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更新时间:2023-02-09 01:12:38 阅读: 评论:0

-->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受欢迎,但是一些孩子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面对这种孩子的时候,家长不必焦虑,下面的方法教会你怎样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 人只要一出生,都有渴望跟外界互动沟通的意愿,所以社会性发展不能谈什么时候开始,而是与生俱来,然后我们如何去促进它。因为一个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跟环境息息相关的,也就是他与生具有这个本能,可是这本能可不可以发展出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新的技能,是非常需要后天环境的提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孩子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孩子的交往潜力很大,就看您怎么培养! 重新认识孩子的交往能力 误区一:朋友越多越好 没有朋友固然不是良好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您也不必太担心。 误区二:孩子大声说话,能给人开朗的感觉,这就是“会交际” 大声嚷嚷并不比用温和的口吻说话更有说服力。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维系友谊才是问题的关键。 误区三:孩子还小,礼貌不周全没关系 讲礼貌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您的孩子越早拥有礼貌的态度,他就越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四:认识新朋友才是“交际” 认识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和家人的和谐相处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 误区五:孩子应该和“聪明”的孩子交往 这些父母认为“聪明”就是学习好,他们希望孩子结交“聪明”的小朋友。他们在无意中也给孩子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聪明”就是学习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学习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对别人付出同情心。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和强项。即使孩子的小伙伴在某个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别人的长处仍是值得去学习的。除了学习上“聪明”,对人有礼貌、能替别人着想等好的品质也应该学习。上面的测试题中还提到,孩子应该对处于弱势的人(如乞丐、流浪汉)表示应有的尊重,一个从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对弱者付出爱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六:父母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父母在孩子交往问题上表现得比较好面子,有时会担心孩子不会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例如,有个妈妈虚荣心很重,每当她带着孩子见到熟人,孩子还没有说话,妈妈就先开了口:“我们家孩子胆子比较小,内向,羞怯。”其实,妈妈就是担心孩子说话笨嘴笨舌,说得不得体而让她没面子。这样一来,孩子本来想要说的话也不敢讲出口了。 当父母代替孩子交往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保全自己所谓的“尊严”和“面子”。这样做,父母虽然保全了“面子”,孩子却损失了可贵的交往机会。 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人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孩子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而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孩子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1:12: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722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