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表征与意指实践为切入点的文化研究
摘 要:表征理论作为当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在文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实践,其中斯图亚特·霍尔对“表征”的论述堪称代表。“表征”一词是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关键词,文化究其本质乃是借助符号来“表征”意义的人类行为。在霍尔提出“文化即表征和指意实践”后,表征理论为文化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关键词:表征 文化 意义
对符号学、表征、语言学等都涉猎不深的人来说,初次阅读斯图亚特·霍尔的《表征》不是一次轻松的旅行,再次阅读时总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虽然至今笔者也不敢说我就读懂了《表征》,但至少我对伯明翰学派的理解又进了一层。“表征”作为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关键词之一,在文化研究以及实践中都极具关注度,以之为中心也形成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其中斯图亚特·霍尔对“表征”的论述堪称代表。
斯图尔特•霍尔编著的《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是本难得的好书,它是一部传播学和社会文化理论的教科书,认为文化是通过表征和意指实践构造出来的,它所使用的符号具有任意性,因而与外部的物质世界不存在符合的关系,它是一个解释的意义的世界。表征过程的所有参与方都卷入了意义的争夺,但这种争夺是通过话语的方式进行的。意义不可能是纯个人的,而是各方协商和表征运作的结果;意义总是有偏向、有优先方面的。本书先概述“表征运作与表征社会”的文化研究理论,甄选了五个专题的个案研究:战后平民主义摄影中的法国和法国性、他种文化展览中的诗学和政治学、“他者”的景观、展示男人味、文类与性别:肥皂剧个案分析等,个案的选取角度侧重虽有不同,但都是用来表达“表征”理论的重要的理论观察,本书的大量插图都是这一理论的精彩分析对象。
一、文化和表征的权利思考
霍尔从福柯的“话语”理论出发,探讨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认为话语建构了意义以及有效的主体位置,而无所不在的弥散的权力是隐藏在意义背后的动力和深层原因。文化也是种种权力关系运作的场所,文化客体生产者不再具有独断的权力,受众可以通过自身的解读来行使其反抗的权力。话语主体是在话语内生产出来的,这一主体不能身处话语之外,因为它必须在话语中被主宰,它必须服从于话语的规则和惯例,服从于其权力的处置。我们之所以看不见主体是因为他们并未被直接表征,但他们的“缺席”被表征出来了。话语自身建构了使它因此而有意义和有效的主体的位置。个人也许在阶级、性别、民族方面各不相同,但他们只有在认同话语所建构的那些位置,使他们自己受制于其规则,并因而成为其权力/知识的主体,才会取得意义。
二、表征通过语言产生意义
表征是在我们头脑中通过语言对各种概念的意义的生产。它就是概念与语言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使我们既能指称“真实”的物、人、事的世界,又确实能想象虚构的物、人、事的世界。霍尔认为 “在文化产生意义过程的核心,存在着两个相关的‘表征系统’。通过在各种事物与我们的概念系统,概念图之间建构一系列相似性,这些符号被安排和组织到代表或表征那些概念的各种语言中。各种‘事物’概念和符号间的关系是语言中意义产生的实质所在。而将这三个要素连接起来的过程就是我们称之为‘表征’的东西。”“表征”通过符号的意指性实践来生产意义,构成了个体对于世界的意义系统,并且使得同文化中的个体以及不同文化的个体之间达成意义的交流,“表征”构建了我们的意义世界。霍尔对构成主义的两种途径——符号学和“话语”进行了借鉴研究,对表征、意义和语言之间关系的阐述借助于对索绪尔语言学、巴尔特符号学理论的批判性吸收,尤其受到了索绪尔语言学、巴尔特符号学关于语言/言语、表层结构深层结构的理论从几个方面的影响。
三、文化循环的模式
霍尔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循环观出发,探讨了文化循环的模式,并将“表征”看作文化循环的主要环节加以论述。文化循环理论提出,“文化”生产就是符号生产。文化已经从原来要根据另外一些因素才可得到实体性解释的东西,现在变成了与社会文化基础或社会“深层”文化符码相关的原文化问题。表征意义事实上产生于几个不同的情景,并通过几个不同的过程或实践进行文化循环,以不同方式把它们结合进每天的日常定规仪式和实践活动中,以这种方式赋予意义。意义有助于建立起使社会生活秩序并得以控制各种规则、标准和惯例。因此,意义也是那些想要控制和规范他人行为和观念的人试图建立和形成的文化循环。
四、文化客体意义在表征过程中的争夺
论文的研究方法模板范文 第二篇【摘要】 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是困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难题。从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诸多问题,如盲目选题、写作功底差等。要改变这一令人担忧的状况,文章认为“课题研究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该模式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提高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文章探讨了课题研究模式的内涵,并设计了课题研究模式的基本流程。
【关键词】 课题研究 会计学毕业论文 研究性教学
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是本科学生完成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学士学位论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是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协作精神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也体现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每况愈下,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以提高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高教司《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管理卷)》对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是: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围绕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撰写毕业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创造性和科学性。但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却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
1、学生茫然选题,应付了事
毕业论文的选题需要学生抓住会计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根据学习体会和能力选题。但是,很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笔者对湖北经济学院会计专业2007和2008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随机抽取200份作为样本,分析得之:企业管理论题占34%;会计选题占38%,其中传统课题如会计舞弊、会计政策等占一半,新兴领域选题如国际会计等仅11篇;审计、电会方面论题占16%;会计实务方面论题仅占8%;其他分布在金融等领域。企业管理论题多是因为该部分论题资料多,部分学生抄袭拼凑了事。财会新领域的论题少是因为这方面的论题很难联系案例进行创新设计,因此会计专业本科生较少选择与本专业有关的具有挑战性的论题。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原因在于不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欠缺,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不关心也不了解,更谈不上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认真程度不够
3、学生完成过程草率,论文质量堪忧
不少高校只是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割裂了它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必然环节,导致学生平时在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较少,普遍缺乏基本的写作技能和基本功,调查显示:有55%的论文存在不同程度的格式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文献的引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图表绘制的编号、字体与大小、行间距与缩进、中英文标点等方面。现在,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正面临着广阔的改革空间,论文写作素材和案例是极为丰富的,但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空话废话居多,没有实践意义。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型模式,学生的会计论文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二、课题研究模式的内涵和在会计毕业论文设计中的运用
研究性教学法是用类似于课题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突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最终教学目标,以知识的学习为手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方法。笔者认为,课题研究模式是研究性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模式之一,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1、课题研究模式的意义
论文的研究方法模板范文 第三篇一、课题研究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平时的备课、教学活动中,很少关注到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所以对于没做课题的教师来说,他们缺失了课题本身及课题研究内容中的部分知识。只有不断地参与课题研究,教师才会关注并深入了解相关知识,也就不断完善了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
(1)对课题知识的了解。笔者最初接触课题时,不知课题为何意,课题研究要做什么,直到2006年笔者参加了省级课题“闽南传统建筑艺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整合与运用”的研究后,通过主持人的介绍才真正了解课题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也学习了一些研究课题的方法、途径,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渐使用一些研究方法,不断加深自己对课题本身的认识与理解,在后面
(2)对课题研究内容知识的了解。在对“集美古建筑运用于中学美术课堂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中,刚开始笔者对闽南传统建筑的相关知识一无所知,就硬着头皮去实地考察、去收集相关资料,脉络终于逐渐清晰了,自己逐步理解了闽南传统建筑的特点,也从中感受到闽南文化的魅力,自身的知识储量增加了。这对后来的把课题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了平时没学到的内容,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可见,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不仅掌握并运用了课题的相关知识,还学到了许多研究内容本身的知识,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会越来越丰富,也不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课题研究激发教师对技法表现的探究
《新编美术教学论》中有对美术老师拥有的知识结构的阐述,其中提到“美术技能、技法是美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1]而美术技法种类很多,要每位美术教师每种技能都必备,还是较为困难的。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掌握一些基本功外,还要根据课题需要,不断探究新的技法以求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对新的艺术领域技法的探究。绘本创作属于新的技法领域,在主持“厦门小吃绘本运用于中学美术课堂”的课题研究中,课题内容厦门小吃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表现它们。如果只是以平时的绘画的方式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所以教师采取了创作绘本作为新型的表现方式,这一做法深受学生喜爱。而对于绘本这种表现手法,教师本身也是似懂非懂,为了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自己先查找资料、学习绘本创作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技法,还自己动手做了一些创意绘本用作课堂教学示范。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思考用何种方式呈现绘本,立体还是平面、精装还是简装、规则形状还是多样外形,而不管用哪种方式呈现都需要相关技法、手段来支撑,所以教师只有先掌握这些技能手段才能将其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表现技法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2)对表现手段的探究。笔者在“绿活地图”课题研究中,对“绿活”这样的理念学生是感兴趣的,关键是采取什么方式表现绿活、宣传绿活,这才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既想学生全员参与到绿活理念的宣传中,又想用新颖的表现手法吸引学生去具体创作、表现,真正做到由学生影响到周边的所有人,达到宣传“环保、热爱生活、提升文明程度”的目的,这新颖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从学生实际出发,单一的表现手法缺少创意,他们不会喜欢,教师就吸取台湾老师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引导学生由在纸上画改为在布上画,画不出的主体用拍照烫印到布上的方式进行,学生对这种新颖的表现方式很感兴趣,后面还为录像说出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意图,学生参与度自然扩大了。这种利用多种媒介的创作手法摒弃了原有的单一的表现手法,符合现代中学生追求与众不同、创意表现自我的心态,更多地引起大家的关注。
三、课题研究激发教师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会思考在课堂中采用什么方式呈现课题内容更好,用哪些手段更适合学生接受与掌握知识点,怎样才能更加便捷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用什么方法启发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而这一思考过程无形中丰富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笔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深有感触。
(1)课题研究启发教师设计新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参与省级课题“闽南传统建筑艺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整合与运用”的研究中,发现许多传统建筑的主人有的已移居海外,有的房子的装饰带有异域图形,思路忽然展开,新颖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在教学设计中,笔者抓住闽南是著名侨乡这一特点,把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位回乡探亲的老华侨所经历的过程作主线,把知识点串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故事,由回忆家园—找家园—说特点—家园纪念品设计展开教学,学生的兴趣很浓,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为他们已经是这老华侨的“同村人”了!所以他们要设计老华侨的房子作主体的纪念品赠送给他,以表达他们对老华侨的依恋和尊敬,这种教学手段的设计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浑然融为一体,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一设计也正应了《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中的一句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2]所以,课题研究使教师对教学手段的探索与掌握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2)课题内容促使教师探寻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方法。在微型课题“漳浦剪纸运用于高中美术鉴赏民间美术部分的教学研究”的研究中,本人想到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但如果只是把原有的剪纸技法和剪纸常用内容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影响,而且文化要传承通过思变才能更好地传承。基于这点认识,笔者开始思考用何种方法引导学生传承文化:剪纸是平面的,能否让它立体起来;剪纸内容是有关民俗文化的多,是否让它表现学生生活;材料是纸张,是否换成其他材料;剪纸作品多用作欣赏或作刺绣底样,是否让它的用途更广这样一想,方法就有了,在课堂上笔者向学生展示大量有关传统艺术运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赏一些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启发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经过感官刺激和教师的提醒,学生的创意被激发出来了:剪纸时装设计、剪纸海报设计、剪纸书签、笔筒、牙签盒、旅游产品装饰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把漳浦剪纸创造性地运用于生活,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从真正意义上使漳浦剪纸技法、剪纸风格得到传承。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适当运用,是课题内容得到真正实施并且深入研究的保证。
四、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科研水平课题研究需要教师做一系列的工作:确定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步骤与方法、规划研究阶段、撰写开题和结题报告等,这一系列的过程是需要参与教师花费许多心力的,这样一个过程走下来,教师的科研水平都会有普遍提升。
(1)提高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水平。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中,会认真对自己研究的内容、课堂实践情况作分析,并以论文为研究成果呈现出来。每个人的论文的撰写能力是不同的,但只要参与论文的撰写的老师,他的语言组织、写作水平都有会所提升。笔者深有感受:写第一篇课题论文时,本人对论文的格式以及到底写什么都不太清楚,把研究课题内容当重点,忽略了对课堂实施成效的阐述,在主持人不断分析指导下才逐步成型,这篇题目为《从建造中知文化由行动中寻传承》的课题论文获市级二等奖,课题案例《在讨论中知风俗在赏析中识民居》获得市级三等奖。从此,笔者又参与了许多课题,也陆续有许多篇课题论文获区、市、省级奖项,撰写科研论文的水平快速得到提高。例如在参加全国课题“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实践与研究”中,笔者撰写的论文《精心预设精彩生成》获得福建省第四届美术教育论文暨新课程艺术教育论文评选高中组三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对课题研究的参与,还有课题主持人的无私帮助和指导。
(2)提升主持课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参与课题研究多了,就会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途径、组织活动等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中也会产生新的想法,对课题研究的兴趣也浓厚起来,逐步产生自己主持课题的欲望。例如:笔者在参加市级课题“集美古建筑艺术运用于中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发现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迫切性,就于2009年申请了区级微型课题“漳浦剪纸应用于高中民间美术部分的教学研究”并通过了审核,独自承担起课题研究的任务,通过一年的教学研究,成绩显著,在2010年9月圆满结题,笔者撰写的论文《老酒新瓮创新传承——漳浦剪纸引入中学民间美术部分教学初探》获得区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主持课题兴趣来了就趁热打铁,2011年10月,笔者申请的区级课题“厦门小吃绘本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获得审批立项,2012年6月本人的绘本论文《多元体验综合掌握——厦门小吃绘本引入中学美术课堂初探》参加市级论文汇编,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在这些课题研究中笔者专业得到逐步成长。
(3)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进步赢得荣誉。特级教师任勇说过:“教师要学会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4],笔者深有同感,在教学中,带有研究的态度去教学就能有所收获,课题研究在不断地推动教师成长,从做课题到主持课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了,组织能力增强了,研究方法、手段成熟了,骨干教师也就造就了。笔者从做课题时的一名普通美术教师,逐步成长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这些荣誉的取得大部分源自自己积极地参与了许多的课题研究而得。
五、总结
总的来说,没有参与课题研究就不知道何为课题,没研究也就不知如何写课题论文,没写论文、没思考也就无想法,也就无法申请主持课题,所以课题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循序渐进、多方位提升的,许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都是从课题研究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参与课题研究才能获得专业成长和进步。
论文的研究方法模板范文 第四篇本科专业(含本科段、独立本科段)自考生在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都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工科类专业一般为毕业设计、医科类一般为临床实习)及其答辩考核。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自考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对本科专业自考生这一特定群体,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作简要论述,供参考。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
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
通读即对全文进行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进行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在研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脑并用,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创造。
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考生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基本格式:一般毕业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4方面内容构成。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摘要即摘出论文中的要点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有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方法。
论文的研究方法模板范文 第五篇摘 要: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一项教学科研行为,在课题研究中,教师针对一个教育问题或教学行为,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论证,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取得教育成果。在这样的调研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越来越丰富,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又提高了一个层次,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得到提升,这些教育科研课题不断促进了参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
一、课题研究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平时的备课、教学活动中,很少关注到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所以对于没做课题的教师来说,他们缺失了课题本身及课题研究内容中的部分知识。只有不断地参与课题研究,教师才会关注并深入了解相关知识,也就不断完善了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
(1)对课题知识的了解。笔者最初接触课题时,不知课题为何意,课题研究要做什么,直到2006年笔者参加了省级课题“闽南传统建筑艺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整合与运用”的研究后,通过主持人的介绍才真正了解课题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也学习了一些研究课题的方法、途径,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渐使用一些研究方法,不断加深自己对课题本身的认识与理解,在后面的课题研究中,自己研究就驾轻就熟了。
(2)对课题研究内容知识的了解。在对“集美古建筑运用于中学美术课堂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中,刚开始笔者对闽南传统建筑的相关知识一无所知,就硬着头皮去实地考察、去收集相关资料,脉络终于逐渐清晰了,自己逐步理解了闽南传统建筑的特点,也从中感受到闽南文化的魅力,自身的知识储量增加了。这对后来的把课题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了平时没学到的内容,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可见,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不仅掌握并运用了课题的相关知识,还学到了许多研究内容本身的知识,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会越来越丰富,也不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课题研究激发教师对技法表现的探究
《新编美术教学论》中有对美术老师拥有的知识结构的阐述,其中提到“美术技能、技法是美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1]而美术技法种类很多,要每位美术教师每种技能都必备,还是较为困难的。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掌握一些基本功外,还要根据课题需要,不断探究新的技法以求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 对新的艺术领域技法的探究。绘本创作属于新的技法领域,在主持“厦门小吃绘本运用于中学美术课堂”的课题研究中,课题内容厦门小吃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表现它们。如果只是以平时的绘画的方式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所以教师采取了创作绘本作为新型的表现方式,这一做法深受学生喜爱。而对于绘本这种表现手法,教师本身也是似懂非懂,为了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自己先查找资料、学习绘本创作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技法,还自己动手做了一些创意绘本用作课堂教学示范。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思考用何种方式呈现绘本,立体还是平面、精装还是简装、规则形状还是多样外形,而不管用哪种方式呈现都需要相关技法、手段来支撑,所以教师只有先掌握这些技能手段才能将其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表现技法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2) 对表现手段的探究。笔者在“绿活地图”课题研究中,对“绿活”这样的理念学生是感兴趣的,关键是采取什么方式表现绿活、宣传绿活,这才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既想学生全员参与到绿活理念的宣传中,又想用新颖的表现手法吸引学生去具体创作、表现,真正做到由学生影响到周边的所有人,达到宣传“环保、热爱生活、提升文明程度”的目的,这新颖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从学生实际出发,单一的表现手法缺少创意,他们不会喜欢,教师就吸取台湾老师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引导学生由在纸上画改为在布上画,画不出的主体用拍照烫印到布上的方式进行,学生对这种新颖的表现方式很感兴趣,后面还为录像说出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意图,学生参与度自然扩大了。这种利用多种媒介的创作手法摒弃了原有的单一的表现手法,符合现代中学生追求与众不同、创意表现自我的心态,更多地引起大家的关注。
三、课题研究激发教师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会思考在课堂中采用什么方式呈现课题内容更好,用哪些手段更适合学生接受与掌握知识点,怎样才能更加便捷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用什么方法启发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而这一思考过程无形中丰富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笔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深有感触。
(1)课题研究启发教师设计新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参与省级课题“闽南传统建筑艺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整合与运用”的研究中,发现许多传统建筑的主人有的已移居海外,有的房子的装饰带有异域图形,思路忽然展开,新颖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在教学设计中,笔者抓住闽南是著名侨乡这一特点,把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位回乡探亲的老华侨所经历的过程作主线,把知识点串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故事,由回忆家园―找家园―说特点―家园纪念品设计展开教学,学生的兴趣很浓,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为他们已经是这老华侨的“同村人”了!所以他们要设计老华侨的房子作主体的纪念品赠送给他,以表达他们对老华侨的依恋和尊敬,这种教学手段的设计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浑然融为一体,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一设计也正应了《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中的一句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 [2]所以,课题研究使教师对教学手段的探索与掌握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2)课题内容促使教师探寻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方法。在微型课题“漳浦剪纸运用于高中美术鉴赏民间美术部分的教学研究”的研究中,本人想到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但如果只是把原有的剪纸技法和剪纸常用内容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影响,而且文化要传承通过思变才能更好地传承。基于这点认识,笔者开始思考用何种方法引导学生传承文化:剪纸是平面的,能否让它立体起来;剪纸内容是有关民俗文化的多,是否让它表现学生生活;材料是纸张,是否换成其他材料;剪纸作品多用作欣赏或作刺绣底样,是否让它的用途更广……这样一想,方法就有了,在课堂上笔者向学生展示大量有关传统艺术运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赏一些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启发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经过感官刺激和教师的提醒,学生的创意被激发出来了:剪纸时装设计、剪纸海报设计、剪纸书签、笔筒、牙签盒、旅游产品装饰……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把漳浦剪纸创造性地运用于生活,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从真正意义上使漳浦剪纸技法、剪纸风格得到传承。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适当运用,是课题内容得到真正实施并且深入研究的保证。
四、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需要教师做一系列的工作:确定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步骤与方法、规划研究阶段、撰写开题和结题报告等,这一系列的过程是需要参与教师花费许多心力的,这样一个过程走下来,教师的科研水平都会有普遍提升。
(1)提高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水平。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中,会认真对自己研究的内容、课堂实践情况作分析,并以论文为研究成果呈现出来。每个人的论文的撰写能力是不同的,但只要参与论文的撰写的老师,他的语言组织、写作水平都有会所提升。笔者深有感受:写第一篇课题论文时,本人对论文的格式以及到底写什么都不太清楚,把研究课题内容当重点,忽略了对课堂实施成效的阐述,在主持人不断分析指导下才逐步成型,这篇题目为《从建造中知文化 由行动中寻传承》的课题论文获市级二等奖,课题案例《在讨论中知风俗 在赏析中识民居》获得市级三等奖。从此,笔者又参与了许多课题,也陆续有许多篇课题论文获区、市、省级奖项,撰写科研论文的水平快速得到提高。例如在参加全国课题“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实践与研究”中,笔者撰写的论文《精心预设 精彩生成》获得福建省第四届美术教育论文暨新课程艺术教育论文评选高中组三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对课题研究的参与,还有课题主持人的无私帮助和指导。
(2)提升主持课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参与课题研究多了,就会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途径、组织活动等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中也会产生新的想法,对课题研究的兴趣也浓厚起来,逐步产生自己主持课题的欲望。例如:笔者在参加市级课题“集美古建筑艺术运用于中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发现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迫切性,就于2009年申请了区级微型课题“漳浦剪纸应用于高中民间美术部分的教学研究”并通过了审核,独自承担起课题研究的任务,通过一年的教学研究,成绩显著,在2010年9月圆满结题,笔者撰写的论文《老酒新瓮 创新传承――漳浦剪纸引入中学民间美术部分教学初探》获得区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主持课题兴趣来了就趁热打铁,2011年10月,笔者申请的区级课题“厦门小吃绘本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获得审批立项,2012年6月本人的绘本论文《多元体验 综合掌握 ――厦门小吃绘本引入中学美术课堂初探》参加市级论文汇编,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在这些课题研究中笔者专业得到逐步成长。
(3)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进步赢得荣誉。特级教师任勇说过:“教师要学会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 [4],笔者深有同感,在教学中,带有研究的态度去教学就能有所收获,课题研究在不断地推动教师成长,从做课题到主持课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了,组织能力增强了,研究方法、手段成熟了,骨干教师也就造就了。笔者从做课题时的一名普通美术教师,逐步成长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这些荣誉的取得大部分源自自己积极地参与了许多的课题研究而得。
总的来说,没有参与课题研究就不知道何为课题,没研究也就不知如何写课题论文,没写论文、没思考也就无想法,也就无法申请主持课题,所以课题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循序渐进、多方位提升的,许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都是从课题研究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参与课题研究才能获得专业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3 孙乃树,程明太.新编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贺永旺,胡庆芳,杨利华,等.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 任 勇.走向卓越:为什么不?[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22:00: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6263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