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作文学习常见的认识误区

更新时间:2023-02-09 01:06:15 阅读: 评论:0

-->

孩子的身上凝结着家长全部的爱,每位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希望孩子身体好、学习好,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对孩子是百般呵护,千般宠爱,殊不知有些“想当然”的观念正阻碍着孩子的进步。

“想当然”观念一:多读书,作文自然就能写好了。

其实:只有10%的孩子是这样的。

“多读书,作文就能写好”,适用于这样的孩子:写作水平已经比较高了,自己已经积累了20000字左右的优秀文章,已经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底。但是,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孩子还不具备这样的水平。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绝大多数孩子看书还是在“看热闹”,孩子还是沉迷于故事情节本身,而不是主动地去赏析文章。

孩子要想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的是写自己真实的体验,如果看到书中所提及的事不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于孩子提高写作的帮助还是有限的。比如某篇例文中提到作者误将“白矾”当做“冰糖”吃了……如果孩子根本不知道“白矾”为何物,也就无法理解这篇作文,例文写得再好,孩子也无法从中汲取营养。

大量的阅读积累是有益的,但迅速提高写作水平的效果却不像我们所“想当然”那样可以立竿见影。写作文,还需要系统地学习。

“想当然”观念二:多读书,阅读题目就能答好了。

其实:课外阅读和答好阅读题目没有直接关系。

课外阅读对于孩子的情感、情操与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但当我们仔细分析考卷上的阅读题目时,不难发现,阅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概括、理解、表述的能力,而这三种综合能力是无法直接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来提升的。理解能力是概括能力的延续,而表述能力则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对于一道阅读题目,有的孩子可能理解了,但如果表述不清,没有做到言简意赅,还是得不到高分的。就像有些人学问好,当是无法成为一个好老师,为什么?表述能力不行。“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

答阅读题目是有方法和技巧可寻的,还是需要学习的。

“想当然”观念三:好词好句的积累对提高作文水平是很非常重要的。

其实:积累运用的鸿沟是“组织”。

积累好词好句固然是必要的,但对于提高作文水平,充其量也只起到了一个辅助效果。“积累”是为了“运用”。而从“积累”到“运用”的途径是“组织”。什么是“组织”呢?这里所说的“组织”就是“组织语言”。孩子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好比手里有很多兵,写作的时候,需要把这些兵组织起来上战场了,如果缺乏组织能力,那必然是一团糟,再好的精兵,没有好的战略部署,也打不出胜仗。

小学阶段,乃至到初中的起步阶段,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都是相对较弱的,积累的好词好句无法正确运用到写作中去,所以,即使手里有再多的精兵,主将不会组织,精兵也无法发挥作用。

我们要教孩子用最简洁明确的语言来表达,在表意明确的基础上,再开始学习润色语言,学习“调兵遣将”的技巧,最终完成一篇优质的作文。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1:06: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709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误区   家长   常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