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聪和林林在“教室”里做题
核心提示
在许多家长还想着如何把孩子送入名牌幼儿园、重点小学的时候,南阳两位家长开始了结对在家带孩子上课的奇特实践。一年多时间过去,虽然周边仍有不同看法,但两位家长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甚至打算把孩子带至高考。
上网搜索,“在家上学”近年早已成为社会热词。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存在大量学生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幼儿园至高中各个阶段。在家上学热的背后,是许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诸多不满与无奈。
【家教】孩子不用再担心上学迟到
清晨,南阳的大街小巷笼罩在一片朦胧中,路上挤满了急匆匆往学校赶的学生和家长。高峰期过后,一位中年人骑着摩托带着儿子出发了,脸上却没有其他人那种与时间争抢的恐慌。
父子俩都不害怕迟到,因为时间掌握在自己手中。从去年起,36岁的李宏伟辞去教师职务,专门带着7岁的儿子林林“在家上学”,授课地点在离家20分钟车程的一处借来的房子里。在那里,还有一位女孩聪聪一起上课,两位家长一位教文科,一位教理科。
聪聪比林林大6个月,比起同龄小孩,两人都更敦实。用李宏伟的话说,这是因为在家上学睡眠好,没耽误长身体。
教室是间约30平方米的屋子,没有暖气,没有钢琴,甚至没有黑板。几张课桌贴墙摆着,上面散放着几本“新理念”小学教材。一个单柜立在另一侧,里面摆着几十本书,有孙瑞雪的幼教书籍《爱和自由》,也有方舟子(微博)译的《神奇的动物世界》,书角已被磨得翘了起来。墙上挂着4幅地图:南阳,河南,中国,世界。
与南方城市在家教育所给人造成的天价开销印象不同,这里的条件很普通,稍显奢侈的是一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不过,80%的时间被用来教学,偶尔会给孩子们玩游戏。
【实践】“老师”很少布置家庭作业
这是一堂英语课。两个孩子安静地坐在桌前看书,教材是新概念英语。两人课程并不一致,林林学的是一年级,聪聪则是三年级。老师李宏伟的话不多,孩子们更像是在自学,遇到理解不了的情况,才会发问。
李宏伟认为,这样才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只会灌输的老师。
一小时很快过去了,接下来是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孩子们很轻松,跑来跑去,也不用再把父亲喊做老师——那是上课时间的必须。
接下来是一堂动手课,由聪聪的爸爸程传涛做老师。一堆浅黄色的吸管和皮筋,在三个人的手里很快变成了各种几何模型,孩子们在争论,究竟是像房子还是火车。
中午11点半,放学时间到了,两个孩子两手空空,蹦蹦跳跳跟着父亲回家吃饭。他们基本不用书包,因为老师很少布置家庭作业,即使有,也与作业本无关,或者是观察一种生活现象,或者是上网搜索某种事物,充满趣味而不费时间。而从这个学期起,他们也像其他孩子一样盼望周末,因为父亲们安排的周末实践活动是去参观南阳各县的名胜古迹。
【缘起】“孩子脚大,学校鞋小”
李宏伟1999年从信阳师院毕业后,在南阳一所民办高中当了10年的英语老师,辞职前已是教学骨干,月薪三四千元。然而,他的思路与学校教育却越走越远,特别是2004年林林出生后。
“我发现,有主动性和计划性的孩子在学校很难找,一个七八十人的班有十个就不错了。”李宏伟觉得,应试教育主导下的孩子就是养鸡场的鸡,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吃食都是安排好的,没有一点主动和忧患意识。
李宏伟不希望林林也变成这样。他没让孩子上幼儿园,而是利用工作闲余陪孩子识字、玩耍。他发现,孩子不仅玩的时间比学校多,学习效率也很高,林林在4岁时识字已经达到2000个,可以看报纸,动手、思考能力也比较强。
2010年9月,抱着对学校的最后一丝希望,李宏伟把儿子送入一所公办小学读一年级,但儿子对学校的授课方式已明显不习惯,惧怕去学校,“孩子脚大,学校鞋小”。
一文一理,一拍即合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宏伟遇到了打算带着女儿“在家上学”的程传涛。程传涛从南阳师院物理系毕业,当过三年高三老师,后来从事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每年都会带一批中小学生参加全国性科技创新比赛,多次获奖。
因为自身工作的原因,程传涛几乎去过南阳市所有中小学,与许多老师颇熟。对学校教育的“洞悉”,让他萌生了自己带孩子的念头,“我并不想用自己的时间去教孩子,但对学校实在是不信任”。
程传涛让孩子在家上学,也跟自己深爱的科普工作不被重视有关。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但一切仍让位于考试成绩。“在学校,孩子们的动手兴趣和创新能力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弱化。”程传涛说,一位校长曾告诉他,学校的科学课老师都是“老弱病残孕”。还有一所学校为应付科学课考试,直接把答案写到黑板上让孩子们抄。
在程传涛看来,在家里,他的科普教育可以让孩子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李程两人一文一理,一拍即合。
【成绩】一张试卷打消妈妈的顾虑
2010年秋,孩子们的在家上学班开课了。此前,李宏伟悄无声息地辞了职,没有告诉同事原因。程传涛则利用业余时间为俩孩子上课。
有人说,带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很伟大,牺牲自己,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不说,能不能培养好孩子也是一个问题。不管是否伟大,压力首先很大。虽然家境还算殷实,但李宏伟做医生的妻子起初并不支持此事。在丈夫“一意孤行”半年后,一张试卷打消了她的顾虑。他让妻子从附近一所公办小学里借来了期末考试卷子给孩子做,她自己监考、改卷。结果,儿子语文得了95分,数学得了97分,参考学校80到100人的大班标准,属于“优秀”。
让她宽心的另一点是,虽然教学方式迥异于学校,但孩子们并不完全抛开学校教材,只是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剩下的时间自由安排。程传涛给记者看了孩子们的课程表,有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动手、音乐、体育与社会实践课等。程传涛说,外界一些在家上学的案例中,孩子们学的都是自编教材或者单纯读经,他觉得太脱离现实,“学校教材并不是一无是处”。
什么是大语文?程传涛解释说中,他们没有专门的历史,地理课,这些都糅到语文里了。
【期望】“孩子将来考个三本也接受”
有亲友担心,孩子们缺少玩伴,对性格和交际能力不利;而父亲管教孩子,会不会过松;孩子现在小,带一带可以,将来怎么办?
两位家长却对自己将孩子带至高考的能力毫不怀疑。一年下来,程传涛坦言,孩子们有时会觉得孤单、冷清,有时课时过长、任务量大时也会分神,但课程和进度是灵活的,可以随时调整。而最近,他也在和李宏伟反思,如果再多几个孩子来一起读书会不会更好。
其实,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有许多家长正在做着跟他们一样的事情,即使是在南阳,他们也不孤单。去年夏,媒体曾报道了一名在家上学的11岁南阳女孩因学籍问题参加高考受阻的事,最终获得参考资格,一下就考过了二本线。不过,两位家长并不担心孩子们的学籍问题,“孩子们有学籍,还挂在学校;另外,即使没有,社会青年也可以参加高考”。
程传涛把自己的教育模式定义为“公办教育下的有益补充和探索”,称自己不缺理论,缺的是坚持。按这种心态,不必刻意追求上北大(微博)、清华(微博),孩子也会是健康的,更会是成功的。
“孩子能在高考中考取她喜欢的专业,学到一技之长,能独立生存,就可以了。”谈到对女儿的期许,程传涛的要求并不高,“她考个二本、三本就能接受,即使是在大学中断学业去投入她喜欢的事业也可以。因为我相信,她获得了独立人格,有自己的判断力,知道什么是喜欢的和对的,就可以活得很好。”
驻马店青年梅红伟在山里建了一座农场,职工们的4个孩子在家上学,有专门的老师来带他们。
核心提示
学龄儿童在家上学,无疑是与现行义务教育法相抵触的,但种种风险,却没能阻止越来越多家长的尝试。记者调查发现,在家上学形式多样,五花八门,主导者有家长,也有投资者,有仍在坚持者,也有黯然退出者。有学者认为,参考国外做法,应当考虑立法许可与规范。
1、在家上学风生水起
不独是南阳那对家长,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存在大量在家上学的例子。在家上学话题,时见报端。
2009年,浙江义乌商人徐雪金放弃自己打拼的公司,在家办起“学堂”,专职教育儿女。他创办的“在家上学联盟”网站已成为国内在家上学者最大的聚集交流地。记者留意到,河南省内郑州、新乡、南阳、信阳等地,都有在家上学的践行者。一个“郑州在家上学”群,有70多人。目前在家上学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完全由家长担任老师带自己或亲友的孩子;二是由家长发起,租赁场地,聘请符合自己理念的老师来教孩子;三是由认同在家上学理念的人士投资组建,收费较高。而无论哪一种形式,在办学资质上都有硬伤——无证。教育方式上,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不脱离学校教材,重视其他方面投入与教育,投入较低;二是自创教材,门类齐全,投入较大,还进行开销很大的游学等;三是以读经为主,主要学习古文经典和西文经典。
在家上学热也引起了教育领域关注。网上最近就在进行一项有关在家上学的网络调查,截至2月24日,调查显示,有77%的家长曾想过“在家上学”,但条件有限未能实施,7%的家长已经在实施,仅有16%的家长认为学校的教育模式最适合孩子。
2、低调,再低调
与网上的热络交流氛围相比,现实中,在家上学的践行者却多很低调。
今年年初,郑州市10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在郊区农村租下了一块场地,办起了自己的幼儿园。这些孩子基本同龄,家长则多是在职教师,因此,这些孩子将比外面那些“集中营”里的普通孩子幸福得多。不过,他们并不愿意为外界所知。
郑州市区另一家奉行华德福教育理念、在圈内小有名气的幼儿园颇受家长追捧,不过,其人数始终控制在几十人。其负责人在几经权衡后,婉拒了记者造访的请求。据他透露,学校并没有注册,饱受邻居投诉苦恼,“有关部门已经来查过几次了”。
低调,再低调,已经成为诸多践行者奉行的准则。不少在家教育机构的创办者,也在有意控制着规模。目前,记者了解到的郑州市三家由家长出于教育自己孩子而创办的幼教机构,所带孩子多未超过12个,少的只有几个。
今年28岁的小曾,2009年在深圳打工时,接触到了在家上学理念。年少时曾有厌学经历的他,不仅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所震撼,也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投入的事业。去年下半年起,他在郑州集合了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师,准备开办一所有别于学校教育的小学堂。最近低调地开张了,宣传多在网上进行。创办伊始,小曾就感受到了体制外办学的困难,政府的办学条件对规模、场地、教师资格有严格的要求,学堂很难达标,而如果追求达标,获得学校资质,教学内容和方式基本上还得回到体制教育上来。这也正是目前国内私人学堂创办者所面临的操作悖论。
3、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家带孩子
在家上学热,至少给很多家长带来了思路上的转变,不少家长跃跃欲试。从事多年幼教工作的艾华,最近的经历颇像是一位“准孟母”,孩子虽然只有4岁,但她已经开始四处为孩子物色小学。对在家上学的长期关注,使得她对学校格外挑剔。艾华坦言,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
“在家带孩子不是光有一腔热血就可以的。”艾华认为,家长想脱离学校在家教孩子,至少要具备六个条件:一,关于孩子成长,要有清晰的计划,要有条理;二,要有很好的耐心和情绪控制能力,因为孩子一定会有不听话的时候;三,要有专业背景,具有课程教学能力;四,要有较好的社交能力,在家上学的孩子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父母成为其处理社会事务能力唯一的老师,很多影响是无形的;五,能给孩子找到固定的玩伴;六,有执行能力,空有理念而无法落实也不行。
同样,并不缺少失败的例子。
在谈及是否后悔当初脱离学校的决定时,南阳市一家读经机构的创办人亦坦言,当初为了送孩子到外地读经,疏远了亲情,孩子与父亲的关系一度闹得很僵。“孩子在变化,我们没有跟着变化。”
此外,在家上学也意味着在精力和金钱上远比学校高得多的投入。圈内知名的云南大理苍山学堂,学费暂定为走读每年4万元,住校5万元,深圳的在家学堂价位也大致如此。在郑州,记者采访的几家学堂,虽然走的是“平民路线”,收费也均在每月1800元以上。
4、学者认为应尝试立法许可与规范
今年1月上旬,第二届在家上学自助教育交流会在苍山学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家长和教育界人士参会,一些教育研究机构也给予跟踪关注。搜狐教育频道的调查显示,对于能否接受在家上学现象这一问题,80.61%的参与者表示能接受,认为这是一种新教育模式的探讨。
面对持续升温的在家上学话题,教育部门其实很尴尬。一位基层教育官员告诉记者,一方面多数学堂没有办学手续,属于违法办学,另一方面却拦不住学堂的不断出现,给予热捧的家长也不在少数。
尴尬的不只是他们,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教师反而是践行在家上学的最大人群。
此背景下,一些学者提出参考国外做法,应当考虑立法许可与规范在家上学。
众所周知,国外一些地方比如美国就允许在家教育,但其为家庭教学建有标准,诸如家长应采用认可的教材,重视学生在基本学科的表现,应定期向有关机构汇报学生情况,学生必须参加一定的公共教育课程等。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认为,我国应启动《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允许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接受家庭教育,当然也必须对这种在家教育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对父母的教学资格、在家上学的质量监督等进行明确,避免由此催生非法办学和适龄儿童辍学。“没有立法保障的在家上学,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只能在灰色地带游走,处境尴尬”。
2月23日,记者致电国家教育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教育部也很关注在家上学现象,不过2006年义务教育法刚刚修订过,重启修订不会这么快,而且重启需要一定程序。另外,国外允许在家上学的国家只是一部分,而且规定了很多苛刻的条件。因此,在家上学立法比较复杂。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1:09: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719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