团记者令倩倩等一批具有文化产业、新闻媒体行业从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既圆满完成了“节事创意与策划”“新闻写作”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授课,又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领域。

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傅浩泉(广州市皓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张翼鹏(《家庭医生》杂志社主编)、韦宏日(南方日报社广告部策划总监)、邹伟全(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兼项目主管)、姜迪武(国家二级演员、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培训部主任)等一线专家进课堂,用实际案例或亲自表演为学生讲解课程相关内容。相关教师也前去听课学习交流。

(三)组建教学小组,合力促进教学与科研。

结合现有师资,将相近教学课程与科研方向的教师整合成立7个教学小组,语言学2个、中国古代文学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外国文学1个,每个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功底扎实的老教师担任组长,带领中青年教师,发展建设各个教学小组,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教学小组内部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小组间积极交流,主动分享校内外学习经验。如分享贵州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经验,以便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广东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及保护工作;分享由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主办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方法创新培训班”的心得体会,团队教师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校系人才培养目标助益良多。

教学小组形成合力,申报各级教学改革项目、科研项目。目前已申报并获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课题各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9项。这些项目的立项对增强团队的学术自信,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建设,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摸索出一套符合该专业团队建设特色的方案,充分发掘已有教师潜力、丰富师资来源、强化内部整合,使团队教师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第十九篇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一、明确科技创新团队定义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科技创新团队是以学科领物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稳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二、创新团队的特点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领才。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必然要有一个领物,这个领物必须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学科透视与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发挥较强的凝聚和领衔作用,并已经取得优秀业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有明确稳定的研究目标团队。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基础、应用和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等。有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发展潜力,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已经或能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和学术成就。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团队内部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甚至包括个性结构,能够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能力。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团队精神。团队内部具有和-谐的氛围,能够进行知识交流和有效沟通,同时团队成员具有以淡泊个人名利为主的协作精神。宁波市20XX年开始开展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目前,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创新团队和第二层次创新团队。从今年评审情况看,第一层次主要是高校研究单位。“十二五”期间,我市力争培育建设30个左右创新人才集聚,产学研紧密结合,具有综合性科技攻关、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发战略性产品、培养中青年创新人才能力,并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三、创新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

1、依托单位(申报单位)从重点企业中遴选(重点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及省、宁波市及本市工程技术中心中培育);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依托企业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能提供持续的经费保障、。2、团队组成创新团队人员:首席专家(或带头人)、核心人员、其它人员,创新团队规模:创新团队应具备合理的人才规模和结构。从事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在8人以上,且来自企业的成员不少于二分之一;有合理的专业和年龄结构。首席专家(职称、学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年龄):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应具备履职所需的良好素质、在科研一线工作,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充沛的精力领导团队开展工作;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核心成员:核心成员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是各级政府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或发明专利的主要完成人;其它人员:半数以上成员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具有大学毕业学历;团队成员学科交叉、专业多样、能力互补,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科研不端行为。3、创新能力创新团队应具有稳定的研发方向和较高的创新水平。(已经实施的科技项目、开发的产品、取得的成果、获得的奖励、专利、编写论文等)4、研究方向和目标方向:今后三年主要开展哪个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具体研究的项目,开发的产品)和创新基础和条件(重点是依托单位现有的科研的软硬件条件)方向:应在《市“十二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提出的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战略性产品开发,对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标:团队建设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具有明确的技术实现路线和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周期内有明确的阶段性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志性创新成果目标,以及实

现产业化的计划。5、创新基础和条件应具有较好的创新基础和条件:具有完成创新任务所必备的技术装备基础,

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已有的技术发明和研究成果已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并有一定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创新团队建设应与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紧密结合。四、建设要点及条件1、团队名称:研究方向(领域)+创新团队。2、带头人:必须副高或硕士学历以上人员,较高的学术造诣(在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3、其它核心人员:核心人员是指主要从事研究的人员,按要求也必须是副高或硕士学历以上人员;4、其它人员:是辅助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营销人员、研究人员等;5、团队的规模:团队的规模不宜过大,根据研究方向和内容要求确定,一般在20人以内较为合适。6、创新团队带头人和核心成员简介:主要是介绍团队带头人及核心成员的学习及工作经历、实施的科技项目、产品开发情况、编写的论文、取得的科技成果(专利)、获得的荣誉等等,真实、详尽。能充分说明团队带动人和核心成员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从另一方面说明,本团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能保证团队各项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7、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研究成果简介:主要是介绍团队所有成员单独或联合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专利、承担的科技项目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鉴定(验收)证书、论文等。该材料必须有证明材料印证。如果研究成果较多,可以选择最能体现研究能力和水平,代表最高学术成就的内容。现在研究基础:着重突出以下几方面内:8、依托单位的基本情况;依托单位现有的研发条件和力量(包括软硬件设施,科技投入、科技人员等)、创新的氛围和环境;9、与研究院所合作的,提及研究院所的研发条件和力量;近年来开展的一些

科技研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的情况(与团队研究方向能相一致)(可以单个项目或产品阐述,包括获得的科技立项、取得的成果,实现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10、未来研究方向和目标:主要是今后三年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这部分主要是二个方面:一是研究方向,二是研究目标。研究方向是指团队今年三年主要从事哪个领域或者是哪个方面的研究,例如智能家电领域、数码音视频技术等(注意产业导向问题)。编写时不仅要阐述团队的研究方向,还应该分析国内外该领域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分析在该领域开展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目标:主要是今后三年团队要从事的研究项目和开发的产品。这是团队今年几年要做的主要工作,也是创新团队的核心内容。

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名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技术、技术路线、项目目标、说明项目研究总体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研究内容:为了达到这个总体目标需要开展的研究。研究内容应该是围绕项目目标开展,通过具体的研究最终目的是为实现总体目标;关键技术:关键技术也就是该项目技术上需要突破的方面,是项目研究先进性、创新性的体现。关键技术必须是在现在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技术路线:是整个项目研究的重要环节,技术路线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技术路线其实是说明为了目标和研究内容具体该怎么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

11、研究进度及经费安排:按照项目进行分解,即分个项目的具体开始结束时间及进度目标要求,每个项目一条。经费投入也是按一个项目填报。经费预算是实施项目的经费合计和分类。申请资助金额最多150万元。经费预算要合理、科学,实事求是。

12、人才培养规划要对带动人、核心成员、其它成员三个层次进行阐述,重点阐述对中青年的培养计划。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内容大概应包括: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培养方式(模式)、人才管理(使用)、经费保障等。(三个层次都应该涉及)

各合作方的协作规划:要围绕研究方向和目标各方在今后三年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13、产业化计划:对非基础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具有实现产业化的需要提供产业化计划。产业化计划根本就是如何把研究的项目、开发的产业推向市场,实

现量产,并取得较发的经济效益。提供人员的学历及职称证明材料,所有成果均须附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推

荐单位公章);如有论文、专著、专有技术等各类成果被评价的情况,应提供学术评价材料的复印件;提供不超过5项的标志性成果的详细材料复印件;

14、项目申报单位在项目经费预算上报的同时,报送单位上年度审计后的财务报表;非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具有实现产业化的计划;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学生会成立时领导发言稿范文3篇各位老师,学生会干部:今天,呼和浩特新东方烹饪学校第一届学生会成立,首先,我向全体学生会干部表示祝贺!祝贺你们有幸成为我校的第一批学生会干部,开始亲身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会是学生的自治机构,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纽带,更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学生会在学校管理中尤其常规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会干部应具有较高的素质。我觉得学生会干部的思想装备概括的说,就是应具有一种精神、树立两种意识、遵守三个准则、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一、学生会干部应具有奉献精神在任何组织,做任何工作,奉献精神都是必要的思想基础之一。学生会干部工作辛苦,需要学生付出较多的精力,但又缺乏回报。如果不能树立牺牲自己的一些个人利益,为大家做出一点奉献的精神,而是事事考虑自己个人的得失,一心只想如何为自己获取利益,就无法胜任学生会的工作。因此必须树立奉献精神,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会干部。二、学生会干部应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学生会干部不同于班干部,班干部一般从自己班级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时会把班级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考虑其他班级,甚至学校的利益。学生会干部就必须从学校和全体同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对学校的工作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就要事事处处以学校大局为重,把学校和全体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决不能为了小部分学生或小集体的利益牺牲学校、全体学生的利益。学生会干部是全体学生的代表,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应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态度来处理解决问题,决不能在同学面前摆出趾高气昂、飞扬跋

扈的姿态。要让全体同学支持学生会的工作,而不是疏远甚至是敌视。当然,我们这里讲的服务意识是指工作的出发点应当是为全体同学服务,工作中的态度要真诚友善,工作的方式方法要让人乐于接受,决不是无原则的退缩与让步。

三、学生会干部应遵守的三个准则学生会干部应遵守:客观公正、事实求是的行动准则;服从领导、纪律严明的组织准则;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准则。客观公正、事实求是的行动准则是学生会的生命线。不公则生怨,怨则远,远则不信,如果学生会干部得不到同学们的信任,那么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学生会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客观公正、事实求是的行动准则,以事实为准绳,以制度为依据,客观公正的反映事实,公平公正的处理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全体师生的信任与支持。学生会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学生会干部作为其中的一员,就要必须遵守服从领导、纪律严明的组织准则,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对问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意见没有被采纳也有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上诉的权利,但在决议没有改变的时候必须严格按决议执行。决不能因为思想上想不通就闹情绪、牢骚满腹、消极怠工,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学生会干部在工作中要遵守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准则。学生会是学生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学生会干部是学生中先进分子的代表。这就要求学生会干部在工作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当算盘珠,拨一下,动一下。要有创造性的开展自己分管的工作或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要勤于思考,开动脑筋,在工作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追求完美。对自己、对工作要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不断追求进步。四、学生会干部应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学生会干部在学校和班干部或同学相比,要接触更多的人和事,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要注意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班级与学校的关系、学生干部与教师的关系。学生会干部首先是一名学生,然后才是一名学生干部,首要的任务是学习,必须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干好工作。学生会干部的榜样作用首先是学习上的榜样,否则其他同学也不会服气。这就要求学生会干部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分配精力,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保证学习上进步,工作上出色。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会干部。学生会干部是学生会组织的

一员,工作在学生会这个集体中,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工作中不能计较个人得失、拈轻怕重、斤斤计较,分工要明确但更要讲究团体协作、齐心协力,决不能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分配任务要敢于迎难而上,多考虑集体的利益和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不是只考虑个人的安逸和完成任务有多么的困难。学生会干部来自于不同的班级,为了学校的大局走到了一起。

班级之间的竞争体现了班级对班集体荣誉的维护,学生会干部是班集体的一员自然要维护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学生会的工作内容与班级之间的竞争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竞争结果有较大的影响能力。因此学生会干部如何处理好班级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客观公正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除了上文提到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行动准则外,还应看到班级与学校目标与利益基本是一致。如果靠不正当的手段,使班级在竞争中取得胜利,那么这就是一种严重的违纪行为,必将使自己受到相应的惩罚,使班级受到损失。同时这也不是真正维护班集体利益的行为,更不是集体主义的体现。学生会干部应当准确了解班级的薄弱项目、薄弱环节,帮助班主任、协助班委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把工作搞上去,这才是对集体利益的真正维护。学生会干部因工作的关系会接触到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教师,有时会因工作的角度不同,而发生不愉快的接触,如何处理好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摆在学生会干部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作为学生干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是一名学生,必须要尊重每一位教职工,要有礼貌,有节制,遇到矛盾可以先回避或采取其他策略的方式暂时绕过矛盾,等时机成熟,或自己解决,或在分管学生会的老师、领导的指导下解决问题。但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要情绪激动,更不能顶撞教师;二是不能简单的要求分管的教师、领导去解决问题,这样更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应当相信在老师、领导的指导下,一定能成功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学生会干部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预料之外的情况,但无论情况多么复杂,相信只要学生会干部思想上有所准备,工作中注意积累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就一定能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会干部。呼和浩特新东方烹饪学校第一届学生会即将启程,希望学生会干部要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手拉手,心连心,聚人气,敢于超越,不断进取,共同高歌我们是呼和浩特新东方烹饪学校的排头兵,让学生会成为凝聚人心的温暖集体。让我们携手为呼和浩特新东方烹饪学校的美好未来更加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第x届学生会成立大会,我的心情和在座的一样,非常高兴。本届学生会经过严格的程序选拔最后,46名同学脱颖而出。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生科向大家表示衷心祝贺!新的团队,新的机遇,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学生会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具有学校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工作,尤其在今后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等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特别需要我们各位学生干部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当前,学校正在创建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庆前学校刚进行了教师动员大会,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今天我们学生会的成立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我想对新一届学生会工作讲以下三点:一、工作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服务、两个关系、三个牢记”。具体地:1、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学生干部最大的特点是奉献自己,锻炼自己,帮助他人,不图回报;学生干部最大的收获是团队意识的增强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2、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师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学生的本分是什么?是学习。学生干部的使命是什么?是围绕促进学生学习这个中心,牢牢抓住学生成才这条主线,协助老师,带领同学,服务同学,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和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做干部。如果只顾自己学习而不顾服务同学,这样的.人可能是优秀的学生,而不是合格的干部。如果不顾自己学习而专搞所谓的活动,或只为自己的私利,这样的人既不是合格的学生,也不是合格的干部。所以,要学会工作、学习两不误。如何处理好师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呢?坚持原则,尊重老师,注重策略,善于沟通,争取支持。

3、务必三个牢记:(1)准确定位,明确职责。学生会实行“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是广大同学锻炼自己、奉献他人、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平台。我们每一位学生会的成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干部不是管理者,而是学生的骨干、学生工作的组织者,更是为同学们服务的志愿者。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更不是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在服务工作中使自己得到锻炼、成长、成熟。我想这一点很重要。明确了这一点,工作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精诚团结,不断增强学生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才能在工作中集思广益,集中集体的智慧。(2)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古人云“正人先正己”,学生会干部要想做好工作,一是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在全校同学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二是要有一个正直的形象,要有一身正气。塑造正直的形象就需要以身作则,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方面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细节上以身作则,做事要有示范性。三是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这个作风就是团结、协作、务实、奉献,有创新意识,有效率意识,敢于承担责任。(3)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同学们,你们是代表学校检查督促有关工作,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记不要为了局部利益、弄虚作假,而丧失个人的人格和尊严,使整个学生会声誉受损。我们做事要光明磊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二、工作主题学生会工作以“传播文明、激发活力、追求快乐、树立自信、彰显魅力、体验成功”为主题。三、工作安排1、推进学生会工作规范化建设。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学生会章程》,《学生会干部管理规定》等;二是工作要做到期初有计划(按周制定计划),活动有方案,方案有落实,落实有记录,效果有评价,期末有总结。2、实行学生会例会制度。主席团会议,部长会议,部门会议,全体会议等。讨论、决策、安排、布置、落实、总结工作。

3、紧紧围绕主题以创新的思维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活动。关于创新的思维:简单地说创新秒是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墨守成规,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缺乏创新,创新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永恒不变的法则。鼓励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的工作。学生会活动实行审核制,开展任何活动都须经过学生科审核后再实施。关于多形式:包括检查如卫生、纪律、两操、出勤等,竞赛(如书法、绘画、作文、体育、征文、书信、红歌、演讲、设计、制作),读书(名言、经典),征文,讲座,演讲,辩论,展览,设计,倡议,签名(如做文明守纪中职生签名寄语,讲诚信重承诺签名),评选(如感动职校人物评选、学生形象大使等),学生会简报或文学社,阳光半小时,周末大舞台等等。关于多层次:全校性的,一个年级,几个专业,一个专业,几个班,两个班,一个班。关于多角度:指的是我们的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包括体育、学习、艺术、文化、科学、安全、法律、诚信、感恩、社会、责任、理想、信念、成才等方面的内容。4、做好卫生工作和值周工作。这是学生会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_的干部就是我们学校的环保卫士,安保部的干部就是我们学校的安全卫士,大家的工作很神圣。但也不是学生会的全部工作。我们学生会要统筹安排,做到两不误。如果学生会的成员全部都只去做卫生和值周工作,那肯定是对学生会这个组织职能极端片面理解和误解。5、干部队伍管理和建设。我们将建立以竞争的核心的优胜劣汰用人机制,能进能退,能上能下。每学期进行一次任职考核,对不称职、不履行职责、不积极工作的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于淘汰的干部将收回会微。学生会主席团要制定《学生会干部管理规定》,我主要管主席副主席,主席副主席管各部,各部长管本部成员;学生会干部任命决定装入中专学籍档案和高考升学档案。6、大胆工作,但要注意工作方法、策略和技巧,遇事理智、冷静。我们绝不容忍任何学生威胁或殴打学生会干部,同时也绝对禁止学生会干部与其他同学发生任何暴力行为,一旦发生我们将严惩。7、学生会会微管理。能当上学生会干部可以说是一种荣誉,每一个学生会干

部在学校必须佩带会微。我们发现三次不佩带者立即取消学生会干部资格,收回会微。严禁借给他人佩带。妥善保管好会微,不要遗失,遗失了必须自费到指定地点制作。

8、档案资料的管理。计划、总结、活动方案、记录等资料每学期结束时汇总后交学生科存档。

本文发布于:2023-02-10 04:3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6441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老鼠
下一篇:小小乌龟
标签:工作计划   团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