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果以这两句诗为题作画,你会画些什么?
2008年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日前正式启动,沈阳某高校出的这道“怪题”让监考老师大呼有水平,却难住了我省不少考生。据杭城媒体报道,许多考生或犹豫很久难下笔,或干脆早早交差。当考试完毕记者询问时,一些考生表示,诗句描写的应该是北方的风光,自己这个南方人既没看过,平时练习的也都是江南风景,画起来实在是没感觉。
因为“没感觉”,有考生画了一条清澈弯曲的小河,却不知诗中“长河”实指奔腾的黄河;有考生画了一间冒着炊烟的房子,而不知诗中“孤烟”实指烽火台冒出的烟……如果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地下有知,估计会气得直跳脚。
我无从知道,这些浙江考生中到底有多少人到过大漠,多少人看过那种苍茫和浩瀚。但是,从他们已经完成中小学12年学业的经历看,绝大多数考生应该具备理解、想象这幅画面的常识与水平。再说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电影电视、照片书画中,不乏大漠的影像。只要懂得观察、体会和诠释,以考生的画画技巧,应该不是太难的事。
我又在想,如果把这道题换成诗文默写或填空,显然,做得出的考生会多很多,也不会觉得题目怪。因为,那是他们熟悉的考试模式、熟悉的知识范围。我是上世纪70年代生人,说老实话,现在的中小学生比起我读书那会,要“厉害”很多:小小年纪,就会做网页、写博客,懂许多专业知识,英语讲得很溜……优越的学习条件、先进的教育手段,让他们更早接触、也更方便掌握现代知识和应用技能。
然而,一旦脱离熟悉的环境和擅长的领域,面对真实的生活与社会,他们就容易手足无措。想想这几年充斥报端、网络的“女研究生被拐卖”、“大学生不知番茄长树上还是长地里”之类的报道,虽然都是个例,却也触目惊心。如果我们要追溯责任,恐怕得一口气追溯到中学、小学乃至幼儿教育。
我认识一个12岁的小男生,他很爱学习,考试经常满分。有一次,我指着糯米饭问他这是什么做的,他说是米。我问米从哪里来的,他说是妈妈从超市买的。我又问超市的米从哪里来,他说可能是批发来的。几个回合后,他很不耐烦地嚷道,我就见过超市的米,我哪知道它们怎么来的。我在震惊中慢慢合上嘴巴。没想到,一个闲着无聊的问题,却得到了耐人寻味的答案。真不知道,如果我问糯米饭是什么时,他会不会告诉我“是煮得很糯的米饭”。
只从书本中汲取知识而缺乏体验,让孩子们丢失了生活这个能提供最鲜活和最实用知识的自然源泉。于是,我们一边为他们读书聪明、多才多艺而高兴,一边却在担忧,如此贫乏的生活知识是否能支持他们去“单飞”了?
回想成长过程,我发现,很多有用的知识就来自生活。例如亲手划过火柴,就知道火很危险,不小心就会弄疼自己和别人;自己洗刷过体操鞋,就知道盖层白纸再晒太阳能减少黄迹……所以,当我第一次出远门读大学时,父母并不是很担心,因为他们相信我自己能靠观察和体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小问题。我的同学们情况多是类似,所以那时候的大学并不用担心送学家长潮,更不会有什么家长在学校旁边租房子陪读的事儿发生。
为什么今天的中小学生很多不再以发现生活中的知识为乐?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时间和环境不允许。大多数学生要对付并不轻松的课业,这得占据不少时间。周末、课余,还要自愿或非自愿地参加各类辅导班、特长班。在获得学习进步、多才多艺的同时,孩子们却变成了生活的“瞎子”和“聋子”。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步步拉大孩子们与社群、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而经济条件的提高和独生子女化,则使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也变得普遍。这都让中小学生自己去体验生活和实践的空间越来越小。
记得十几年前,曾有一篇题为《中日夏令营的较量》的文章引起全国轰动,中日孩子在夏令营中体现出的生活常识、实践能力、意志力等综合素质差方面的巨大差距,给当时的中国教育敲响了警钟,也给素质教育的实验和推广扫除了障碍。然而,十几年过去了,许多学校和老师依然在围着升学和考试转,许多家长仍然在对孩子念叨,“你只用把学习学好了,其他什么也不要管。”我想,如果再来场较量,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否大胆地说,中国孩子不会再败下阵来。
全市中小学校前天已经开学了,很多学生又要变得忙忙碌碌 忙读书考试、忙学习才艺。让我们大家都来学着适当“放手”,多多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做回生活的体验者,从实践中获取成人、成材的养分和快乐。
本文发布于:2023-02-09 00:4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693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