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我中华诗词绵延不断,雄哉我中华诗词洋洋大观,奇哉我中华诗词星移斗转,美哉我中华诗词春色满园!”凭借在电视上主题为《诗词之美》的“走心”演讲,清华硕士杨奇函圈粉无数。 对于从小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杨奇函来说,这种“放飞自我”的状态是他颇为享受的“快意江湖”。 “人气青年作家”“段子手”“网红”“中国诗词大会策划”……在纷繁的标签下,你是否好奇:是怎样的成长,造就了这样一朵“奇葩”? 日前,在位于“宇宙中心”五道口的清华科技园,清华经济管理学院2008级学生杨奇函在清华文创沙龙上向前来“取经”的师弟师妹分享了自己的成长选择。 年轻就是要不断“试错” 2013年,读研究生的杨奇函作了个决定:休学,去伦敦做一年访问学者。结果,“我在英国听了一年相声,做了一年饭,也健了一年身”,后来“在国外发现这事(做访问学者)没意思,就选择继续完成学业”。 这个身材偏瘦的年轻人,个子不高,戴着潮流复古半框眼镜,一身休闲装扮。一张嘴就像在演脱口秀,妙语连珠。 “最终选择做什么,要趁着年轻多尝试,总结自己和所做事情的特点来匹配,用排除法找到中意的。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回来后,经过学校干部选拔,杨奇函先在清华校长办公室工作,之后进了政府部门,但做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不喜欢,就辞职了”。 对杨奇函的选择,他的师妹、曾毅然休学创业的小关特别支持。“大学期间我们有极低的试错成本,甚至比思考的试错成本还低,所以在大学4年里,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要去折腾,要不停地尝试”。 “当代年轻人怎么能让自己成长得更好,能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按照一个标准来发展。这是我们现在特别强调、特别鼓励的。”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胡钰教授说。 如何变成“自带幽默感”的人 从体制内单位走出后,杨奇函开启了忙碌的生活:给企业做培训、策划《中国诗词大会》、参加脱口秀节目……让杨奇函没想到的是,辞职后的人生像开了挂,“更多大门向我敞开了”。 在创投圈一次看似无厘头的“PPT卡拉OK大赛”上,杨奇函结识了现在的合作伙伴,并成为一家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合伙人。 “PPT卡拉OK大赛”就是选手根据PPT内容做即兴演讲。比如要讲拉格朗日定理,可能第一页是个彩虹,第二页是个相声演员。在这次“一本正经随机性胡说八道”的比赛里,杨奇函得了冠军。 “我的幽默感爆发于本科毕业之后。”杨奇函回忆,在本科之前,有什么书就去读什么书。本科毕业之后,“我理解了书的内容,再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看这个世界的角度”。 等积累到一定程度,有趣的“梗”就出现了,可以自己创造“笑点”,成为“自带幽默感”的人。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1:2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734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