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具有破坏性行为,有时候时而沉默,时而胡闹。这时候家长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或者视而不见,而是一定要考虑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七岁的涛涛是个既懂事又乖巧的小男孩,平时很喜欢将自己画的画、捏的小泥人、捉到的蚱蜢得意地展示给父母看,也爱在父母面前引吭高歌;如果爸爸或妈妈称赞他几句,他便会高兴得眉飞色舞。平时在家里称得上是个温顺、随和、听话的乖孩子。但是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涛涛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一次,很多客人来家里参加姐姐的生日宴会,当人们纷纷送给姐姐鲜花、糖果、玩具等生日礼物,并祝她生日快乐时,他便故意大喊“我肚子痛”,还真的在地板上打起滚来!其实,他什么事都没有,完全是假装的。妈妈得知后,就把他给狠狠地骂了一顿。还有一次大年三十,亲朋好友都欢聚在一起,他竟然故意打碎了一个价值不菲的中国花瓶,气得爸爸狠狠地揍了他一顿。 破坏行为 智择优育儿专家孟老师分析:涛涛之所以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胡闹,是因为他的父母在处理问题上,没有找到或者分析涛涛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没有找到症结,当然就无法对症下药。其实,一些孩子每每见到人多时的瞎胡闹、乱起哄,是这些孩子对自己不受“关注”的反抗,其“潜台词”是:如果你们还不把我当作一回事儿,我就会闹得更凶!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到,当孩子做出一些反常行为时,不可一味指责或打骂,而是认真倾听、分析孩子为何这样做。 对子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家长要用探究的眼光去看待,去寻找他们行为背后的理由,切忌想当然地主观臆断后就对孩子批评教育,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孩子之所以做出破坏性行为,可能是在宣泄不良情绪,比如,孩子有不愉快的情趣体验,情绪不稳定,而又不知道如何进行适当的表达时,就有可能以一种破坏性行为作为不良情绪的突破口;可能是孩子正常的探索行为,孩子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会出现超乎寻常的探索行为,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或进行自己的游戏,孩子会进行一些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活动;可能是对失败的手足无措;也有可能是因为自控能力差,部分孩子的行为初衷是好的,但是因为思维与动作发展的不协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会出现一些破坏性行为的表面现象。 另外,孩子还有可能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比如打碎家里的东西,把花园里的花全部采下来扔得到处都是,或者把自己的玩具盒摔坏,把课本撕烂等等。他们之所以这么干,其实只是想利用消极、隐蔽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需要,目的也只是想给大人们发出“信号”,智择优育儿专家孟老师说: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来准确识别孩子给你的“信号”: 1、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让孩子说出他想说的话,在孩子说的过程中,要表现出一种耐心的姿态,不要打断他们的话。另外还要微笑点头,甚至还要有诧异的表情,比如说“是吗,真的是这样吗?”“太棒了,这么好玩,这么有趣!”“你们班孩子怎么这样,太有意思了!”,这样的话可以让孩子自动把情绪发泄出来。 2、反问。 等孩子陈述完毕后,你可以问孩子:“你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是什么?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样处理?”这样可以激发他思考,然后得知孩子的真实想法,再对症下药。 3、给孩子提建议。 当孩子的想法不对,或者和自己的想法有出入时,千万不要大加指责,而可以这样说:“爸爸的想法和你的想法有点不一样,你可不可以听一听?”“妈妈认为这样比较好一些……”,孩子更乐意接受这种说话方式,而且在以后做事中,会三思而后行。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1:24: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737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