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正文之前,我们先看一则新闻: “圣诞节来临,不少学校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而在浙江省温州市,当地教育部门则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不在校园里举行任何与圣诞主题有关的活动和庆祝。温州市教育局表示‘最根本目的还是希望学校能对传统节日引起重视,而非如现在这般只是盲目推崇西方节日。’” 随着邓爷爷在南边画了一个圈,西方的文化便如潮水一般涌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在西方有着国内过年地位一般的圣诞节,这一点上尤为明显。每年的12月25号左右,大街小巷里便“北风夜放圣诞树,更吹来,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宝马雕车香满路,人头攒动,霓虹灯转,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了。 不过,在这个人民群众过得如此没有违和感的节日中,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一个洋节日,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且变得像现在一样如此火热的呢?它是怎样摩擦着地面,迈着似魔鬼的步伐潜入我们的节日观念当中的?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秘密?今晚,东学堂语文就带着你,一起《走近科学》,不对,一起走进东学堂新语文。 在走进之前,我们先回答一个最为简单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过圣诞节? A、我是基督教徒,因此我庆祝; B、周围的人都过,所以我就过喽; C、还真没想过,反正到了这天就过上了; D、本来不想过,被周围的人带动的。 虽然没有办法统计,不过选A的肯定是最少的。对于为什么要过圣诞节,我们自身也未必说得清楚。总之,圣诞节就像是凯撒一样,“我来,我见,我征服”,至于它为何产生,该如何庆祝,又有哪些文化背景……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些关我什么事情呢? 我自己查询了相关资料,其实也没有找到圣诞节传入中国以及开始火起来的切确日期,不过关于圣诞节的背景文化,一搜倒是有一大把,然而这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知道这些,并不能增加我们在圣诞节时所获得的愉悦感,毕竟在狂欢的过程之中,我们的愉悦感并不建立在文化之上。 当我们在过圣诞节的时候,其实我们过的只是“节”,而没有“圣诞”。近年来,西方传入了很多节日,比如情人节、万圣节、愚人节、感恩节,不过纵使有如此多不同的节日,国人过起来好像却没有什么差异,以“拉一伙人,搓一顿饭,购一趟物”的不变应对万变。 维基百科里面对于圣诞节在中国大陆兴起的解释说:中国大陆,圣诞节不是假日,但在改革开放后,民众逐渐认识和接受圣诞节,庆祝圣诞节的活动逐渐增加,圣诞节前夕也可以经常见到街市上各种各样的圣诞装饰和圣诞打折活动。事实上,大部分外国节日的兴起基本都依托于商业的宣传,这也就能够解释,无论过什么节日,不管我们是否想过,大街小巷中都能够听到这些节日的信息了。很大程度上来说,并不是我们想过,而是商业上需要过。 与外国节日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节日的黯淡。固然,像温州市教育局那样“希望学校能对传统节日引起重视”出发点是好的,不过采用如此简单粗暴的手法,而不究其根本,显然是扬汤止沸。那么我们反问自身,为何现在传统节日不被人重视?为何大家推崇西方节日会盲目? 孔子说过,“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从教育宣传的角度上来看,这些难道不是因为在教育宣传的过程中,没有推崇或错误推崇了传统节日,以至于大家对传统节日不甚了解吗?古人的常见节日当中,我们还有多少是熟悉的呢?即使熟悉,还有多少我们是知道其中的文化内涵的呢?虽然近年来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国学热”,但是,如此快餐式地去培养大家的文化内涵,对于构建起本身的文化又能起到多大的帮助呢? 个人觉得,推行传统节日不应该单是禁止外国节日,相比于“堵”,“疏”肯定是更好的做法。如果我们在人们接受教育的时候就能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真正乐趣与魅力,了解其中包含的文化体系,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养成,都会有不小的意义。 我们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能力与方法技巧,也是为了提高人文精神与情怀素养。当我们面对着纷繁而缭绕的节日时,当我们站立在喧嚣而浮华的世界时,语文所带给我们的东西,可以告诉我们自己,我究竟想选择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 附上古人的常见节日、时间及内容: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1:1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722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