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是要有规矩的。有礼数有体统,孩子在街上走,穿着打扮看娘的手艺,说话办事显出爹的教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提供方向感,妈妈提供幸福感,每一个阶段,父母要分别给孩子不同的爱和引导。 父母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培养出色的孩子,营造甜蜜的家。 身为女性,妈妈往往从小处着眼,注重细节,显得更沉静、更精细,更能处理日常生活中琐细的事情。加上小肌肉群发展得比男性好,女性做起精细的动作,比如照料宝宝的生活起居等,相对得心应手。 作为男性,爸爸往往更有大局感,更多地从大局看问题,而不十分看重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这决定了他们在生活小事上往往是“差不多先生”的水平,只要大体ok,妈妈不必要太苛责。而男性的运动能力常比女性强,那么,就让爸爸负责宝宝的体育锻炼和外出探险游玩吧。 男人理性,女人感性;男性注重思想交流,女性则更偏爱情感交流。和宝宝的相处也一样。爸爸更多地和宝宝谈理想、谈未来,给宝宝理性地分析生活,引导宝宝面对困难,适应社会。他们在意和宝宝思想上的碰撞,而常常忽略和宝宝肢体的接触。 妈妈则相反,她们喜欢和宝宝有亲密感,更多地拥抱宝宝,用肢体接触来表达自己的爱意,增强宝宝的感受。所以,小时候由妈妈来哄宝宝睡,给宝宝讲温情的故事,或哼哼儿歌,宝宝会更有安全感,感觉更好,睡得更香。到宝宝长大一点儿了,有一定理解能力了,可以把讲睡前故事的任务交给爸爸,给宝宝讲更多生活化的故事,暗藏人生智慧的故事,宝宝能从故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宝宝成长的某一阶段,妈妈或是爸爸需要做不同的工作,或做更多的工作,是十分自然的。当爸爸们和妈妈们停止抱怨,换位思考,就能够开始理性地去思考各自的长处和短处,进而扬长避短,各显身手,培养出色的宝宝,营造甜蜜的家。 1、幼儿期:用爸爸的陪伴,摆脱对妈妈的过度依恋 幼儿期的很多小孩子都会特别依赖妈妈,整天跟着妈妈,做一个小跟屁虫,遇到什么害怕的事情,就躲到妈妈的身后;有什么困难,也是第一时间哭着喊着要妈妈。 如果在幼儿期,孩子对妈妈过度依恋,达到了寸步不离的程度,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心理学家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成果表明,这样的“妈妈宝”孩子,很难融入集体,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是不愿意去幼儿园,每天都要哄着劝着出门;他们在面对事情时,常常畏首畏尾;和别人相处时,被巨大的自卑心理包围,从来不敢主动。 究其原因,是孩子没有完成一个至关重要的心理发展任务,即,和妈妈的亲密分离。对孩子来说,他的小世界是由他和妈妈组成的,有什么事情就找妈妈。我们要引导孩子从对妈妈的依恋里走出来,让他开始接受爸爸和其他人,打开这个多姿多彩世界的大门,学会并慢慢喜欢与别人沟通。 这时候,妈妈要试着狠下心来,适度放手;而更重要的担子,落在爸爸肩上。爸爸要主动迈出脚步,因为这段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黄金时期,错过就不再有。不管工作再忙,也要多抽时间出来陪伴孩子,一起玩耍,鼓励孩子和自己沟通:“有事情,就和爸爸说,爸爸什么都会哦。” 在孩子的幼儿期,爸爸孔武有力的形象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常常会开心地说:“我喜欢爸爸把我举过头顶,坐在他的肩上,很高我也不怕,因为爸爸力气很大的,他可以托住我。”“爸爸的手掌很大,他牵着我让我很放心。” 爸爸的关注和陪伴,对于刚刚走出自己的小房间,开始和这个大世界打交道的孩子来说,是一副远行的盔甲。孩子心里有底气,会更愿意和别人交流,而不会一遇到陌生人就缩在一旁,不敢说话。 知道有一个什么都可以搞定的爸爸在身后支持自己,这个世界虽然陌生,也没什么好害怕的。一旦不再畏惧,孩子就会在和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乐趣,慢慢地开始悦纳这个世界,变得阳光起来。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1:2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732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