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包括自我评估、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三个层面。 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子,既不自卑,也不张狂,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明白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是前提。 自我完善就是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有克服缺点和不足的愿望和勇气。 在这两者基础上,用自我约束的方式,即自己逼自己改变,形成长效机制,并内化,从而完成自我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小学生自控能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外力的作用。内在的愿望和勇气加上外在力量的督促和监督,才能真正形成习惯。这正是我们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要从小做起 自我管理的能力源于一种本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但是,会随着成长环境的变化而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其中家长的溺爱和事事包办代替会使这种本能消失殆尽。 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从小强化。鉴于此,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必须取得家长理解并积极配合。 一方面,我们要对孩子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晨会、班队会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 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巩固。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 乐于配合老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二、创建管理体制,形成自约、自助、自律的管理氛围 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自我管理,我从两方面入手: 1.树立一个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 正确的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和为多数人赞同的正确言论和意见。它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班集体建设之初营造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巨大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 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主要抓了“四个环节”:一是全面促习惯养成。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收益。小学正是各种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因此,要着力在各个方面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为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明是非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做。通过师生专题讨论、墙报、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公私观、荣辱观、劳动观,使学生初步具有判断是非、辨别美丑、开拓进取的能力和素养;三是树立榜样。班干部是老师的代言人,是管理者,是先锋和榜样,经常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民主考评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四是转化后进生。后进学生并非真的在各方面表现都不好,而是表现有点另类。这些学生往往很聪明,某方面的能力很突出,很有号召力。如果能成功转化他们,他们会在班级工作中表现出色,可以影响一大批愿意受他们领导的、平时在是非面前动摇不定的同学,有力地加强正确舆论的教育与约束力。 2.引入评比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班级中引入评比机制,让学生对班干部民主测评、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管理和激励使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声有形的班风蔚然形成。在这种风气中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一种示范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三、巩固成绩,扩大战果 自我管理不仅仅限于在学校的行为,更大程度上会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家长的配合就显得特别重要。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行为在学校和在家庭保持一致,以巩固培养成果,而且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会反过来促进在学校的自我管理。因此,我常利用课外时间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状况,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既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而且能够更好的落实班级的管理机制: 1.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会上请优秀的教师作讲座或是请家长谈教育经验,使家校双方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掌握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今后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建立公共信箱,有什么建议或意见,或不便当面交流的都可在公共信箱留言,让彼此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 2.定期进行专项反馈。 班干部是我的得力助手。“小组管理制”的推行,在学生中间掀起了比学习、比纪律、比觉悟……的热潮,也极大地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其责任感,使得一部分学习比较懒惰的孩子也行动了起来,可谓是效果极佳。在他们的工作中,有一种做法我觉得值得推广,“周周反馈表”(此表由组长和家长一周填一次,内容一方面向组员家长汇报本周各学科所学内容及所达目标;另一方面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现;最下面一栏由家长填写),在一次次书面交流中,组长的管理能力强了,自控能力强了,言语表达能力强了,也体会到了当家长的不容易……在实际体验中真正感受“给”永远比“拿”的快乐。家长们也深受震撼:从交流的语言和书写的字迹等方面找到了自己孩子的优点与不足,增进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四、从自我管理推延到班级管理 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既是学生们成长为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也是班级管理的需要。 让所有学生都有主人的责任感,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让学生全体参与各项管理活动,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集体自我管理机构,体现管理的主体性。 1.给学生管理空间让大部分学生有管理权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的班干部队伍。具体做法如下: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的做法。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主任只是场外的辅导员。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个组织不能静止不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管理的锻炼机会。值周班长是经民主推选产生的临时班长,每六位同学一组自由结合,组成一届临时班委,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其中一位同学总负责,任值周班长,其余五位学生分工负责。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2.构建能干的小组,让小事有人做 建立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班级中建立小组承包制,形成了上有中队、下有小组的管理网络,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建立多样化的小组,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卫生监督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个小组各不相同,每个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事做”。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的手段,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 成年人的一个习惯21天就可以形成并获得巩固,但是,小学生的可塑性太大,会出现比较大的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常抓不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真正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放在心上,为培养合格的公民做好基础性工作。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1:23: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729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