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成语繁体魑鬽魍魎
成语简拼cmwl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魑,不能读作“lí”。
成语辨形这四个字的左边都是“鬼”,不能写作“盪”。
成语辨析~和“牛鬼蛇神”;都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但~仅用于书面语;比喻的坏人很少有所指;“牛鬼蛇神”常用于口语;比喻的坏人是有所指的。
近 义 词牛鬼蛇神 为鬼为蜮
反 义 词志士仁人
成语例子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魑魅魍魉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邹韬奋《患难余生记 进步文化的遭难》)
英语翻译ghosts and monsters
成语谜语鬼多;四鬼
成语故事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率军征讨小国陆浑,路过洛阳城旁的洛水时,公然在周王室境内陈兵示威,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无礼地问周王室的鼎有多重,王孙满解释说鼎是国家的象征,国家强大任何魑魅魍魉都不敢接近词语解释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5:08: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6057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