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文明交通
如何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的城市交通变得文明和谐呢?我思索着……突然,我背着书包来到了大街上。街上人来车往,很热闹。但那么多的汽车都排着整齐的长队有序地行驶着,没有超速的,没有闯红灯的,也没有大声按喇叭的。今天司机们都不赶时间了吗?我正纳闷,看到前面斑马线上上班的、上学的行人都规规矩矩地走斑马线过马路。我也跟在他们后面,这时有一辆车正向我驶来,我一惊,停住了脚步,这时车子在白线前稳稳地停住了。司机探出头来朝我笑笑,示意我先行。
过了马路,我继续前行,来到我的英语培训学校门口。周末,培训学校门口总是停满了车,那些接送学生的车子将路堵得严严实实。但今天门口却看不到一辆车,原来为了让交通畅通,现在家长都不用汽车接送了。当同学上下学时,过往的汽车还自觉地减慢了车速。我在一个公交车站停了下来,这时4路车来了,司机把车开进站来,紧贴着站台停下。等车的人和下车的乘客都排着队,前门上后门下,井然有序。我上了车,环顾车厢,干净整洁,人们主动给老人小孩让着座,吃着早点的上班族将垃圾扔到车厢内的垃圾筒里。
下了车,我走在街道的十字路口。交警正忙着指挥交通,手臂上戴着“志愿者”红袖章的少先队员也忙碌着,他们一边向行人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一边协助交警叔叔维持交通秩序呢。我向他们走过去,我也要加入他们。“圆圆,快醒醒,你怎么做着作业就睡着了啦!”妈妈在叫我,我揉揉眼睛,一看,哦,原来我趴在桌上睡着了。
虽然文明交通的情景在我的梦里,但我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每天生活的城市就是这样的,有着畅通和谐的交通秩序,文明礼让的出行环境。那么就让我们为城市的“血脉”——交通平稳流动起来而努力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我梦中、心中、眼中的文明交通总有一天会实现!
我知道的王阳明范文 第二篇王阳明是我们余姚的四先贤之一,他是阳明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龙泉山北面的瑞云楼就是他的出生地。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参观王阳明故居。
还未走进故居,远远地就能看到故居前立着的一块写有“新建伯”的牌坊,据说是明武宗因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而对他的册封,穿牌坊而过,前面就是“阳明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王阳明的全身铜像,神情似严肃又和蔼。
跨过高高的门槛,终于迈进了这座闹中取静的古宅,端庄、典雅、大气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自南而北,房屋左右对称而建,四周有高墙,大小庭院错落有致。初秋的下午,阳光淡淡的,爬山虎和常春藤交织在一起,垂在高高的墙上,给人一种萧瑟、宁静的感觉。
我和妈妈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仿佛乘着时光穿梭机来到了500多年前王阳明生活的明朝。在气派的瑞云楼前,我仿佛看到了王阳明出生时祥云照顶的情景;在小巧的书房里,我仿佛看到了童年时的王阳明在烛光下看书的情景;在精致的后花园,我仿佛看到了幼年时的王阳明和同伴一起嬉戏玩耍的情景……我紧紧地跟着妈妈,生怕在这错综复杂的庭院中迷失方向。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瑞云楼里王阳明被贬到贵州后的生活复原场景,看着瘦弱的王阳明被贬贵州的三年时间里,一直居住在一个狭小的洞穴里,让人顿感心酸,但王阳明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研读诗书,悟出了许多道理,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啊!
天色渐晚,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王阳明故居。通过今天的参观,我了解了王阳明有意义的一生,给了我很多收获,我为余姚出了这么一位了不起的先贤感到自豪!
我知道的王阳明范文 第三篇墨染时光,碎碎感伤的尽头会是温柔和月光。
——题记
手拿毛笔停在砚台旁,目光落在窗外的夜空和月光。
呆滞。
对于国画已经由兴趣盎然到无精打采。
伤感。
在收到温岭市现场画的通知后,就每天练习,反复练习,日夜泡在水墨中——这一整幅已经画第五遍了。
麻木。
月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洒进屋内,脑海中突然浮现起一句话“古人不见今日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阳明子也曾看过这轮月吗?
看过。
正德二年丁卯,阳明为避杀身之祸,站于江边,他望着江面,江水里也是满满荡漾着晓月的清光,白亮亮的,然后一跃入水,假言投江。
月光浸润过阳明的坚定与明智。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向王阳明请教心学。王阳明指着船里的烛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是光”。又指着船外被月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在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目光浸润过阳明的心。
阳明在被刘瑾围追堵截时,他看看那轮月:“心灵给予我力量,在困难中坚持。”
阳明在看竹格物时,他想想那轮月:“心灵给予我力量,在困难中坚持。”
阳明在难以发扬心学时,他看看那轮月:“心灵给予我力量,在困难中坚持。”
目光落在我的宣纸上,我提起笔:“心灵给予我力量,在困难中坚持。”
毛笔在宣纸上游移,一笔、两笔,一束、两束……
最终,我抬手按下了计时器的暂停键“两个小时34分钟”。长舒一口气,我达到在3个小时内完成的要求了。
我起身,拉开半掩的窗帘,月光冲进屋内,一览无余地照在画桌上,嘴角上扬,那是发自内心的的喜悦,抑制不住的喜悦。
抬头看月,与月对视的那一刻,心中又想起阳明一生的波折与月光的“心灵给予我力量,在困难中坚持”。
阳明与明月被我画入了一层层水墨中。
我知道的王阳明范文 第四篇我要向大家推荐《明朝一哥王阳明》这本书,虽然这本书在整体上可能让我初读感觉混乱,但它终究离不开一个理论——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是什么呢?为什么从明朝到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人践行呢?
阳明心学简称心学,它是在明朝人们都遵循程朱的理学(即格物致知理论)时,王阳明创造出来的一种不同于理学的一套理论。其核心思想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有三项构成要素,“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此心在物则为理”。
“心外无理”是指普遍规律,只有与你的心灵融合才有意义,才能影响你的行为,否则只是束缚。这句话看似不好理解,其实很好理解。比如,我是一个八年级的学生,我就要遵守八年级的规章制度,而九年级的规章制度跟我就关系不大,我在八年级就不用去遵守九年级的一部分规则。
“心外无物”是指一切活动都是意识参与的结果,离开主体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个意思是说,这个事物如果你明白,知道它的存在,它才是真真正正的存在。反之,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存在,那么即使它客观存在,对于你来说它是不存在的。
“此心在物即为理”,是指具体的理体现在心与外部世界所存在的关系,脱离外部世界则无意义。比如,美国的法律允许人持有枪械,但是你在中国,这条法律对你来说无意义。
《明朝一哥王阳明》是传记,但是我感觉它更像一本理论书,它以王阳明的一生为线索,写出了阳明心学的产生、发展和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懂得阳明心学,不仅要懂得,还要应用。
这本书体现心学的作用是在第九章和第十章,而理解心学在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我认为最激动人心的片段是王阳明决战朱宸濠,使我惊叹不已。
初读这本书,你也许会觉得枯燥无味,但如果你认真钻研,就会学到这么多东西,这本书非常适合我们中学生去阅读。
我知道的王阳明范文 第五篇残花片片,人影疏落,他平静的双眸万古不变,平静无澜。
王阳明身上有一种残花意味,他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保持高贵而融入人潮,如残花般幽雅、高深,孤独飘零,高雅圣洁。去经历了该经历的事,去完成了该完成的任务,在寂灭后再生,用他的佛之心、道之理、儒之行,在时间中光辉宇宙。
只因花残,方能有韵,只因漂泊,方能领悟,龙场其地,心学之初。曾有云:“谬矣三十年,于今吾始悔”,独往龙场的他没了炽烈的高傲。那流动的孤独,奔放的忧郁在他的身边游荡。向死而生,残花败尽。他眼眸中对生死的迷茫和恐惧交织串联成了一片黑暗。
夜,一个有月的夜,他静悄悄的跨入石棺,半合盖子,眉间隐藏着忧郁、迷茫、恐惧,突然微风揉弱了月光,惊起圈圈波纹,他长啸一声,惊天地、动鬼神,那刻万物似他,他亦像万物,心有空明,如山如水,如日如月,如残花败尽,触地一刹,终于领悟世的真理。
花虽残,其芳在,二圣之一,王学圣祖。有云:“你未看此花时,这此花与汝同寂”。花盛只在一时,残花作土,却能护花一世,他留下的不仅盛于明,更话传百家,留芳万世。日本著名将军曾一生低首拜阳明,改变世界的明治维新,也是他在残花杏影下,为了苍生,为了自己,为了良知,为了世事所书写下的。只因拂去几分超然的独善其身,他的功绩也亦不可没。
终究残花没有随着风儿逃跑,其香仍留于世,人故去而消失人海,其精神仍长远留存。初生之花过稚,开放之花过虚,残花落叶方有浮沉。虽残香仍在。
花已残,却无憾。在一个渡头上,万人落泪,却又无声传来,他坐在驶向天堂的船中回忆着陈年的往事,弟子小心的问着他的遗言,看着这完人生命终结的前一瞬,世间的一切都似在静止的悲伤,“亦复何言”,他终还是笑着走的。他如残花般终是逝去了,但他此生无悔,笑面生死,又有什么可叹!
只悲只叹残花落尽,只苦只痛先人之情!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15:5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6094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